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钢护筒海蛎子清除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01530阅读:1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上钢护筒海蛎子清除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上钢护筒海蛎子清除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海上桥梁施工过程中,桥梁底部钢护筒外侧易粘结很多海蛎子、海藻等生物。为确保承台封底混凝土与钢护筒的粘结力满足要求,需清除掉钢护筒外侧的海蛎子。在承台封底混凝土施工前,需对钢护筒外侧海蛎子进行清除施工。

钢护筒外侧海蛎子的清除常规做法是采用潜水工进行水下清除作业,但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受水流、涌浪及潮汐等因素影响,潜水工水下作业施工难度大、风险性高;2、潜水工水下作业时间有限,施工工效低;3、钢护筒外侧海蛎子清理完毕后,质量验收难度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钢护筒与封底混凝土粘结强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4、水下人工清除海蛎子施工周期长、成本高,不利于施工进度及成本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除效率高、作业风险小的海上钢护筒海蛎子清除装置及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海上钢护筒海蛎子清除装置,包括:

钢套筒,所述钢套筒直径大于待刷钢护筒;

钢刷,所述钢刷包括固定于所述钢套筒的板和向所述钢套筒内延伸的刷体,所述刷体通过所述板固定于所述钢套筒。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钢套筒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板固定于所述钢套筒外表面,且所述刷体穿过所述通孔后向所述钢套筒内延伸。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刷体包括贴于钢套筒外壁的中间段和分别由中间段两端弯折延伸的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穿过所述通孔向所述钢套筒内弯折延伸,所述板将所述中间段固定于所述钢套筒外表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钢套筒上设有多组通孔和多组钢刷,每组通孔包括三列竖直并列的通孔,每一组通孔对应一组钢刷,每一组钢刷包括三个板和两组竖直排布的刷体,三个所述板中每一个板对应设置于三列竖直并列的通孔中的一列旁,三个所述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两组竖直排布的刷体一组由第一板和第二板固定,另一组由第二板和第三板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两组竖直排布的刷体交错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板通过压紧螺栓固定于所述钢套筒内表面,所述刷体固定在所述板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如前所述海蛎子清除装置的海上钢护筒海蛎子清除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组装海蛎子清除装置,吊装海蛎子清除装置至待刷钢护筒正上方;

S2、下放海蛎子清除装置至封底混凝土施工范围,在垂直方向上往复起吊和下放海蛎子清除装置以清除钢护筒外的海蛎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钢套筒外侧开设多组通孔;

S102、将所述钢刷的刷体穿过所述通孔后向所述钢套筒内延伸,并用板将刷体固定在钢套筒上,将板和钢套筒栓接压紧,其中,所述刷体为多根钢丝编织形成的钢丝绳;

S103、安装吊具及吊缆,吊装海蛎子清除装置至待刷钢护筒正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步骤S102后,剥开钢刷的折弯段端头,使钢刷的折弯段端头处于散开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步骤S2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3、将海蛎子清除装置下放至封底混凝土底部,检查水下钢护筒外侧海蛎子清除情况,若符合要求则完成清理工序;若海蛎子清除不彻底,则重复步骤S2、S3直至海蛎子清除情况符合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中的海上钢护筒海蛎子清除装置,将海蛎子的清除作业由水下施工转变为水上施工,减少了施工作业难度及风险。

(2)本发明中的海上钢护筒海蛎子清除方法,通过设计专有工具采用机械施工替代人工作业,加快了海蛎子的清除速度,提高了施工工效,减少了作业成本。

(3)本发明中的海上钢护筒海蛎子清除装置,制作简单,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海上钢护筒海蛎子清除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海上钢护筒海蛎子清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海上钢护筒海蛎子清除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钢套筒,2-钢刷,3-板,4-吊耳,5-吊具,6-压紧螺栓,11-通孔,20-刷体,21-中间段,22-折弯段,31-第一板,32-第二板,33-第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海上钢护筒海蛎子清除装置,包括:

钢套筒1,所述钢套筒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11,所述钢套筒1直径大于钢护筒;

钢刷2,所述钢刷2包括固定于所述钢套筒1的板3和向所述钢套筒1内延伸的刷体20,所述刷体20通过所述板3固定于所述钢套筒1。

钢刷2固定在钢套筒1上的位置可自由设置,如可在所述钢套筒1上设置多个通孔11,所述板3固定于所述钢套筒1外表面,且所述刷体20穿过所述通孔11后向所述钢套筒1内延伸。

也可将所述板3通过压紧螺栓6固定于所述钢套筒1内表面,所述刷体20固定在所述板3上。

刷体20可包括贴于钢套筒1外壁的中间段21和分别由中间段21两端弯折延伸的折弯段22,所述折弯段22穿过所述通孔11向所述钢套筒1内弯折延伸,所述板3将所述中间段21固定于所述钢套筒1外表面。

参见图2所示,钢套筒1上可设有多组通孔11和多组钢刷2,每组通孔11包括三列竖直并列的通孔11,每一组通孔11对应一组钢刷2,每一组钢刷2包括三个板3和两组竖直排布的刷体20,三个所述板3中每一个板3对应设置于三列竖直并列的通孔11中的一列旁,三个所述板3包括第一板31、第二板32和第三板33,两组竖直排布的刷体20一组由第一板31和第二板32固定,另一组由第二板32和第三板33固定。分组均匀设置可使钢刷2分布均匀,用三个板3分组固定每组钢刷2中的两组刷体20,使刷体20不易在刷除海蛎子时弯折或脱落,保障了结构的稳固性。

可将所述两组竖直排布的刷体20交错设置,增强刷体20在空间排布的立体感,增加刷除效果。

钢刷2伸入钢套筒1部分可交错分布,且所述钢刷2在端头处分叉。这种设置可增加钢刷2在与钢护筒外侧摩擦作业时的接触面积,提高刷除效果。

可将限位板3通过压紧螺栓6栓接在所述钢套筒1上。增加钢套筒1结构的稳固性,同时不影响钢套筒1内部的作业。

可在钢套筒1顶部相对设置一对吊耳4,便于海蛎子清除装置的起吊和活动作业。

可将钢套筒1直径设置为比待刷钢护筒直径大20cm。过大钢刷2无法充分与钢护筒外壁接触,影响刷除效果;过小则影响吊装作业时的灵活度,易划伤钢护筒外壁,同时钢刷易被折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海蛎子清除装置的海上钢护筒海蛎子清除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组装海蛎子清除装置,吊装海蛎子清除装置至待刷钢护筒正上方;

S2、下放海蛎子清除装置至封底混凝土施工范围,在垂直方向上往复起吊和下放海蛎子清除装置以清除钢护筒外的海蛎子。

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钢套筒1外侧开设多组通孔11;

S102、将所述钢刷2的刷体20穿过所述通孔11后向所述钢套筒1内延伸,并用板3将刷体20固定在钢套筒1上,将板3和钢套筒1栓接压紧;

S103、安装吊具5及吊缆,吊装海蛎子清除装置至待刷钢护筒正上方。

在步骤S102后,可剥开钢刷2的折弯段22端头,使钢刷2的折弯段22端头处于散开状态。可使钢刷2端头在与钢护筒外侧摩擦时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刷除效果。

在步骤S102后,还可弯折钢刷2至钢刷2在钢套筒1直径方向伸出所述通孔11的距离略大于所述钢套筒1内壁和待刷钢护筒外壁间距离。在保障刷除作业效果的同时,避免钢刷2过长,划伤待刷钢护筒。

在步骤S2后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S3、将海蛎子清除装置下放至封底混凝土底部,检查水下钢护筒外侧海蛎子清除情况,若符合要求则完成清理工序;若海蛎子清除不彻底,则重复步骤S2、S3直至海蛎子清除情况符合要求。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