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直结构桥梁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565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直结构桥梁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部分小河路段,需要搭建混凝土桥梁,以方便通行,小型桥梁的建造为现浇一体式结构,在现浇之前需要搭建好支撑装置,通过支撑装置完成桥梁主体的浇筑,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装置包括承载桥梁主体的浇筑板,及设置在浇筑板下方的支撑组件,由于地处河道,土质较为松软,因此支撑组件的整体支撑能力较差,导致所浇筑完成的桥梁不平直,受力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直结构桥梁的支撑装置,本装置通过底板进行底部受力,底板可以平铺在河内,可以根据桥梁的浇筑厚度对底板所铺设的层数进行调节,在桥墩之间配合横向支撑杆,通过横向支撑杆完成浇筑板的承重,而后通过支架杆进行底部支撑,本装置可以有效的提高承载能力,提高所浇筑的桥梁的整体施工质量,同时本装置易于搭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直结构桥梁的支撑装置,包括浇筑板和底板,所述浇筑板和底板之间配合有两个以上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横向支撑杆,所述横向支撑杆的两端设置有贴合桥墩用的套部,所述横向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四个以上的托板,所述托板的顶部设置有配合所述横向支撑杆的圆弧槽,所述托板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第一套部,在所述第一套部内配合有支架杆,所述支架杆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底板相抵,所述浇筑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托板的底部设置有配合所述横向支撑杆的第一圆弧槽,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浇筑板之间配合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浇筑板之间配合有螺丝。

优选地,所述横向支撑杆包括两根同轴设置的分杆,及连接在两个所述分杆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螺纹部分,所述螺纹部分与所述分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具有一个多边形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分杆为实心杆件。

优选地,所述横向支撑杆与所述圆弧槽之间过渡配合,所述横向支撑杆与所述第一圆弧槽之间过渡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底板进行底部受力,底板可以平铺在河内,可以根据桥梁的浇筑厚度对底板所铺设的层数进行调节,在桥墩之间配合横向支撑杆,通过横向支撑杆完成浇筑板的承重,而后通过支架杆进行底部支撑,本装置可以有效的提高承载能力,提高所浇筑的桥梁的整体施工质量,同时本装置易于搭建,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所示的一种平直结构桥梁的支撑装置,包括浇筑板1和底板2,所述浇筑板1和底板2之间配合有两个以上的支撑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横向支撑杆301,所述横向支撑杆301的两端设置有贴合桥墩用的套部322,所述横向支撑杆30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以上的托板302,所述托板302的顶部设置有配合所述横向支撑杆301的圆弧槽(未图示),所述托板302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第一套部303,在所述第一套部303内配合有支架杆304,所述支架杆304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座305,所述支撑座305与所述底板2相抵,所述浇筑板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托板4,所述第一托板4的底部设置有配合所述横向支撑杆301的第一圆弧槽(未图示),所述第一托板4与所述浇筑板1之间配合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与所述浇筑板1之间配合有螺丝501。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横向支撑杆301包括两根同轴设置的分杆311,及连接在两个所述分杆311之间的连接杆312,所述连接杆312的两端设置有螺纹部分313,所述螺纹部分313与所述分杆311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312具有一个多边形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分杆311为实心杆件。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横向支撑杆301与所述圆弧槽之间过渡配合,所述横向支撑杆301与所述第一圆弧槽之间过渡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底板进行底部受力,底板可以平铺在河内,可以根据桥梁的浇筑厚度对底板所铺设的层数进行调节,在桥墩之间配合横向支撑杆,通过横向支撑杆完成浇筑板的承重,而后通过支架杆进行底部支撑,本装置可以有效的提高承载能力,提高所浇筑的桥梁的整体施工质量,同时本装置易于搭建,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