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防护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3501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通防护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安全防护、防护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通防护桩。



背景技术:

防撞柱又名防护桩、警示桩,分为固定式与活动式,属于交通安全设施,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减轻潜在事故程度,起着重要作用,为了防止交通事故,保证交通顺适,全面发挥预防交通事故的功能,必须设置交通防护桩,良好的安全设施系统应具有交通管理、安全防护、交通诱导、隔离封闭、防止眩光等多种功能。

本发明人在行驶过程中发现,现有的交通防护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碰撞后容易发生变形,同时受到碰撞后容易改变位置或者拔出,警示效果较差,功能单一。

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新型交通防护桩,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通防护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交通防护桩受到碰撞后容易发生变形,同时受到碰撞后容易改变位置或者拔出,警示效果较差,功能单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交通防护桩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交通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通防护桩包括有:

底座、固定柱、蓄电池组、防护桩球、荧光条、连接柱、频闪警示灯、太阳能光伏发电组、螺纹柱、装饰膜、外橡胶球壳体、内橡胶球体和缓冲弹簧;

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固定柱,且底座的顶部安装有防护桩球;所述荧光条粘贴在防护桩球的外壁上;所述连接柱纵向穿过外橡胶球壳体连接在内橡胶球体的顶部,且连接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频闪警示灯;所述防护桩球由装饰膜、外橡胶球壳体、内橡胶球体与缓冲弹簧共同组成,且内橡胶球体设在防护桩体的内腔中间;所述装饰膜粘贴在外橡胶球壳体的外侧,且外橡胶球壳体与内橡胶球体之间通过缓冲弹簧相连接;所述蓄电池组设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组的下端,且蓄电池组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组、频闪警示灯之间均通过导线相连接。

所述固定柱的底部设有“箭头”状结构的倒钩;所述底座与防护桩球之间通过螺纹柱相连接,且底座的顶部中间设有与螺纹柱相匹配的内螺纹孔;所述连接柱与内橡胶球体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且连接柱为可拆卸安装装置。

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荧光条以及频闪警示灯的设置,具有良好的警示效果。

2.本实用新型外橡胶球壳体、内橡胶球体以及缓冲弹簧的设置,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有利于防护桩球在发生碰撞后及时恢复原状。

3.本实用新型连接有底端倒钩结构的固定柱,有利于对防护桩进行固定,提高防护桩的稳固效果,避免防护桩在受到碰撞后位置发生改变或者拔出。

4.本实用新型装饰膜的设置,有利于增加防护桩体整体的美观。

5.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组的设置,可对频闪警示灯提供电能,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6.本实用新型防护桩球为可拆卸安装装置,便于对防护桩球进行维护更换,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桩球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桩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固定柱,3、蓄电池组,4、防护桩球,5、荧光条,6、连接柱,7、频闪警示灯,8、太阳能光伏发电组,9、螺纹柱,10、装饰膜,11、外橡胶球壳体,12、内橡胶球体,13、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实例显示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虽然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该描述并非要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于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相反,本实用新型将不仅覆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且还覆盖各种替换的、改变的、等效的和其他实施例,其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如附图1至附图3,一种交通防护桩,包括有:

底座1、固定柱2、蓄电池组3、防护桩球4、荧光条5、连接柱6、频闪警示灯7、太阳能光伏发电组8、螺纹柱9、装饰膜10、外橡胶球壳体11、内橡胶球体12和缓冲弹簧13;

底座1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固定柱2,且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防护桩球4;荧光条5粘贴在防护桩球4的外壁上;连接柱6纵向穿过外橡胶球壳体11连接在内橡胶球体12的顶部,且连接柱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频闪警示灯7;防护桩球4由装饰膜10、外橡胶球壳体11、内橡胶球体12与缓冲弹簧13共同组成,且内橡胶球体12设在防护桩体4的内腔中间;装饰膜10粘贴在外橡胶球壳体11的外侧,且外橡胶球壳体11与内橡胶球体12之间通过缓冲弹簧13相连接;蓄电池组3设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组8的下端,且蓄电池组3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组8、频闪警示灯7之间均通过导线相连接,具体电路构成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做累述。

固定柱2的底部设有“箭头”状结构的倒钩,有利于对防护桩整体进行固定,提高防护桩的稳固效果,避免防护桩在受到碰撞后位置发生改变或者拔出;

底座1与防护桩球4之间通过螺纹柱9相连接,且底座1的顶部中间设有与螺纹柱9相匹配的内螺纹孔,便于对防护桩球4进行拆卸安装,从而更加方便的对防护桩球4进行维护与更换;

连接柱6与内橡胶球体12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且连接柱6为可拆卸安装装置,便于对防护桩球4顶部的频闪警示灯7进行拆卸安装,在防护桩球4受到严重破坏需要更换时,可将连接柱6以及频闪警示灯7安装在另一组更换后的防护桩球4的上端,从而节省成本。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首先将底座1通过底部的固定柱2固定在地面上,由于固定柱2的底部设有“箭头”状结构的倒钩,避免防护桩在受到碰撞后位置发生改变或者拔出,然后将防护桩球4通过下端的螺纹柱9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之后将连接柱6纵向穿过外橡胶球壳体11通过螺纹连接在内橡胶球体12的顶部,从而将频闪警示灯7安装在防护桩球4的上端,并将频闪警示灯7与蓄电池组3通过导线进行连接,通过蓄电池组3内部的电能对频闪警示灯7进行供电,可有效的节约能源,由于防护桩球4的内部设有内橡胶球体12、缓冲弹簧13以及外橡胶球壳体11,可在防护桩球4受到碰撞时,缓冲弹簧13以及外橡胶球壳体11可对车辆进行缓冲,同时缓冲弹簧13带动外橡胶球壳体11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可避免防护桩球4在遭受碰撞后发生严重的变形影响使用,在实际应用实验中,本设计相对于市面本领域其它产品,该性能高于其90%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发明人在此不再详述。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