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撞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7850发布日期:2019-02-22 22:3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撞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撞护栏。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护栏功能单一,大多护栏只具有简单的防护功能,仅仅是为了防止失控车辆越过中央分隔带或道路两侧路段冲出路基;并且现有护栏的照明结构通常设置于护栏的外部,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于调节且内置照明结构的新型防撞护栏。

一种新型防撞护栏,包括支撑结构、连杆机构、调节组件、固定结构与照明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互间隔设置,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部、第二连杆部与第三连杆部,所述第一连杆部、所述第二连杆部与所述第三连杆部均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杆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杆部与所述第三连杆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杆部上分别开设有调节口与调节孔,所述调节口与所述调节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杆部的两侧,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锁止结构与调节结构,所述锁止结构包括锁止环、卡接部与卡止部,所述锁止环收容于所述第一连杆部的内腔中,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锁止环的一端,所述卡接部上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卡止部位于所述锁止环上远离所述卡接部的一端,所述卡止部上开设有卡止孔,所述卡接孔与所述卡止孔的位置互相对应且互相连通,所述调节结构依次穿设于所述调节孔、所述卡接孔、所述卡止孔与所述调节口,

-1-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调节组件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杆部后与所述第三连杆部连接,所述照明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连杆部的内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杆部的底部,且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部、所述第二连杆部与所述第三连杆部均包括外管、内管与卡止块,所述外管位于所述第三连接杆的顶部,所述外管的顶部外径尺寸相对于所述外管的底部外径尺寸逐渐变小,所述内管的底部部分收容于所述外管中,所述内管的底部外径尺寸相对于所述内管的顶部外径尺寸逐渐变小,所述卡止块由橡胶材质制成,所述卡止块位于所述内管的底部,且所述卡止块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顶部内壁相抵持。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结构还包括张紧箍,所述张紧箍由尼龙材质制成,所述张紧箍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杆部的内管上,所述锁止环通过所述张紧箍与所述第一连杆部的内管抵持。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操作部、调节柱、连接杆、固定块、定位杆与锁止部,所述操作部邻近于所述调节口,所述调节柱位于所述操作部上,所述调节柱呈中空的圆柱形,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调节柱的内腔中,所述固定块收容于所述第一连杆部的内腔中,且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卡止部与所述调节柱之间,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依次穿设于所述调节孔、所述卡接孔、所述卡止孔、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调节柱铰接,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调节孔外,所述定位杆上邻近所述调节孔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锁止部套设于所述定位杆上邻近所述调节孔的一端,所述锁止部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腔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止部均为磁铁材质,且所述卡接部的磁极与所述卡止部的磁极相异。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调节组件底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杆部、所述第一连杆部、所述第三连杆部后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部的内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杆部的内管后与所述第三连杆部的内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杆部的外管、所述第一连杆部的外管、所述第三连杆部的外管后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杆部的外管底部,且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结构包括动力部、限位环、驱动杆、输出段、多个固定杆与多个光源部,所述限位环套设于所述动力部底部,且所述限位环的周缘与所述第一连杆部的内壁相互抵接,所述驱动杆位于所述动力部上远离所述限位环的一端,所述输出段设置于所述驱动杆上远离所述动力部的一端,所述多个固定杆围绕设置于所述输出段的周缘,且所述多个固定杆的上表面均互相平齐,所述多个光源部分别位于所述多个固定杆上,且所述多个光源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杆部的顶部上表面互相齐平。

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结构为三个,所述三个照明结构依次位于所述第一连杆部、所述第二连杆部与所述第三连杆部的内腔中。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撞护栏,由于新型防撞护栏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锁止结构与调节结构,锁止结构包括锁止环、卡接部与卡止部,锁止环收容于第一连杆部的内腔中,卡接部位于锁止环的一端,卡止部位于所述锁止环上远离所述卡接部的一端,卡接孔与卡止孔的位置互相对应且互相连通,调节结构依次穿设于调节孔、卡接孔、卡止孔与连接孔,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部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一连杆部后与第三连杆部连接,通过调节第一连杆部可以带动第二连杆部与第三连杆部移动;照明结构位于第一连杆部的内腔中,通过将照明结构置于第一连杆部的内腔中,因此可以避免照明结构的损坏,提高照明结构的安全性。

第一连杆部、第二连杆部与第三连杆部均包括外管、内管与卡止块,外管位于第三连接杆的顶部,外管的顶部外径尺寸相对于所述外管的底部外径尺寸逐渐变小,内管的底部部分收容于所述外管中,内管的底部外径尺寸相对于内管的顶部外径尺寸逐渐变小,卡止块由橡胶材质制成,卡止块位于内管的底部,且卡止块的外壁与外管的顶部内壁相抵持,因此当内管逐渐下降时,卡止块逐渐与外管内壁相抵持,通过卡止块与外管内壁的接触面积防止内管滑落过快,防止内管与外管的磨损。

锁止结构还包括张紧箍,张紧箍由尼龙材质制成,张紧箍套设于第一连杆部的内管上,锁止环通过张紧箍与第一连杆部的内管抵持,避免锁止环与第一连杆部内管的刚性接触,防止锁止环与第一连杆部内管的磨损。

调节结构包括操作部、调节柱、连接杆、固定块、定位杆与锁止部,定位杆的一端依次穿设于调节孔、卡接孔、卡止孔、连接孔并与调节柱铰接,定位杆的另一端延伸至调节孔外,定位杆上邻近所述调节孔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锁止部套设于所述定位杆上邻近调节孔的一端,锁止部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腔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通过转动操作部,以使调节柱与固定块抵持,从而带动所述卡止部与卡接部闭合或张开,并且锁止部起到了预紧作用。

卡接部与卡止部均为磁铁材质,且卡接部的磁极与卡止部的磁极相异,进一步紧固了卡接部与卡止部的连接关系。

多个光源部的上表面与第一连杆部的顶部上表面互相齐平,因此,在保持照明结构其他部件收容于第一连杆部内腔中的同时,保证光源部亮度最大化。

照明结构为三个,三个照明结构依次位于第一连杆部、第二连杆部与第三连杆部的内腔中,进一步提高了亮度。

新型防撞护栏设置有固定结构,结构稳固,提高了防护装置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撞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新型防撞护栏中调节组件锁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新型防撞护栏中调节组件松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新型防撞护栏中第一连杆部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为图4所示新型防撞护栏中照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

新型防撞护栏100,支撑结构10,连杆机构20,调节组件30,固定结构40,照明结构50,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第一连杆部21,第二连杆部22,第三连杆部23,调节结构32,调节口211,卡接部312,锁止结构31,操作部 321,锁止环311,连接杆323,卡止部313,定位杆325,调节柱322,第一连接杆41,固定块324,第三连接杆43,锁止部326,内管214,第二连接杆42,动力部51,外管213,驱动杆53,卡止块215,固定杆55,限位环52,光源部 56,输出段5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防撞护栏100,该新型防撞护栏100包括支撑结构10、连杆机构20、调节组件30、固定结构40与照明结构50,支撑结构10包括第一支撑杆11与第二支撑杆12,第二支撑杆12与第一支撑杆11相互间隔设置。

连杆机构20包括第一连杆部21、第二连杆部22与第三连杆部23,第一连杆部21、第二连杆部22与第三连杆部23均位于第一支撑杆11与第二支撑杆12之间,且第一连杆部21位于第二连杆部22与第三连杆部23之间,第一连杆部21上分别开设有调节口211与调节孔(图未示出),调节口211与调节孔分别位于第一连杆部21的两侧。

调节组件30包括锁止结构31与调节结构32,锁止结构31包括锁止环311、卡接部312与卡止部313,锁止环311收容于第一连杆部21的内腔中,卡接部 312位于锁止环311的一端,卡接部312上开设有卡接孔(图未示出),卡止部 313位于锁止环311上远离卡接部312的一端,卡接部312与卡止部313均为磁铁材质,且卡接部312的磁极与卡止部313的磁极相异,卡止部313上开设有卡止孔(图未示出),卡接孔与卡止孔的位置互相对应且互相连通,调节结构32 包括操作部321、调节柱322、连接杆323、固定块324、定位杆325与锁止部 326,操作部321邻近于调节口211,调节柱322位于操作部321上,调节柱322 呈中空的圆柱形,连接杆323穿设于调节柱322的内腔中,固定块324收容于第一连杆部21的内腔中,且固定块324位于卡止部313与调节柱322之间,固定块324上开设有连接孔(图未示出),定位杆325的一端依次穿设于调节孔、卡接孔、卡止孔、连接孔并与调节柱322铰接,定位杆325的另一端延伸至调节孔外,定位杆325上邻近调节孔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锁止部326套设于定位杆325上邻近调节孔的一端,锁止部326上开设有安装孔(图未示出),安装孔的内腔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固定结构40包括第一连接杆41、第二连接杆42与第三连接杆43,第一连接杆41位于调节组件30的顶部,第一连接杆41的一端与第二连杆部42连接,第一连接杆41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一连杆部21后与第三连杆部23连接,第二连接杆42位于调节组件30底部,第二连接杆4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11连接,第二连接杆42的另一端依次穿设于第二连杆部22、第一连杆部21、第三连杆部23后与第二支撑杆12连接,第三连接杆23位于第一连杆部21的底部,且第三连接杆2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11连接,第三连接杆2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2连接。

第一连杆部21、第二连杆部22与第三连杆部23均包括外管213、内管214 与卡止块215,外管213位于第三连接杆43的顶部,外管213的顶部外径尺寸相对于外管213的底部外径尺寸逐渐变小,内管214的底部部分收容于外管213 中,内管214的底部外径尺寸相对于内管214的顶部外径尺寸逐渐变小,卡止块215由橡胶材质制成,卡止块215位于内管214的底部,且卡止块215的外壁与外管213的顶部内壁相抵持。

第一连接杆41的一端与第二连杆部22的内管214连接,第一连接杆41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一连杆部21的内管214后与第三连杆部23的内管214连接。

第二连接杆4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11连接,第二连接杆42的另一端依次穿设于第二连杆部22的外管213、第一连杆部21的外管213、第三连杆部23 的外管213后与第二支撑杆12连接,第三连接杆43位于第一连杆部21的外管 213底部,且第三连接杆4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11连接,第三连接杆4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2连接。

锁止结构30还包括张紧箍(图未示出),张紧箍由尼龙材质制成,张紧箍套设于第一连杆部21的内管214上,锁止环311通过张紧箍与第一连杆部21 的内管214抵持。

可以理解地,照明结构50可以为三个,三个照明结构50依次位于第一连杆部21、第二连杆部22与第三连杆部23的内腔中,照明结构50包括动力部 51、限位环52、驱动杆53、输出段54、多个固定杆55与多个光源部56,限位环52套设于动力部51底部,且限位环52的周缘与第一连杆部21的内壁相互抵接,驱动杆53位于动力部51上远离限位环52的一端,输出段54设置于驱动杆53上远离动力部51的一端,多个固定杆55围绕设置于输出段54的周缘,且多个固定杆55的上表面均互相平齐,多个光源部56分别位于多个固定杆55 上,且多个光源部56的上表面与第一连杆部21的顶部上表面互相齐平。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撞护栏100,由于新型防撞护栏100设置有调节组件 30,调节组件30包括锁止结构31与调节结构32,锁止结构31包括锁止环311、卡接部312与卡止部313,锁止环311收容于第一连杆部21的内腔中,卡接部 312位于锁止环311的一端,卡止部313位于锁止环311上远离卡接部312的一端,卡接孔与卡止孔的位置互相对应且互相连通,调节结构32依次穿设于调节孔、卡接孔、卡止孔与连接孔,第一连接杆41的一端与第二连杆部42连接,第一连接杆41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一连杆部21后与第三连杆部23连接,通过调节第一连杆部21可以带动第二连杆部22与第三连杆部23移动;照明结构50 位于第一连杆部21的内腔中,通过将照明结构50置于第一连杆部21的内腔中,因此可以避免照明结构50的损坏,提高照明结构50的安全性。

第一连杆部21、第二连杆部22与第三连杆部23均包括外管213、内管214 与卡止块215,外管213位于第三连接杆43的顶部,外管213的顶部外径尺寸相对于外管213的底部外径尺寸逐渐变小,内管214的底部部分收容于外管213 中,内管214的底部外径尺寸相对于内管214的顶部外径尺寸逐渐变小,卡止块215由橡胶材质制成,卡止块215位于内管214的底部,且卡止块215的外壁与外管213的顶部内壁相抵持,因此当内管214逐渐下降时,卡止块215逐渐与外管213内壁相抵持,通过卡止块215与外管213内壁的接触面积防止内管214滑落过快,防止内管214与外管213的磨损。

锁止结构30还包括张紧箍(图未示出),张紧箍由尼龙材质制成,张紧箍套设于第一连杆部21的内管214上,锁止环311通过张紧箍与第一连杆部21 的内管214抵持,避免锁止环311与第一连杆部21内管214的刚性接触,防止锁止环311与第一连杆部21内管214的磨损。

调节结构32包括操作部321、调节柱322、连接杆323、固定块324、定位杆325与锁止部326,定位杆325的一端依次穿设于调节孔、卡接孔、卡止孔、连接孔并与调节柱322铰接,定位杆325的另一端延伸至调节孔外,定位杆325 上邻近调节孔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锁止部326套设于定位杆325上邻近调节孔的一端,锁止部326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腔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通过转动操作部321,以使调节柱322与固定块324抵持,从而带动卡止部313与卡接部312闭合或张开,并且锁止部326起到了预紧作用。

卡止部313与卡接部312均为磁铁材质,且卡接部312的磁极与卡止部313 的磁极相异,进一步紧固了卡止部313与卡接部312的连接关系。

多个光源部56的上表面与第一连杆部21的顶部上表面互相齐平,因此,在保持照明结构50其他部件收容于第一连杆部21内腔中的同时,保证光源部 56亮度最大化。

照明结构50为三个,三个照明结构50依次位于第一连杆部21、第二连杆部22与第三连杆部23的内腔中,进一步提高了亮度。

新型防撞护栏100设置有固定结构40,结构稳固,提高了防护装置的强度。

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