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用透水蓄水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2925发布日期:2019-11-25 22:45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用透水蓄水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水蓄水砖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用透水蓄水砖。



背景技术:

该砖一般用于住宅小区道路、城市道路、公园广场的人行道、室外停车场等,随着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号召以及对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大力支持,会采用越来越多的透水砖用以减少城市地表径流,减轻市政管网的压力。现有的透水砖铺设结合不稳定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松动和断裂,松动位置下端的位置易有积水,人们踩在透水砖上,容易使积水从松动的缝隙内溅出,弄湿弄脏行人的鞋子和裤子。另一方面,现有的透水砖主要功能是透水,不具有蓄水功能,雨水通过透水砖直接渗透至地下并通过相关雨水收集设施排往市政管网,对缓解市政管网的压力效果有限,而且晴天对调节地表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也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用透水蓄水砖,兼具有透水和蓄水的作用,用于市政管网动态的水平衡,同时外表凹凸防滑和砖与砖之间咬合紧密防松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用透水蓄水砖,包括砖本体,砖本体的上端间隔设置有梯形凹槽,砖本体内交替设置有蓄水槽和渗水槽,蓄水槽和渗水槽水平贯穿砖本体,渗水槽位于蓄水槽的右侧,蓄水槽右侧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渗水槽相通的通水孔,通水孔一端与蓄水槽的上端相连,另一端斜向下与渗水槽相连,蓄水槽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透水孔,渗水槽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透水孔,第一透水孔和第二透水孔交替位于相邻两梯形凹槽内,梯形凹槽前后两侧的砖本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一连接凸起。

进一步地,砖本体左端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槽,右端的下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槽,第一支撑槽下端的砖本体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凹槽,第二支撑槽上端的砖本体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凸起。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凹槽内设置有第三透水孔,第三透水孔竖直向下贯穿砖本体。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槽与相邻的渗水槽相连通,第二连接凸起位于第二支撑槽靠近渗水槽的一侧。

进一步地,渗水槽为开口向下的凹槽。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凹槽均为弧状凹槽,第一连接凸起和第二连接凸起均为弧状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透水和蓄水的作用,若是下雨较大时,蓄水槽满后通过通水孔进入渗水槽,渗水槽内的雨水进入地下并排往相邻的下沉绿地或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多余部分再排往市政管网,若是周边设施的存水过多出现溢流,也可通过渗水槽和通水孔进入蓄水槽进行暂存,用于保持区域内海绵城市雨水收集设施及市政管网动态的水平衡。

本实用新型透水蓄水砖的梯形凹槽对雨水起到引导作用,便于雨水进入第一透水孔和第二透水孔,同时还可起到防滑的作用,避免雨天路面比较滑;相邻透水蓄水砖的四边分别通过第二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凸起配合,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一连接凸起的配合,实现四边上下全方位卡装,避免透水蓄水砖的松动;相邻透水蓄水砖流入第二连接凹槽内的雨水主要通过第三透水孔排出,但是雨水过大时,第二支撑槽与相邻的渗水槽相连通,利于渗水槽内的水从第三透水孔进行分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透水蓄水砖左右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透水蓄水砖前后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砖本体1,梯形凹槽2,蓄水槽3,渗水槽4,通水孔5,第一透水孔6,第二透水孔7,第一连接凹槽8,第一连接凸起9,第一支撑槽10,第二支撑槽11,第二连接凹槽12,第二连接凸起13,第三透水孔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左右是相对于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

如图1-3所示,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用透水蓄水砖,包括砖本体1,砖本体1的上端间隔设置有梯形凹槽2,砖本体1内交替设置有蓄水槽3和渗水槽4,蓄水槽3和渗水槽4水平贯穿砖本体1,渗水槽4为开口向下的凹槽,且位于蓄水槽3的右侧,蓄水槽3右侧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渗水槽4相通的通水孔5,通水孔5一端与蓄水槽3的上端相连,另一端斜向下与渗水槽4相连,蓄水槽3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透水孔6,渗水槽4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透水孔7,第一透水孔6和第二透水孔7交替位于相邻两梯形凹槽2内,梯形凹槽2前后两侧的砖本体1上分别设置有竖向的第一连接凹槽8和第一连接凸起9,第一连接凹槽8和第一连接凸起9均位于蓄水槽3和渗水槽4上下两侧的砖本体1上。

砖本体1左端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槽10,右端的下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槽11,第一支撑槽10下端的砖本体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凹槽12,第二支撑槽11上端的砖本体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凸起13。第二连接凹槽12内设置有第三透水孔14,第三透水孔14竖直向下贯穿砖本体1,排出渗入砖缝之间破坏连接的积水。第二支撑槽11与相邻的渗水槽4相连通,第二连接凸起13位于第二支撑槽11靠近渗水槽4的一侧。第一连接凹槽8和第二连接凹槽12均为弧状凹槽,第一连接凸起9和第二连接凸起13均为弧状凸起。

砖本体1、第一连接凸起9和第二连接凸起13为一体结构。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透水蓄水砖铺装时,如图4和5所示,将左右相邻的透水蓄水砖通过第二连接凹槽12和第二连接凸起13连接到一起,将前后相邻的透水蓄水砖第一连接凹槽8和第一连接凸起9连接到一起。下雨较小时,雨水通过第一透水孔6进入蓄水槽3,第二透水孔7进入渗水槽4,并通过渗水槽4进入地下;下雨较大时,蓄水槽3满后通过通水孔5进入渗水槽4,渗水槽4内的雨水进入地下并排往市政管网,若是市政管网的水过多出现溢流,也可通过渗水槽4和通水孔5进入蓄水槽3进行暂存,用于市政管网动态的水平衡。

晴天,蓄水槽3内的水在阳光下蒸发,可以调节区域地表温度和相对湿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