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道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1705阅读:1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埋式道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钉,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地埋式道钉,属道路交通安全设施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道钉作为一种交通安全设置,主要用于安装在交通道路上,作为一种道路交通警示标志,起到在夜间提醒司机或行人交通安全的作用,而传统的道钉通常采用螺钉固定或插设固定或胶粘固定或埋入固定的方式与地面连接,但这些固定方式存在许多不足地方:(1)螺钉、插设以及胶粘方式固定的道钉均凸出道路表面,易给车辆行驶造成一定的困难;(2) 螺钉易生锈折断、插设易翘起以及胶粘易脱落,均存在固定不牢靠及使用寿命短的问题;(3)虽然埋入固定的道钉能克服(1)和(2)的问题,但是同时也存在防水性差、影响内部光源控制电路的使用安全以及光源发射光线被遮挡的问题,例如因地面表面坑洼不平或地面有泥土石头等遮挡物或道钉沉入地面以下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光源发射光线被遮挡。

因此,针对现有埋入式道钉所存在的不足,亟待提出一种新型的埋入式道钉结构,用于改进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连接牢靠、防水性能好、抗压强度高及使用寿命长的地埋式道钉,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埋式道钉,包括壳体、透明盖板、光源控制模块、支架及发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放置透明盖板的承台,所述承台中部设有承台凹槽,所述壳体外壁上设有用于增强道钉安装粘接力的加强肋和用于防止道钉下沉的第一边耳,所述支架设置在承台凹槽内,所述发光件设置在支架上,所述光源控制模块设置在由支架与承台凹槽所围成的空腔内,并与发光件通过电性连接,所述透明盖板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承台上;所述承台上表面且沿承台凹槽的四周设有四个螺丝孔和一圈防水凹槽,所述防水凹槽内安设有一道防水胶圈。

进一步,所述透明盖板一端面上设有一圈与防水凹槽对应的防水凸台以及至少一个光源槽,另一端面上设有多个防滑凸点及第二边耳,在透明盖板上还设有与承台上螺丝孔相对应的四个沉头孔,在沉头孔的内还设有用于密封螺丝的灌封胶。

进一步,所述光源槽个数与发光件个数相等,且一个光源槽内对应一个发光件。

进一步,所述每一个发光件均为一个10mm超高亮防雾LED灯珠,LED 灯珠的颜色为红色、黄色及绿色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

进一步,所述光源控制模块为无源控制模块或为有源控制模块,当为无源控制模块时,光源控制模块由电路板及蓄电池组成,其中,电路板上还设有光电传感器、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充电电路及放电电路,蓄电池为DC12V或DC24V铝电池,电路板与电池及发光件之间分别通过电性接通;当为有源控制模块时,光源控制模块由电路板、电源线及用于为光源控制模块提供电能的外接供电系统组成,其中,电路板上设有光电传感器、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及电源线接口。

进一步,所述承台凹槽为十字型或T型,对应安装在承台凹槽内的支架也为十字型或T型。

进一步,所述支架顶部设有用于放置太阳能电池的电池凹槽,所述太阳能电池为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或薄膜电池,所述支架的侧边设有用于放置发光件的安装孔,安装孔所在的支架面与支架顶面呈45°,与发光件呈90°。

进一步,所述壳体为铝合金材质,壳体与承台、承台凹槽、防水凹槽、第一边耳及加强肋经压铸一体成型,透明盖板为防弹PC材质,支架为PVC 塑料材质。

进一步,所述壳体可为方形或圆柱形结构,在壳体壁上还可设有用于穿设电源线的接线孔。

在安装时,本实用新型道钉的透明盖板顶端距离地平面的高度约为 6mm。

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市政景观公共设施、市政道路交通安全、公园及小区道路照明等场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防水凹槽、防水凸台、防水胶圈、边耳及灌封胶多重防水结构设计,大大提高了道钉的使用安全;(2)采用壳体边耳及盖板边耳结构设计,有效的避免了道钉下沉导致灯光无法射出的问题;(3)采用模块化设计,大大简化了道钉结构,使得道钉安装能更加的方便和快捷;(4)外壳体采用加强肋的设计,增大了道钉与安装槽内胶水粘接的结合面,大大提高了道钉安装的牢靠度;(5)采用光电传感器及红外人体传感器设计,可有效提高道钉的使用寿命,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壳体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支架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透明盖板仰视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壳体立体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支架立体结构图;

图中:1、壳体;1a、承台;1b、承台凹槽;1c、防水凹槽;1d、第一边耳;1e、加强肋;1f、螺丝孔;1g、接线孔;2、透明盖板;2a、第二边耳;2b、光源槽;2c、防水凸台;2d、防滑凸点;2e、沉头孔;3、光源控制模块;31、电路板;32、蓄电池;33、电源线;34、固定头;4、支架; 4a、电池凹槽;4b、安装孔;4c、U型孔;5、发光件;6、防水胶圈;7、螺丝;8、灌封胶;9、太阳能电池;10、地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施的。

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实例的一种地埋式道钉,它包括壳体1、透明盖板2、光源控制模块3、支架4及发光件5,其中,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用于放置透明盖板2的承台1a,所述承台1a中部设有承台凹槽1b,在所述承台1a上且沿承台凹槽1b的四周设有四个螺丝孔1f和一圈防水凹槽 1c,所述壳体1外壁上设有用于增强道钉安装粘接力的加强肋1e和用于防止道钉下沉到地平面10以下的第一边耳1d,所述支架4设置在承台凹槽 1b内,所述发光件5设置在支架4上,所述光源控制模块5设置在由支架 4与壳体内承台凹槽1b所围成的空腔内,并与所述发光件5通过电性连接,所述透明盖板2通过螺丝7固定在壳体1内承台1a上,进而实现透明盖板 2与壳体1的连接,

更具体的说,在上述防水凹槽1c内还安设有一道防水胶圈6。

更具体的说,在上述透明盖板2一端面上设有一圈与防水凹槽1c对应的防水凸台2c以及至少一个光源槽2b,另一端面上设有多个防滑凸点2d 及第二边耳2a,在透明盖板2上还设有与承台上螺丝孔1f相对应的四个沉头孔2e,在沉头孔2e的内还设有用于密封螺丝7的灌封胶8。

更具体的说,上述光源槽2b个数与发光件5个数相等,且每一个光源槽2b内对应一个发光件5。

更具体的说,上述每一个发光件5均为一个10mm超高亮防雾LED灯珠,该LED灯珠的颜色可为红色、黄色及绿色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

更具体的说,上述光源控制模块3包含有电路板31及蓄电池32,电路板分别与电池32及发光件5通过导线连接,电路板31上设有光电传感器 (图中未示出)、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充电电路(图中未示出)及放电电路(图中未示出),蓄电池32为DC12V或DC24V铝电池。

更具体的说,上述承台凹槽1b为十字型或T型,对应安装在承台凹槽 1b内的支架4也为十字型或T型。

更具体的说,上述支架4顶部设有用于放置太阳能电池9的电池凹槽 4a,太阳能电池9为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或薄膜电池,在支架4的侧边设有用于放置发光件5的安装孔4b,安装孔4b所在的支架面与支架4顶面呈45°,与发光件5呈90°。

更具体的说,上述壳体1为铝合金材质,与承台1a、承台凹槽1b、防水凹槽1c、第一边耳1d及加强肋1e经压铸一体成型,透明盖板2为防弹 PC材质,支架4为PVC塑料材质。

更具体的说,上述壳体1为方形或圆柱形结构。

如图6所示,在道钉安装时,透明盖板2顶端距离地平面10的高度h 约为6mm。

本实施例的道钉结构采取的为无外接源的控制方式,利用太阳能的光电转化技术、蓄电池的储能技术以及充放电控制电路等技术的结合来实现对道钉的电能源供应及光源发射控制,本实施例主要适用于电力系统架设困难及接线距离较远的偏远地区,也可用于电力供应较为溃泛、容易出现电路系统的停电故障的地区。

实施例2:如图7~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用于穿设电源线的接线孔1g,所述光源控制模块3由电路板31、电源线33及用于为光源控制模块3提供电能的外接供电系统组成,不含蓄电池32,在电源线33上还套设有用于固定电源线33与道钉壳体1 的固定头34,所述固定头34设置在接线孔1g上,用于防水和密封接线孔 1g,所述支架4的侧壁上设有用于穿设电源线33及固定头34的U型孔4c。本实施方案主要是利用已有的电力系统为道钉供能,一方面可以减轻道钉本身的重量,另一方面又可减化控制电路及减少电气元器件的设置。该实施例的道钉,主要适用于电力供应充沛,很少有停电故障问题的场所使用。

与实施例1相同的是,在实施2的电路板上也同样设有用于控制道钉白天不亮夜间亮的光电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及用于感应夜间路人靠近控制道钉亮的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图中未示出)。

最后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