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用道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9178发布日期:2018-09-18 19:53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用道钉。



背景技术:

道钉主要是指公路用的道钉,又叫做突起路标,通常为纵截面呈梯形的扁平六面体,是一种交通安全设施。其主要安装在道路的标线中间或双黄线中间,通过其逆反射性能提醒司机按车道行驶。

随着大众安全驾驶的意识越来越高,同时为了保证司机的安全驾驶,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通常会在公路上设置用来提醒驾驶人员安全驾驶的道钉。设置的道钉给驾驶人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特别是在夜间下雨的时候,地面的标线,在雨水淹没下失去作用,而设置的道钉的高度一般在2厘米左右,该道钉上设置的反光片能够给司机晚上安全驾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凸起状道钉容易被大型汽车碾压坏掉,碎渣容易扎破车轮胎。交通部道钉抗压的标准是大于16吨,实际中大部分道钉的抗压值达不到,并且大部分大型车的重量都是超过道钉抗压标准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用道钉,以解决现有道钉容易被车轮压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公路用道钉,包括底座和包围在底座外周上的外壳,所述外壳为纵截面呈梯形的扁平六面体,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设有反光条,所述外壳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反光条所在侧壁内侧贴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铰接在底座上,且底座与转动杆之间连有转动杆复位件;所述底座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上铰接有若干个不锈钢片,不锈钢片与固定杆之间连有不锈钢片复位件,不锈钢片与固定杆的轴线垂直;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磁板,第一磁板贴在外壳的顶壁上,通孔连通有腔体,腔体内设有第二磁板,第一磁板位于第二磁板上方,第一磁板和第二磁板相对的端面磁极相反;所述转动杆上铰接有连杆,连杆铰接有楔块,楔块滑动设置在腔体内,第二磁板设有与所述楔块配合的斜面,第二磁板与腔之间连有第二磁板复位件。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

将外壳做成纵截面呈梯形的扁平六面体,是为了形成一个斜面,用于反射灯光,而外壳的形状是通过第二磁板和第二磁板形成的,当第二磁板位置固定后,第一磁板由于受到来自第二磁板的磁斥力,此磁斥力克服第一磁板自身的重力,使第一磁板悬浮在第二磁板上方,从而使外壳变形成所需要的扁平六面体。当车轮滚压在道钉上时,首先会压在转动杆上,使转动杆绕着转动杆与底座铰接处转动,转动杆转动时,通过连杆带动楔块朝着运动,楔块给予第二磁板上的斜面一个挤压力,使第二楔块朝着远离第一楔块的方向运动,转动杆转动的同时,也推动不锈钢片绕着不锈钢片与固定杆铰接处转动,不锈钢片转动时,依次推动相邻的不锈钢片转动,最终若干个不锈钢片将第一磁板和第二磁板隔离开来,由于不锈钢片能阻隔第一磁板与第二磁板之间的部分磁感线,使第一磁板与第二磁板之间的磁斥力极大地降低,加之第二磁板与第一磁板距离在逐渐增大,二者之间的磁斥力也逐渐减小,使第一磁板受到来自第二磁板的磁斥力不足以支撑其重力,第一磁板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朝着第二磁板的方向运动,外壳在自身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恢复变形,当车轮压在外壳上时,由于外壳无明显凸起而不会将外壳压坏。当车轮离开后,转动杆在转动杆复位件作用下复位,转动杆施加在不锈钢片上的压力消失,不锈钢片在不锈钢片复位件作用下复位,且转动杆复位时,通过连杆带动楔块运动,楔块给予第二磁板上斜面的压力消失,第二磁板在第二磁板复位件作用下朝着靠近第一磁板的方向运动,第一磁板与第二磁板之间的磁斥力增大,加之不锈钢片复位,不锈钢片不再隔阻第一磁板与第二磁板之间的磁感线,使第一磁板与第二磁板之间的磁斥力进一步增大,第一磁板受到来自第二磁板的磁斥力克服自身重力做功,再一次使外壳产生变形,外壳恢复初始的扁平六面体形状。

采用本方案能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1、车轮滚压在外壳上时,通过第一磁板和第二磁板之间的距离增大,以及不锈钢片对两者之间部分磁感线的阻隔,使第一磁板自然掉落,外壳恢复变形,减少了车轮与外壳之间的挤压力,因此整个道钉不容易被损坏;

2、当车轮离开外壳表面后,外壳能自动恢复扁平六面体的形状,使外壳上的反光条继续对车辆灯光进行反射;

3、当车轮未挤压道钉时,不锈钢片之间存在缝隙,能使第一磁板受到第二磁板的磁斥力;当车轮挤压道钉时,若干个不锈钢片首尾相叠,能极大地减小第一磁板与第二磁板之间的磁斥力;

4、导向机构减少了第一磁板运动时的偏移,保证了外壳的形状能恢复原状,即保证了外壳上的反光条角度能恢复原状,使反光条对灯光的反射效果保持不变。

进一步,第一磁板与第二磁板之间设有导向机构。第一磁板与第二磁板之间设置的导向机构用于保证第一磁板在运动时,始终是与第二磁板保持平行的,因此能保证外壳的形状能恢复原状。

进一步,导向机构包括若干个固定在第一磁板上的沉头螺栓,沉头螺栓固定连接有滑动杆,第二磁板上开设有与滑动杆对应的圆孔,滑动杆滑动连接在圆孔中。沉头螺栓在车轮压在外壳顶面上不会产生影响。

进一步,圆孔、沉头螺栓和滑动杆的数量均为三个,且三个圆孔呈环形分布。三个沉头螺栓与三个滑动杆为最节省材料的设置方式。

进一步,第二磁板的面积大于第一磁板的面积。采用此设置方式能使第二磁板与第一磁板之间的磁斥力能达到最大。

进一步,所述外壳顶面设有若干凸起。凸起能增大外壳顶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当车轮滚压在外壳顶面上时,能避免车轮打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且图1中箭头表示转动杆的转动方向;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向机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向机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外壳1、反光条101、底座2、腔体21、第一磁板3、第二磁板4、第三弹簧41、固定杆5、不锈钢片6、第二弹簧61、转动杆7、第一弹簧71、连杆8、楔块9、斜面91、轨道92、沉头螺栓10、滑动杆1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公路用道钉,包括底座2和包围在底座2外周上的外壳1,底座2安装在水平地面上,外壳1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外壳1为纵截面呈梯形的扁平六面体,外壳1的顶面与水平地面平行,外壳1右侧壁的外侧贴有反光条101,外壳1右侧壁的内侧贴有转动杆7,转动杆7下端铰接在底座2上,且底座2与转动杆7之间连有第一弹簧71。外壳1顶面均布有凸起,用于增大外壳1顶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车轮压在外壳1上时打滑。

底座2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侧设有一根固定杆5,固定杆5两端固定在通孔的孔壁上,固定杆5上铰接有多个互相平行的不锈钢片6,不锈钢片6与固定杆5之间连有第二弹簧61,不锈钢片6与固定杆5的轴线垂直。

外壳1内设有第一磁板3,第一磁板3贴在外壳1的顶壁上,第一磁板3的平面投影在通孔内,通孔连通有腔体21,腔体21位于底座2下方,腔体21内设有第二磁板4,第二磁板4能在腔体21内做竖直自由滑动,第一磁板3和第二磁板4相对的端面磁极相反,且第二磁板4的面积大于第一磁板3的面积。

转动杆7的中部铰接有连杆8,连杆8的另一端铰接有楔块9,腔体21内右侧壁上固定有一个水平的轨道92,楔块9滑动连接在轨道中,第二磁板4右端设有与楔块9配合的斜面91,第二磁板4底面与腔体21内壁之间连有第三弹簧41。

第一磁板3与第二磁板4之间设有导向机构,以保证第一磁板3运动时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如图2和图3所示,导向机构包括三个固定在第一磁板3上的沉头螺栓10,三个沉头螺栓10呈环形分布,沉头螺栓10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杆11,第二磁板4上开设有与滑动杆11对应的圆孔,滑动杆滑动连接在圆孔中。

本实施例的公路用道钉,具体工作过程如下:车辆从道钉右方驶向左方,当车轮未挤压外壳1时,道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外壳1内的第一磁板3受到来自第二磁板4的磁斥力,此磁斥力克服第一磁板3自身的重力,使第一磁板3悬空在第二磁板4上方,第一磁板给予外壳的顶壁一个挤压力,从而使外壳1变形成所需要的扁平六面体。当车轮滚压在道钉上时,首先会压在转动杆7上,使转动杆7绕其与底座2铰接处逆时针转动,转动杆7转动时,通过连杆8带动楔块9在轨道92上向左运动,楔块9给予第二磁板4上的斜面91一个斜向下的挤压力,使第二楔块9向下运动,转动杆7转动的同时,也推动最右侧的不锈钢片6绕其与固定杆5铰接处逆时针转动,依次推动相邻的不锈钢片6逆时针转动,最终多个不锈钢片6将第一磁板3和第二磁板4隔离开来,由于不锈钢片6能阻隔第一磁板3与第二磁板4之间的部分磁感线,使第一磁板3与第二磁板4之间的磁斥力极大地降低,加之第二磁板4与第一磁板3距离在逐渐增大,二者之间的磁斥力也逐渐减小,使第一磁板3受到来自第二磁板4的磁斥力不足以支撑其重力,第一磁板3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掉落,外壳1在自身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恢复变形,当车轮压在外壳1上时,由于外壳1无明显凸起而不会将外壳1压坏。当车轮离开后,转动杆7在第一弹簧71作用下顺时针转动复位,转动杆7施加在不锈钢片6上的压力消失,不锈钢片6在第二弹簧61作用下复位,且转动杆7复位时,通过连杆8带动楔块9向右运动,楔块9给予第二磁板4上斜面91的压力消失,第二磁板4在第三弹簧41作用下向上运动,第一磁板3与第二磁板4之间的磁斥力增大,加之不锈钢片6竖起后不再隔阻第一磁板3与第二磁板4之间的磁感线,使第一磁板3与第二磁板4之间的磁斥力进一步增大,第一磁板3受到来自第二磁板4的磁斥力克服第一磁板3自身重力做功,再次使外壳1产生变形,外壳1恢复初始的扁平六面体形状。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