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雨水边井配合用透水式边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1180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与雨水边井配合用透水式边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建筑排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与雨水边井配合用透水式边墙。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已经明确且“只能往前,不可能往后”。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确定的目标核心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围绕这一目标确定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达到这个要求。如果一个城市建成区有100平方公里的话,至少有20平方公里在2020年要达到这个要求。到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这个要求。

通常在道路施工时,为了配合道路上已设置的绿化带,在绿化带侧边通常会设置有雨水边井,当雨雪天气是便于进行排水,但当雨量充沛的季节来临时,往往排水管线会造成加大压力,并且并不能达到目前海绵城市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雨雪水配合排到相邻的绿化带中,达到降低排水管线压力,同时能够配合海绵城市的目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与雨水边井配合用透水式边墙,包括钢框架、钢丝网、挡板、底板、盖板及填充物,钢框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钢框架底部固定设置有底板,钢框架内、外两侧设置有钢丝网,钢框架左、右两侧设置挡板,钢框架顶部活动设置有盖板,填充物设置在钢框架内部空腔。

优选的,钢框架的棱边设置有预制连接筋,所述预制连接筋两端均超出钢框架5~15cm。

优选的,钢丝网目数为60×60,钢丝网的孔径为0.23mm。

优选的,钢框架内侧设置的钢丝网内覆盖有隔土纱布。

优选的,盖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优选的,填充物为建筑垃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钢框架、钢丝网、挡板、底板、盖板及填充物的配合使用,能够将雨雪水配合排到相邻的绿化带中,达到降低排水管线压力,同时能够配合海绵城市的目的。

(2)发明中钢框架的棱边设置有预制连接筋,当在安装该装置时可与相邻的边墙更好的连接,提高边墙的整体强度。

(3)钢丝网目数为60×60,钢丝网的孔径为0.23mm可有效的阻止内部的填充物掉落出整体装置。

(4)钢框架内侧设置的钢丝网内覆盖有隔土纱布,由于钢框架内侧直接与绿化带的土壤相邻,通过隔土纱布可有效的阻止绿化带中的土壤流失,间接防止了钢丝网阻塞。

(5)在盖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可以降低盖板的开合难度,同时当装置内部发生堵塞时,可通过通孔透水,相关人员可及时观察到当前状态,对该边墙进行维护。

(6)发明中的填充物为建筑垃圾,增加了建筑垃圾去处,降低建筑垃圾的处理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是由新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与雨水边井配合用透水式边墙,包括钢框架1、钢丝网2、挡板3、底板4、盖板5及填充物6,钢框架1为长方体框架结构,钢框架1底部固定设置有底板4,钢框架1内、外两侧设置有钢丝网2,钢框架1左、右两侧设置挡板3,钢框架1顶部活动设置有盖板5,填充物6设置在钢框架1内部空腔。通过钢框架1、钢丝网2、挡板3、底板4、盖板5及填充物6的配合使用,能够将雨雪水配合排到相邻的绿化带中,达到降低排水管线压力,同时能够配合海绵城市的目的。

其中的钢框架1的棱边设置有预制连接筋7,所述预制连接筋7两端均超出钢框架1 5~15cm。当在安装该装置时可与相邻的边墙更好的连接,提高边墙的整体强度。钢丝网2目数为60×60,钢丝网2的孔径为0.23mm可有效的阻止内部的填充物6掉落出整体装置。钢框架1内侧设置的钢丝网2内覆盖有隔土纱布8,由于钢框架1内侧直接与绿化带的土壤相邻,通过隔土纱布可有效的阻止绿化带中的土壤流失,间接防止了钢丝网2阻塞。

并且在盖板5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9,可以降低盖板5的开合难度,同时当装置内部发生堵塞时,可通过通孔9透水,相关人员可及时观察到当前状态,对该边墙进行维护。同时所采用的填充物6为建筑垃圾,增加了建筑垃圾去处,降低建筑垃圾的处理难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