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7307发布日期:2020-05-22 22:03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设施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防护栏。



背景技术:

目前,护栏主要用于住宅、公路、商业区、公共场所等场合中对人身安全及设备设施的保护与防护。护栏按使用地点不同可分为路侧护栏、中央隔离带护栏和特殊地点护栏;现有公路护栏一般使用混凝土块或者钢结构的横栏与立杆连接,在车辆出现意外情况撞击到护栏上时,由于速度较快,冲击力较大,往往对人员以及车辆造成极大的危害,可能会造成车辆的翻转,后续驶来的车辆很容易与前车发生碰撞,导致险情的发生。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729555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车撞公路护栏,包括护栏立柱,护栏立柱的外侧套接有缓冲旋转筒,缓冲旋转筒的外侧设置有橡胶缓冲套,反光条固定于橡胶缓冲套的内侧两端,活动套管贯穿于缓冲旋转筒的中央,活动套管通过旋转活动环固定于缓冲旋转筒的两端,缓冲旋转筒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横梁,固定横梁固定于护栏立柱的两侧,固定横梁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底梁。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若是车辆重量较大,重冲撞到护栏上时,固定横梁和固定底梁会发生变形,而固定横梁和固定底梁为一端状,后期更换时,需要将发生损伤的一节固定横梁和固定底梁全部进行更换,维修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防护栏,当护栏发损伤后,根据实际损害的情况对护栏进行更换,减小维修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防护栏,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底座、竖直固接在底座上的立柱,每个所述立柱上均套接有与两侧相邻立柱连接的支撑板,所述立柱上套接有弹性滚筒,所述立柱顶部套设有锁紧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先将底座安装到地面上,然后将支撑板安装顺序,依次连接在两个相邻的立柱上,然后将弹性滚轮放置在支撑板上部,最后将锁紧环套接在立柱上即可;由于两个立柱之间通过支撑板连接,后期若是受到损伤后即可对所损坏的支撑板进行更换即可,减小维修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圆环、第二圆环、连接在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之间的连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由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以及连接板组件,外形为圆弧状,使第一圆环、第二圆环与底部的弹性滚筒之间连接较好,方便进行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圆环的底面开设有与第一圆环相同直径相同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圆板的顶面开设有与第二圆板相同直径的第二通孔,相邻的所述第二圆板位于第一通孔内部,相邻的所述第一圆板位于第二圆板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第一圆环与相邻的第二圆环之间连接较好,减小第一圆环从哪个第二圆环上部脱离情况的出现,故而在第一圆环底面开设有用于放置第二圆环的第一通孔,第二圆环的顶面开设有用于放置第一圆环的第二通孔,连接完成后的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与连接板的上下端面均为平齐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上均设置有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套接在立柱外侧壁处的第一轴承、套接在第一轴承外部的转筒,所述弹性滚筒套设在转筒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车体重撞到弹性滚筒后,弹性滚筒会发生转动,故而在弹性滚筒内部设置有旋转组件,使弹性滚筒相对立柱之间转动较为顺滑,从而使车体冲撞到弹性滚筒后即可发生转动,减小车体对弹性滚筒造成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筒外部设置有两个限位片,所述限位片均位于第一轴承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体撞击缓冲滚筒后可能会使第一轴承发生掉落,从而使转筒的顶部与立柱之间为间隔设置,车体后续继续冲撞时,可能会导致转筒发生损伤,而设置限位片,使轴承相对立柱的位置较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立柱上设置有两个弹性滚筒,两个所述弹性滚筒之间设置有间隔件,间隔件包括圆筒、连接在圆筒上下两端处的承接环,所述承接环分别与两侧的弹性滚筒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体设置两个弹性滚筒,两者之间设置有间隔件,根据实际的损坏情况,对立柱上的某一个弹性滚筒进行更换,减小维修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筒上设置有与弹性滚筒抵接的平面推力球轴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弹性滚筒与相邻的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之间转动时较为顺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侧壁处设置有反光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夜间时对驾驶员起到提醒的作用,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支撑板设置多个,连接在两个相邻的立柱上,后续若是发生损伤后只需将损坏的支撑板取出进行更换即可;

2、设置缓冲组件,使缓冲滚筒与立柱之间为转动连接,使缓冲滚筒转动较为顺滑;

3、设置第一轴承以及限位片,使第一轴承与立柱之间连接较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竖直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用于表示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立柱;21、锁紧环;22、平面推力球轴承;3、旋转组件;31、第一轴承;32、转筒;33、限位片;4、弹性滚筒;41、间隔件;411、圆筒;412、承接环;42、环槽;43、橡胶环;5、支撑板;51、第一圆环;511、第一通孔;52、第二圆环;521、第二通孔;53、连接板;54、反光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防护栏,由多个护栏单元组合而成,护栏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底座1、固定插接在底座1内部的立柱2、套接在立柱2顶部的锁紧环21。

参照图2-3,立柱2外侧处设置有旋转组件3,旋转组件3包括第一轴承31、转筒32。第一轴承31设置两个,均套接在立柱2外侧壁处,第一轴承31位于立柱2上下的两端处;转筒32套接在两个第一轴承31远离立柱2的一侧处;为了防止第一轴承31因外界撞击而脱落,在立柱2的外侧壁处均固定连接有位于第一轴承31底部的限位片33。

参照图2-3,转筒32外部均套设有两个弹性滚筒4,两个弹性滚筒4之间设置有间隔件41,间隔件41包括调节在圆筒411外侧壁处的圆筒411、固定连接在圆筒411的顶部与底部处的承接环412,承接环412分别与相邻的弹性滚筒4的端面抵接。

参照图1,为了使弹性滚筒4与相邻的第一圆环51和第二圆环52之间转动时较为顺滑,故而在立柱2的外侧壁处均套设有两个平面推力球轴承22,顶部的平面推力球轴承22位于顶部弹性滚筒4的上部,底部的平面推力球轴承22位于底部弹性滚筒4的底部。

参照图1,弹性滚筒4的外侧壁处均开设有环槽42,环槽42内部放置有橡胶环43。为了使护栏对驾驶人员起到提醒,故而在第一圆环51与第二圆环52的侧壁处均贴设有反光条54。

参照图2,按照图纸方向将立柱2左侧规定为左边,将立柱2右侧部分规定为右边;上部弹性滚筒4的顶部和下部弹性滚筒4的底部均设置有连接两个相邻立柱2之间的支撑板5,每个立柱2上均连接有四个支撑板5。支撑板5包括套接在立柱2上的第一圆环51、套接在相邻立柱2上的第二圆环52、连接在第一圆环51和第二圆环52之间的连接板53。

参照图2,支撑板5从上往下依次连接设置为与右侧立柱2连接的第一圆环51、与左侧立柱2连接的第二圆环52、与右侧立柱2连接的第一圆环51、与左侧立柱2连接的第二圆环52。

参照图2、图4,为了使两个相邻的第一圆环51和第二圆环52之间连接较为紧密,故而在第一圆环51的底面开设有与第一圆环51的直径相同的第一通孔511,相邻的第二圆环52放置在第一通孔511内部;第二圆环52的顶面开设有第二通孔521,相邻的第一圆环51放置在第二通孔521内部,放置完成后的两个第一圆环51和第二圆环52与连接板53的上下两个端面均为齐平状。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当车体撞击栏杆后,弹性滚筒4受到车头的撞击后,弹性滚筒4发生旋转,使车体驾驶方向发生改变,车体沿弹性滚筒4进行滑行,经过栏杆上多个弹性滚筒4的作用,使车辆最终停下,从而保护了车辆内人员的人身安全。

安装时,先将立柱2安装到地面上部,将轴承套接在立柱2上,将限位板焊接在立柱2上,然后将转筒32套接在立柱2外部,然后将支撑板5从立柱2最左侧的一处进行安装,依次将支撑板5套接在相邻的两个立柱2之间,然后将平面推力球轴承22套设在立柱2上且位于支撑板5上部;将弹性滚筒4以及分隔件套接在转筒32外部,然后将平面球推力轴承套接在然后将支撑板5从最左侧进行安装,依次将支撑板5套接在相邻的两个立柱2之间,然后将锁紧环21套接在立柱2顶部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