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能杆件缆索吊装系统拆除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9404阅读:8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万能杆件缆索吊装系统拆除工法。



背景技术:

无支架缆索吊装法是拱桥施工的常用方法,特别是结合千斤顶钢绞线斜拉扣挂施工工法,极大地促进了拱桥的发展,为修建更大跨度的拱桥提拱了技术支持。将缆索系统的主塔与扣挂系统的扣塔合二为一,改善了主塔和扣塔分离设置的不足,使斜拉扣挂缆索吊装施工工法的经济性能显著提高。但是主扣塔合一使塔架和缆索系统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特别是加大了缆索和塔架的拆除工作。同时塔架由N型万能杆件拼装而成,杆件型号多,紧固螺栓多,增加了塔架的拆除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万能杆件缆索吊装系统拆除工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拆除准备:根据施工现场制定方案;

步骤二、扒杆制作与安装:每个塔架立柱各布设一套扒杆,采用骑马螺栓将主杆下端固定于塔架的构件上,共设上中下3道锚固点,采用倒链葫芦升降扒杆,葫芦上端挂在塔架杆件上,下端勾住扒杆主杆底部,通过调节倒链长度实现扒杆的提升与下降,在扒杆主杆顶部设置3个方向的缆风绳,每个缆风绳与倒链葫芦相连,倒链葫芦与锚固千斤绳相连,通过调节葫芦的伸长与缩短控制缆风绳的松紧,扒杆的吊装功能通过地面卷扬机和滑轮组组成;

步骤三、封塔架铰:利用预制水泥块或者钢板,将塔架立杆底部塞紧;

步骤四、拆除工作:安装顺序依次拆除塔顶结构、上顶横梁、上部立柱、中横梁、下部立柱,最后拆除塔铰。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四中,在拆除塔顶结构之前,先在塔架纵横四个方向沿竖向每20米布置一道稳定缆风绳,缆风绳竖直角度为40°至50°之间,缆风绳随塔架的拆除进度从上至下逐步拆除。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小型扒杆与吊车配合拆除塔架,设备需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既经济又安全;

2、节段划分简单,拆除顺序明确,塔上和地面配合紧密,节省时间又保证了安全;

3、加强了塔架拆除过程中的监控,设置了临时缆风增加了塔架拆除过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拆除准备:根据施工现场制定方案;

步骤二、扒杆制作与安装:

1、扒杆的结构设计,小型扒杆设计力求小巧灵活,受力明确,装、拆方便,每个塔架立柱各布设一套扒杆。扒杆材料主要采用无缝钢管制作,设计吊重大于最大拆分单元节段重量,通常设计为1t扒杆受力构件由主杆和副杆组成,主杆主要是固定作用,主杆下端固定于待拆除的塔架构件,主杆上端用于扣挂副杆;主杆固定端长度应满足最小锚固长度要求,通常为4.3m;自由端长度应大于一次拆除杆件的长度,通常为4.5m(最大杆件长度为4m)。副杆主要是挂扣吊装作用,副杆可竖向自由变幅,水平自由转动,覆盖四周350°的范围,副杆长度应大于主杆自由端约30~50cm;为了使得副杆转动、变幅灵活,在底座处设置轴承;

2、扒杆的安装,每个塔架立柱各布设一套扒杆,采用骑马螺栓将主杆下端固定于塔架的构件上,共设上中下3道锚固点;

3、扒杆自身的升降,扒杆的升降采用倒链葫芦进行。葫芦上端挂在塔架杆件上,下端勾住扒杆主杆底部,通过调节倒链长度实现扒杆的提升与下降;

4、扒杆的稳定措施,在扒杆主杆顶部设置3个方向的缆风绳以保证主杆的稳定。每个风缆与倒链葫芦相连,倒链葫芦与锚固千斤绳相连,通过调节葫芦的伸长与缩短控制风缆的松紧;3根风缆的位置依据起吊物体的位置并以保证立杆每个方向的稳定为原则,进行灵活布置;

5、扒杆的吊装设置,扒杆的吊装功能通过地面卷扬机和滑轮组组成。扒杆的导向装置为滑车,固定于主杆、副杆上,起重绳(Φ13)绕过扒杆滑车,经过地面的转向滑车进入卷扬机卷筒。卷扬机应设置在视线开阔、无遮挡物区域,还应远离塔架,确保安全;

步骤三、封塔架铰:在拆除塔架前,先对塔架进行固定。利用预制水泥块或者钢板,将塔架立杆底部塞紧,实现塔架受力体系由铰接向固结转换,确保拆除过程安全;

步骤四、拆除工作:安装顺序依次拆除塔顶结构、上顶横梁、上部立柱、中横梁、下部立柱,最后拆除塔铰;

1、拆除塔顶结构,塔顶结构为非标结构,杆件自重大,将每一根杆件作为一个起吊单元进行拆除;

2、拆除上顶横梁,横梁由跨中向两端将横梁分组拆除,逐渐增加组合杆件数量,组合重量由轻变重,速度由慢至快,每一起吊单元组合为1立柱(4m)+n横撑+n斜撑;2.1、先拆跨中横梁,逐步向两侧扩展,减小柱头两侧悬臂的重量,保证柱头的稳定;2.2、在横联跨中处先将两侧的撑杆松开拆除,再将中部的撑杆拆除,实现横梁一分为二;2.3、按中间向两端、上至下的原则将剩余横梁拆除;

3、拆除上部立柱,先拆除四周立杆,后拆中间立杆,降扒杆,实现下一轮循坏,拆除每一单元起吊前,每一相连的撑杆均留一颗螺杆位置稳定柱头,挂好吊点后,才将螺栓取出,将杆件吊离;

4、拆下部立柱,下部立柱高度大于20m的,继续采取上部立柱的拆除方法;小于20m后,采用汽车吊直接拆除。此时,拆除单元可适当扩大,加快进度。

最后拆除塔铰,整个拆除工作完成。再上述拆除之前,先在塔架纵横四个方向沿竖向每20米布置一道稳定缆风绳,缆风绳竖直角度为40°至50°之间,缆风绳随塔架的拆除进度从上至下逐步拆除。另外,缆索吊装塔架拆除共分2个工作区段,分别是螺栓预松区和杆件拆除区。螺栓预松区顶部设置不少于3层的竹跳板隔离层,预防落物打击伤害。全段横向间隔控制在6m,上下间隔控制在16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