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96580发布日期:2019-02-15 23:45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对结构物外观质量要求较高,由于结构物模板大多数使用钢模,模板接缝处或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往往有较大缝隙,常出现结构物底部漏浆的质量通病,传统防漏浆的方法为人工打泡沫胶封闭底部缝隙,但由于钢模接缝处或与地面接触部位的位置较低,工人操作时视线受阻,需要蹲下检查各个部位,操作极其不方便,易造成接触面漏封闭或者封闭不完全的问题,从而导致结构物底部漏浆,拆模后外观质量差。且人工打泡沫胶需要浪费大量泡沫胶材料,既污染了环境也增加了施工成本,延长了施工的时间。鉴于此,目前亟需发明一种可以循环利用,快速封闭桥梁结构物模板底部的防漏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利用且快速封闭桥梁结构物模板底部的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包括固定于桥梁结构物两侧的固定装置以及安装于固定装置上的气囊,气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桥梁结构物长度,固定装置采用槽钢或角钢制作而成。

优选地,当桥梁结构物为桥梁预制t梁时,气囊采用圆形气囊,固定装置为固定于植筋上槽钢。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采用第一槽钢、第二槽钢和第三槽钢焊接而成,第一槽钢、第二槽钢和第三槽钢的端部焊接一起,第三槽钢与植筋焊接,第二槽钢和第三槽钢垂直设置以夹紧气囊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第三槽钢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根植筋。

优选地,当桥梁结构物为桥梁钢筋混凝土结构护栏、桥台墩身连接处、或承台与墩身连接处时,气囊采用方形气囊,固定装置为焊接于钢模板底部的角钢。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上述的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桥梁结构物模板安装完成后,在桥梁结构物模板两侧安装固定装置;

将气囊靠近桥梁结构物模板一侧涂上脱模剂,并将其放入固定装置中,

对气囊进行充气后,开始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初凝后对气囊放气并取出气囊以投入下一个桥梁结构物模板生产。

优选地,对气囊进行充气时,通过空气压缩机对气囊充气,过程中调整气囊角度,使气囊刚好填补好固定装置与桥梁结构物模板之间空隙后封闭气囊,检查无误后再浇筑混凝土。

本发明提出的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较有弹性的充气气囊代替了传统的泡沫塑料胶,气囊可以循环多次使用,从而节约了施工材料,避免了泡沫塑料胶对环境的污染。

2、在桥梁结构物模板安装完毕后一次充气即可对其底部缝隙实现全覆盖,施工时间短,施工效率高,节约了人力物力。

3、利用具有弹性的气囊对模板间缝隙堵漏,槽钢或角钢用于固定气囊,位置无偏差,堵漏持续效果好,有效避免了传统泡沫胶堵漏容易出现的脱落情况。

4、本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可以向桥梁各类构造物推广,例如桥梁的承台与地面接触部分的防漏浆,桥面防撞护栏底部与桥面铺装接壤部位防漏浆,应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用于预制t梁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用于桥梁钢筋混凝土结构护栏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中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用于预制t梁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用于预制t梁时槽钢及所植钢筋纵断面图。

图中,1-预制t梁,2-台座,3-气囊,31-气囊充气口,32-气囊放气口,4-固定装置,41-第一槽钢,42-第二槽钢,43-第三槽钢,5-护栏模板,6-角钢,7-标高带。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至图5,本优选实施例中,一种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包括固定于桥梁结构物两侧的固定装置4以及安装于固定装置4上的气囊3,气囊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桥梁结构物长度,固定装置4采用槽钢或角钢制作而成。

当桥梁结构物为桥梁预制t梁1时,气囊3采用圆形气囊,固定装置4为固定于植筋上槽钢。固定装置4采用第一槽钢41、第二槽钢42和第三槽钢43焊接而成,第一槽钢41、第二槽钢42和第三槽钢43的端部焊接一起,第三槽钢43与植筋焊接,第二槽钢42和第三槽钢43垂直设置以夹紧气囊3的侧面。第三槽钢4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根植筋,以对第三槽钢43进行稳固支撑。第三槽钢43竖直设置,第二槽钢42倾斜设置且一端与台座2接触。

当桥梁结构物为桥梁钢筋混凝土结构护栏、桥台墩身连接处、或承台与墩身连接处时,气囊3采用方形气囊,固定装置4为焊接于钢模板底部的角钢6。

一、本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应用于桥梁预制t梁1底部防漏浆的施工步骤如下。

(1)在预制梁场现有台座2旁施工放线,使此线刚好平行台座2的长方向,线与台座2间垂直距离为30cm,线长度等于台座2长度。

(2)在此条线上每隔1m长度在地面钻10cm深,直径为16mm的植筋孔,并植上φ16,长度为40cm的钢筋,使钢筋垂直于地面并加植筋胶固定。

(3)定型槽钢(长度大于或等于台座2长度,截面尺寸规格如图4所示)垂直地面端与所植钢筋单面焊接固定。

(4)将未充气的气囊3靠台座2一侧涂上脱模剂并放入槽钢内,在安装完预制t梁1模板后,台座2两侧气囊3同时充气,使其直至刚好填充满槽钢与t梁腹板底部缝隙为止,检查无误后浇筑混凝土。

(5)混凝土初凝后即可对气囊3放气并人工取出气囊3以投入下一个t梁生产。

二、本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应用于桥梁钢筋混凝土结构护栏底部防漏浆的施工步骤:

(1)安装完毕护栏模板5,用对穿拉杆固定好护栏模板5。

(2)在每块护栏钢模板底部焊接规格为5cm×5cm×1cm的垂直型角钢,使角钢的一侧刚好与护栏标高带垂直,角钢长度比每块模板长度少10cm(模板前后每侧各少5cm),每两块拼接的护栏模板5之间角钢空隙刚好为10cm。

(3)从第一块护栏模板5首端放入未充气且刷上脱模剂的方形气囊(气囊3充满气后刚好与角钢内部空间大小相同,长度一般为一整跨护栏长度),在每两块护栏模板5拼接的空隙处牵引气囊3往前放置,直至全部放置完毕。

(4)用空气压缩机对气囊3充气,过程中调整气囊3角度,使气囊3刚好填补好角钢与护栏模板5底部空隙后封闭气囊3,检查无误后开始浇筑混凝土。

(5)混凝土初凝后即可对气囊3放气并人工取出气囊3投入下一跨护栏生产。

三、本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应用于桥梁桥台或承台与墩身连接处底部防漏浆的施工步骤如下。

(1)安装完毕承台或墩身模板,用对穿拉杆固定好模板。

(2)在每块承台或墩身模板底部焊接规格为5cm×5cm×1cm的垂直型角钢,使角钢的一侧刚好承台垫层或承台表面垂直,角钢长度刚好比每块承台或墩身模板长度少10cm(模板前后每侧各少5cm)。

(3)从模板首端放入未充气且刷上脱模剂的方形气囊(气囊3充满气后刚好与角钢内部空间大小相同,长度大于或等于每块模板的长度),直至全部放置完毕。

(4)用空气压缩机对气囊3充气,过程中调整气囊3角度,使气囊3刚好填补好角钢与模板底部空隙后封闭气囊3,检查无误后开始浇筑混凝土。

(5)混凝土初凝后即可对气囊3放气并人工取出气囊3以投入下一个承台或墩身生产。

本实施例提出的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较有弹性的充气气囊代替了传统的泡沫塑料胶,气囊3可以循环多次使用,从而节约了施工材料,避免了泡沫塑料胶对环境的污染。

2、在桥梁结构物模板安装完毕后一次充气即可对其底部缝隙实现全覆盖,施工时间短,施工效率高,节约了人力物力。

3、利用具有弹性的气囊3对模板间缝隙堵漏,槽钢或角钢用于固定气囊3,位置无偏差,堵漏持续效果好,有效避免了传统泡沫胶堵漏容易出现的脱落情况。

4、本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可以向桥梁各类构造物推广,例如桥梁的承台与地面接触部分的防漏浆,桥面防撞护栏底部与桥面铺装接壤部位防漏浆,应用范围较广。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的施工方法。

本优选实施例中,一种基于上述的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桥梁结构物模板安装完成后,在桥梁结构物模板两侧安装固定装置;

步骤s20,将气囊靠近桥梁结构物模板一侧涂上脱模剂,并将其放入固定装置中,

步骤s30,对气囊进行充气后,开始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初凝后对气囊放气并取出气囊以投入下一个桥梁结构物模板生产。

步骤s30中,对气囊进行充气时,通过空气压缩机对气囊充气,过程中调整气囊角度,使气囊刚好填补好固定装置与桥梁结构物模板之间空隙后封闭气囊,检查无误后再浇筑混凝土。

本发明提出的桥梁结构物底部防漏浆装置的施工方法,在桥梁结构物模板安装完毕后一次充气即可对其底部缝隙实现全覆盖,施工时间短,施工效率高,节约了人力物力。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