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锚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5996发布日期:2019-03-15 20:40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锚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锚工程技术,特别是一种隧道锚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悬索桥隧道锚的受力模式决定了隧道锚必须设计为倾斜向下的结构。因此在跨河悬索桥工程中,大多数隧道锚的后锚室位于水面以下。由于重力作用和隧道锚结构特点,隧道锚范围内的渗水会汇集到后锚室。由于地形和河流水位限制,积水无法从后锚室直接排出,因此只能通过在后锚室集水井内安装水泵、再通过水泵排出洞,由于水量大、抽水机易堵塞损坏,需要长时间职守,运营资本和人力投入都很大。

虽然建于山区的悬索桥隧道锚高程可能会高于水面,但由于没有对后锚室的积水排出系统进行专门设计,因此经过长时间的渗水和积水后,还是会使后锚室长期处于潮湿的水环境中,影响整个隧道锚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给悬索桥结构带来潜在安全性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用于河道的悬索桥的隧道锚由于后锚室低于水平面,造成后锚室积水严重,抽水方式成本高,而对于山地地区的悬索桥隧道锚的后锚室没有设计排水系统,让后锚室长期处于潮湿的水环境中,影响隧道锚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隧道锚排水系统,该隧道锚排水系统巧妙利用隧道位于隧道锚相对位置下方的特点,将后锚室的积水引入隧道排水系统进行处理,保证了后锚室的干燥环境,避免隧道锚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利于保持隧道锚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隧道锚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后锚室底部的横向集水沟,并与横向集水沟对应设有后锚室集水井,还设有将后锚室集水井与隧道排水系统连通的竖向排水孔,所述竖向排水孔的入口端高于其与隧道排水系统的接口端,所述竖向排水孔与竖直方向之间夹角为锐角。

该隧道锚排水系统巧妙利用隧道位于隧道锚相对位置下方的特点,通过横向集水沟和后锚室集水井收集后锚室的渗水,通过竖向排水孔将后锚室的积水引入隧道排水系统进行处理,保证了后锚室的干燥环境,避免隧道锚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利于保持隧道锚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横向集水沟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其倾斜坡度为1%,后锚室集水井设置在横向集水沟的最低位置。倾斜设置的横向集水沟便于收集后锚室的渗水,在最低位置通过集水井进行收集,利于排空后锚室的积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竖向排水孔内设有PVC排水管。PVC材质的排水管道,保证耐用性,更好地引导水流排出隧道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PVC排水管与隧道侧壁的检查井连通,并通至隧道的中央排水沟内。通过竖向排水孔和PVC排水管将后锚室的集水引入隧道的检查井和排水沟,通过隧道本身的排水系统将隧道锚的渗水排出,不需要任何动力即可实现锚碇设计使用年限的有效排水,该排水系统能保持锚碇内部环境的干燥,保证维养检修人员进入锚碇内部的通畅性,保障锚固系统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PVC排水管与隧道的纵向排水管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PVC排水管的入水口端设有防堵头,所述防堵头包括锥体状的防堵盘,所述防堵盘带有通道腔,在通道腔内带有滤网。在PVC排水管的入水口端设置防堵头,并设置滤网,避免大块碎石或其他堵塞物进入管内造成排水不畅,而锥体状的防堵头便于将PVC排水管安置到竖向排水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防堵盘上带有将其入口端封闭的封盖,所述封盖与防堵盘的连接端设有转轴,在防堵盘上还设有保持封盖位置的定位片。定位片能保封盖的打开状态,在PVC排水管正常工作时保持封盖的开启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封盖为金属材质制成,在防堵盘上还与封盖对应设有磁铁,用于稳定封盖对防堵盘入口端的封闭状态。封盖和防堵盘上对应设置的磁铁配合,需要对PVC排水管封闭时起到封闭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后锚室内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的高度大于后锚室集水井的高度。在后锚室内设置水位传感器,当竖向排水孔和PVC排水管堵塞后,后锚室的水位上升到设定位置时进行报警,由于隧道锚在施工完成后均为全封闭状态,往往排水管堵塞造成后锚室整个被水浸泡都不会被发现,所以设置水位传感器监测水位,当异常后进行PVC排水管疏通,保证排水顺畅及隧道锚使用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与防堵头对应配置有气压疏通装置,所述气压疏通装置与PVC排水管的出口端对应设有安装结构。使用时,气压疏通装置安装于PVC排水管的出口端,配合PVC排水管的入口端用封盖封闭,这样在向管内通入带压气体时,压力作用于堵塞物,就能将堵塞物冲碎并排出,达到疏通效果,恢复排水性能。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隧道锚排水系统巧妙利用隧道位于隧道锚相对位置下方的特点,将后锚室的积水引入隧道排水系统进行处理,保证了后锚室的干燥环境,避免隧道锚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利于保持隧道锚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2、倾斜设置的横向集水沟便于收集后锚室的渗水,在最低位置通过集水井进行收集,利于排空后锚室的积水;

3、PVC材质的排水管道,保证耐用性,更好地引导水流排除隧道锚;通过竖向排水孔和PVC排水管将后锚室的集水引入隧道的检查井和排水沟,通过隧道本身的排水系统将隧道锚的渗水排出,不需要任何动力即可实现锚碇设计使用年限的有效排水,该排水系统能保持锚碇内部环境的干燥,保证维养检修人员进入锚碇内部的通畅性,保障锚固系统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4、在PVC排水管的入水口端设置防堵头,并设置滤网,避免大块碎石或其他堵塞物进入管内造成排水不畅,而锥体状的防堵头便于将PVC排水管安置到竖向排水孔内;

5、在后锚室内设置水位传感器,当竖向排水孔和PVC排水管堵塞后,后锚室的水位上升到设定位置时进行报警,当异常后进行PVC排水管疏通,保证排水顺畅及隧道锚使用安全;气压疏通装置安装于PVC排水管的出口端,配合PVC排水管的入口端用封盖封闭,这样在向管内通入带压气体时,压力作用于堵塞物,就能将堵塞物冲碎并排出,达到疏通效果,恢复排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现有隧道锚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是本实用新型隧道锚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中将隧道锚排水系统用于双线隧道的布置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中PVC排水管和防堵头的组合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防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图6中防堵盘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隧道锚,101-连接段,102-前锚室,103-锚塞体,104-后锚室,2-竖向排水孔,3-隧道,4-后锚室集水井,5-横向排水沟,6-检查井,7-纵向排水管,8-中央排水勾,9-PVC排水管,10-防堵头,1001-防堵盘,1002-磁铁,1003-定位片,1004-转轴,1005-封盖,1006-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隧道锚1本身的结构包括连接段101、前锚室102、锚塞体103和后锚室104,由于整个隧道锚是倾斜设置的,渗水首先集中在后锚室104内,本实施例的隧道锚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后锚室104底部的横向集水沟5,并与横向集水沟5对应设有后锚室集水井4,还设有将后锚室集水井4与隧道排水系统连通竖向排水孔2,所述竖向排水孔2与竖直方向之间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集水沟5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其倾斜放坡1%,后锚室集水井104设置在横向集水沟5的最低位置。倾斜设置的横向集水沟便于收集后锚室的渗水,在最低位置通过集水井进行收集,利于排空后锚室的积水。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排水孔2内设有PVC排水管9。PVC材质的排水管道,保证耐用性,更好地引导水流排出隧道锚。

进一步地,所述PVC排水管9与隧道3侧壁的检查井6连通,并通至隧道3的中央排水沟8内。通过竖向排水孔和PVC排水管将后锚室的集水引入隧道的检查井和排水沟,通过隧道本身的排水系统将隧道锚的渗水排出,不需要任何动力即可实现锚碇设计使用年限的有效排水,该排水系统能保持锚碇内部环境的干燥,保证维养检修人员进入锚碇内部的通畅性,保障锚固系统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所述PVC排水管9还与隧道3的纵向排水管7连通。

本实施例的隧道锚排水系统巧妙利用隧道位于隧道锚相对位置下方的特点,通过横向集水沟和后锚室集水井收集后锚室的渗水,通过竖向排水孔将后锚室的积水引入隧道排水系统进行处理,保证了后锚室的干燥环境,避免隧道锚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利于保持隧道锚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隧道锚排水系统,本实施例在PVC排水管9的入水口端设有防堵头10,所述防堵头10包括锥体状的防堵盘1001,所述防堵盘1001带有通道腔,在通道腔内带有滤网1006。在PVC排水管的入水口端设置防堵头,并设置滤网,避免大块碎石或其他堵塞物进入管内造成排水不畅,而锥体状的防堵头便于将PVC排水管安置到竖向排水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防堵盘1001上带有将其入口端封闭的封盖1005,所述封盖1005与防堵盘1001的连接端设有转轴1004,在防堵盘1001上还设有保持封盖1005位置的定位片1004。定位片能保封盖的打开状态,在PVC排水管正常工作时保持封盖的开启状态。

本实施例中,封盖1005为金属材质制成,在防堵盘1001上还与封盖1005对应设有磁铁1002,用于稳定封盖1005对防堵盘1001入口端的封闭状态。封盖和防堵盘上对应设置的磁铁配合,需要对PVC排水管封闭时起到封闭作用。

进一步地,在后锚室104内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的高度大于后锚室集水井4的高度。在后锚室内设置水位传感器,当竖向排水孔和PVC排水管堵塞后,后锚室的水位上升到设定位置时进行报警,由于隧道锚在施工完成后均为全封闭状态,往往排水管堵塞造成后锚室整个被水浸泡都不会被发现,所以设置水位传感器监测水位,当异常后进行PVC排水管疏通,保证排水顺畅及隧道锚使用安全。

更进一步地,还与防堵头10对应配置有气压疏通装置,所述气压疏通装置与PVC排水管9的出口端对应设有安装结构。使用时,气压疏通装置安装于PVC排水管的出口端,维养检修人员进入锚碇内部将PVC排水管的入口端用封盖封闭,这样在向管内通入带压气体时,压力作用于堵塞物,就能将堵塞物冲碎并排出,达到疏通效果,恢复排水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