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网障的主网障长度补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7943发布日期:2018-08-10 23:2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隔离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网障的主网障长度补偿机构。



背景技术:

申请人在上面提及的网障并不是指人们常见的道路隔离栏,而是指具有特定用途的临时阻隔设施,所谓的特定用途如:应对由突发性事件引起的聚众闹事区域、特大事故现场暂时隔离的区域和群发性即群体性事件导致的对机关、学校、军事禁区等有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区域的隔离,甚至作为军事目的针对要道的隔离而藉以形成屏障。

已有技术中应用于前述场合的隔离设施(业界习惯称路障)大都将组合式的路障网片预先配备于军用或警用车辆上,设障(也称布障)时凭借人力从车辆上抬下,放置于隔离地点,再加设支撑予以固定,这种路障网片虽然具有设置灵活和对地形地貌适应性强的长处,但是,由于设障时的作业强度大,设障时间冗长、效率低下并且抗冲击能力脆弱,因而并不受到军、警方的器重。

国外进行封控时,往往由武警和/或警员手持盾牌形成人墙屏障,这种方式仅能奏一时之效,持久性差,并且无法对道路或特定区域实施真正封控,甚至造成封控人员受伤或致死,此外还容易被突破,更无力应对车辆之类的交通工具的冲击;利用集装箱封堵在国外并不鲜见,但是由于集装箱体积大、笨重、装卸运输困难,设障长度难以控制;移动式拒马虽然具有短距离移动的优势,但同存集装箱封障的欠缺,并且抗冲击性差;隔离墙除了存在集装箱的欠缺外,还存在设障周期长的问题。

毫无疑问,不论是从布障时的快捷性和撤障时的便捷性还是从减轻人力操作的劳动强度因素考虑,将车辆和网障两者相伴,使撤障和布障俱可借助于车载动力,则不失为是一种理想之举,但是实际证明至少存在以下两点欠缺:一是由于车、障两者彼此牵连而无法分离,因此占用成本较大,即一车一障占用了宝贵的车辆资源;二是容易产生两次危害,因为车辆的燃料(油箱)难以对抗人为投掷的易燃物。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408758C提供的布障车,将网障配备于挂车上,由主车辆将挂车牵引至布障现场后,主车便可驶离布障现场,能够避免占用主车资源,但是布障和撤障仍需由人为操作,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5页第13-25行的说明。此外,还存在抵抗外力挤推能力弱和容易逾越的欠缺。

当然,如果能将车辆相对于坚固的网障具有金蝉脱壳般的效果而分离则无疑是极致的选择,因为这样既可节约车辆资源,并且避免车辆油箱遭受易燃物袭击而引发事故,又可使网障制造得坚不易摧。于是,由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146662B推荐的“组合式网障的坡度补偿机构”、CN102061670B提供的“能与车辆自动分离的组合式网障”以及CN102061671B介绍的“组合式网障车、障分离机构”均达到了前述目的并且这三项专利均揭示了主网障长度补偿机构。从该主网障长度补偿机构的名词释义以及结合这三项专利说明书可知:当遇到道路相对宽敞而不足以由自身长度受到局限的主网障达到封控目的时,则启用以寄存方式配置在主网障上的主网障长度补偿机构,由主网障长度补偿机构协同主网障封控,反之亦然。

以前述CN102061670B以及CN102061671B为例,通过对其说明书第0044至0046段的描述可知:主网障长度补偿机构主要包括一副网障驱动装置和一副网障,副网障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减速机、第一、第二传动轮和传动带,电机与减速机配合并由减速机连同电机通过减速机座固定在主网障的底部(位于右端),第一传动轮固定在减速机的输出轴上,第二传动轮通过安装座设置在主网障的底部(位于左端),传动带与预设在副网障上的传动带固定耳固定并且套置在第一、第二传动轮上,副网障与主网障构成叠套关系并且在副网障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滚轮与固定在主网障底部的导轨构成滚动副。

上述CN102146662B、CN102061670B和CN102061671B虽然都能客观上兑现各自说明书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通弊:其一,由于副网障驱动装置的结构体系的链条(专利称“传动带”)是与副网障上的链条固定耳(专利称“传动带固定耳”固定的),因而链条与副网障的固定效果难以持久保障,在链条牵引副网障运动的过程中,链条与固定耳连接处的应力集中,存在固定耳与副网障分脱之虞;其二,由于副网障驱动装置的结构体系采用了电机与减速机的配合形式并且设置方式表现为并行于主网障的长边方向设置,又由于电机以及减速机两者的长度在一米左右,因而使第一、第二链轮(专利称“第一、第二传动轮”)之间的距离受到限制,即由于电机加减速机的长度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第一、第二链轮之间的距离,从而影响了副网障的外伸长度。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仍有改进的必要,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确保链条与副网障的持久可靠固定效果而藉以避免在反复牵引过程中出现链条与副网障分脱乃至损及副网障的情形、有利于显著增大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的距离而藉以确保副网障向主网障外伸展的长度的组合式网障的主网障长度补偿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组合式网障的主网障长度补偿机构,所述的组合式网障包括一主网障,所述的主网障长度补偿机构包括一副网障驱动装置和一副网障,副网障驱动装置包括底板、电机座、电机、轴承座架、第一链轮、第二链轮、链轮座固定板和链条,底板固定在所述主网障的右端底部,电机座与底板固定,电机与电机座固定,轴承座架包括一前轴承座架和一后轴承座架,前轴承座架与底板固定,而后轴承座架在对应于前轴承座架的后方的位置与电机座构成一体结构,第一链轮转动地支承在前、后轴承座架之间并且与电机的电机轴固定,第二链轮转动地支承在链轮座固定板上,而该链轮座固定板固定在主网障的左端底部,链条的一端套置在第一链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链轮上,并且该链条与副网障的右端下部的副网障横梁连接,副网障移动地设置在主网障的腔体内,在该副网障的长边方向的底部前侧和后侧各以间隔状态设置有副网障移动滚轮,该副网障移动滚轮与滚轮导板构成滚动副,而滚轮导板以平行于主网障的长边方向的状态与主网障的底部固定,特点是:在所述链条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副网障横梁的位置设置有一链条过渡固定装置,链条通过该链条过渡固定装置与副网障横梁连接;所述底板以并行于所述主网障的短边方向的状态与主网障的右端底部固定,所述电机为谐波减速电机并且同样以并行于主网障的短边方向的状态与所述电机座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轴承座架的底部两侧各构成有一前轴承座架固定翼板,该前轴承座架固定翼板通过前轴承座架固定翼板螺钉与所述底板固定,在前轴承座架的上部设置有一前轴承,在所述后轴承座架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轴承的位置设置有一后轴承,在所述第一链轮朝向前轴承座架的一侧的中部构成有一探出第一链轮的表面的链轮前轴颈,而在第一链轮朝向后轴承座架的一侧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链轮前轴颈的位置构成有一同样探出第一链轮的表面的链轮后轴颈,链轮前轴颈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前轴承上,而链轮后轴颈转动地支承在后轴承上,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经链轮后轴颈的后轴颈中心孔伸展到链轮前轴的前轴颈中心孔并且同时与链轮后轴颈以及链轮前轴颈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构成有轴键,在所述后轴颈中心孔以及所述前轴颈中心孔的孔壁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轴颈键槽,该轴颈键槽与所述的轴键键配合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轴承座架背对所述后轴承座架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前轴承的位置固定有一前轴承盖,在该前轴承盖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链轮前轴颈让位孔,在后轴承座架背对前轴承座架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后轴承的位置有一后轴承盖,在该后轴承盖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链轮后轴颈让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轴承座架与后轴承座架的顶部之间固定有一对轴承座架连结固定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副网障的副网障横梁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链条过渡固定装置的位置设置有一链条固定座铰接装置,链条过渡固定装置连同所述的链条与链条固定座铰接装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链条过渡固定装置包括一链条固定座和一对链条锁定块,链条固定座具有一链条锁定腔,在该链条固定座的两侧的中部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销轴螺栓孔,藉由该销轴螺栓孔将链条固定座与设置在所述副网障横梁的底部的所述链条固定座铰接装置铰接连接,一对链条锁定槽在对应于所述链条锁定腔的两端的位置与链条固定座固定,在该对链条锁定块的底部各构成有一锁牙,所述链条在链条锁定腔内由所述锁牙锁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链条为滚子链条,所述锁牙在对应于链条的两相邻滚子之间的滚子腔的位置将链条锁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链条锁定腔的两端腔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链条锁定块的位置各开设有锁定块紧固螺钉孔,在该锁定块紧固螺钉孔上配设有一锁定块紧固螺钉,在一对链条锁定块上各开设有一锁定块螺钉孔,当一对链条锁定块置入所述链条锁定腔内时,所述锁定块螺钉孔与所述锁定块紧固螺钉孔相对应,由所述锁定块紧固螺钉插入锁定块螺钉孔并且由旋配在锁定块紧固螺钉上的锁定螺母锁定;所述链条固定座的横截面形状呈U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链条固定座铰接装置包括一对销轴螺栓铰接座和一锁轴螺栓,一对销轴螺栓铰接座与所述副网障横梁的底部固定,在该对销轴螺栓铰接座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铰接座螺栓孔,所述的链条固定座对应于一对销轴螺栓铰接座之间,并且所述的销轴螺栓孔与铰接座螺栓孔相对应,销轴螺栓插入销轴螺栓孔以及铰接座螺栓孔并且由旋配在销轴螺栓的末端的销轴螺栓限定螺母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副网障驱动装置的结构体系的链条上并且在对应于副网障横梁的位置设置了一链条过渡固定装置,链条通过链条过渡固定装置与副网障横梁固定,因而能确保链条与副网障的持久可靠的固定效果,避免在反复牵引过程中出现链条与副网障分脱乃至损及副网障的情形;之二,由于将底板以并行于主网障的短边方向的状态与主网障的右端底部固定,又由于将电机改用谐波减速电机并且同样以并行于主网障的短边方向的状态与电机座固定,因而得以显著增大第一、第二链轮之间的距离,确保副网障向主网障外伸展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副网障驱动装置的底板、电机座、电机、轴承座架以及第一链轮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链条过渡固定装置的详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组合式网障的结构体系的一主网障1,该主网障1呈镂空的框架状构造并且具有一腔体,该腔体供下面将要提及的副网障3容纳,在主网障1使用状态下朝向外的一侧设有主网障网片13,示出了主网障长度补偿机构的结构体系的一副网障驱动装置2和一副网障3,副网障驱动装置2包括底板21、电机座22、电机23、轴承座架24、第一链轮25、第二链轮26、链轮座固定板27和链条28,底板21固定在前述主网障1的右端底部,更确切地讲固定在主网障1的主网障底架的底架前梁11与底架后梁12之间,固定方式优选采用焊接,电机座22通过电机座固定螺钉221与底板21固定,电机23通过电机固定螺钉232与电机座22固定,轴承座架24包括一前轴承座架241和一后轴承座架242,前轴承座架241与底板21固定,而后轴承座架242在对应于前轴承座架241的后方的位置与电机座22构成一体结构,第一链轮25转动地支承在前、后轴承座架241、242之间并且与电机23的电机轴231固定,第二链轮26通过链轮轴261转动地支承在链轮座固定板27上,而该链轮座固定板27固定在主网障1的左端底部,链条28的一端套置在第一链轮25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链轮26上,并且该链条28与副网障3的右端下部的副网障横梁31连接,副网障3移动地设置在主网障1的前述腔体内,在该副网障3的长边方向的底部前侧和后侧各以间隔状态设置有副网障移动滚轮32,该副网障移动滚轮32与滚轮导板321构成滚动副,而滚轮导板321以平行于主网障1的长边方向的状态与主网障1的底部固定,在副网障3使用状态下朝向外的一侧设有副网障网片34。在图中示出了两枚滚轮导板321,前侧的一枚滚轮导板321与前述底架前11朝向底架后梁12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固定,以便使位于副网障3的底部前侧的副网障移动滚轮32与其形成滚动副,后侧的一枚滚轮导板321与底架后梁12朝向底架前梁11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固定,以便使位于副网障3的底部后侧的副网障移动滚轮32与其形成滚动副。

继续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链条28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副网障横梁31的位置设置有一链条过渡固定装置4,链条28通过该链条过渡固定装置4与副网障横梁31连接;前述底板21以并行于前述主网障1的短边方向的状态与主网障1的右端底部固定,前述电机23为谐波减速电机并且同样以并行于主网障1的短边方向的状态与前述电机座22固定。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在前述前轴承座架241的底部两侧(以图1所示位置状态为例的前后侧)各构成有一前轴承座架固定翼板2411,该前轴承座架固定翼板2411通过前轴承座架固定翼板螺钉24111与前述底板21固定,在前轴承座架241的上部设置有一前轴承2412,在前述后轴承座架242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轴承2412的位置设置有一后轴承2421,在前述第一链轮25朝向前轴承座架241的一侧即在第一链轮25的前侧(以图1所示位置状态为例)的中部构成有一探出第一链轮25的表面的链轮前轴颈251,而在第一链轮25朝向后轴承座架242的一侧即在第一链轮25的后侧(以图1所示位置状态为例)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链轮前轴颈251的位置构成有一同样探出第一链轮25的表面的链轮后轴颈252,链轮前轴颈251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前轴承2412上,而链轮后轴颈252转动地支承在后轴承2421上,前述电机23的电机轴231经链轮后轴颈252的后轴颈中心孔伸展到链轮前轴251的前轴颈中心孔2511并且同时与链轮后轴颈252以及链轮前轴颈251固定。

请重点见图2,在前述电机23的电机轴231上构成有轴键2311,在前述后轴颈中心孔(图中未示出)以及前述前轴颈中心孔2511的孔壁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轴颈键槽253,该轴颈键槽253与前述的轴键2311键配合固定。

优选地,在前述前轴承座架241背对前述后轴承座架242的一侧即在前轴承座架241的前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前轴承2412的位置通过前轴承盖螺钉24132固定有一前轴承盖2413,在该前轴承盖2413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链轮前轴颈让位孔24131,在后轴承座架242背对前轴承座架24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后轴承2421的位置通过后轴承盖螺钉24221有一后轴承盖2422,在该后轴承盖242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链轮后轴颈让位孔(图中未示出)。

优选地,在前述前轴承座架241与后轴承座架242的顶部之间固定有一对轴承座架连结固定板243,具体地讲,一对轴承座架连结固定板243的前端各通过连结固定板前螺钉2431与前轴承座架241的顶部固定,而一对轴承座架连结固定板243的后端各通过连结固定板后螺钉2432在对应于预设在后轴承座架242的顶部的螺孔2423的位置与后轴承座架242的顶部固定。

由图1所示,在前述副网障3的副网障横梁31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链条过渡固定装置4的位置设置有一链条固定座铰接装置311,链条过渡固定装置4连同前述链条28与链条固定座铰接装置311连接。

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前述链条过渡固定装置4包括一链条固定座41和一对链条锁定块42,链条固定座41具有一链条锁定腔411,在该链条固定座41的两侧壁即前后侧壁(以图1所示位置状态为例)的中部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销轴螺栓孔412,藉由该销轴螺栓孔412将链条固定座41与设置在前述副网障横梁31的底部的前述链条固定座铰接装置311铰接连接,一对链条锁定槽42在对应于前述链条锁定腔411的两端的位置与链条固定座41固定,在该对链条锁定块42的底部各构成有一锁牙421,前述链条28在链条锁定腔411内由前述锁牙421锁定。

由图3所示可知,前述的链条28为滚子链条,前述锁牙421在对应于链条28的两相邻滚子之间的滚子腔281的位置将链条28锁定,也就是说锁牙421探入滚子腔281。

仍见图3在前述链条锁定腔411的两端腔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链条锁定块42的位置各开设有锁定块紧固螺钉孔413,在该锁定块紧固螺钉孔413上配设有一锁定块紧固螺钉4131,在一对链条锁定块42上各开设有一锁定块螺钉孔422,当一对链条锁定块42置入前述链条锁定腔411内时,前述锁定块螺钉孔422与前述锁定块紧固螺钉孔413相对应,由前述锁定块紧固螺钉4131插入锁定块螺钉孔422并且由旋配在锁定块紧固螺钉4131上的锁定螺母41311锁定;前述链条固定座41的横截面形状呈U字形。

继续见图1,前述的链条固定座铰接装置311包括一对销轴螺栓铰接座3111和一锁轴螺栓3112,一对销轴螺栓铰接座3111与前述副网障横梁31的底部固定,在该对销轴螺栓铰接座3111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铰接座螺栓孔31111,前述的链条固定座41对应于一对销轴螺栓铰接座3111之间,并且前述的销轴螺栓孔412与铰接座螺栓孔31111相对应,销轴螺栓3112插入销轴螺栓孔412以及铰接座螺栓孔31111并且由旋配在销轴螺栓3112的末端的销轴螺栓限定螺母31121限定。

当要使副网障3向主网障1的腔体外即向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方伸展时,那么由电机23工作,由电机轴231带动第一链轮25,经链条28带动第二链轮26,由于链条28在链条固定座41的链条锁定腔411内由一对链条锁定块42的锁牙421锁定,又由于链条固定座41通过前述的销轴螺栓孔412与链条固定座铰接装置311铰接,还由于该链条固定座铰接装置311与副网障3的副网障横梁31朝向下的一侧固定,因而在链条28的运动下能使副网障3向主网障1的腔体外移出,即向左位移。当要使副网障3回复至主网障1的腔体内即向右移时,那么前述电机23反向工作,链条28的运动方向与前述相反,直至使副网障3进入腔体内。

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未提及的内容例如主网障与图中未示出的主障架的关系、电机23的动力源以及示意于图1的副网障左端部的爬轮组33的功用等等均属于现有技术并且在申请人提及的CN102146662B、CN102061670B以及CN102061671B中均有详细记载,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