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轨道柔性包裹系统。
背景技术:
相较于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现代有轨电车是一种适用于路面混行的低运量轨道交通方式,具有线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节能、无污染、低噪音、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等优点。近年来,随着低底板客车技术及新型供电技术的发展,现代有轨电车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建设热潮。
目前,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主要采用直流牵引供电,其具有节能、环保、造价低等特点。但是,直流供电系统也带来了杂散电流腐蚀的问题。在埋入式轨道的建设中,轨道嵌入道路基础,迷流腐蚀的问题更加严重;为防止轨道受到周围环境的侵蚀而降低使用寿命,并抑制轨道杂散电流对周围基础和建筑内金属元件的侵蚀破坏,轨道的密封绝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也存在有相应的改进结构,具体是在钢轨外侧设置弹性填充物以及相应的包裹结构,使钢轨和刚性路面之间形成弹性过渡,并具有减振降噪功能;由于列车行驶时,钢轨发生动态变形和振动,对接处易受力开裂;因此,上述包裹结构在钢轨扣件节点处与扣件的对接以及对接处的密封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钢轨底部的包裹结构与轨下弹性垫板之间的对接密封的缺陷;另外,施工安装时,扣件间距很难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且轨底与轨下基础之间空间很小,很难进行后期改进密封,施工难度大,工程进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轨道柔性包裹系统,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能够有效提高轨道密封、绝缘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并提高操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轨道柔性包裹系统,包括轨道护套;所述轨道护套设有匹配于轨道外形的腔体结构,所述轨道护套的顶部设有用于轨道轨头伸出的开口结构,所述轨道护套的两端设有用于连接相邻轨道护套的插接结构;所述腔体结构的底面设有用于支撑轨道轨底的第一弹性结构。
上述轨道柔性包裹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还包括轨道、轨道扣件、扣件保护罩;
所述轨道设于轨道护套的腔体结构内,并与轨道护套构成轨道整体;所述轨道扣件设于轨道基础上且用于固定轨道整体;所述扣件保护罩设为扣装在轨道扣件外侧。
上述轨道柔性包裹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腔体结构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支撑轨道轨腰的第二弹性结构。
上述轨道柔性包裹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轨道护套设为弹性轨道护套。
上述轨道柔性包裹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轨道护套设为橡胶轨道护套,或设为聚氨酯轨道护套,或设为橡塑共混轨道护套。
上述轨道柔性包裹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轨道护套的顶部的开口结构与轨道轨头之间的区域填充有弹性密封结构。
上述轨道柔性包裹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插接结构包括分别设于轨道护套两端的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所述第一插接结构设为插入到该侧相邻轨道护套的第二插接结构中,所述第二插接结构设为提供该侧相邻轨道护套的第一插接结构的插入腔。
上述轨道柔性包裹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包括设有外台阶的第一插板,所述第二插接结构包括设有内台阶的第二插板,所述第一插板的末端设为沿第二插板的末端插入到第二插板中,所述第一插板的末端设为顶紧第二插板的内台阶,所述第一插板的外台阶设为卡紧第二插板的末端。
上述轨道柔性包裹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的接触面之间填充有弹性密封结构。
上述轨道柔性包裹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第一弹性结构设为钉柱形弹性结构,所述第二弹性结构设为钉柱形弹性结构或者沟槽形弹性结构。
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轨道护套在轨道扣件节点与非轨道扣件节点处采用相同的弹性支撑方式,能够实现轨道的连续包覆,能够有效保证轨道的密封性能,能够有效提高绝缘效果,并同时能够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操作效率。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轨道柔性包裹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轨道柔性包裹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轨道柔性包裹系统第二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轨道柔性包裹系统第三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轨道柔性包裹系统第三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轨道护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轨道护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相邻轨道护套的插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结合图1-图8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柔性包裹系统,可以包括轨道护套;轨道护套设有匹配于轨道外形的腔体结构,轨道护套的顶部设有用于轨道轨头伸出的开口结构,轨道护套的两端设有用于连接相邻轨道护套的插接结构。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柔性包裹系统,还可以包括轨道、轨道扣件、扣件保护罩;轨道设于轨道护套的腔体结构内,并与轨道护套构成轨道整体;轨道扣件设于轨道基础上且用于固定轨道整体;扣件保护罩设为扣装在轨道扣件外侧。
具体操作中,结合图1、图2所示;图1为轨道扣件节点处结构示意图,图2为非轨道扣件节点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轨道柔性包裹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可以包括轨道1、轨道护套2、弹性密封结构4、道路基础5、轨道基础6、轨道扣件、扣件保护罩13、水泥或沥青路面14;轨道扣件可以包括绝缘轨距块7、弹条8、扣件垫板9、锚固系统11、耦合垫板12。其中,上述道路基础5设在轨道基础6上,道路基础5内设有轨道1;轨道1被轨道护套2包裹;道路基础5的上部是水泥或沥青路面14;轨道扣件可以沿轨道1铺设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轨道扣件的弹条8通过绝缘轨距块7紧紧扣压在包覆有轨道护套2的轨道1上;轨道护套2的长度可以设计为1米/条,并通过两端设有的插接结构,实现相邻轨道护套之间的连接。
如图7所示,插接结构处可以使用胶黏剂粘接密封,从而实现轨道的密封和绝缘;该实施例中,轨道1的顶面与道路基础上部的水泥或沥青路面14在同一平面上;轨道护套2上部的开口结构与轨道1的顶面之间所具有的空隙内设置弹性密封材料4,且弹性密封材料4镶嵌在钢轨1与水泥或沥青路面14及道路基础5之间;其中,弹性密封材料4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制备弹性密封材料4的非金属材料可以为橡胶或聚氨酯或塑料或沥青或橡塑共混体;弹性密封材料4可以是现浇型,固化后具有弹性,起到密封、防水、绝缘的作用,并形成轨道1与刚性道路的弹性过渡。
需要说明的是,轨道扣件的结构有很多且技术上较为成熟,在此不做过多说明;该实施例中,钢轨扣件包括有扣件垫板9、弹条8和绝缘轨距块7、锚固系统11和耦合垫板12;轨道1被轨道护套2包裹后放置在扣件垫板9上;弹条8的一端与扣件垫板9上的弹条安装座连接,另一端通过绝缘轨距块7扣压在被轨道护套2包裹的轨道1上;扣件垫板9的下部还设置有耦合垫板12;通过锚固系统11将轨道扣件固定在轨道基础6上;轨道两侧设有扣件保护罩13,扣件保护罩13,将扣件垫板9、弹条8、绝缘轨距块7、锚固系统11罩住,防止泥沙、碎石及杂物进入。
具体操作中,结合图3所示,图3为轨道扣件节点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轨道柔性包裹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可以包括轨道1、轨道护套2、弹性密封结构4、道路基础5、轨道基础6、轨道扣件、扣件保护罩13、水泥或沥青路面14;其中,轨道扣件可以包括绝缘轨距块7、弹条8、预埋铁座10、锚固系统11;通过上述预埋铁座10的设置,同样能够实现轨道扣件整体的安装操作以及轨道1的固定操作。
具体操作中,结合图4、图5所示,图4为轨道扣件节点处结构示意图,图5为非轨道扣件节点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轨道柔性包裹系统的第三实施例;可以包括轨道1、轨道护套2、道路基础5、轨道基础6、轨道扣件、扣件保护罩13、绿化带基础面15;其中,轨道扣件可以包括绝缘轨距块7、弹条8、扣件垫板9、锚固系统11、耦合垫板12;其中,道路基础5的上部为绿化带路面15,且轨道1的顶面高于道路基础上部的绿化带基础面15;该实施例适用于轨道通过地段为绿化带、人行道等不需要汽车通行的区域。
结合图6-图8所示,图6为钉柱形的第二弹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沟槽形的第二弹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轨道护套中,上述腔体结构的底面、腔体结构的侧面均设有弹性结构3;具体的,上述腔体结构的底面设有用于支撑轨道轨底的第一弹性结构,上述腔体结构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支撑轨道轨腰的第二弹性结构。其中,上述插接结构16可以包括分别设于轨道护套两端的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第一插接结构设为插入到该侧相邻轨道护套的第二插接结构中,第二插接结构设为提供该侧相邻轨道护套的第一插接结构的插入腔。
具体操作中,上述第一插接结构可以包括设有外台阶的第一插板,第二插接结构可以包括设有内台阶的第二插板,第一插板的末端设为沿第二插板的末端插入到第二插板中,第一插板的末端设为顶紧第二插板的内台阶,第一插板的外台阶设为卡紧第二插板的末端。安装过程中,只需将相邻轨道护套之间的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进行插接操作即可;进而,通过使用胶黏剂粘接密封,以实现该位置的密封和绝缘。
优选地,上述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的接触面之间填充有弹性密封结构;相应的,上述轨道护套的顶部的开口结构与轨道轨头之间的区域填充有弹性密封结构。
具体操作中,上述轨道护套可沿轨道铺设方向连续铺设,整个轨道仅轨头及相邻轨道护套的连接处需进行密封,不必考虑现场施工过程中扣件间距与设计不符的情况,很好地实现了对钢轨的包裹密封和绝缘,有效的防止了周围水、酸碱对钢轨的侵蚀,抑制轨道杂散电流对周围地下建筑和金属结构的电化腐蚀;可在生产车间预先将胶黏剂涂覆在钢轨护套的侧边及搭边处,减少了施工现场操作量,提高了施工效率。
优选地,上述第一弹性结构可以设为钉柱形弹性结构;相应的,上述第二弹性结构可以设为钉柱形弹性结构或者沟槽形弹性结构。另外,轨道护套设为弹性轨道护套;其中,轨道护套设为橡胶轨道护套,或设为聚氨酯轨道护套,或设为橡塑共混轨道护套。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弹性结构、第二弹性结构可设置为均匀分布,也可以设置为非均匀分布。
具体操作中,通过上述第一弹性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轨道轨底的连续弹性支撑,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扣件节点支撑系统中非扣件节点轨底处浇筑混凝土后的刚性支撑问题,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的垂向刚度,并有效增强系统的垂向减振性能;通过上述第二弹性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增强钢轨的横向弹性性能,能够提供轨道与刚性基础之间的弹性过渡;通过上述弹性轨道护套的设置,能够综合进一步提高系统整体的横向弹性性能以及垂向减振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轨道护套在轨道扣件节点与非轨道扣件节点处采用相同的弹性支撑方式,能够实现轨道的连续包覆,能够有效保证轨道的密封性能,能够有效提高绝缘效果,并同时能够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操作效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虽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任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