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钻井平台的登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49611发布日期:2020-04-03 13:5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离岸钻井平台的登船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平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离岸钻井平台的登船系统。



背景技术:

码头是造船厂必备的资源,对于钻井平台,在其调试完成后至交付客户之前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停放在码头附近保持温停状态。

在传统作业模式下,为保证钻井平台与码头之间人员的来往,其中一种方式是使自升式钻井平台靠近码头站桩,通过塔梯和平梯组合连接,以实现码头与钻井平台之间的连通。但是此种方式钻井平台靠近码头停放,占用码头区域较大,导致码头资源的浪费。

此外,另一种方式是将需要温停的钻井平台停放在距离码头30米至50米的区域内,而来往的人员通过小船行驶至平台下方,再通过梯子登上平台。此种方式虽然能解决占用码头资源的问题,但是在登船过程中受天气海浪影响较大,恶劣天气情况会导致无法顺利登上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离岸钻井平台,人员通过小船和爬梯在由码头登上平台的过程中,易受天气海浪影响,无法保证登船作业的顺利进行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岸钻井平台的登船系统,用于人员在码头和离岸的钻井平台之间通行,所述登船系统包括过渡平台和过渡梯,过渡平台布置在所述码头和所述钻井平台之间,所述过渡平台包括浮体和桩腿,所述桩腿可升降地穿设在所述浮体上;过渡梯设有多个,所述过渡梯连接所述码头和所述浮体,以及连接所述浮体和所述钻井平台,以实现所述码头和所述钻井平台之间的连通。

可选地,所述登船系统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部、安装部以及锁止件;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过渡梯的端部,且位于所述过渡梯的底面,该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安装部设置在过渡平台的端部,且位于所述过渡平台的表面,该安装部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锁止件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和所述安装口中,以使所述过渡梯与所述过渡平台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过渡梯的长度方向垂直,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对应位置上开设有所述连接孔;两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过渡梯围合形成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用于适配容置所述安装部。

可选地,所述过渡平台设有多个,相邻两个所述过渡平台之间连接有所述过渡梯。

可选地,所述过渡平台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齿条和与所述齿条配合的齿轮;所述齿条沿所述桩腿的长度方向布置在该桩腿上,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浮体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以使所述桩腿相对所述浮体升降。

可选地,所述过渡平台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紧固座、固定杆以及紧固件;所述紧固座设置在所述桩腿上,该紧固座上开设有紧固孔;所述固定杆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浮体上,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紧固孔和所述固定孔,以使所述桩腿相对所述浮体固定。

可选地,所述浮体包括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表面向外延伸而成的装配部,所述装配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沿所述过渡平台的高度方向延伸,该装配孔用于所述桩腿在所述浮体上的安装。

可选地,所述装配部与所述主体部一体成型,所述装配孔一体成型在所述浮体上。

可选地,所述浮体的内部中空,该浮体的内部设有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过渡梯包括平梯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平梯主体两侧的护栏,所述平梯主体的端部与所述浮体可拆卸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离岸钻井平台的登船系统中,通过过渡平台与过渡梯的配合,能够实现连较远的钻井平台与码头的互通。过渡平台的浮体在桩腿的作用下能够提升至海面以上,使得登船系统不受海浪及潮汐的影响,有效地确保了人员通行的安全性,并保证人员在恶劣天气情况下也能够顺利登上平台。此外,登船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好,安装操作便捷可行,过渡平台在海水中能够自由漂浮移动,登船系统整体布置灵活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离岸钻井平台的登船系统整体结构布置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登船系统中过渡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登船系统中过渡平台与过渡梯连接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离岸钻井平台的登船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登船系统;10、过渡平台;11、浮体;11a、连接柱;111、主体部;112、装配部;113、装配孔;12、桩腿;13、桩靴;14、升降组件;141、齿条;142、齿轮;15、锁紧组件;151、紧固座;1511、卡接部;152、固定杆;153、紧固件;154、紧固孔;20、过渡梯;21、平梯主体;22、护栏;30、连接组件;31、连接部;311、连接板;312、连接孔;313、连接槽;32、安装部;321、安装口;33、锁止件;200、钻井平台;300、码头。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岸钻井平台的登船系统100,主要用于人员在码头300和离岸的钻井平台200之间通行,该登船系统100包括过渡平台10和过渡梯20。

其中,过渡平台10布置在码头300和钻井平台200之间,该过渡平台10包括浮体11和桩腿12,桩腿12可升降地穿设在浮体11上。过渡梯20设有多个,该过渡梯20连接码头300和浮体11,以及连接浮体11和钻井平台200,以实现码头300和钻井平台200之间的连通。

本实施例的过渡平台10设有多个,多个过渡平台10在码头300和钻井平台200之间间隔布置。相邻两个过渡平台10之间连接有过渡梯20,且位于两端的过渡平台10分别通过过渡梯20与码头300和钻井平台200实现连接,从而连通码头300与钻井平台200。

可以理解的是,在登船系统100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过渡平台10,在该过渡平台10的两端连接过渡梯20,并使两个过渡梯20分别与码头300和钻井平台200连接,从而使码头300和钻井平台200之间连通。

本实施例的登船系统100相较于仅有一个过渡平台10的登船系统100,钻井平台200在海上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而且过渡梯20的长度也可以进行有限地设置,在保证过渡平台10之间连接强度的同时,还能确保登船系统100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的过渡平台10中,浮体11包括主体部111和装配部112。其中,主体部111为四方形结构,装配部112由主体部111四角位置的表面向外延伸而成。

主体部111由多个连接柱11a构成,连接柱11a两端封闭且内部中空,以使浮体11具有浮力而在水中漂浮。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11a的内部设有加强筋(图中未示出),以加强浮体11整体的强度,从而保证过渡平台1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加强筋可以环设在连接柱11a的内壁上,也可以沿加强筋的长度方向布置。

装配部112整体呈柱状,该装配部112与主体部111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装配孔113,装配孔113沿过渡平台10的高度方向延伸,装配孔113用于桩腿12在浮体11上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111与装配部112一体而成,且装配孔113一体成型在浮体11上。此种设置使得浮体11整体为无缝成型结构,保证浮体11内部空间的密封,确保浮体11自身的浮力。

本实施例的桩腿12可升降地安装在浮体11的装配孔113处。桩腿12呈圆柱形,四个桩腿12在浮体11的四角处提供稳定地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桩腿12的底端设有桩靴13,桩靴13由钢板焊接而成。桩靴13的设置能够增大过渡平台10与海底的接触面积,以增强过渡平台10立设海底的稳定性,保证登船系统100在海水中的稳定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过渡平台10还包括升降组件14,该升降组件14包括齿条141和与齿条141相配合的齿轮142。

齿条141设置在桩腿12上,且沿桩腿12的长度方向延伸。齿轮142设置在浮体11的装配部112上,齿轮142与齿条141啮合配合,以使桩腿12相对浮体11升降。通过齿轮142与齿条141的配合,可调节桩腿12在浮体11两侧的长度,使桩腿12与浮体11的连接位置沿桩腿12的高度方向可调,以实现浮体11的升降。

此外,本实施例的过渡平台10设有控制器。控制器可用于控制四个桩腿12同步升降,并能够控制任意一个桩腿12单独升降,以实现操作人员对浮体11升降的稳步调控。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平台10还包括锁紧组件15,该锁紧组件15包括紧固座151、固定杆152以及紧固件153。

其中,紧固座151设置在桩腿12上,且靠近桩腿12的顶端设置。本实施例的紧固座15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卡接部1511,两个卡接部1511的对应位置上开设有紧固孔154,紧固孔154的延伸方向与桩腿12的长度方向垂直。

固定杆152的端部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装配部112的外壁上,该固定杆152的转动轴线与桩腿12的长度方向垂直。固定杆152相对浮体11转动时,其自由端能够靠近或远离两个卡接部1511。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杆152的自由端开设有固定孔(图中未示出)。

当桩腿12升降至设定位置时,将固定杆152转动至两个卡接部1511之间的位置中,再通过紧固件153穿设于紧固孔154和固定孔中,可使浮体11锁止在桩腿12的固定高度处,从而实现桩腿12与浮体11相对位置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153为销轴,紧固孔154与固定孔均为与销轴相适配的销孔。可以理解的是,紧固件153还可以为螺栓,紧固孔154与固定孔则为与螺栓适配的螺孔,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进一步地,参阅图2、图4以及图5,本实施例的过渡梯20包括平梯主体21和护栏22。护栏22设置在平梯主体21的两侧,以防止人员由过渡梯20上跌落,保证人员通行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梯20通过连接组件30与过渡平台10可拆卸连接。其中,连接组件30包括连接部31,安装部32以及锁止件33。

具体地,过渡梯20的两端设有连接部31,该连接部31设置在平梯主体21的底面上。本实施例的连接部31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连接板311,连接板311的延伸方向与过渡梯20的长度方向垂直,两个连接板311的对应位置上均开设有连接孔312。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板311与平梯主体21围合形成连接槽313。

过渡平台10两端的表面均设有安装部32,安装部32与连接槽313相适配。本实施例的安装部32上开设有安装口321,安装部32容置在连接槽313中时,连接板311上的连接孔312与安装口321相对应。

过渡梯20与过渡平台10连接时,将安装部32适配容置在连接槽313中,使安装部32的安装口321与连接孔312对应,将锁止件33穿设在安装口321与连接孔312中,以使连接部31与安装部32锁止固定,从而实现过渡梯20与过渡平台10的连接。

本实施例的连接孔312设有多个,多个连接孔312沿连接板31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本实施例的连接孔312为销孔,锁止件33为与销孔相适配的销轴。可以理解的是连接孔312还可以为螺孔,锁止件33则为与螺孔相适配的螺栓。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32为弧形杆结构,其两端分别与浮体11表面固定,安装部32与浮体11之间构成安装口321。安装部32除了用于与连接部31配合实现过渡平台10和过渡梯20的可拆卸安装,还可以与牵引船舶配合,以实现过渡平台10在海面的漂浮移动。

此外,参阅图6,本申请登船系统100的登船方法用于实现人员在码头300和离岸的钻井平台200之间通行,其包括步骤:

s10,提供若干过渡平台10和过渡梯20;

s20,测量码头300与钻井平台200之间的距离,确定所需过渡平台10和过渡梯20的数量;

s30,将过渡平台10运输并固定至海上设定位置,在过渡平台10的端部连接过渡梯20;

s40,相继运输并连接过渡平台10和过渡梯20,使相邻两个过渡平台10之间连接过渡梯20;

s50,连接过渡平台10与码头300以及钻井平台200之间的过渡梯20,实现码头300与钻井平台200的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步骤s30之前,通过齿轮142和齿条141的配合,在码头300上将过渡平台10的桩腿12升起,使浮体11以下桩腿12的长度缩至最短,以利于浮体11在海水中的漂浮和移动。

在步骤s30中,利用吊装设备将过渡平台10吊运至海水中,此时浮体11在浮力的作用下而使过渡平台10漂浮在海面上,再通过牵引船舶的配合而使过渡平台10移动至海上设定位置。

过渡平台10到达海上设定位置后,在安装过渡梯20之前,先利用升降组件14使桩腿12相对浮体11升降,以使桩腿12底部的桩靴13与海面相接触,并使浮体11的底面离开海平面。

将过渡平台10固定在海上设定位置后,通过吊运设备将过渡梯20吊运至过渡平台10处,使过渡平台10的安装部32容置在过渡梯20的连接槽313中,并使锁止件33穿设在安装口321与连接孔312中,以使过渡梯20与过渡平台10连接固定。

在实施步骤s40时,利用上述相同的转运方式将下一个过渡平台10运输并固定在海上的设定位置。再通过驳船与牵引船舶的配合,将过渡梯20运输至过渡平台10的安装位置处。

利用驳船运输过渡梯20时,使驳船的表面高于过渡平台10的上表面,以使过渡梯20的底面高于过渡平台10的上表面。再通过移动驳船,可使过渡梯20两端的连接槽313与过渡平台10端部的安装部32对位配合,以实现二者定位连接固定。

完成步骤s40后,利用上述方式相继运输并连接过渡平台10和过渡梯20,使相邻两个过渡平台10之间连接过渡梯20,并直至最后一个过渡梯20与钻井平台200的登船梯能够实现连接。

在进行步骤s50之前,通过升降组件14调整浮体11相对海平面的高度,使浮体11升至安全距离,以避免过渡平台10受到海浪或潮汐的影响,保证人员登船的安全性。

待过渡平台10的浮体11到达指定高度后,转动固定杆152而使固定孔与紧固座151的紧固孔154对应,再将紧固件153穿设在固定孔和紧固孔154中,从而使浮体11的高度固定。过渡平台10整体位置及高度固定后,对过渡平台10进行负载试验,以验证过渡平台10的载荷。

再搭接码头300与过渡平台10,以及过渡平台10与钻井平台200之间的过渡梯20,以实现钻井平台200与码头300的连通,使得人员能够在离岸的钻井平台200与码头300之间通行。

对于本实施例的离岸钻井平台的登船系统及登船方法,其通过过渡平台与过渡梯的配合,能够实现连较远的钻井平台与码头的互通。过渡平台的浮体在桩腿的作用下能够提升至海面以上,使得登船系统不受海浪及潮汐的影响,有效地确保了人员通行的安全性,并保证人员在恶劣天气情况下也能够顺利登上平台。此外,登船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好,安装操作便捷可行,过渡平台在海水中能够自由漂浮移动,登船系统整体布置灵活性高。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