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型软质活动路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1167阅读:7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织型软质活动路面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编织型软质活动路面,属于路面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轮式、履带式军用车辆通过沙滩、雪地、淤泥等地面承载力较差的路面时,车辆极易打滑、下陷,影响列车机动。因此需要在上述路面上铺设软质路面器材以增强车辆的通过能力。目前的软质活动路面主要有双层网格型以及金属型两种类型,但这些软质活动路面存在较多缺点:双层网格型层间容易错位、刚性差易随车轮凹陷而褶皱;金属型质量大、耐腐蚀性较差。

中国专利CN101225634A公开了一种轻质高强路面器材,该路面器材是通过编织复合形式构成双层基体织物与支撑杆的三元共轭结构体,该路面器材能够提高器材自身的承载能力,并可通过接头装置快速拼接或拆卸。由于该路面结构为上下两层的平面结构,车辆在通过时层间非常容易发生错位,进而随着车轮凹陷而褶皱,同时对车辆的附着力不强;其次,该路面器材仅在车辙部位进行局部加强,当车辆行驶偏移时,未加强的路面极易损坏;该路面器材采用的是矩形撑杆,路面主体与撑杆的棱边位置极易磨破损坏;根据公开数据表明,此路面重量45kg/m,同时承载能力仅为轮式车辆轴压10t,履带式36t,路面质量重且承载能力不强。

中国专利CN2619969Y公开了一种活动路面,该路面是采用非金属实心线编织成软质活动路面,其截面呈V型和W型。该路面采用材料的直径相同,经试验验证,与车轮前进方向垂直的编织材料更易损坏,该路面也没有整体编织的内嵌套,加强杆的安装固定不牢,加强杆在折断后易脱落,同时加强杆与路面之间没有加强措施,接触部位的路面容易磨损断裂。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的路面器材都普遍存在质量重、防滑和耐磨性能差以及使用寿命短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编织型软质活动路面,该活动路面具备质轻、防滑、耐磨、防凹陷且寿命长的特性。

一种编织型软质活动路面,该活动路面包括纬线、经线和加强杆;

所述纬线与经线经过多层、立体编织后形成软质活动路面主体,表面为凹凸状且每间隔L有一根加强杆;纬线与经线在垂直于活动路面平面方向呈成90°交汇,纬线的直径大于经线,纬线是直线搭建成软质活动路面主体的框架,经线在与纬线编织处呈弯曲状态,纬线与经线采用非金属实芯线。

进一步地,所述软质活动路面主体中的纬线由多个长度为l2的纬线单元组成,纬线单元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倒置的类W形,下部为类W形,每间隔L有长度为l1的椭圆结构,此结构用于编织成内嵌套;所述的纬线的粗细直接影响软质活动路面的强度和整体刚度。

进一步地,所述软质活动路面主体中的经线由多个长度为l2的经线单元组成,每个经线单元包含六根经线,相邻的两根经线与纬线编织时错位编制,相邻的两根经线无间隙并列布置或留有间隙,间隙越小阻挡沙、雪的效果越好。

进一步地,所述的加强杆采用复合材料,加强杆外包裹衬套,包裹衬套后的加强杆置于内嵌套中,内嵌套处涂白色或透明色耐磨强力粘胶将内嵌套与衬套粘连在一起;加强杆的外形尺寸、材料以及布置间距可以根据所承受载荷而调整;加强杆可以增加软质活动路面的整体刚性,可以使软质活动路面运载时的变形得到控制,同时有效的防止软质活动路面随车轮驱动产生滑动或褶皱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纬线的线径为所述经线的线径为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软质活动路面主体呈多层、立体编织且表面为凹凸状,一方面增加与地面之间的接触力,能够有效阻止软质活动路面滑移,另一方面增强车轮与软质活动路面之间的附着能力,防止车轮打滑。

2、本发明的软质活动路面主体间隔布置加强杆,加强杆能够增加路面整体刚性,同时有效的防止软质活动路面随车轮驱动产生滑动或褶皱的现象;加强杆外增加衬套,防止局部磨损,加强杆更换方便快捷;软质活动路面主体采用聚酯材料,质量轻、结实、耐磨且抗腐蚀性好。

3、本发明的整体质量为18kg/m,承载能力更强,轮式轴压为13t,履带式为50t。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种编织型软质活动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一种编织型软质活动路面沿的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一种编织型软质活动路面纬线的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4:本发明一种编织型软质活动路面经线单元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一种编织型软质活动路面①~⑥单元经线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一种编织型软质活动路面经线单元布置图。

其中:1-软质活动路面主体、2-纬线、3-纬线单元、31-纬线单元上部、32-纬线单元下部、33-纬线椭圆结构、4-经线、5-经线单元、51-①单元经线、52-②单元经线、53-③单元经线、54-④单元经线、55-⑤单元经线、56-⑥单元经线、6-内嵌套、7-加强杆、8-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编织型软质活动路面包括纬线2、经线4、加强杆7和衬套8;

如图2所示,纬线2和经线4编织形成软质活动路面主体1,每间隔L布置一根带衬套8的加强杆7;纬线2与经线4均为非金属实芯线,纬线2与经线4在俯视图成90°且纬线2的直径大于经线4,纬线2是直线搭建成软质活动路面主体1的框架,经线4在与纬线2编织处弯曲;加强杆7为复合材料与纬线2方向一致,加强杆7外包裹衬套8,包裹后的加强杆7置于内嵌套6中,衬套8与内嵌套6与粘连在一起;加强杆7的外形尺寸、材料以及布置间距L可以根据所承受载荷而调整;

如图3所示,软质活动路面主体1中的纬线2由多个长度为l2的纬线单元3和纬线椭圆结构33组成;纬线单元3分为纬线单元上部31和纬线单元下部32,纬线单元上部31为倒置的类W形,纬线单元下部32为类W形,每间隔L有长度为l1的纬线椭圆结构33,此结构用于编织成内嵌套6;

如图4、图5、图6所示,软质活动路面主体1中的经线4由多个长度为l2的经线单元5组成,每个经线单元5包含①单元经线51、②单元经线52、③单元经线53、④单元经线54、⑤单元经线55、⑥单元经线56共六根经线,相邻的两根单元经线无间隙并列布置,经线单元5内的六根经线均通过相同的编排方式与纬线2编织在一起,相邻的两根经线编排方式为错位编排;经线单元5按照“①②③④⑤⑥⑤④③②①”的方式沿纬线方向循环布置;

如图1、图2、图6所示,本发明一种编织型软质活动路面实现方法为:软质活动路面主体1由纬线2与经线4编织而成,软质活动路面主体1由多个长度为L的主体单元组成,每个主体单元包含一个长度为l1的椭圆形内嵌套6和n个长度为l2的纬线单元3与经线单元5,纬线单元3上部31为倒类W形,下部32为类W形,每个经线单元5包含六根经线,相邻的两根经线无间隙并列布置且与纬线2编织时错位编制,内嵌套6内装有衬套8,内嵌套6与衬套8粘接在一起,衬套8内装有加强杆7,也就是说软质活动路面主体1呈多层、立体编织,表面为凹凸状且每间隔L有一根加强杆7。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