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河泥打捞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72442阅读:9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河泥打捞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河泥打捞装置,积泥筒一端封闭且另一端开口,其侧壁上设有配重件和回流口,配重件和回流口分别位于积泥筒轴线两侧,配重件至积泥筒封闭端的距离大于回流口至积泥筒封闭端的距离,积泥筒内设有封盖,封盖位于回流口处且一端与回流口靠近开口端的侧壁铰接,多根拉绳第一端与积泥筒侧壁连接,第二端连接在一起;积泥筒位于水中时,开口端朝下,通过拉绳水平拖动积泥筒,泥沙从开口端进入积泥筒内,随着河泥一起进入的水流从回流口流出,随着泥沙的增加,封盖在回流口处逐渐闭合,最终积泥筒内的泥沙打捞上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简易河泥打捞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打捞泥沙,并且排出水流,大大提高打捞效率。
【专利说明】
—种简易河泥打榜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河泥打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易河泥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江、河、湖泊由于流水速度不同,使夹带的泥沙规律性地分级沉降的产物。其成分取决于流域内地表流失土和河岸崩塌物的成分。一方面,河泥的长期淤积,造成河道变浅,影响船只通行。另一方面,打捞出的河塘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例如磷氮等,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因此,在河边区域经常需要进行打捞河泥的工作。通常打捞河泥通过人工进入河水中进行,耗费人力,并且工作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简易河泥打捞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简易河泥打捞装置,包括:积泥筒、第一拉索、第二拉索;
[0005]积泥筒一端封闭且另一端开口,其侧壁上设有配重件和回流口,配重件和回流口分别位于积泥筒轴线两侧,配重件至积泥筒封闭端的距离为LI,回流口至积泥筒封闭端的距离为L2,L1>L2,积泥筒内设有封盖,封盖位于回流口处且一端与回流口靠近开口端的侧壁铰接;
[0006]第一拉索第一端与积泥筒侧壁连接,第二拉索第一端与积泥筒侧壁连接,第一拉索的第一端和第二拉索的第一端分别位于配重件两侧。
[0007]优选地,第一拉索包括多根第一拉绳,多根第一拉绳的第一端沿积泥筒轴向依次设置且第二端连接在一起,第二拉索包括多根第二拉绳,多根第二拉绳的第一端沿积泥筒轴向依次设置且第二端连接在一起,第一拉绳的第一端位于第二拉绳的第一端远离积泥筒开口端一侧。
[0008]优选地,多根第一拉绳和多根第二拉绳在积泥筒两侧对称设置。
[0009]优选地,积泥筒采用铁皮制成。
[0010]优选地,配重件固定在积泥筒开口处侧壁上。
[0011]优选地,回流口至积泥筒开口端的距离为L3,回流口至积泥筒封闭端距离为L4,L3>L40
[0012]优选地,回流口为沿积泥筒轴向延伸的条形孔。
[0013]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简易河泥打捞装置,积泥筒一端封闭且另一端开口,其侧壁上设有配重件和回流口,配重件和回流口分别位于积泥筒轴线两侧,配重件至积泥筒封闭端的距离大于回流口至积泥筒封闭端的距离,积泥筒内设有封盖,封盖位于回流口处且一端与回流口靠近开口端的侧壁铰接,多根拉绳第一端与积泥筒侧壁连接,第二端连接在一起;积泥筒位于水中时,开口端朝下,通过拉绳水平拖动积泥筒,泥沙从开口端进入积泥筒内,随着河泥一起进入的水流从回流口流出,随着泥沙的增加,封盖在回流口处逐渐闭合,最终积泥筒内的泥沙打捞上来。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简易河泥打捞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打捞泥沙,并且排出水流,大大提高打捞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简易河泥打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简易河泥打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简易河泥打捞装置,包括:积泥筒1、第一拉索、第二拉索;
[0017]积泥筒I采用铁皮制成,积泥筒I一端封闭且另一端开口,其侧壁上设有配重件11和回流口,配重件11和回流口分别位于积泥筒I轴线两侧,配重件11固定在积泥筒I开口处侧壁上,回流口为沿积泥筒I轴向延伸的条形孔,配重件11至积泥筒I封闭端的距离为LI,回流口至积泥筒I封闭端的距离为L2,L1>L2,回流口至积泥筒I开口端的距离为L3,回流口至积泥筒I封闭端距离为L4,L3>L4,积泥筒I内设有封盖2,封盖2位于回流口处且一端与回流口靠近开口端的侧壁铰接;
[0018]第一拉索第一端与积泥筒I侧壁连接,第二拉索第一端与积泥筒侧壁连接,第一拉索的第一端和第二拉索的第一端分别位于配重件两侧。
[0019]在拉索的具体设计中,第一拉索包括多根第一拉绳3,多根第一拉绳3的第一端沿积泥筒I轴向依次设置且第二端连接在一起,第二拉索包括多根第二拉绳,多根第二拉绳的第一端沿积泥筒I轴向依次设置且第二端连接在一起,第一拉绳3的第一端位于第二拉绳的第一端远离积泥筒I开口端一侧,多根第一拉绳3和多根第二拉绳在积泥筒I两侧对称设置;在拉动积泥筒时,使得积泥筒受力更加均匀,移动更平稳。
[0020]本实施例的简易河泥打捞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将积泥筒抛入水中,积泥筒在配重件的作用下沉入水底,并且开口朝下,通过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分别从两侧向前拖动积泥筒,使得积泥筒在配重件的作用下开口端能够对泥沙进行切割,泥沙从开口端进入积泥筒内,在初始状态下,封盖在重力作用下处于开启状态,随着河泥一起进入的水流从回流口流出,随着泥沙的增加,在水流的冲力和泥沙的推力作用下,封盖在回流口处逐渐闭合,最终将积泥筒内的泥沙打捞上来,而水流从开口端流出;在积泥筒移动过程中,在拉索和配重件的作用下,使积泥筒处于水平状态,从而保证打捞效果。
[0021]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简易河泥打捞装置,积泥筒一端封闭且另一端开口,其侧壁上设有配重件和回流口,配重件和回流口分别位于积泥筒轴线两侧,配重件至积泥筒封闭端的距离大于回流口至积泥筒封闭端的距离,积泥筒内设有封盖,封盖位于回流口处且一端与回流口靠近开口端的侧壁铰接,多根第一拉绳和多根第二拉绳第一端分别与积泥筒侧壁连接,第一拉绳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且第二拉绳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简易河泥打捞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打捞泥沙,并且排出水流,大大提高打捞效率。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简易河泥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积泥筒(I)、第一拉索、第二拉索; 积泥筒(I) 一端封闭且另一端开口,其侧壁上设有配重件(11)和回流口,配重件(11)和回流口分别位于积泥筒(I)轴线两侧,配重件(11)至积泥筒(I)封闭端的距离为LI,回流口至积泥筒(I)封闭端的距离为L2,L1>L2,积泥筒(I)内设有封盖(2),封盖(2)位于回流口处且一端与回流口靠近开口端的侧壁铰接; 第一拉索第一端与积泥筒(I)侧壁连接,第二拉索第一端与积泥筒侧壁连接,第一拉索的第一端和第二拉索的第一端分别位于配重件(11)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河泥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拉索包括多根第一拉绳(3),多根第一拉绳(3)的第一端沿积泥筒(I)轴向依次设置且第二端连接在一起,第二拉索包括多根第二拉绳,多根第二拉绳的第一端沿积泥筒(I)轴向依次设置且第二端连接在一起,第一拉绳(3)的第一端位于第二拉绳的第一端远离积泥筒(I)开口端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河泥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第一拉绳(3)和多根第二拉绳在积泥筒(I)两侧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河泥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积泥筒(I)采用铁皮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河泥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配重件(11)固定在积泥筒(I)的开口处侧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河泥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回流口至积泥筒(I)开口端的距离为L3,回流口至积泥筒(I)封闭端距离为L4,L3>L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河泥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回流口为沿积泥筒(I)轴向延伸的条形孔。
【文档编号】E02F5/28GK205557625SQ201620128407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8日
【发明人】许如怡, 邢海根
【申请人】许如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