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PP水性环氧底涂封闭的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42735发布日期:2020-04-10 22:23阅读:962来源:国知局
一种EPP水性环氧底涂封闭的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桥面防水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epp水性环氧底涂封闭的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桥梁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桥面沥青铺装层一跃而成为桥梁的主要桥面结构形式。然而大部分桥面沥青铺装层在通车2~3年后就出现开裂、泛油、松散、堆挤拥抱、坑槽等病害,远远低于桥面沥青铺装层使用寿命为10年的设计标准,严重影响了桥面沥青铺装层的正常使用。经研究发现其重要的因素是对防水层设置不够重视,由于防水层对桥面的影响不易显现,从而没有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认为防水层的设置可有可无,不愿意在防水层上做过多的投入,对防水层材料选用价格越低越好,施工规范把控不严,导致了桥面沥青铺装层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为此,必须科学的设计和规范的施工来改善桥面沥青铺装层的施工现状,以延长桥面沥青铺装层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现有的聚合物改性沥青类型防水层施工技术忽视了底涂(基层处理剂)的选用,直接在混凝土基层上施工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基层混凝土中的水汽经过受热蒸发会产生气泡,从而降低了防水层与桥面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影响了桥面沥青铺装层的使用寿命。为保证桥面防水层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必须研究开发一种新的施工工艺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epp水性环氧底涂封闭的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施工工艺,本发明采用epp水性环氧底涂对基层混凝土进行封闭,并通过聚合物改性沥青和增强纤维同步切割喷涂技术,阻止了基层混凝土中的水分对防水层界面的影响,防止了混凝土内水分蒸发在防水层界面产生鼓包的现象,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抗渗性能,提高防水层与混凝土基面的粘结强度。具有施工简便,桥面抗裂性好、粘结强度高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

一种epp水性环氧底涂封闭的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施工工艺,其特点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步骤1、桥面基层的处理

1.1、桥面砼表面预处理

1.1.1、首先检查桥面砼表面外观,应确保桥面无露筋、暴牙现象;

1.2、桥面抛丸喷砂清理施工

1.2.1、用抛丸机对桥面砼表面进行抛丸喷砂处理;抛丸设备两次施工的行车道之间予以搭接,搭接宽度3~5cm;

1.2.2、抛丸喷砂处理后对桥面砼表面进行清扫、清洗及吹干净;保护处理后的表面,避免二次污染。

步骤2、喷涂epp水性环氧底涂层

2.1、配制epp水性环氧

2.1.1、epp水性环氧由固化剂及环氧乳液等构成,用手提电动搅拌机将各组份充分搅拌至呈现均匀色;

2.2、喷涂epp水性环氧底涂层

2.2.1、对步骤1处理后的桥面砼表面选用防水涂料喷涂设备进行epp水性环氧底涂层的喷涂,要求雾化好、喷涂面均匀及无漏涂区域,用量为300~500克/每平方米;

2.2.2、epp水性环氧喷涂后的固化时间为24~72小时。

步骤3、喷涂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

3.1、喷涂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

3.1.1、对完成步骤2的底涂层选用防水涂料喷涂设备进行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的喷涂;要求雾化好、喷涂面均匀及无漏涂区域;

3.1.2、根据不同城市道路桥梁设计等级和施工要求,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的喷涂分为三层喷涂或五层喷涂。三层喷涂施工一般应用于交通部公路工程桥梁,其中第一层、第三层为聚合物改性沥青层喷涂,第二层为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层喷涂;五层喷涂施工一般应用于市政桥梁、大型桥梁和重要桥梁,其中第一层、第三层和第五层为聚合物改性沥青层喷涂,第二层、第四层为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层喷涂,每一层喷涂的时间间隔为4~6小时;

3.2、喷涂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与增强纤维的同步施工

3.2.1、所述步骤3的3.1.2中,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层的喷涂工艺采用纤维同步切割喷涂设备,喷涂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与增强纤维的切割、混合由纤维同步切割喷涂设备同步施工,一次完成。

本发明采用epp水性环氧底涂对基层混凝土进行封闭,并通过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增强纤维同步切割喷涂技术,阻止了基层混凝土中的水分对防水层界面的影响,防止了混凝土内水分蒸发在防水层界面产生鼓包的现象,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抗渗性能,提高防水层与混凝土基面的粘结强度。具有施工简便,桥面抗裂性好、粘结强度高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发明用于桥面沥青铺装层防水层结构的优异性能:

1、解决了基层水泥混凝土与桥面沥青混凝土之间层间粘接不良导致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问题。

2、采用epp水性环氧做底涂封闭层,提高了桥面混凝土与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的粘结强度,解决了聚合物改性沥青桥面防水涂料抗咯破性能差的难题。

3、采用epp水性环氧做底涂封闭层,阻挡了因基层混凝土内部含水率高水分蒸上去至防水层产生鼓包。

4、采用epp水性环氧做底涂封闭层,提高了基层混凝土表面抗渗性能,极大地提高了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与基面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5、采用epp水性环氧做底涂封闭层,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增强纤维同步施工,提高了施工速度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基层处理剂拉拔强度对比图;

图2为epp水性环氧底涂的不同喷涂量与拉拔强度对比图;

图3为epp水性环氧底涂的不同固化时间与拉拔强度对比图;

图4为桥面防水层结构示意图(三层喷涂);

图5为桥面防水层结构示意图(五层喷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步骤1、桥面基层的处理

1.1、桥面砼表面预处理

1.1.1、首先检查桥面砼表面外观,应确保桥面无露筋、暴牙现象;

1.2、桥面抛丸喷砂清理施工

1.2.1、用抛丸机对桥面砼表面进行抛丸喷砂处理;抛丸设备两次施工的行车道之间予以搭接,搭接宽度3~5cm;

1.2.2、抛丸喷砂处理后对桥面砼表面进行清扫、清洗及吹干净;保护处理后的表面,避免二次污染。

步骤2、喷涂epp水性环氧底涂层

2.1、配制epp水性环氧

2.1.1、epp水性环氧由固化剂及环氧乳液等构成,用手提电动搅拌机将各组份充分搅拌至呈现均匀色;

2.2、喷涂epp水性环氧底涂层

2.2.1、对步骤1处理后的桥面砼表面选用防水涂料喷涂设备进行epp水性环氧底涂层的喷涂,要求雾化好、喷涂面均匀及无漏涂区域,用量为300~500克/每平方米;

2.2.2、epp水性环氧喷涂后的固化时间为24~72小时。

步骤3、喷涂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

3.1、喷涂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

3.1.1、对完成步骤2的底涂层选用防水涂料喷涂设备进行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的喷涂;要求雾化好、喷涂面均匀及无漏涂区域;

3.1.2、根据不同城市道路桥梁设计等级和施工要求,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的喷涂分为三层喷涂或五层喷涂。三层喷涂施工一般应用于交通部公路工程桥梁,其中第一层、第三层为聚合物改性沥青层喷涂,第二层为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层喷涂;五层喷涂施工一般应用于市政桥梁、大型桥梁和重要桥梁,其中第一层、第三层和第五层为聚合物改性沥青层喷涂,第二层、第四层为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层喷涂,每一层喷涂的时间间隔为4~6小时;

3.2、喷涂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与增强纤维的同步施工

3.2.1、所述步骤3的3.1.2中,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层的喷涂工艺采用纤维同步切割喷涂设备,喷涂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与增强纤维的切割、混合由纤维同步切割喷涂设备同步施工,一次完成。

实施例

工程概况:

上海长江大桥工程纵贯长江口北港水域,连接长兴、崇明两岛,全长16.55km。大桥主要由长兴接线段、跨江段、崇明接线段组成,其中跨江段长9.97km,主桥采用钢桥面,其余为混凝土桥面。上海长江大桥接线段桥梁部分沥青铺装在混凝土基面上首先采用抛丸喷砂处理,然后喷涂epp水性环氧底涂层和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

施工内容:

1、混凝土桥面抛丸喷砂处理7.89万m2

2、epp水性环氧封层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7.89万m2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桥面基层的处理

1.1、桥面砼表面预处理

1.1.1、首先检查桥面砼表面外观,应确保桥面无露筋、暴牙现象;

1.2、桥面抛丸喷砂清理施工

1.2.1、用抛丸机对桥面砼表面进行抛丸喷砂处理;抛丸设备两次施工的行车道之间予以搭接,搭接宽度3~5cm;

1.2.2、抛丸喷砂处理后对桥面砼表面进行清扫、清洗及吹干净;保护处理后的表面,避免二次污染。

步骤2、喷涂epp水性环氧底涂层

2.1、配制epp水性环氧

2.1.1、epp水性环氧由固化剂及环氧乳液等构成,用手提电动搅拌机将各组份充分搅拌至呈现均匀色;

2.2、喷涂epp水性环氧底涂层

2.2.1、对步骤1处理后的桥面砼表面选用防水涂料喷涂设备进行epp水性环氧底涂层的喷涂,要求雾化好、喷涂面均匀及无漏涂区域,用量为300~500克/每平方米;

2.2.2、epp水性环氧喷涂后的固化时间为24~72小时。

步骤3、喷涂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

3.1、喷涂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

3.1.1、对完成步骤2的底涂层选用防水涂料喷涂设备进行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的喷涂;要求雾化好、喷涂面均匀及无漏涂区域;

3.1.2、根据不同城市道路桥梁设计等级和施工要求,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的喷涂分为三层喷涂或五层喷涂。三层喷涂施工一般应用于交通部公路工程桥梁,其中第一层、第三层为聚合物改性沥青层喷涂,第二层为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层喷涂;五层喷涂施工一般应用于市政桥梁、大型桥梁和重要桥梁,其中第一层、第三层和第五层为聚合物改性沥青层喷涂,第二层、第四层为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层喷涂,每一层喷涂的时间间隔为4~6小时;

3.2、喷涂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与增强纤维的同步施工

3.2.1、所述步骤3的3.1.2中,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层的喷涂工艺采用纤维同步切割喷涂设备,喷涂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与增强纤维的切割、混合由纤维同步切割喷涂设备同步施工,一次完成。

参阅图1,用本发明epp水性环氧作为底涂与溶剂型环氧、无溶剂型环氧作为底涂或无底涂状态下,通过拉拔实验所获得的拉拔强度对比图,由图1明显可见,epp水性环氧的拉拔强度最高。

参阅图2,在抛丸喷砂处理后的砼表面进行不同用量的epp水性环氧底涂封闭的喷涂,由图2明显可见,当epp水性环氧底涂封闭的喷涂量为500克/每平方米时拉拔强度最高。

参阅图3,epp水性环氧底涂封闭进行喷涂后的固化时间与拉拔强度关系,由图3明显可见,epp水性环氧底涂封闭进行喷涂后的固化时间为48小时时,其拉拔强度最高。

参阅图4,当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为三层喷涂时,由下而上依次为:聚合物改性沥青层、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层及聚合物改性沥青层。

参阅图5,当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桥面防水层为五层喷涂时,由下而上依次为:聚合物改性沥青层、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层、聚合物改性沥青层、聚合物改性沥青纤维增强层及聚合物改性沥青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