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受机动车干扰的非机动车全互通立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7358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受机动车干扰的非机动车全互通立交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受机动车干扰的非机动车全互通立交,包括南北双向地面车道和东西双向桥面车道,南北双向地面车道和东西双向桥面车道均包括中间的机动车直行道和两侧的非机动车直行道,南北双向地面车道的非机动车直行道与东西双向桥面车道的非机动车直行道之间对称分布有四条转向用的非机动车匝道,各非机动车匝道为一段东西双向的延伸直道,此全互通立交实现东西双向和南北双向机动车的无障碍不停连续直行,有效缓解交叉路口拥堵现象,显著提高了通行能力;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非机动车的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全互通无障碍通行,借助特别设置四条非机动车匝道,可实现非机动车的直行、交叉、转弯无障碍全互通。
【专利说明】一种不受机动车干扰的非机动车全互通立交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道路立交,特别涉及一种不受机动车干扰的非机动车全互通立交。

【背景技术】
[0002]城市交通网中,交叉路口处分方向、分时通行是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瓶颈,建造立交桥是解决交叉路口拥堵、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但现有的立交桥仍存在诸多问题:现有普通立交桥桥上车辆可以直通,但是桥下东南西北各方向的车辆行驶仍需要依靠红绿灯来控制,拥堵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无法实现全互通;而且,目前的立交桥基本上都是考虑机动车的全互通,并没有实现非机动车的全互通,随着绿色环保出行方式越来越被人们倡导,营造舒适、顺畅的非机动车全互通立交系统也越来越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动车行驶顺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互不受干扰的全互通立交。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不受机动车干扰的非机动车全互通立交,包括南北双向地面车道和横跨南北双向地面车道的东西双向桥面车道,所述南北双向地面车道和东西双向桥面车道均包括中间的机动车直行道和位于机动车直行道两侧的非机动车直行道,所述南北双向地面车道的非机动车直行道与东西双向桥面车道的非机动车直行道之间对称分布有四条转向用的非机动车匝道,各所述非机动车匝道为一段东西双向的延伸直道,各所述非机动车匝道的一端与南北双向地面车道的非机动车直行道垂直相连,各所述非机动车匝道的另一端与东西双向桥面车道的非机动车直行道转折相连。
[0005]进一步,各所述非机动车直行道均包括位于内侧的自行车道和位于外侧的人行道,各所述非机动车匝道包括自行车匝道和人行匝道,所述南北双向地面车道的人行道与东西双向桥面车道的人行道之间对称分布有四座人行楼梯。
[0006]进一步,在所述机动车直行道与非机动车直行道之间设有绿化带和/或隔离护栏。
[0007]有益效果:此不受机动车干扰的非机动车全互通立交实现东西双向和南北双向机动车的无障碍不停连续直行,有效缓解交叉路口拥堵现象,显著提高了机动车的通行能力;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非机动车的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全互通无障碍通行,借助针对非机动车直行道而特别设置四条非机动车匝道,可实现非机动车的直行、交叉、转弯无障碍全互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交通示意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动车道的交通示意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非机动车道的交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不受机动车干扰的非机动车全互通立交,包括南北双向地面车道和横跨南北双向地面车道的东西双向桥面车道,南北双向地面车道和东西双向桥面车道均包括中间的机动车直行道I和位于机动车直行道I两侧的非机动车直行道2,南北双向地面车道的非机动车直行道2与东西双向桥面车道的非机动车直行道2之间对称分布有四条转向用的非机动车匝道3,各非机动车匝道3为一段东西双向的延伸直道,各非机动车匝道3的一端与南北双向地面车道的非机动车直行道2垂直相连,各非机动车匝道3的另一端与东西双向桥面车道的非机动车直行道2转折相连。
[0014]其中,各机动车直行道I互不干扰,即南北双向地面车道的机动车直行道I与东西双向桥面车道的机动车直行道I在立交范围内只能直行,南北双向地面车道的机动车直行道I下穿东西双向桥面车道的机动车直行道1,各机动车直行道I的直行交通顺畅,但并不解决机动车的左转、右转交通问题,如图3所示。而各非机动车直行道2与各非机动车匝道3相连构成一非机动车全互通立交系统,该非机动车全互通立交系统可实现无障碍全互通,直行、交叉、转弯都可实现畅通无阻,方向明确容易辨别,如图4所示。具体地,各非机动车直行道2是由自行车道21和人行道22组成,各非机动车匝道3由自行车匝道31和人行匝道32组成,南北双向地面车道的人行道22与东西双向桥面车道的人行道22之间对称分布有四座人行楼梯,各自行车道21与自行车匝道31相连构成自行车道系统,各人行道22与人行匝道32相连构成人行道系统。
[0015]另外,在机动车直行道I与非机动车直行道2之间设有绿化带和/或隔离护栏等隔离设施,使得机动车直行道I与非机动车直行道2互不干扰。
[0016]其中,南北双向的自行车道21可直接右转进入自行车匝道31,然后进入东西双向的自行车道21,完成自行车的右转;南北双向的自行车道21下穿东西双向的自行车道21后也可继续行驶,完成自行车的直行;南北双向的自行车道21下穿东西双向的自行车道21后,再右转进入自行车匝道31,然后再掉头进入东西双向的自行车道21,完成自行车的左转,同理,东西双向的自行车道21进入南北双向的自行车道21也是如此。整个自行车道系统在四个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了四个自行车匝道31,自行车匝道31均为双向交通,用于完成自行车的全互通。
[0017]其中,南北双向的人行道22可直接右转进入人行匝道32,然后进入东西双向的人行道22 ;南北双向的人行道22下穿东西双向的人行道22后可继续直行;南北双向的人行道22也可通过人行楼梯进入东西双向的人行道22,同理,东西双向的人行道22进入南北双向的人行道22也是如此。整个人行道系统在四个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了四个人行匝道32和人行楼梯,实现人行无障碍全互通。
[001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不受机动车干扰的非机动车全互通立交,其特征在于:包括南北双向地面车道和横跨南北双向地面车道的东西双向桥面车道,所述南北双向地面车道和东西双向桥面车道均包括中间的机动车直行道和位于机动车直行道两侧的非机动车直行道,所述南北双向地面车道的非机动车直行道与东西双向桥面车道的非机动车直行道之间对称分布有四条转向用的非机动车匝道,各所述非机动车匝道为一段东西双向的延伸直道,各所述非机动车匝道的一端与南北双向地面车道的非机动车直行道垂直相连,各所述非机动车匝道的另一端与东西双向桥面车道的非机动车直行道转折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受机动车干扰的非机动车全互通立交,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非机动车直行道均包括位于内侧的自行车道和位于外侧的人行道,各所述非机动车匝道包括自行车匝道和人行匝道,所述南北双向地面车道的人行道与东西双向桥面车道的人行道之间对称分布有四座人行楼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不受机动车干扰的非机动车全互通立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动车直行道与非机动车直行道之间设有绿化带和/或隔离护栏。
【文档编号】E01C1/04GK204080578SQ201420489311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7日
【发明者】宁平华, 何长明, 吴粤军, 黎军, 李琳, 曹建新, 林志敬 申请人: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