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103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交桥。
背景技术
时下,汽车是陆地运输的主要工具;小汽车是个人代步的趋势,甚至是个人财富、 地位的象征,很少还会有人把骑着高头大马当着是荣誉。所以,大小汽车越来越多,交通日趋拥挤。特别在城市的一些路口,人车混杂,或前或左或右,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甚至交通事故。建立立交桥可以解决路口交通拥挤,但路口往往是本区域最繁华的地带,寸土寸金, 所以建立造型适度,占地较少的立交桥才是时之所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实需要和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节约土地、建设成本较低、尤其适用于城区使用的三岔路口立交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如图1)。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适用于三岔路口。三岔路口对应A、B、C三个方向。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由机动车直行道、左转弯道、右转弯道、人行道组成,分第一层桥、第二层桥。经过第一层桥的有通道( 、通道(4)、通道(5)和通道(6);经过第二层桥的有通道(1)、通道(2)、通道(4)和通道(5)。下面进一步说明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各组成部分。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共两条直行道。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B、C方向由一条双向直行道在空间上转化为两条单向直行道,其一,通道(4)从B由第一层桥上坡经过第二层桥到达C,其二,通道( 从C由第一层桥上坡经过第二层桥到达B。B、C方向把双向直行道在空间上转化为上下分布的两条单向直行道的作用是,解决了直行道与左转弯道交叉问题。通道因为不与其它通道交叉,也可以不设上坡路,只走第一层桥,这种设计也属于本发明保护之内。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共两条左转弯道。通道(1)从A左转弯到达C,经过第二层桥;通道C3)从B左转弯到达A,经过第一层桥。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左转弯道有两个优点其一,左转弯道均为直接左转弯,行车路线较短;其二,左转弯道均位于十字路中, 不占用额外的土地。通道(1)也可以由通道(4)外侧到达C,这种设计也属于本发明保护之内。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共两条右转弯道。通道( 从A右转弯到达B,经过第二层桥;通道(6)从C右转弯到达A,经过第一层桥。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各条右转弯道与对应左转弯道在空间上垂向分布,其中,通道(2)位于通道(3)之上,通道(6)位于通道 ⑴之下。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人行道由H点、J点、K点和L点五个点连接形成的路线组成,各路线均为自然地面。从H点到K点,位于通道(4)和通道(5)之下,H点与K点之间的连线正好处于通道(4)和通道(5)上坡道的半腰,通道(4)和通道(5)的桥洞高大约是5米至6米,其半腰位置是桥洞高的一半,是2. 5米至3米,正好自然形成为人行道;从J 点到K点,横穿通道(6),给通道(6)的交通造成了负面影响;从L点到K点,横穿通道(3), 给通道(3)的交通造成了负面影响。人行道路线均由自然地面构成,占用土地少,建设成本低,但横穿通道C3)和通道(6),给机动车交通造成了负面影响。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A、B、C三个方向之间的夹角由实际三岔路口 A、B、C三个方向之间的夹角决定。比如,当A、B之间的夹角为180度,A、B成一条直线时,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总体俯视就(如图二)所示。与现有普通立三岔路口交桥相比,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的优点有其一,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分为二层,将各向通道在立体空间中错开,各通道均无灯岗。其二,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B、C方向由一条双向直行道在空间上转化为两条单向直行道,解决了直行道与左转弯道交叉问题。其三,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左转弯道与直行道在平面上看存在交叉,在立体空间上是分离的。其四,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左转弯道均为直接左转弯,且行车路线较短。其五,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左转弯道均位于十字路中,不占用额外的土地面积,节约了土地使用。其六,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各条右转弯道与对应左转弯道上下垂直分布,节约了土地使用。其七,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人行道是自然地面,充分利用了剩余空间。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节约土地、车行路线较短、建设成本较低, 是尤其适用于城区使用的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


图1 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总体俯视示意图。图2 A、B之间夹角为180度时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总体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列1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位于三岔路口。三岔路口对应A、B、C、D四个方向。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由机动车直行道、右转弯道、左转弯道、人行道组成,分第一层桥、第二层桥(如图1),第一层桥是自然地面,第二层桥在自然地面以上。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起于A方向的通道有2条。通道(1)是左转弯道,从A到C,从A由第二层桥90度左转弯到达C。通道(2)是右转弯道,从A到B,从A由第二层桥右转弯到达B。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起于B方向的通道有2条。
通道C3)是左转弯道,从B到A,从B由第一层桥90度左转弯到达A。通道(4)是直行道,从B至C,从B由第一层桥上坡经过第二层桥到达C。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起于C方向的通道有2条。通道( 是直行道,从C至B,从C由第一层桥上坡经过第二层桥到达B。通道(6)是右转弯道,从C到A,从C由第一层桥右转弯到达A。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人行道由H点、J点、K点和L点五个点连接形成的路线, 各路线均为自然地面从H点到K点,位于通道(4)和通道(5)之下;从J点到K点,横穿通道(6);从L点到K点,横穿通道(3)。在本实施例中,行车的方向为靠右行驶,如按照其国家和地区的交通管理规定,行车的方向为靠左行驶,则可对立交桥的通道布置做出相应的改变,但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由机动车直行道、左转弯道、右转弯道、人行道组成,分第一层桥、第二层桥;经过第一层桥的有通道(3)、通道、通道( 和通道(6);经过第二层桥的有通道 (1)、通道(2)、通道(4)和通道(5);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共两条直行道;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B、C方向由一条双向直行道在空间上转化为两条单向直行道,其一,通道(4)从B由第一层桥上坡经过第二层桥到达C,其二,通道(5)从C由第一层桥上坡经过第二层桥到达B ;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共两条左转弯道;通道(1)从A左转弯到达C,经过第二层桥;通道C3)从B左转弯到达A,经过第一层桥;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共两条右转弯道;通道( 从A右转弯到达B,经过第二层桥;通道(6)从C右转弯到达A,经过第一层桥;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各条右转弯道与对应左转弯道在空间上垂向分布,其中,通道⑵位于通道⑶之上,通道(6)位于通道⑴之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由机动车直行道、左转弯道、右转弯道、人行道组成,分第一层桥、第二层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B、C方向由一条双向直行道在空间上转化为两条单向直行道,解决了直行道与左转弯道交叉问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左转弯道均为直接左转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左转弯道均位于十字路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右转弯道与对应左转弯道上下垂直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人行道由H点、J点、K点和L点五个点连接形成的路线组成,各路线均为自然地面; 从H点到K点,位于通道(4)和通道(5)之下;从J点到K点,横穿通道(6);从L点到K点, 横穿通道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公路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交桥。其特征是,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适用于三岔路口,由机动车直行道、左转弯道、右转弯道、人行道组成,分第一层桥、第二层桥。经过第一层桥的有通道(3)、通道(4)、通道(5)和通道(6);经过第二层桥的有通道(1)、通道(2)、通道(4)和通道(5)。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节约土地、车行路线较短、建设成本较低,是尤其适用于城区使用的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
文档编号E01C1/04GK102296504SQ201110155548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0日
发明者邱世军 申请人:邱世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