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锁透水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5650发布日期:2018-09-11 19:46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铺地砖,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互锁透水砖。



背景技术:

目前,公告号为CN205662801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透水砖,包含:一由透水砖颗粒压制成的主体,所述主体还包含一底层、一面层,所述面层具有一上表面,位于所述上表面的透水砖颗粒经过表面处理形成一光滑透水面。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透水砖,其相邻的透水砖之间连接不够紧密,在雨水渗入地基后,容易造成部分砖体的松动,不利于人们行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互锁透水砖,其优点在于提升相邻透水砖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砖体不易松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互锁透水砖,包括方形的中间块和分别一体连接于中间块四个侧面的侧边块,所述侧边块包括临近于中间块一侧形状相同且对应平行的第一侧边面和第二侧边面以及远离中间块一侧垂直于第一侧边面和第二侧边面的第三侧边面;所述第一侧边面包括一个呈凹凸状的侧面配合模块,所述第三侧边面与侧面配合模块啮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铺设互锁透水砖时,相邻互锁透水砖的侧边块通过第一侧边面、第二侧边面和第三侧边面上的侧面配合模块啮合;此过程中由于中间块的四个侧面上均一体连接侧边块,因此能够保持受力的均衡;同时因为侧面配合模块呈凹凸状,增大了接触面积,实现了透水砖体之间的互锁。因此在雨水渗入地基后,砖体依然能够稳定保持与地面贴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面配合模块包括呈中心对称的一个凹槽和一个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凹槽和凸块呈中心对称,从而能够实现第一侧边面、第二侧边面和第三侧边面其中两者之间的稳定啮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和凸块的截面均呈弓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弓形的凸块和凹槽具有较大的强度,且不易产生磨损,具有较长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和凸块相连通,所述第一侧边面呈“S”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和凸块相连通,且第一侧边面呈“S”形,使得凹槽和凸块处在最大的面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侧边面、第二侧边面和第三侧边面其中两者之间啮合后的接触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设置有至少设置有两条凸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互锁透水砖铺设后,相邻的第一侧边面、第二侧边面和第三侧边面其中两者之间相互啮合抵接,而通过凸筋,能够加大侧边块之间的空隙,使得部分水流能够通过侧边块之间的空隙流入地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筋包括设置于凸块中部的第一凸筋和设置于第一凸筋两侧的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横截面积小于第一凸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配合,在提升侧边块之间间隙,同时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分担作用力,减少了两者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边块的上表面的边缘设置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能够提升侧边块的上表面的边缘的稳定性,在受力后不易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块和四个侧边块均包括设置于上端的透水层和设置于下端的水泥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透水层和水泥层相结合的透水结构更加稳定,不易因气候或挤压等条件作用下出现鼓胀等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增大了相邻透水砖体接触面积,实现了相邻透水砖之间的互锁;因此在雨水渗入地基后,砖体依然能够稳定保持与地面贴合;

2、设置凸筋加大侧边块之间的空隙,使得部分水流能够通过侧边块之间的空隙流入地下;

3、透水层和水泥层相结合的透水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铺设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中间块;2、侧边块;3、第一侧边面;4、第二侧边面;5、第三侧边面;6、凹槽;7、凸块;8、第一凸筋;9、第二凸筋;10、透水层;11、水泥层;12、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互锁透水砖,如图1所示,整体大致呈十字形,包括方形的中间块1和分别一体连接于中间块1四个侧面的侧边块2。其中侧边块2包括临近于中间块1一侧形状相同且对应平行的第一侧边面3和第二侧边面4以及远离中间块1一侧垂直于第一侧边面3和第二侧边面4的第三侧边面5。

如图1所示,第一侧边面3、第二侧边面4和第三侧边面5均包括一个呈凹凸状的侧面配合模块。在互锁透水砖铺设时,互锁透水砖与其相邻的互锁透水砖通过第一侧边面3、第二侧边面4和第三侧边面5其中两者的相互啮合,实现了,增大了接触面积,实现了透水砖体之间的互锁。

如图2所示,侧面配合模块包括呈中心对称且相连通的凹槽6和凸块7。且凹槽6和凸块7的截面均呈供呈弓形,使得第一侧边面3、第二侧边面4和第三侧边面5呈“S”形。

如图2所示,凸块7上连接有三条从凸块7下表面延伸至凸块7上表面的凸筋。其中凸筋包括设置于凸块7中部的第一凸筋8以及设置于第一凸筋8两侧的第二凸筋9,第一凸筋8和第二凸筋9均呈弧形,且第二凸筋9横截面积小于第一凸筋8;使得第一凸筋8和第二凸筋9能够同时抵接于凸块7插入的凹槽6中,同时分担作用力,减少了第一凸筋8和第二凸筋9的摩擦损。。

如图1、2所示,因此在互锁透水砖铺设后,相邻的第一侧边面3、第二侧边面4和第三侧边面5其中两者之间相互啮合,第一凸筋8和第二凸筋9能够加大侧边块2之间的空隙,使得部分水流能够通过侧边块2之间的空隙流入地下,第一凸筋8和第二凸筋9配合,提升侧边块2之间间隙。

如图2所示,互锁透水砖包括设置于上侧端面的透水层10和设置于下端端面的水泥层11,透水层10的材料可以为粗骨料,并且透水层10的上端面的边沿上设置有倒角12。水泥层11的厚度厚于透水层10。透水层10和水泥层11相结合的透水结构更加稳定,不易因气候或挤压等条件作用下出现鼓胀等问题。

如图1、3所示,相邻互锁透水砖的上两个临近的侧边块2相互连接,以两块互锁透水砖为例,第一块互锁透水砖的第一侧边块2的第一侧边面3和第二块互锁透水砖的第一侧边块2的第三侧边面5、第一块互锁透水砖上与第一侧边块2相邻的第二侧边块2的第二侧边面4和第二块互锁透水砖的第一侧边块2的第一侧边面3、第一块互锁透水砖的第二侧边块2的第三侧边面5和第二块互锁透水砖与第一侧边块2相邻的第二侧边块2的第二侧边面4连接。实现互锁透水砖之间的稳定贴合,实现在在雨水渗入地基后,砖体依然能够稳定保持与地面贴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