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平面转体上球铰模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5916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平面转体上球铰现浇混凝土构件制造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桥梁平面转体上球铰模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桥梁平面转体结构中上球铰精确安装、试转完成后,下一道工序及为安装上球铰现浇部位底模板,安装上球铰现浇部位底模板后浇筑混凝土形成上转盘。但一般情况下上球铰外侧通常都是平面,上球铰与下球铰之间空隙只有4cm,给上球铰现浇部位底模板安装造成困难,加大了混凝土流入四氟乙烯滑片区(即上球铰和下球铰之间的转动配合区域)的风险,加大了T构转体施工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桥梁平面转体上球铰模板安装结构,可有效消除上球铰现浇部位底模板安装的不可控因素,消除上球铰混凝土流入转动配合区域的风险,消除此部分对T构转体施工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平面转体上球铰模板安装结构,包括承台,承台上设置有球铰装置;球铰装置包括下球铰和上球铰,下球铰为向下凹陷于承台上端面的半球形结构,上球铰卡合在下球铰内与之形成可转动的球铰装置,上球铰上与下球铰转动配合的区域为上球铰转动作用区,所述上球铰的外缘处沿其周向设置有环形的挡圈,挡圈与上球铰固定连接,且挡圈的下边沿与上球铰转动作业区的上边沿平齐;挡圈与上球铰之间形成用于支撑上球铰现浇部位底模板的台阶结构。

所述挡圈由螺纹钢围合形成。

所述螺纹钢的直径为30~35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不用在上球铰边缘安装模板支撑物,上球铰现浇部位底模板的内侧不会下滑,可有效消除上球铰现浇部位底模板安装的不可控因素,消除上球铰混凝土流入转动配合区域的风险,消除此部分对T构转体施工的风险;且加快了上球铰现浇部位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桥梁平面转体上球铰模板安装结构,包括承台1,承台上设置有球铰装置;球铰装置包括下球铰和上球铰2,下球铰为向下凹陷于承台上端面的半球形结构,上球铰2卡合在下球铰内与之形成可转动的球铰装置,上球铰2上与下球铰转动配合的区域为上球铰转动作用区,所述上球铰2的外缘处沿其周向设置有环形的挡圈3,挡圈3与上球铰2固定连接,且挡圈3的下边沿与上球铰转动作业区的上边沿平齐;挡圈3与上球铰2之间形成用于支撑上球铰现浇部位底模板4的台阶结构。

本实施中所述挡圈3由螺纹钢围合形成,且选用螺纹钢的直径为32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如下:

上球铰安装前在上球铰钢制构件靠近下球铰部位沿圆周焊接一根Ф32螺纹钢形成挡圈3,挡圈3与上球铰2形成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作为上球铰现浇部位底模板4内侧的支撑结构。

然后进行桥梁平面转体结构中上球铰2精确安装以及上球铰2试转。

上球铰2试转完成后即可安装上球铰现浇部位底模板4,模板采用15mm厚竹胶板,上球铰2上球铰现浇部位底模板4内侧接安装在Ф32螺纹钢上。从内侧依次向外底模板下方利用方木进行支撑加固,形成整体。

最后进行上球铰现浇部位侧模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直至上球铰施工完成。

由于不改变上球铰整体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影响整个转体结构体系。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