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口高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33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交叉口高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交叉口高架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叉口高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高架道路广泛应用于我国大城市,城市高架匝道邻近地面交叉口的交通流 向非常复杂,进出高架的车辆与地面车辆之间的交织冲突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 架出入口匝道位于地面车道的一侧(外侧或内侧),当交织距离较短无法满足交织需求时, 地面进口道和匝道进口道需分别根据通行要求划分车道功能;后期交叉口信号控制中如果 没有特殊控制,那么匝道所在进口道直行放行时,由高架下来直行至地面的车辆和由地面 直行上高架的车辆之间会存在严重的交织冲突,且位于中间的右转车道车辆无法通行,降 低了车辆的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性;如果新增信号相位,则会大大降低整个交叉口的通行 能力。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交叉口高架系统,可有效消除高架车辆 与地面车辆之间的交织冲突。[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0005]一种交叉口高架系统,包括横向地面道路、高架道路及其地面辅路,所述地面辅路 包括多条地面车道,所述横向地面道路与高架道路及其地面辅路相互交叉形成四个分支, 所述每个分支均设有进口道、出口道;[0006]所述高架道路在横向地面道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匝道,所述每对匝道包括左侧 入口匝道和右侧出口匝道,所述每条左侧入口匝道连接相对应的高架道路,所述每条右侧 出口匝道连接相对应的高架道路,所述每条左侧入口匝道、右侧出口匝道分别位于相邻的 两条地面车道之间。[0007]由上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0008]匝道设置于地面辅路的中间,即匝道的内侧和外侧都有地面车道,右转车道全部 设置在道路的最外侧,高架匝道所在进口道直行放行时,由高架下来直行至地面的车辆以 及由地面直行上高架的车辆与地面车道上的车辆之间不会交织冲突,有效保障了车辆的通 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性;交叉口信号控制中高架匝道所在进口道只需正常放行,不需要新增 信号相位,也不用增加施工难度。


[000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 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0012]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交叉口高架系统的实施例,包括横向地面道 路5、高架道路6及其地面辅路,横向地面道路5与高架道路6及其地面辅路相互交叉形成 四个分支1,每个分支I均设有进口道、出口道,高架道路6在横向地面道路5的两侧分别设 有一对匝道,每对匝道包括左侧入口匝道3和右侧出口匝道4,每条左侧入口匝3道连接相 对应的高架道路6,每条右侧出口匝道4连接相对应的高架道路6,每条左侧入口匝道3、右 侧出口匝道4分别位于相邻的两条地面车道2之间。[0013]施工时,一般建议在高架匝道设计过程中予以适当设计;若高架匝道已经建在地 面车道2的外侧或内侧,则需要通过拓宽在高架匝道的另外一侧增设地面车道2。[001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 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 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 例,在具体实施方式
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 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交叉口高架系统,包括横向地面道路、高架道路及其地面辅路,所述地面辅路包括多条地面车道,所述横向地面道路与高架道路及其地面辅路相互交叉形成四个分支,所述每个分支均设有进口道、出口道,其特征是 所述高架道路在横向地面道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匝道,所述每对匝道包括左侧入口匝道和右侧出口匝道,所述每条左侧入口匝道连接相对应的高架道路,所述每条右侧出口匝道连接相对应的高架道路,所述每条左侧入口匝道、右侧出口匝道分别位于相邻的两条地面车道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叉口高架系统,包括横向地面道路、高架道路及其地面辅路,所述地面辅路包括多条地面车道,所述横向地面道路与高架道路及其地面辅路相互交叉形成四个分支,所述每个分支均设有进口道、出口道,所述高架道路在横向地面道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匝道,所述每对匝道包括左侧入口匝道和右侧出口匝道,所述每条左侧入口匝道连接相对应的高架道路,所述每条右侧出口匝道连接相对应的高架道路,所述每条左侧入口匝道、右侧出口匝道分别位于相邻的两条地面车道之间。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消除高架车辆与地面车辆之间的交织冲突。
文档编号E01C1/04GK202830669SQ20122050461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刘树林, 金俊 申请人: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