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面伸缩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8580发布日期:2018-08-04 15:10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伸缩缝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桥面伸缩缝结构。



背景技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但大部分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相对落后,随着各种车辆数量的增多,传统的平交路口交通方式已成为城市交通的“路癌”,严重制约城市化的进程。在严峻的交通形式下,城市高架桥这种“空中交通”应运而生,原本平交路口的车辆换作在不同高程上川流,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从而提高了车速和道路通行能力,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然而,有些新建的高架桥通车不到一年就出现损坏,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就是水损害;尤其对于沥青混凝土桥面,由于其孔隙率较高、防水性能差,水渗入并滞留在混凝土空隙中,在温度、荷载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不仅造成面层的松散、剥落和坑槽破坏,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桥面结构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排水性能较好的桥面伸缩缝结构,所述桥面伸缩缝结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桥面伸缩缝结构,包括伸缩缝以及伸缩缝两侧的桥面板,所述桥面板从下而上依次包括钢筋混凝土主面板、混凝土调平层、防水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所述伸缩缝内用聚苯板填充,所述伸缩缝顶面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缝两侧的桥面板上部预留有伸缩缝预留槽,所述伸缩缝预留槽内后浇纤维混凝土,所述伸缩缝预留槽两侧还设置有渗水漏管。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与伸缩缝预留槽交接处用密封材料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为1.5mm厚聚氨酯防水层。

进一步的,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包括上部40m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和下部50mm后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

进一步的,所述渗水漏管设置于沥青混凝土面层与混凝土调平层交界处,通过焊于所述渗水漏管上的卡钉固定在所述钢筋混凝土主面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渗水漏管的排水口周边设置有排渗水孔洞,用于将渗入的积水汇入所述渗水漏管内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伸缩缝结构设置有伸缩缝预留槽,用后浇纤维混凝土固定伸缩缝组件,为避免桥面水沿缝隙流至防水层,在伸缩缝两侧的防水层端部采用密封材料填充封闭,由于桥面沥青混凝土具有渗水性能,渗水易流至伸缩缝槽内填筑的混凝土底部侧边而滞留,为排出聚积在伸缩缝槽附近的水分,在桥梁伸缩缝旁边设置有渗水漏管,将流向伸缩缝的水导出。

本实用新型的桥面伸缩缝结构结构简单,连接牢固可靠,防排水性能较好,能够有效提高桥面结构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伸缩缝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伸缩缝结构处渗水漏管结构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1-防水层,2-密封材料,3-伸缩装置,4-沥青混凝土面层,5-混凝土调平层,6-纤维混凝土,7-伸缩缝预留槽,8-钢筋混凝土主面板,9-聚苯板,10-卡钉,11-排水口,12-渗水漏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桥面伸缩缝结构,包括伸缩缝以及伸缩缝两侧的桥面板,所述桥面板从下而上依次包括钢筋混凝土主面板8、混凝土调平层5、防水层1和沥青混凝土面层4,所述伸缩缝内用聚苯板9填充,所述伸缩缝顶面设置有伸缩装置3,所述伸缩缝两侧的桥面板上部预留有伸缩缝预留槽7,所述伸缩缝预留槽7内后浇纤维混凝土6,所述伸缩缝预留槽7两侧还设置有渗水漏管12。

具体实施时,所述防水层1与伸缩缝预留槽7交接处用密封材料2密封。

具体实施时,所述防水层1为1.5mm厚聚氨酯防水层。

具体实施时,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4包括上部40m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和下部50mm后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时,所述渗水漏管12设置于沥青混凝土面层4与混凝土调平层5交界处,通过焊于所述渗水漏管12上的卡钉10固定在所述钢筋混凝土主面板8上。

具体实施时,所述渗水漏管12的排水口11周边设置有排渗水孔洞,用于将渗入的积水汇入所述渗水漏管12内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而作出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也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替换及修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