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及其吹风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933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电动工具及其吹风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及吹风管。



背景技术:

吹吸机、吹风机等传统电动工具通过电机驱动风扇出风,通常,使用者为了清理花园或者道路上的落叶时需要使用吹吸机或吹风机的吹风功能,通过吹风管使得定向气流靠近地面,方便将地面上的落叶吹走。

当地面的落叶等碎屑堆积得比较厚或体积重量比较大时,如果气流的风力较弱则无法将落叶等碎屑吹动起来,达不到清扫的效果,此时就需要更大的风力才能吹扫干净;另外,当需要清扫的面积较大时,则需要较大的风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为增强电动工具的风力和/或风量,通常会增大电机的功率,以增大风力和风量。然而,增大电机功率,一是会增加电动工具整机的重量和体积,不便于搬运和使用,二是会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不提高电动工具功率的前提下提高风量的吹风管。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动工具。

一种吹风管,包括贯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吹风管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吹风管包括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具有间隙以供外界气流进入,且内孔截面尺寸较小的所述第一段相对内孔截面尺寸较大的所述第二段较靠近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吹风管包括第三段。

由于吹风管包括具两种不同内孔截面尺寸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吹风时,使外界的气流可从间隙进入吹风管,与吹风管内的原有气流一起从出风口吹出,这样可在不提高动力件的功率的前提下,增加电动工具的总风量。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段的各处孔径相同,且基本无外界气流进入所述吹风管。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吹风管的第三段的内孔截面尺寸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段的内孔截面尺寸。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吹风管包括第一子吹风管、第二子吹风管和第三子吹风管,所述第三子吹风管的内孔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子吹风管的内孔截面尺寸,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子吹风管形成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三子吹风管形成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子吹风管套设于所述第三子吹风管内,并与所述第一子吹风管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吹风管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子吹风管,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子吹风管与所述第一子吹风管至少部分重叠套设;或者所述第二子吹风管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第一子吹风管,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子吹风管从所述第一子吹风管上拆除。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吹风管在轴向上向所述吹风管的所述出风口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吹风管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使得所述第二子吹风管的管口移动至临近出风口设置或与出风口相平齐设置或超出出风口。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子吹风管的内孔截面尺寸与所述第一子吹风管的内孔截面尺寸的比值为1~15之间;或者,所述吹风管的出风量与所述第三子吹风管的内孔截面尺寸和所述第一子吹风管的内孔截面尺寸之差的比值小于10cfm/mm2

一种电动工具,包括主机壳体、设于所述主机壳体内的动力件、由所述动力件驱动的风扇和上述吹风管,所述主机壳体包括贯通的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吹风管连接于所述主机壳体的所述第二口处,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口连通。

本电动工具中,由于吹风管包括具两种不同内孔截面尺寸的第一状态和仅一种内孔截面尺寸的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吹风时,使外界的气流可从间隙进入吹风管,与吹风管内的原有气流一起从出风口吹出,这样可在不提高动力件的功率的前提下,增加电动工具的总风量。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动工具还包括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口。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扇连接于所述动力件的输出轴,且所述风扇面向所述第一口并与所述第二口相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工具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动工具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两者之间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两者之间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工具包括主机壳体12、设于主机壳体12内的动力件14、由动力件14驱动的风扇16和连接于主机壳体12的吹风管18。主机壳体12包括贯通的第一口122和第二口124。吹风管18包括贯通的进风口182和出风口184,吹风管18连接于主机壳体12的第二口124处,且进风口182与第二口124连通。吹风管18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吹风管18包括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具有间隙以供外界气流进入,且内孔截面尺寸较小的第一段相对内孔截面尺寸较大的第二段较靠近进风口182;第二状态下,吹风管18包括第三段。可以理解,第三段的各处孔径一般相同或有少许差异,也可沿离第二口124由近到远的距离增加或减小,根据实际需要的风速确定,且一般第三段内无外界气流进入,也可有少许外界气流进入。可以理解,吹风管18可为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各种形状,只需其截面尺寸满足上述孔径关系即可。可以理解,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截面尺寸也可有改变,只要整体上第一段的内孔截面尺寸小于第二段的内孔截面尺寸即可,或者第一段的与第二段的相接处内孔截面尺寸小于第二段远离第一段的一端的内孔截面尺寸即可。

本电动工具中,由于吹风管18包括具两种不同内孔截面尺寸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吹风时,旋转风扇使气流从第一口122进入主机壳体12,并经第二口124和进风口182进入吹风管18,且旋转风扇使气流形成负压,使外界的气流可从间隙进入吹风管18,与从第一口122进入吹风管18的原有气流一起从出风口184吹出,这样可在不提高动力件14的功率的前提下,增加电动工具的总风量。这样,即使面对更为复杂的工况,本电动工具也可在不提高动力件14功率的前提下完成工作。

本实施例中,动力件14为电机,电机可由电池包供电也可由外部电源供电。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动力件14由外部电源供电,主机壳体12上连接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线缆126。在另一实施例中,动力件14也可为液压马达。

本实施例中,动力件14为电机,其转速为5000转/分钟~15000转/分钟。

本实施例中,风扇16连接于动力件14的输出轴,且风扇16面向第一口122并与第二口124相邻。

本实施例中,第二状态下的吹风管18的第三段的内孔截面尺寸等于或小于第一状态下第一段的内孔截面尺寸。这样,在第二状态下,由于内孔截面尺寸较小,从第一口122进入的风从吹风管18吹出可实现高风速,满足不同的工况需求。

本实施例中,吹风管18包括第一子吹风管186、第二子吹风管187和第三子吹风管188,第三子吹风管188的内孔截面尺寸大于第一子吹风管186的内孔截面尺寸,第一子吹风管186连接于第二口124。第一状态下,第一子吹风管186形成上述第一段,第三子吹风管188形成上述第二段;第二状态下,第二子吹风管187套设于第三子吹风管188内,并与第一子吹风管186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三子吹风管188与进风管19固定连接,第一子吹风管186与主机壳体12固定连接,第二状态下,第二子吹风管187在轴向上向吹风管18的出风口184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子吹风管187的管口可移动至临近出风口184设置或与出风口184相平齐设置或超出出风口187。如此设计,一方面,使得气流通过截面积较小的口流出,从而增强风速;另一方面,通过移动第二子吹风管187来改变风速,可使得吹风管18的出风口184与工作平面的距离保持一定,因而,不会影响吹风效果。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子吹风管187可移动地套设于第一子吹风管186,第一状态下,第二子吹风管187与第一子吹风管186至少部分重叠套设。可以理解,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子吹风管187可拆卸地套设于第一子吹风管186,第一状态下,第二子吹风管187从第一子吹风管186上拆除,气流同样从第一子吹风管186进入第三子吹风管188,且第一子吹风管186和第三子吹风管188之间的间隙有气流进入,以提高风量。可以理解,第二子吹风管187的孔径为套设于第一子吹风管186外或第一子吹风管186内,因此第二子吹风管187和第二子吹风管186的孔径有稍许差异,但差异较小,在此可忽略,视为第二状态下吹风管18的各部分孔径是不变。进一步地,为消除这种差异,可于第二子吹风管187设计成两段式,一段孔径稍大,一段孔径稍小,孔径稍大的部分可套设于第一子吹风管186外,孔径稍小的部分位于第二子吹风管187远离进风口182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第三子吹风管188的内孔截面尺寸与第一子吹风管186的内孔截面尺寸的比值为1~15之间。具体地,第三子吹风管188为圆管,其内孔直径为50mm~500mm。

本实施例中,吹风管18的出风量与第三子吹风管188的内孔截面尺寸和第一子吹风管186的内孔截面尺寸之差的比值小于10cfm/mm2。具体请看下表1和表2,经过实验所测,吹风管18的出风量与大小管面积之差的比值处于小于10cfm/mm2的范围内。表1和表2中,出风管插入大管60mm表示第二子吹风管187伸入第三子吹风管188的长度为60mm的工况,出风管插入大管30mm表示第二子吹风管187伸入第三子吹风管188的长度为30mm的工况,出风管与大管齐平表示第一状态的工况,即第二子吹风管187完全套设在第一子吹风管186上。

表1不同状态下吹风管18的出风量和风速

表2不同工况下吹风管的出风量与大小管面积差值的比值

本实施例中,电动工具还包括进风管19,进风管19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口122,以在吹风时将气流吸入电动工具内。具体地,进风管19远离第一口122的一端朝背向吹风管18的一侧倾斜设置。

本实施例中,电动工具还包括设于主机壳体12上的手柄20,以方便握持电动工具。

本电动工具在面对较复杂的工况需要较大风量时,调节吹风管18至第一状态,旋转风扇使气流从第一口122进入主机壳体12,并经第二口124和进风口182进入吹风管18,且旋转风扇使气流形成负压,使外界的气流可从间隙进入吹风管18,与吹风管18内的原有气流一起从出风口184吹出,这样可在不提高动力件14的功率的前提下,增加电动工具的总风量。当需要较大风速时,可伸出第二子吹风管187,一方面,使得气流通过截面积较小的口流出,从而增强风速;另一方面,通过移动第二子吹风管187来改变风速,可使得吹风管18的出风口184与工作平面的距离保持一定,因而,不会影响吹风效果。可以理解,电动工具可以为吹风机或者吹吸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吹风管,一实施例的吹风管18包括贯通的进风口182和出风口184,进风口182与第二口124连通。吹风管18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吹风管18包括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具有间隙以供外界气流进入,且内孔截面尺寸较小的第一段相对内孔截面尺寸较大的第二段较靠近进风口182;第二状态下,吹风管18包括第三段。可以理解,第三段的各处孔径一般相同或有少许差异,也可沿离第二口124由近到远的距离增加或减小,根据实际需要的风速确定,且一般第三段内无外界气流进入,也可有少许外界气流进入。可以理解,吹风管18可为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各种形状,只需其截面尺寸满足上述孔径关系即可。可以理解,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截面尺寸也可有改变,只要整体上第一段的内孔截面尺寸小于第二段的内孔截面尺寸即可,或者第一段的与第二段的相接处内孔截面尺寸小于第二段远离第一段的一端的内孔截面尺寸即可。

由于吹风管18包括具两种不同内孔截面尺寸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吹风时,旋转风扇使气流从第一口122进入主机壳体12,并经第二口124和进风口182进入吹风管18,且旋转风扇使气流形成负压,使外界的气流可从间隙进入吹风管18,与从第一口122进入吹风管18的原有气流一起从出风口184吹出,这样可在不提高动力件14的功率的前提下,增加电动工具的总风量。这样,即使面对更为复杂的工况,本电动工具也可在不提高动力件14功率的前提下完成工作。

本实施例中,第二状态下的吹风管18的第三段的内孔截面尺寸等于或小于第一状态下第一段的内孔截面尺寸。这样,在第二状态下,由于内孔截面尺寸较小,从第一口122进入的风从吹风管18吹出可实现高风速,满足不同的工况需求。

本实施例中,吹风管18包括第一子吹风管186、第二子吹风管187和第三子吹风管188,第三子吹风管188的内孔截面尺寸大于第一子吹风管186的内孔截面尺寸,第一子吹风管186连接于第二口124。第一状态下,第一子吹风管186形成上述第一段,第三子吹风管188形成上述第二段;第二状态下,第二子吹风管186套设于第三子吹风管188内,并与第一子吹风管186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子吹风管187可移动地套设于第一子吹风管186,第一状态下,第二子吹风管187与第一子吹风管186至少部分重叠套设。可以理解,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子吹风管187可拆卸地套设于第一子吹风管186,第一状态下,第二子吹风管187从第一子吹风管186上拆除,气流同样从第一子吹风管186进入第三子吹风管188,且第一子吹风管186和第三子吹风管188之间的间隙有气流进入,以提高风量。可以理解,第二子吹风管187的孔径为套设于第一子吹风管186外或第一子吹风管186内,因此第二子吹风管187和第二子吹风管186的孔径有稍许差异,但差异较小,在此可忽略,视为第二状态下吹风管18的各部分孔径是不变。进一步地,为消除这种差异,可于第二子吹风管187设计成两段式,一段孔径稍大,一段孔径稍小,孔径稍大的部分可套设于第一子吹风管186外,孔径稍小的部分位于第二子吹风管187远离进风口182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第三子吹风管188的内孔截面尺寸与第一子吹风管186的内孔截面尺寸的比值为1~15之间。具体地,第三子吹风管188为圆管,其内孔直径为50mm~500mm。

本实施例中,吹风管18的出风量与第三子吹风管188的内孔截面尺寸和第一子吹风管186的内孔截面尺寸之差的比值小于10cfm/mm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