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缝型大跨径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9466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缝型大跨径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缝型大跨径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装置,具体为一种带紧密接触不锈钢托板及延伸齿条的防水、防尘、防震型多向变位梳齿板桥梁伸缩装置。属桥梁工程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桥梁伸缩装置是公路、铁路桥梁梁端之间的重要连接部件,对桥梁端部伸缩以及防水、防尘、防震等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质量和性能将直接影响整座桥梁的耐久性,是公、铁路桥梁建设中的重要部分。由于桥梁伸缩装置设置在梁端桥面薄弱部分,又一直承受着各种自然环境浸蚀影响,使用过程中将出现冷热伸缩、纵向摇摆翘动、横向摇摆相对扭动等多向变位(亦即三向位移、伸缩和转动)等问题,特别是超大跨距桥梁,因为需要足够长度(≥500mm)的伸缩装置,因此该伸缩装置经常会发生各种程度的损坏,且不易修复,从而影响桥梁整体的耐久性能,缩短了桥梁的正常运行时间。现有技术中,用于大跨径桥梁的梳齿状伸缩装置如图1所示,图中左右两段梳齿分别安装在左右端桥梁上,由图1可看出,当冬天收缩量较大时,位于左右两端梳齿之间的凹陷区(A和B)则比较长,这种现象带来的不利后果是:当车轮行驶到该处时受力不均,对轮胎有损害,且噪音大、震动感强烈。特别是较窄的摩托或三轮车轮,易陷于该处,造成严重交通事故。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为了防尘防水,位于梳齿下沿也有采用不锈钢衬板结构,然而随着使用时间渐延,所述衬板将因受力不均而翘曲,并逐渐与梳齿板下沿接触不好,影响到防尘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所述问题,设计一种无缝型大跨径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装置,具体为一种带紧密接触不锈钢托板及延伸齿条的防水、防尘、防震型多向变位梳齿板桥梁伸缩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缝型大跨径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装置,包括:左右侧呈镜向布置的悬臂梳齿板支撑(1.1、1.2)、左右侧梳齿板(2.1、2.2)和衬板(3.1、3.2);所述左右侧梳齿板(2.1、2.2)下部与左右侧悬臂梳齿板支撑(1.1、1.2)的上部之间,是相互滑动接触的呈梳齿状的左右侧衬板(3.1、3.2);左侧悬臂梳齿板支撑(1.1)的前端悬臂与右侧悬臂梳齿板支撑(1.2)的前端悬臂之间形成左右侧两段桥梁间的伸缩桥接区;所述左侧或右侧梳齿板呈截面为矩形的长条状,左侧梳齿板(2.1)与右侧梳齿板(2.2)结构相同、尺寸相等;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或右侧梳齿板(2.1或2.2)包括:梳齿(2.11)、软连接(2.12)和拖板(2.13)三段,所述梳齿(2.11)和拖板(2.13)通过软连接(2.12)连接为一根梳齿板;所述梳齿(2.11)上开有螺栓孔(2.14),有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2.14)及衬板后固连在悬臂梳齿板支撑的前端悬臂上部;所述拖板(2.13)宽度与梳齿(2.11)宽度相等、拖板(2.13)高度小于梳齿(2.11)高度;所述软连接(2.12)桥接在梳齿(2.11)与拖板(2.13)之间;所述左右侧悬臂梳齿板支撑(1.1、1.2)之间桥接区的支撑上部,沿垂直方向安装有压力弹簧(5),所述压力弹簧(5)用于向上压紧相互滑动的左右侧衬板(3.1、3.2)。其有益效果是:通过压力弹簧(5)对位于其上部衬板的弹力,有利于左右侧衬板之间相互紧密结合,可以有效防止细小垃圾渗入,利用压力弹簧的强度控制防尘的密封度、压力弹簧的高度控制多向变位的幅度。如上所述一种无缝型大跨径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连接(2.12)包括:内部的弹簧或万向连接器、外部封装的橡胶体或非橡胶类软基耐磨材料,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梳齿(2.11)及拖板(2.13)固连;所述弹簧外部封装有与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且与梳齿(2.11)及拖板(2.13)截面相等的橡胶体或非橡胶类软基耐磨材料。如上所述一种无缝型大跨径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板(2.13)的上部,有悬空的左、右侧盖板(1.3、1.4),所述左、右侧盖板(1.3、1.4)分别与所述左、右侧梳齿板(2.1、2.2)卡接,左、右侧盖板(1.3、1.4)的上表面与左、右侧梳齿板(2.1、2.2)上表面为同一平面;所述左侧梳齿板(2.1)中的拖板(2.13)位于右侧盖板(1.4)与相邻梳齿及底部衬板之间形成的抽屉内。其有益效果是:抽屉式结构中的拖板填补了梳齿之间相互移动后出现的凹陷区,既可防止大颗粒垃圾积落于该凹陷区,又可防止非机动车轮胎卡入凹陷区,有利于提高伸缩装置使用寿命,更有利于非机动车的行车安全舒适,有利于提高桥梁的有效通行时间。如上所述一种无缝型大跨径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左侧或右侧悬臂梳齿板支撑(1.1或1.2)为积木式型钢加工构件,任一悬臂梳齿板支撑的下部通过至少二排横向支承座固连在桥梁的末端桥接区。其有益效果是:可根据桥梁宽度要求,成整数个拼装积木式悬臂梳齿板支撑单体,当多个悬臂梳齿板支撑在施工现场统一拼装并达到尺寸要求后,再固连并进行后续施工。如上所述一种无缝型大跨径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盖板或右侧盖板(1.3或1.4)分别与左侧梳齿板或右侧梳齿板(2.1或2.2)的卡接方式是:左、右侧梳齿板上部的两侧开有槽缝,左、右侧盖板的两侧面各加工有一条与所述槽缝尺寸匹配的肋条,所述肋条卡接在所述槽缝中。有利于盖板承重能力强且有于利于拆卸梳齿板进行维修。如上所述一种无缝型大跨径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盖板或右侧盖板(1.3或1.4)分别与左侧梳齿板或右侧梳齿板(2.1或2.2)的卡接方式或者是:左、右侧梳齿板上部的两侧开有槽缝,所述槽缝上部还开有直通上表面的垂直向槽口,左、右侧盖板的两侧面各加工有与所述槽缝尺寸相匹配的分段式肋条,施工过程中,所述不连贯的每一段肋条,均相应的卡接在所述槽缝中。有其益效果是:更有利于运行过程中对盖板和梳齿板的拆卸与维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⑴发明一种无缝型大跨径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装置,利用拖板伸缩填补凹陷区,既可防止大颗粒垃圾积落于该凹陷区,又可防止非机动车轮胎卡入凹陷区,有利于提高伸缩装置使用寿命,更有利于非机动车的行车安全舒适,有利于提高桥梁的有效通行时间。⑵梳齿板与支撑体皆是钢构件,采用螺栓连接,稳固可靠,特别有利于维修与更换。⑶采用压力弹簧将防尘衬板相互压紧,通过压力弹簧对位于其上部衬板的弹力作用,有利于左右侧衬板之间相互紧密结合,可以有效防止细小垃圾渗入,利用压力弹簧的强度控制防尘的密封度、压力弹簧的高度控制多向变位的幅度,既提高了防尘效果,又提高了衬板使用寿命。⑷采用积木式悬臂梳齿板支撑单体,既可在现场逐一拼装,也可以在工厂内预先组装并定位后,再运输至现场整体安装,全部固化后再拆除工装工具,可确保桥梁伸缩装置安装过程方便、省时、精准。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桥梁的梳齿状伸缩装置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无缝型大跨径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装置总装轴侧图;图3是图2俯视图;图4是图3左视图;图5是图1左侧爆炸视图;图6是图6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7是图6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8是梳齿板与盖板卡接的第一方式;图9是梳齿板与盖板卡接的另一种方式。图中标记:图2~7中:1.1—左侧悬臂梳齿板支撑,1.2—右侧悬臂梳齿板支撑,1.3—左侧盖板,1.4—右侧盖板,2.11—梳齿,2.12—软连接,2.13—拖板,2.14—螺栓孔,3.1—左侧衬板,3.2—右侧衬板,5—压力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本技术方案中未详细述及的,均为公知技术。如图2~7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无缝型大跨径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装置,包括:左右侧呈镜向布置的悬臂梳齿板支撑1.1和1.2、梳齿板2.1和2.2和衬板3.1和3.2;所述左右侧梳齿板2.1和2.2下部与左右侧悬臂梳齿板支撑1.1和1.2的上部之间,有相互滑动接触的呈梳齿状的左右侧衬板3.1和3.2;左侧悬臂梳齿板支撑1.1的前端悬臂与右侧悬臂梳齿板支撑1.2的前端悬臂之间相向交互,形成两段桥梁间的伸缩桥接区。附图5中,位于下部的悬臂梳齿板支撑1.1的左侧带双排孔眼部分,埋藏在桥梁端部的混凝土浇灌区内部,位于右侧倒三角部分是悬臂的交互桥接区。同时参照图2和图3,安装于所述交互桥接区的左右两侧的梳齿板2.1和2.2,以及与梳齿板上表面等高的左右两侧盖板1.3和1.4,是与滚动车轮接触的承载区,延伸至左右两侧盖板下部的左右侧拖板用于填补左右侧梳齿板之间的凹陷区,利用拖板伸缩填补凹陷区,既可防止大颗粒垃圾积落于该凹陷区,阻碍梳齿之间多向自由运动,又最大限度减轻了对行车造成的震动,有利于提高伸缩装置使用寿命,有利于行车安全舒适,有利于提高桥梁的有效通行时间。为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5和图7,左侧或右侧梳齿板2.1或2.2呈方形长条状,左侧或右侧梳齿板结构相同、尺寸相等且相向安装,构成无接触式可相向移动的梳齿状,以左侧梳齿板2.1为例,它包括:梳齿2.11、软连接2.12和拖板2.13三段,其中梳齿2.11上开有螺栓孔2.14,垂直向安装的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2.14及左侧衬板3.1后固连在左侧悬臂梳齿板支撑1.1的悬臂上部;所述拖板2.13宽度与梳齿2.11宽度相等、高度小于梳齿2.11高度;所述软连接2.12桥接在梳齿2.11与拖板2.13之间;由图3及图5可知,当左右侧桥梁伸缩装置在夏天相对距离最近时,拖板2.13隐藏在盖板1.4之下,反之,当左右侧桥梁伸缩装置在冬天相对距离最长时,只有一部分拖板2.13隐藏在盖板1.4之下。参见图5、图6,左右侧悬臂梳齿板支撑1.1和1.2之间桥接区的支撑板上,安装有压力弹簧5,所述压力弹簧5用于向上压紧相互滑动的左右侧衬板3.1和3.2之间的滑动区域,通过压力弹簧对位于其上部衬板的弹力作用,有利于左右侧衬板之间相互紧密结合,可以有效防止细小垃圾渗入,利用压力弹簧的强度控制防尘的密封度、压力弹簧的高度控制多向变位的幅度,既提高了防尘效果,又提高了衬板使用寿命。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软连接2.12包括弹簧和橡胶体(图中未标出),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梳齿2.11及拖板2.13固连;所述弹簧外部封装有与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的梳齿2.11及拖板2.13的截面相等的橡胶体。所述拖板2.13的上部,有悬空的左右侧盖板1.3和1.4,所述左右侧盖板1.3和1.4分别与所述左右侧梳齿板2.1和2.2卡接。参考图8,盖板1.3或1.4与梳齿板2.1或2.2的卡接方式是:梳齿板上部两侧开有槽缝,盖板两侧各有一根与所述槽缝尺寸相匹配的肋条,施工过程中,所述肋条卡接在所述槽缝中。有利于盖板承重能力强且有于利于拆卸梳齿板进行维修。参考图9,盖板1.3或1.4与梳齿板2.1或2.2的卡接方式或者是:梳齿板上部两侧开有槽缝,所述槽缝上部还均匀的开有直通上表面的垂直向多个槽口,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定每200mm长槽缝中开一个长100mm的槽口,所述盖板两侧与所述槽缝尺寸相匹配的不连贯的肋条(也就是说带有多个缺口的多段肋条),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定每200mm长肋条中有一段长110mm的缺口,施工过程中,安装盖板时,先对准肋条与槽口将盖板下放到位,再水平纵向推进盖板,将盖板上各段肋条分别卡紧在梳齿板上的各段槽缝中即可,拆卸盖板过程作业顺序相反。该种卡接结构更有利于运行过程中对盖板和梳齿板的拆卸与维修。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软连接2.12中弹簧外部的封装材料,也可以是非橡胶类软基耐磨封装材料。所述软连接2.12中的弹簧,也可以是两端分别固连在梳齿2.11及拖板2.13之间的万向连接器、或者是其它类似于弹簧的材料,软连接2.12所起到的作用是:既能够固连着拖板2.13,又允许拖板2.13相对于梳齿2.11可以有小幅度的多向跳动。由图2、图5可知,单个左侧或右侧悬臂梳齿板支撑1.1或1.2为积木式型钢加工构件,任一悬臂梳齿板支撑的下部通过至少二排横向支承座固连在桥梁的末端桥接区。这样一来,实施者可根据桥梁宽度要求,成整数个拼装积木式悬臂梳齿板支撑单体,当多个悬臂梳齿板支撑在施工现场统一拼装并达到尺寸要求后,再固连并进行后续施工。也可以在工厂内预先组装并定位后,再运输至现场整体安装,全部固化后再拆除工装工具,可确保桥梁伸缩装置安装过程方便、省时、精准。本发明一种无缝型大跨径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装置,利用拖板伸缩填补凹陷区,最大限度减轻了行车造成的震动,有利于提高伸缩装置使用寿命,有利于行车安全舒适;梳齿板与支撑体皆是钢构件,采用螺栓连接,稳固可靠,特别有利于维修与更换;采用压力弹簧,有利于防尘衬板之间紧密接触,既提高了防尘效果,又提高了衬板使用寿命;采用积木式悬臂梳齿板支撑单体,既可在现场逐一拼装,也可以在工厂内预先组装并定位后,再运输至现场整体安装。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连”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