直线形钢板桩、使用了该直线形钢板桩的结构物的加强结构及加强方法

文档序号:10693643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直线形钢板桩、使用了该直线形钢板桩的结构物的加强结构及加强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直线形钢板桩(1)的特征在于,接头的主爪高度g为6.0mm以上,主爪厚度f3与腹板部板厚f1之比f3/f1为0.82以上,副爪厚度f2与腹板部板厚f1之比f2/f1为1.16以上,接头开口高度c与主爪厚度f3之比c/f3为1.25以上,从腹板部(5)的中心位置至副爪部(3b)的最外缘的距离h(有效高度)为40mm以下。
【专利说明】
直线形钢板巧、使用了该直线形钢板巧的结构物的加强结构 及加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设及直线形钢板粧(S化ai曲t web-type sheet piles)、使用了该直线形 钢板粧的结构物的加强结构及加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直线形钢板粧使两端的接头(joint)嵌合(fit)并连结成圆形或楠圆形状, 作为闭合的壁结构而使用于结构物的加强结构。
[0003] 作为结构物的加强工作方案的一例,存在如下情况:W包围已存结构物的方式,在 周围打设直线形钢板粧而形成外壁,使填充混凝±流入直线形钢板粧与已存结构物的间 隙,进行一体化而强化的"衬搁加强工作方案"(winding-up reinforcement construction method)(参照专利文献1)。
[0004] 而且,作为加强使用的直线形钢板粧的形状,存在化型、閒L型(参照非专利文献 1)。
[0005] 在先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97826号公报 [000引非专利文献
[0009] 非专利文献1:钢管粧协会:钢板粧从设计至施工,PP. 337-338,2007

【发明内容】

[0010]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1] 在说明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之前,基于图5说明一般性的直线形钢板粧的接头部的 形状。
[0012] 如图5所示,直线形钢板粧50具有:由主爪部51a和副爪部5化构成的接头部51;将 接头部51彼此连结的腹板部52。在本说明书中,将从腹板部52的中屯、(中屯、位置在图5中由 单点划线表示)至副爪部5化的最外缘的距离称为有效高度h。
[0013] 接下来,基于图6~图8,说明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需要说明的是,图6~图8是在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图。
[0014] 在图6中,53表示已存结构物(在专利文献1中为桥墳),55表示底脚(footing), 57 表示地面(ground surface),在图7及图8中,59表示填充混凝±(在专利文献1中为固化材 料),61表示加强钢筋(reinforcing bar) (61a为主钢筋(main reinforcement),6化表示带 状钢筋化OOP bar))。
[0015] 在前述的"衬搁加强工作方案"(参照图6)中,打算通过使已存结构物53与钢板粧 壁(由直线形钢板粧50形成的钢板粧壁)极力接近来减小施工用地面积(construct ion site area)。
[0016] 然而,如图7所示,在已存结构物53与钢板粧壁之间,有时还配置加强钢筋61,运种 情况下,由于直线形钢板粧50的接头部位与加强钢筋61的间隙窄,因此在填充混凝±59流 入间隙时,可能混凝上骨材(aggregate for concreteK最大径20mm左右)卡住、未填充混 凝±而产生空隙(弱点部位)。
[0017] 关于运一点,W下基于图8具体地进行说明。
[001引在专利文献1中,已存结构物53与钢板粧壁的接近距离(接近距离B) (near distance B)设为200mm程度。
[0019] 此外,根据公路桥规范书(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bridges)等,为了确保 品质,直至加强钢筋61的覆盖厚度k(cover化ickness k)需要为70mmW上。因此,从已存结 构物53至加强钢筋61的距离最小成为70mm。而且,同样从确保品质的方面出发,主钢筋直径 dl最小规定为16mm,带状钢筋直径d2最小规定为13mm。
[0020] 另一方面,目前,作为使用的直线形钢板粧50的形状,为化型、閒L型(参照非专利 文献1),有效高度h分别为44.5mm、47.0mm。钢板粧的整个高度化X 2)例如在化型中为89mm。
[0021] 因此,在使用了化型的加强结构中,从直线形钢板粧50至加强钢筋61的间隙(最小 部)S成为S = B-k-dl-d2-化X 2) = 200-70-16-13-89= 12mm。运样,即便使用接头部51的有 效高度h最小的化型,间隙S也比通常的混凝±最大骨材径20mm小。
[0022] 根据W上的情况,混凝±骨材可能卡住。
[0023] 针对上述的问题,若能够减小钢板粧的接头形状(高度),则能够扩宽直线形钢板 粧的接头部位与加强钢筋的间隙,从而消除混凝±骨材的卡住的问题。
[0024] 然而,仅仅是减小钢板粧的接头形状的话,存在接头嵌合部的强度下降的问题。
[0025] 在使用了直线形钢板粧的加强结构中,主要通过钢板粧壁面的限制力(restraint effect by sheet pile wall)来提高结构耐力(s1:;ruc1:ural bearing force)。并且,发明 者们想到了如下情况:产生钢板粧壁的周面限制力的重要部位是钢板粧的接头部,若接头 部与接头部嵌合的接头嵌合部的拉伸耐力(tensile bearing force)下降,则钢板粧壁的 周面限制力也同时下降。
[0026]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得到极力减小钢板粧的接头 形状(高度),提高填充混凝上打设时的施工性及结构可靠性(S化uctural reliability), 并且接头嵌合部的拉伸耐力不下降的直线形钢板粧、使用了该直线形钢板粧的加强结构及 加强方法。
[0027]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 (1)本发明的直线形钢板粧在两端具有由主爪(main-claw)和副爪(sub-claw)构 成的接头部,其特征在于,
[0029] 接头的主爪高度g为6. OmmW上,主爪厚度巧与腹板部板厚n之比巧处1为0.82 W 上,副爪厚度f2与腹板部板厚n之比为1.16W上,接头开口高度C与主爪厚度巧之比 c/巧为1.25W上,从腹板部的中屯、位置至副爪部的最外缘的距离h(有效高度Keffective hei 曲 t)为40mmW下。
[0030] (2)另外,本发明的直线形钢板粧在两端具有由主爪和副爪构成的接头部,其特征 在于,
[0031] 接头的主爪高度g为6. OmmW上,主爪厚度巧与腹板部板厚n之比巧处1为0.82 W 上,副爪厚度f2与腹板部板厚n之比为1.16W上,接头开口高度c与主爪厚度巧之比 c/巧为1.25W上,从腹板部的中屯、位置至副爪部的最外缘的距离h(有效高度)为37mmW下。
[0032] (3)另外,本发明的结构物的加强结构利用直线形钢板粧包围结构物的周边而进 行加强,其特征在于,利用上述(1)或(2)记载的直线形钢板粧,W使所述结构物与所述直线 形钢板粧壁的接近距离成为200mmW下的方式包围所述结构物的周边,在所述直线形钢板 粧与所述结构物的间隙配置加强钢筋并填充固化材料,从而形成所述结构物的加强结构。
[0033] (4)另外,本发明的结构物的加强方法利用直线形钢板粧包围结构物的周边而进 行加强,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物的加强方法包括:利用上述(1)或(2)记载的直线形钢板 粧,W使所述结构物与所述直线形钢板粧壁的接近距离成为200mmW下的方式包围所述结 构物的周边的工序;将所述直线形钢板粧与所述结构物之间的砂±除去的工序;及在所述 直线形钢板粧与所述结构物的间隙配置加强钢筋并填充固化材料的工序。
[0034] 发明效果
[0035] 本发明的直线形钢板粧中,接头的主爪高度g为6.OmmW上,主爪厚度巧与腹板部 板厚n之比巧处1为0.82W上,副爪厚度f2与腹板部板厚n之比为1.16W上,接头开 口高度C与主爪厚度巧之比c/巧为1.25W上,有效高度h为40mmW下,由此能够维持接头嵌 合部的强度及施工性,并减小接头形状,因此能够提高经济性。
[0036] 另外,由于接头部的有效高度h为40mmW下,因此从直线形钢板粧至钢筋的间隙S (参照图2)扩展,能够消除混凝±骨材的卡住。
【附图说明】
[0037]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直线形钢板粧的接头部的形状的说明图。
[0038] 图2是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直线形钢板粧的接头部的加强结构的说明图。
[0039] 图3是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直线形钢板粧的接头嵌合部的载荷传递机构的说 明图。
[0040]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实验方法使用的解析模型的说明图。
[0041 ]图5是一般性的直线形钢板粧的接头部的说明图。
[0042] 图6是使用了 W往的直线形钢板粧的接头部的加强结构的立体图。
[0043] 图7是使用了 W往的直线形钢板粧的接头部的加强结构的俯视图。
[0044] 图8是使用了 W往的直线形钢板粧的接头部的加强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实施方式1]
[0046] 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直线形钢板粧1的形状,基于图1进行说明。
[0047] 图1是将俯视观察直线形钢板粧1的立设状态时的接头部3放大图示的图。如图1所 示,直线形钢板粧1具有:由主爪部3a和副爪部3b构成的接头部3;及将接头部3彼此连结的 腹板部5。
[004引在图1中,g表示主爪高度,fl表示腹板部板厚,f 2表示副爪厚度,f 3表示主爪厚度, C表示接头开口高度,h表示有效高度。
[0049]需要说明的是,主爪高度g是主爪部3a的爪深度在高度方向上成为最深的部位(主 爪最深部)的爪高度。
[0050] 另外,副爪厚度f2是副爪部3b的爪深度在高度方向上成为最深的部位(副爪最深 部)的厚度,更详细而言是副爪最深部与副爪部最外缘之间的距离。
[0051] 另外,主爪厚度巧是主爪部3a的主爪最深部的厚度,更详细而言,是在从主爪最深 部引出与直线形钢板粧1的轴线正交的直线时,该直线与主爪的外缘交叉的点至主爪最深 部的距离。
[0052] 本实施方式的直线形钢板粧1的特征在于,接头的主爪高度g为6.OmmW上,主爪厚 度巧与腹板部板厚n之比巧处1为0.82 W上,副爪厚度f2与腹板部板厚n之比为1.16 W上,接头开口高度C与主爪厚度巧之比c/巧为1.25W上,有效高度h为40mmW下或37mmW 下。
[0053] 直线形钢板粧1的形状基于下述所示的研讨的结果得到的W下的见解(i)~(Vi)。
[0054] 关于用于消除混凝±骨材的卡住的要件及用于维持直线形钢板粧1的接头嵌合部 的强度的要件进行研讨。
[0055] 首先,基于图2,说明关于用于消除混凝±骨材的卡住的要件的研讨得到的见解。
[0056] 图2是图示了使用直线形钢板粧1的已存结构物53的加强结构7(W下,仅称为"加 强结构7")的一部分的图。在图2中,对于与图8同样的结构标注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需 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加强结构7W接近距离B成为200mmW下的情况为前提,覆盖厚度k、 主钢筋直径dl及带状钢筋直径d2与图8的情况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加强结构7的详情, 在实施方式2中进行说明。
[0057]
【发明人】们为了消除混凝±骨材的卡住,W能够确保与混凝±最大骨材径相同程度 (或运W上)的间隙S的方式研讨了接头形状时,优选钢板粧的整个高度化X2)成为81mm( = B-k-dl-d2-S = 200-70-16-13-20)W下,因此,得到了接头部的有效高度h成为40mmW下比 较适合的见解(见解(i))。
[0058] 另外,根据公路桥规范书等,相对于混凝±最大骨材径,有时需要4/3倍W上的间 隙,最大骨材径为20mm的话,需要20X4/3 = 26mmW上的间隙。因此,运种情况下,接头部的 有效高度h成为37mmW下比较合适(见解(ii))。
[0059] 在目前存在的直线形钢板粧中,接头部的有效高度h最小的是化型,h = 44.5mm。然 而,如见解所示,作为接头部的有效高度h,需要比44.5111111小的4〇111111^下,有时需要 成为37mmW下。需要说明的是,有效高度h从确保接头嵌合部的强度的观点出发,希望大于 30mm 〇
[0060] 接下来,说明关于用于维持直线形钢板粧1的接头嵌合部的强度的要件进行了研 讨的结果、得到的见解。
[0061] 关于直线形钢板粧1的接头嵌合部的拉伸强度,设为与直线形钢板粧1的腹板部5 的拉伸强度相同程度是最合理的。
[0062]
【发明人】们根据基于实验及解析的研讨,关于直线形钢板粧1的接头嵌合部的拉伸 强度,得到了接头的主爪高度g、副爪厚度f2、主爪厚度巧及腹板部板厚n主要做出贡献的 见解。而且,从接头部的嵌合施工性的点出发,接头开口高度C变得重要。W下,关于运一点, 基于图3进行详细说明。
[0063] 图3示出接头嵌合部的载荷传递机构,并将应力分布(S化ess dis化化ution)进行 分层显示(contour display)。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对于与图1同样的结构,标注同一标 号。而且,在图3中,概略地颜色越浅的部分而表示应力越高的情况。
[0064] (接头嵌合部的载荷传递机构)
[0065] 若接头嵌合部的拉伸强度低于腹板部5的拉伸强度,则产生弱点部位且由直线形 钢板粧1形成的衬搁结构(胞状结构)(ce 11 structure)变得不稳定。
[0066] 另一方面,相对于腹板部5的拉伸强度,即使将接头嵌合部的拉伸强度增大为必要 W上也徒劳。
[0067] 考虑到上述事项,在直线形钢板粧的JIS规格的SY295的情况下,接头嵌合部的基 准拉伸强度(长度每Im)为3.92MN/m。
[0068] 接头嵌合部的拉伸强度需要避免低于上述的基准值。
[0069] 如图3所示,腹板部5的屈服拉伸载荷(每单位进深,即钢板粧的每单位长度)为T1 时,由W下的式子表示。
[0070] Ti=nx 巧
[0071] 其中,T1:腹板部5的屈服拉伸载荷(每单位进深)
[0072] fl:腹板部板厚
[0073] oy:直线形钢板粧1的材料强度(拉伸屈服应力)
[0074] 在接头嵌合部中,如图3所示,存在P2、P3运两个部位的接触部,通过副爪部3b及主 爪部3a的两个分力komponent force)来负担作用于腹板部5的拉伸载荷。其由式子表示的 话成为下式。
[0075] T1=T2 巧 3
[0076] 其中,T2:作用于副爪的拉伸载荷分力(每单位进深)
[0077] T3:作用于主爪的拉伸载荷分力(每单位进深)
[0078] 另外,上式中的各个分力的屈服强度可W由下式表现。
[0079] T2XX2 = (f2)2/6X 巧
[0080] T3XX3 = (f3)2/6X 巧
[0081] 其中,X2:从腹板部中屯、轴至副爪分力作用点的距离
[0082] X3:从腹板部中屯、轴至主爪分力作用点(平均)的距离
[0083] f2:副爪厚度
[0084] f3:主爪厚度
[0085] 从图3可知,当观察从腹板部中屯、轴至各分力作用点(平均)的距离时,主爪的X3比 副爪的X2小。运表示与副爪的分力T2相比,主爪的分力T3中产生的力偶kouple of force) 小且拉伸载荷的传递有效。
[0086] 因此,进一步增加 T1的分力(T2,T3)中的T3的比例在减小剖面形状(接头部的板 厚)的点上有利。
[0087] T3根据接触部P3的载荷传递能力来决定,因此为了增加该比例,需要预先提高接 触部P3的载荷传递能力。载荷传递能力通过接触部的钢材的承压能力F(=T3)来决定,承压 能力F(bea;ring capacity F)可W表现为钢材的有效接触高度与材料强度之积(参照下 式)。有效接触高度可W将主爪高度g乘W接触角度e的正弦sin0来评价(参照下式)。因此, 为了提高接触部P3的载荷传递能力,确保接头的主爪高度g至关重要。
[0088] F = gX(jyXsin 白
[0089] 其中,0:腹板部中屯、轴与接触部P3的切线L所成的角度(接触角度)
[0090] 将腹板部板厚n设为化型的标准的9.5mm、将最小接触角度0设为50° (伴随着载荷 的增加,接头变形而接触角度0减小)时,根据先述的式子,T1、F(=T3)如W下表示。
[0091] Tl=nx 巧= 9.5X 巧
[0092] F = gX 巧 Xsin50° =0.77XgX〇y
[0093] 在接触部P3中,为了至少传递T1的一半程度W上的载荷,根据上式的关系,主爪高 度g需要确保6.0mm程度W上(见解(iii))。另一方面,在接触部P3中为了负担T1的全部,主 爪高度g只要为12.0mm程度即可。
[0094] 另外,为了确保主爪的载荷传递能力(强度),可认为相对于腹板部板厚n而需要 将主爪厚度巧确保规定厚度W上。
[00M]关于运一点,根据基于解析等的研讨,得到为了防止主爪部产生提前的断裂而接 头嵌合强度成为规定值W下的情况,需要使巧/fl成为0.82W上的见解(见解(iv))。
[0096] 另一方面,若极端地增加 T3的比例,则接头嵌合部从W往的两点接触结构接近于 一点接触结构而成为不稳定结构,因此关于副爪也需要平衡良好地确保载荷传递能力(强 度)。即,可认为相对于腹板部板厚n而需要将副爪厚度f2确保规定值W上。
[0097] 关于运一点,根据基于解析等的研讨,得到为了防止在副爪部产生提前的塑性弯 曲变形(ductile bending deformation)而接头嵌合强度成为规定值W下的情况,需要使 f2/n成为1.16 W上的见解(见解(V))。
[0098] 若进一步考虑接头嵌合的施工性,则相对于主爪厚度巧,接头开口高度C需要具有 适当的富余度。
[0099] 关于运一点,根据基于解析等的研讨,为了防止施工时的W钢板粧弹性变形等为 起因的接头嵌合阻力增大,需要使c/巧成为1.25W上的见解(见解(Vi))。另一方面,若接头 开口高度C大于主爪厚度巧与主爪高度g之和,则接头脱落的风险升高,因此需要注意。
[0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主爪高度g为6.OmmW上,主爪厚度巧与腹板部板厚n之 比f 3/n为0.82 W上,副爪厚度f 2与腹板部板厚n之比f 2处1为1.16 W上,接头开口高度C与 主爪厚度巧之比c/巧为1.25W上,有效高度h为40mmW下或37mmW下,由此能够维持接头嵌 合部的强度及施工性,并减小接头形状,从而能够提高经济性。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接头嵌 合部的强度,通过实施例1进行验证。
[0101] 另外,由于接头部的有效高度h为40mmW下,因此如图2所示,在使用了直线形钢板 粧1的加强结构7中,与W往的结构相比能够扩宽从直线形钢板粧1至钢筋的间隙S,混凝± 骨材不会卡住而能够使填充混凝±流入间隙S,不会产生空隙(弱点部位)。
[0102]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巧处1^2处1、(:/巧的上限值,通过有效高度11而自然决定,但 是现状型的值不会超过巧处1 = 0.95,f 2/n = 1.36,(Vf3 = 1.57。
[0103] 关于加强结构7,通过如下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0104] [实施方式2]
[0105] 实施方式2的已存结构物53的加强结构7的特征在于,如图2所示,通过实施方式1 所示的直线形钢板粧使已存结构物53与钢板粧壁的接近距离B成为200mmW下的方式包 围已存结构物53的周边,在直线形钢板粧1与已存结构物53的间隙配置加强钢筋61而填充 作为固化材料的填充混凝±59。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省略填充混凝±59的图示。
[0106]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实施例2说明使用了直线形钢板粧1的加强结构的具体例。
[0107] 如W上所述,加强结构7是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直线形钢板粧1的结构,能够提高填 充混凝±打设时的施工性,并且接头嵌合部的拉伸耐力不下降,因此钢板粧壁的周面限制 力也不下降,能够确保结构可靠性。
[0108] 需要说明的是,已存结构物53的加强结构7通过具有W下所示的各工序的加强方 法能够构筑。
[0109] 目P,已存结构物53的加强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如下工序:通过直线形钢板粧1将 已存结构物53的周边包围的工序;除去直线形钢板粧1与已存结构物53之间的砂±的工序; 及在直线形钢板粧1与已存结构物53的间隙配置加强钢筋61并填充作为固化材料的填充混 凝±59的工序。
[0110] 实施例1
[0111] 由于进行了确认本发明的直线形钢板粧1的接头嵌合部的强度的实验,因此W下 说明其结果。
[0112] 实验通过基于FEM的结构解析,关于变更了现状化型及其剖面形状的钢板粧(包括 本发明),求出接头嵌合的拉伸耐力。
[0113] 结构解析是模拟了直线形钢板粧1的接头拉伸试验(JIS A 5528,热社钢板粧)的 结构解析,将嵌合的直线形钢板粧1的接头沿腹板长度方向拉伸,通过二维弹塑性解析 (two-dimensional elasto-plastic analysis)(平面变形状态模型)(plane strain condition model)模拟至接头脱离或计算不再收敛为止。图4示出解析模型。在图4中,对于 与图1同样的结构,标注同一标号。
[0114] 材料强度特性为杨氏模量205,000N/mm2的双线性型(bilinear type),材料屈服 强度为295N/mm2,材料拉伸强度为450N/mm2(钢板粧材质SY295的规定下限值)。
[0115] 剖面形状的变更W接头部的有效高度h、接头的主爪高度g、腹板部板厚n、副爪厚 度f 2、主爪厚度巧、接头开口高度C为解析参数进行。
[0116] 本发明例1~本发明例4将上述各解析参数设定成为本发明的范围内。具体而言, 接头的主爪高度g成为6. OmmW上,主爪厚度巧与腹板部板厚n之比巧处1成为0.82 W上,畐U 爪厚度f2与腹板部板厚n之比成为1.16W上,接头开口高度C与主爪厚度巧之比c/巧 成为1.25W上,且有效高度h成为40mmW下。
[0117] 而且,为了比较,W使上述各解析参数中的任一个成为本发明的范围外的方式设 定了比较例1~比较例3。具体而言,比较例1的主爪高度g为5.5mm(不是6.OmmW上),比较例 2的f3/n为0.74(不是0.82W上),比较例3的f2/n为1.11(不是1.16W上)。
[011引解析参数及解析结果汇总的情况如表1所示。
[0119][表 1]
[0120]
[0121] 如表1所示,本发明例1能得到与现状!型相同程度的接头嵌合部拉伸耐力。
[0122] 另外,在本发明例2、本发明例3及本发明例4中,虽然比现状化型的接头嵌合部拉 伸耐力稍低,但是能得到超过接头嵌合部的基准拉伸强度3.92MN/m的强度,因此优选。
[0123]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比较例3、比较例7、8中,成为在基准拉伸强度W下的结果。
[0124] 如W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直线形钢板粧1中,接头形状小且主爪厚度巧、副爪厚度 f2、接头开口高度C设为能得到平衡良好的载荷传递能力(强度)的值,由此验证了接头嵌合 部的强度比基准拉伸强度高的情况。
[0125] 实施例2
[0126] 关于本发明的加强结构7的接头部的有效高度h与接近距离B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总 结,因此W下参照图2进行说明。
[0127] 在本实施例中,覆盖厚度k设为70mm,主钢筋直径dl设为16mm,带状钢筋直径d2设 为13mm。
[0128] 设想使用混凝±最大骨材径为20mm的填充混凝±的情况,为了避免混凝±骨材的 堵塞,从直线形钢板粧1至钢筋的间隙S设为20mm。
[0129] 在上述条件下,将接头部的有效高度h与接近距离B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总结的情况 如表2所示。
[0130] [表 2]
[0131]
[0132] 如表2所示,在有效高度h设为40mmW下的本发明例5~本发明例8中,可W将接近 距离B形成为200mm W下。
[0133] 接下来,使用混凝±最大骨材径为20mm的填充混凝±,设想相对于混凝±最大骨 材径而需要4/3倍W上的间隙的情况,对间隙S设为26mm的情况进行说明。
[0134] 其他的条件与表2的情况同样,将覆盖厚度k设为70mm,将主钢筋直径dl设为16mm, 将带状钢筋直径d2设为13mm。
[0135] 在上述条件下,对于接头部的有效高度h与接近距离B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总结的情 况如表3所示。
[0136] [表 3]
[0137]
[0138] 运种情况下,如表3所示,在将有效高度h设为37mm W下的本发明例9~本发明例11 中,可W将接近距离B形成为200mmW下。
[0139] 标号说明
[0140] 1 直线形钢板粧
[0141] 3 接头部
[0142] 3a主爪部
[0143] 3b副爪部
[0144] 5 腹板部
[0145] 7 加强结构
[0146] 50直线形钢板粧(W往例)
[0147] 51接头部
[014引 51a主爪部
[0149] 5化副爪部
[0150] 52腹板部
[0151] 53已存结构物(桥墳)
[0152] 55 底脚
[0153] 57 地面
[0154] 59填充混凝±
[01对 61力的虽钢筋
[0156] 61a主钢筋
[0157] 6化带状钢筋
【主权项】
1. 一种直线形钢板粧,在两端具有由主爪和副爪构成的接头部,其中, 接头的主爪高度g为6. Omm以上,主爪厚度f 3与腹板部板厚Π 之比f3/fl为0.82以上,副 爪厚度f2与腹板部板厚Π 之比f2/f!为1.16以上,接头开口高度c与主爪厚度f3之比c/f3为 1.25以上,从腹板部的中心位置至副爪部的最外缘的距离h(有效高度)为40mm以下。2. -种直线形钢板粧,在两端具有由主爪和副爪构成的接头部,其中, 接头的主爪高度g为6.0mm以上,主爪厚度f 3与腹板部板厚Π 之比f3/fl为0.82以上,副 爪厚度f2与腹板部板厚Π 之比f2/f!为1.16以上,接头开口高度c与主爪厚度f3之比c/f3为 1.25以上,从腹板部的中心位置至副爪部的最外缘的距离h(有效高度)为37mm以下。3. -种结构物的加强结构,利用直线形钢板粧包围结构物的周边而进行加强,其中, 利用权利要求1或2的直线形钢板粧,以使所述结构物与所述直线形钢板粧壁的接近距 离成为200mm以下的方式包围所述结构物的周边,在所述直线形钢板粧与所述结构物的间 隙配置加强钢筋并填充固化材料,从而形成所述结构物的加强结构。4. 一种结构物的加强方法,利用直线形钢板粧包围结构物的周边而进行加强,其中, 所述结构物的加强方法包括:利用权利要求1或2的直线形钢板粧,以使所述结构物与 所述直线形钢板粧壁的接近距离成为200mm以下的方式包围所述结构物的周边的工序;将 所述直线形钢板粧与所述结构物之间的砂土除去的工序;及在所述直线形钢板粧与所述结 构物的间隙配置加强钢筋并填充固化材料的工序。
【文档编号】E02D5/08GK106062281SQ201580011676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日 公开号201580011676.3, CN 106062281 A, CN 106062281A, CN 201580011676, CN-A-106062281, CN106062281 A, CN106062281A, CN201580011676, CN201580011676.3, PCT/2015/1071, PCT/JP/15/001071, PCT/JP/15/01071, PCT/JP/2015/001071, PCT/JP/2015/01071, PCT/JP15/001071, PCT/JP15/01071, PCT/JP15001071, PCT/JP1501071, PCT/JP2015/001071, PCT/JP2015/01071, PCT/JP2015001071, PCT/JP201501071
【发明人】恩田邦彦
【申请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