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平移闸180度旋转推杆自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2607阅读:1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平移闸180度旋转推杆自锁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自动行人通道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自动平移闸180度旋转推杆自锁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动平移闸成为了政府单位,军队,车站,工厂,住宅小区以及大型写字楼等场所的首选行人控制设备。该设备不仅美观大方,可以和建筑物及环境有效结合,更能控制行人的通行范围,并且平移闸门可以做到与行人同高或高于行人,有效防范普通行人通道设备闸门低矮,行人翻越过去的问题。

但目前市场所销售同类产品多采用多连杆结构,多连杆内的连杆相互连接,与机芯和机箱没有连接支撑位,导致闸门运行不平稳,抗冲击力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平移闸180度旋转推杆自锁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平移闸180度旋转推杆自锁机构,该自动平移闸180度旋转推杆自锁机构包括:固定基板,设置在所述固定基板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固定基板露出,与所述输出轴连接的旋转摇臂,所述旋转摇臂与所述驱动装置分列在所述固定基板的两侧,固定在所述固定基板上位于所述旋转摇臂一侧的两个水平导轨,滑动装配在所述水平导轨上的滑块,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的门板;其中,所述旋转摇臂上的滚轮,所述门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滚轮配合的竖直滑槽。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连接的减速箱。

优选的,所述门板上设置有长槽连接块,所述滑槽设置在所述长槽连接块上。

优选的,所述两个水平导轨分列在所述旋转摇臂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相对简单的结构和较低的材料成本,在生产工艺上进行调整,有效地解决了门板在运动过程中不平稳,闸门在开到位和关到位时的物理锁定限位,有效地延长了自动平移闸的使用寿命和提高了客户的使用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平移闸180度旋转推杆自锁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及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平移闸180度旋转推杆自锁机构的使用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平移闸180度旋转推杆自锁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平移闸180度旋转推杆自锁机构,该自动平移闸180度旋转推杆自锁机构包括:固定基板3,设置在所述固定基板3的驱动装置1,驱动装置1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固定基板3露出,与所述输出轴连接的旋转摇臂2,所述旋转摇臂2与所述驱动装置1分列在所述固定基板3的两侧,固定在所述固定基板3上位于所述旋转摇臂2一侧的两个水平导轨4,滑动装配在所述水平导轨4上的滑块5,与所述滑块5固定连接的门板7;其中,所述旋转摇臂2上的滚轮,所述门板7上设置有与所述滚轮配合的竖直滑槽。

在上述实施例中,用相对简单的结构和较低的材料成本,在生产工艺上进行调整,有效地解决了门板7在运动过程中不平稳,闸门在开到位和关到位时的物理锁定限位,有效地延长了自动平移闸的使用寿命和提高了客户的使用观感。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自锁机构,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以及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并参考图1、图2及图3,其中,图2及图3为该自锁机构的使用参考图。

整个结构包括一套驱动装置1,一套旋转摇臂2,一块固定基板3,2根水平导轨4,两套滑块5,一个长槽连接块6,一块门板7。

在具体设置时,所述驱动装置1包括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连接的减速箱。所述门板7上设置有长槽连接块6,所述滑槽设置在所述长槽连接块6上。所述两个水平导轨4分列在所述旋转摇臂2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当门板7完全升出来,此时长槽连接块6上的长槽和旋转摇臂2成90度夹角,外力往里推动门板7时,长槽连接块6和旋转摇臂2形成90度自锁,从机械上限制了外力推动门板7。当门板7完全收进去,此时长槽连接块6上的滑槽和旋转摇臂2成90度夹角,外力往外推动门板7时,长槽连接块6和旋转摇臂2形成90度自锁,从机械上限制了外力推动门板7,此结构从物理特性上解决了闸门开到位和关到位时的锁定问题,在工作过程中,如果电子限位器故障,闸门也可以准确地开到位和关到位。.

在上述实施例中,用相对简单的结构和较低的材料成本,在生产工艺上进行调整,有效地解决了门板7在运动过程中不平稳,闸门在开到位和关到位时的物理锁定限位,有效地延长了自动平移闸的使用寿命和提高了客户的使用观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