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箱涵顶进的装配式重力后背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5711发布日期:2019-03-19 22:29阅读:18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箱涵顶进的装配式重力后背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箱涵顶进的装配式重力后背墙。



背景技术:

箱涵顶进是一种对周围环境扰动少、不阻碍交通的城市立体交叉道路施工方法。箱涵顶进过程中,常遇到无天然后背或天然后背不能承受足够顶力的情况,因此需要人工设置后背墙体,以保证箱涵顶进的顺利进行。

后背是箱涵顶进施工中的重要设施,它承受顶进时的水平推力,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顶进过程中不能产生过大变形和移动,更不能破坏,否则就会影响箱涵顶进的正常进行,甚至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损伤。

常见的后背墙体有重力式后背、板桩式后背以及钢筋混凝土拼装式后背等。重力式后背施工简单,造价低,但能承受的顶力较小。板桩式后背能承受的顶力高,但施工复杂,钢材用量大,造价高。钢筋混凝土拼装式后背可提供的顶力较重力式后背大,组装简便,易回收利用,但是当后背墙体后面无天然土体作为支撑时,钢筋混凝土拼装式后背墙体整体稳定性差,在承受较大顶力时,容易发生整体倾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天然后背时,能承受较大箱涵顶进顶力的适用于箱涵顶进的装配式重力后背墙,该后背墙体强度高、刚度大、能承受顶力大,且施工简单、整体稳定性高、易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箱涵顶进的装配式重力后背墙,包括反力墙体、支撑墙体及两个侧面挡墙,反力墙体、支撑墙体及两个侧面挡墙围成一个四面封闭的箱体Ⅰ,反力墙体和支撑墙体之间通过支撑梁连接,箱体Ⅰ内填砂。

上述的适用于箱涵顶进的装配式重力后背墙中,反力墙体与支撑墙体位于箱体Ⅰ内部的底部分别设有底板,两底板分别与反力墙体和支撑墙体采用灌浆套筒技术连接,底板通过地锚固定安装在地基上。

上述的适用于箱涵顶进的装配式重力后背墙中,还包括支撑墙体Ⅱ及两侧面挡墙Ⅱ,支撑墙体与支撑墙体Ⅱ及两侧面挡墙Ⅱ围成一个四面封闭的箱体Ⅱ,支撑墙体与支撑墙体Ⅱ平行,支撑墙体与支撑墙体Ⅱ之间通过支撑梁Ⅱ连接,箱体Ⅱ内填砂。

上述的适用于箱涵顶进的装配式重力后背墙中,所述的支撑墙体Ⅱ位于箱体Ⅱ内部的底部设有底板,该底板与支撑墙体Ⅱ采用灌浆套筒技术连接,该底板通过地锚固定安装在地基上。

上述的适用于箱涵顶进的装配式重力后背墙中,所述的支撑梁和支撑梁Ⅱ采用型钢或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反力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支撑墙体、支撑墙体Ⅱ、侧面挡墙、侧面挡墙Ⅱ采取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装配式结构,施工简单,易回收利用,本实用新型呈箱体结构,箱体内填砂,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抗倾覆能力,提高了整体稳定性,能承受较大箱涵顶进顶力。本实用新型采取箱体结构,反力墙体与支撑墙体之间采用支撑梁连接,提高了反力墙体的抗弯刚度,能显著减小后背墙体的变形,增加箱涵顶进精度。本实用新型的强度高、刚度大、整体稳定性好,特别适用于无天然后背时,大顶力的箱涵顶进工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反力墙体1、支撑墙体2、支撑墙体Ⅱ3、两个侧面挡墙12、13及两个侧面挡墙Ⅱ14、15,反力墙体1、支撑墙体2及两个侧面挡墙12、13围成一个四面封闭的箱体Ⅰ,反力墙体1和支撑墙体2平行设置,反力墙体1和支撑墙体2之间通过若干支撑梁10连接,箱体Ⅰ内填砂11。反力墙体1和支撑墙体2相对的侧面的底部分别设置底板4、底板5,底板4与反力墙体1采用灌浆套筒技术连接,底板5与支撑墙体2采用灌浆套筒技术连接。底板4、底板5分别通过地锚7、地锚8固定安装在地基上。

所述的支撑墙体2与支撑墙体Ⅱ3及两侧面挡墙Ⅱ14、15围成一个四面封闭的箱体Ⅱ,支撑墙体2与支撑墙体Ⅱ3平行,支撑墙体1与支撑墙体Ⅱ2之间通过若干支撑梁Ⅱ16连接,箱体Ⅱ内填砂。所述的支撑墙体Ⅱ3的与支撑墙体2相对的侧面底部设底板6,底板6与支撑墙体Ⅱ3采用灌浆套筒技术连接,底板6通过地锚9固定安装在地基上。箱体Ⅱ用于水平顶力特别大以致于影响填砂箱体Ⅰ的稳定性的时候。

支撑梁10和支撑梁Ⅱ16采用的是型钢(或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反力墙体1是直接承受反力的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按顶力大小设计配筋。支撑墙体2、支撑墙体Ⅱ3、侧面挡墙12、侧面挡墙13、侧面挡墙Ⅱ14、侧面挡墙Ⅱ15可采取少筋混凝土预制结构。反力墙体1及支撑墙体2、支撑墙体Ⅱ3可分段预制,施工现场采用灌浆套筒技术装配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