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36452发布日期:2020-12-01 13:1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轨道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轨道固定在地基、优选固定路基上的轨道固定系统。轨道固定系统具有角形导向板,该角形导向板设置成用于将横向力从轨道导出到地基中。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铁路轨道在使用的情况下所谓的“角形导向板”固定在混凝土轨枕(betonschwelle)上。角形导向板通过与相应的空隙(也被称为“凹槽”)的形状配合的连接有助于,将轮横向力传递到混凝土中。由此,de10139198a1描述了用于轨道元件的这种固定。在这里被称为“联结单元”的角形导向板分别以止挡面贴靠在基板处。同时,角形导向板接合到混凝土轨枕的相应的空隙中。

对于高速路段、对降低声音、减振和诸如此类有提高的要求的路段,例如在隧道中或对于地铁,将铁路铁轨和道岔(weiche)铺设在所谓的“固定路基”上。固定路基大多是面状的连贯的混凝土板,该混凝土板替代由碎石组成的上部结构作为地基用于铁轨。为了将铁路轨道固定在固定路基上,大多使用轨道垫板和中间板,所述轨道垫板和中间板是至少部分柔性的。在由轨道车辆的轮从上方滚过时,行驶轨或护轮轨(backenschiene)由于柔性支承而弹动,由此降低声音并且减振。

为了将上文阐述的带有一个或多个角形导向板的轨道固定系统使用在固定路基上,由施工技术决定地必须提供例如至少20mm的高度平衡(höhenausgleich),因为该路基类型、尤其是在连贯的混凝土表面的情况下不能完全平面地构建。

如果现在铁路轨道或其轨道垫板(也被称为“滑床板(gleitstuhlplatte)”)通过高度平衡板被抬起,则必须确保,轮横向力继续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角形导向板被可靠地传递到混凝土中。

为了解决该问题,wo2007/082553a1提出,不经由突出部和地基中的相应的凹陷部实现角形导向板的方位固定,而是借助于支撑角形件实现角形导向板的方位固定,所述支撑角形件侧向地在角形导向板旁边固定在地基上。

该系统的缺点在于,支撑角形件需要单独的固定(通过螺纹紧固件和膨胀管(dübel,有时称为开槽销)实施)。由此每个锚固需要总共四个螺纹紧固件/膨胀管-固定件,而传统的没有支撑角形件的系统仅需要两个固定件,因为借助一个螺纹紧固件同时固定张紧夹和角形导向板。此外,由于构件公差和制造公差、尤其是混凝土主体的构件公差和制造公差,在现有技术中难以将横向力均匀地分配到多个安装的固定元件上。在该意义下,根据wo2007/082553a1的系统在技术上是超定的(überbestimmt)。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改善的用于将轨道固定在地基、优选固定路基上的轨道固定系统,尤其是以施工方面简单的方式实现高度补偿。

该任务借助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轨道固定系统来解决。有利的改进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以下对本发明的描述以及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得出。

根据本发明的轨道固定系统用于将轨道固定在地基上。该地基优选是固定路基、例如由混凝土组成的底座(unterlage)。然而,轨道固定系统也能够被应用在其他底座、例如铁路轨枕上。

所述轨道固定系统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轨道装配或夹紧在地基上的保持单元(halteglied,有时称为保持元件)。优选地,轨道固定系统成对地应用;也就是说优选每个锚固分别设置有两个轨道固定系统,所述轨道固定系统将轨道或轨道垫板沿横向方向在左边和右边抵着地基夹紧。

在此,“横向方向”表示那样的方向,该方向垂直于通过轨道的纵向延伸方向以及重力方向形成的平面。由此,横向方向相应于铁路轨枕在装配的状态下的主延伸方向。要指出的是,表述方式“上”、“下”、“竖直”、“垂直”、“横向”、“纵向”等在这里单义地确定,因为轨道和轨道固定系统在装配的状态下通常在单义的方位下得到应用。

根据本发明,保持单元具有:角形导向板,该角形导向板设置成用于在装配的状态下将横向力从轨道导出到地基中;和肩件,该肩件设置成用于在装配的状态下对接齐平地(stoßbündig)、优选基本上沿横向方向贴靠在角形导向板处并且形状配合地处于地基的空隙中。

换言之,所述肩件作用为轨道固定系统的模块化扩展件,该模块化扩展件允许,使传统结构类型的保持单元也在可能的高度平衡、例如通过应用间隔板实现的高度平衡的情况下得到应用。由此,通过螺纹紧固件和膨胀管不需要另外的固定器件。可能的构件公差和制造公差、尤其是在地基中的构件公差和制造公差能够容易被补偿,并且在装配或夹紧的过程期间基本上被自动地平衡。

要指出的是,在这里阐述的部件、如肩件,角形导向板和同类物,不仅能够单件式地构造而且多件式地构造,只要没有明确说明单件式。当在这里说到形状配合的连接时,部分的形状配合是足够的;也就是说所参与的部件的轮廓或几何结构的至少部分相应于彼此。

优选地,所述肩件具有凹部,该凹部为了角形导向板、优选可能的突出部在其下侧上的对接齐平的支撑而设置和设计尺寸,由此将横向力特别可靠且有效地从角形导向板传递到肩件上。由此,角形导向板的下侧的突出部或形状例如如此设计,使得该角形导向板在带有传统的凹槽几何结构的地基的情况下形状配合地处于地基的相应的空隙中。以这种方式绝对不必对保持单元进行修改以便能够结合肩件应用。

优选地,所述肩件具有下侧以及(沿横向方向且相对于轨道看)外部侧壁,该下侧设置用于靠置在地基的空隙的底部上,该外部侧壁从下侧以一定角度倾斜地向外延伸并且设置成用于抵着空隙的相应的壁进行贴靠,由此以可靠且施工方面简单的方式实现形状配合。

优选地,在下侧与外部侧壁之间的角度如此选择,使得稍微向下倾斜的横向力以在45°至90°范围内的角度、优选基本上垂直地施加在外部侧壁上。由此,从轨道经由角形导向板和肩件传递的轮横向力被可靠且有效地导出到地基中。

优选地,所述肩件还具有(沿横向方向且相对于轨道看)内部侧壁,所述内部侧壁从下侧以一定角度倾斜地向内延伸,从而肩件具有梯形横截面(垂直于轨道纵向延伸)。通过形状配合的这种改善优化了肩件的配合和夹紧的精度。

优选地,所述轨道固定系统具有用于装配在轨道与地基之间的间隔板。间隔板实现在固定路基的情况下的可能的构件公差和制造公差的平衡、尤其是混凝土主体的构件公差和制造公差的平衡。在这里阐述的轨道固定系统允许这种高度平衡,而不必对轨道固定系统进行修改。

要指出的是,表述方式“之间”不仅包括直接的、接触的关系而且包括间接的空间布置。这意味着,在上文提及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间隔板既不必与轨道直接地接触也不必与地基直接地接触,而是另外的部件、板和同类物能够布置在其之间。

由此,所述轨道固定系统优选具有轨道垫板,该轨道垫板设置成用于保持轨道,其中,轨道在装配的状态下与轨道垫板处于接触中,借助于轨道保持装置固定在所述轨道垫板上,并且角形导向板对接齐平地贴靠在轨道垫板的端侧处。轨道垫板例如是由钢组成的成形部件。轨道垫板例如具有轨道保持区段,该轨道保持区段确定轨道在轨道垫板上的位置并且有助于用于保持轨道。此外,轨道优选通过一个或多个轨道张紧夹和/或轨道张紧弓(schienenspannbügel)抵着轨道垫板夹紧。轨道保持区段、轨道张紧夹和轨道张紧弓在这种情况下形成针对轨道保持装置的示例性的实现方案,该轨道保持装置设置成用于将轨道固定在轨道垫板上。通过在这里阐述的轨道固定系统也能够在高度方面补偿不同的型式和尺寸的轨道垫板。

优选地,所述轨道固定系统具有至少一个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由柔性材料组成,所述中间板优选带有约200kn/mm或更小的动态刚度,其中,中间板在装配的状态下布置在地基与轨道垫板之间。中间板改善轨道垫板的支承并且用于在轨道与轨道地基之间的冲击脱耦和声脱耦。这种冲击脱耦和声脱耦是特别有效的并且在固定路基的情况下是有用的。此外,通过在这里阐述的轨道固定系统也能够在高度方面补偿不同的型式和尺寸的中间板。

优选地,所述保持单元具有张紧夹,该张紧夹设置成用于将轨道以限定的力压到地基和/或角形导向板上、优选通过轨道垫板的接触压到地基和/或角形导向板上。为了该目的,保持单元能够如此构造,使得该保持单元的张紧夹搭接轨道垫板的端部或轨道足部并且将其向下压。以这种方式,沿高度方向保持轨道。张紧夹优选构造带有高的竖直的疲劳强度,其中,准确的形状、材料强度和弹簧常数能够根据应用而改变。

优选地,角形导向板设置成用于限定地确定(festlegung,有时称为固定)张紧夹的方位和位置以及用于支撑张紧夹。以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且持久地实现期望的保持力,以及能够将在运行中出现的横向力有效地导出。

优选地,所述保持单元具有膨胀管和螺纹紧固件形的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借助于膨胀管锚固在所述地基中。特别优选地,保持单元如此设置,使得膨胀管能够从上方从轨道地基中旋出。由此,所有部件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更换。当膨胀管被埋入(einbetten,有时称为嵌入)在由混凝土组成的地基中时,则这尤其是也适用。轨道固定系统的维护、部件的更换等能够在不破坏或损坏地基的情况下执行。

此外,上文提及的任务通过一种带有轨道和至少一个根据上文描述的轨道固定系统的轨道路线来解决,其中,轨道借助于轨道固定系统装配在地基、优选固定路基上。

参考轨道固定系统描述的特征、技术效果、优点以及实施例类似地适用于轨道路线。

优选地,轨道对于每个锚固借助于两个沿横向方向相对而置的轨道固定系统装配在地基上。换言之,轨道固定系统优选成对地应用,由此将轨道或轨道垫板沿横向方向在左边和右边抵着地基夹紧。

优选地,所述轨道是道岔的一部分。轨道固定系统能够例如位于道岔的尖轨区域、中间轨道区域和/或岔心区域中。轨道固定系统能够通用地匹配并且同时确保从轨道车辆的轮到地基中的有效的力传递、尤其是横向力的力传递。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征能够由随后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看出。在该处描述的特征能够单独地或与一个或多个上文阐述的特征相组合地实现,只要这些特征不相矛盾。在此,下文对优选的实施例的描述参考附图进行。

图1是用于装配在固定路基上的轨道的轨道固定系统的横截面图。

图2是图1的局部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依据附图描述优选的实施例。在此,相同的、类似的或作用相同的元件在图中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部分放弃了对这些元件的重复描述,以便避免冗余。

轨道固定系统(在图1和2中示出)具有轨道垫板1(也被称为“滑床板”),用于保持安置在轨道垫板上的轨道2。轨道垫板1例如是由钢组成的成形部件并且与轨道固定系统的其他部件一起用于,将轨道2可靠地锚固在地基3上,该地基优选是由混凝土组成的固定路基。

在当前的实施例中,轨道2位于道岔的区域中。出于该原因,在图1中,示出在两个位置处的另外的轨道区段2'。轨道区段2'靠置在轨道垫板1的相应的区段上并且能够沿横向方向(在图1的图示中的左/右方向)调节。要指出的是,轨道固定系统也能够在正常的铁轨区域中被使用在道岔外部。在此,轨道垫板1的准确造型能够与相应的应用环境和轨道几何结构相匹配。

轨道垫板1具有轨道保持区段1a,该轨道保持区段确定轨道2在轨道垫板1上的位置并且有助于保持轨道2。此外,轨道2通过一个或多个轨道张紧夹1b和/或轨道张紧弓1c相对轨道垫板1夹紧。轨道保持区段1a、轨道张紧夹1b和轨道张紧弓1c形成针对轨道保持装置的示例性的实现方案,该轨道保持装置设置成用于将轨道2固定在轨道垫板1上。

在轨道垫板1与地基3之间能够布置有由柔性材料组成的中间板4,该中间板是轨道固定系统的一部分。中间板4例如是由弹性体组成的高弹性板并且优选具有约200kn/mm或更小的动态刚度。中间板4保证了轨道垫板1的优化的支承并且用于在轨道2与地基3之间的冲击脱耦和声脱耦。

此外,轨道固定系统具有间隔板5(也被称为“高度平衡板”),该间隔板优选位于中间板4下方,以便平衡地基3的可能存在的高度公差。间隔板5能够由金属或塑料制成。

中间板4和间隔板5也能够通过唯一的板共同地实现,该唯一的板在这种情况下同样也被称为“间隔板”,以便明确,该板能够视应用位置而定具有不同的厚度,以便能够补偿地基3的可能的高度差,该高度差尤其是在固定路基的情况下出现。优选地,通过间隔板5实现的高度平衡为直至20mm。

轨道垫板1经由两个保持单元6在其位置方面固定在地基3上。在沿横向方向的每个侧上,保持单元6(更准确地说,所述保持单元的下文描述的角形导向板8)中的各一个保持单元对接齐平地定位在轨道垫板1的端侧之前。轨道垫板1的和保持单元6的处于接触中的端侧能够具有相对应的形状(突出部、凹陷部等),以便实现形状配合的连接。以这种方式阻止轨道垫板1的纵向游移。保持单元6和/或轨道垫板1能够具有用于形状配合的和/或力配合的连接的其他的或另外的器件,以便确保轨道垫板在地基3上的可靠的保持。

保持单元6分别具有张紧夹7,所述张紧夹搭接轨道垫板1的端部并且将这些端部以限定的力压抵地基3。以这种方式将轨道垫板1沿高度方向保持。张紧夹7构造成带有优化的张紧力和高的竖直的疲劳强度,其中,准确的形状、材料强度和弹簧常数能够根据应用而改变。

此外,保持单元6分别具有角形导向板8,所述角形导向板的下侧分别具有突出部8a。角形导向板8的下侧的突出部8a或形状如此设计,使得所述角形导向板在传统的装配的情况下例如在带有传统的凹槽几何结构的铁路轨枕上将形状配合地处于地基的相应的空隙中。角形导向板8用于张紧夹7的限定的引导和支撑并且被如此成形,使得轮横向力向外被导出到地基3中。

角形导向板8分别具有贯通开口8b,该贯通开口被相应的固定元件9穿过作用(durchgreifen)。固定元件9在当前的实施例中构造为螺纹紧固件,该螺纹紧固件经由膨胀管10锚固在地基3中。轨道固定系统的所有部件通过拧紧螺纹紧固件形的固定元件9不仅相对夹紧而且锚固在地基3上。

在当前的实施例中,角形导向板8直接地与轨道垫板1处于接触中。备选地,角形导向板8能够被插入到为其设置的框架(未示出)中,例如以便能够使轨道固定系统以这种方式模块化地配备有不同型式的角形导向板8。

为了即使在借助于间隔板5、中间板4和同类物进行高度平衡的情况下也能够经由角形导向板8将在运行中出现的轮横向力可靠地导出到地基3中,轨道固定系统还具有两个肩件11,所述肩件在每个侧上沿横向方向对接齐平地定位在相应的角形导向板8之前。

肩件11形状配合地处于地基3的相应的空隙3a中。空隙3a的外形、也就是说凹槽几何结构一般来说不同于没有高度平衡的轨道固定系统的空隙的外形、也就是说尤其是不同于传统的铁路轨枕的空隙的外形。

肩件11又具有各一个空隙11a,该空隙针对角形导向板8的对接齐平的支撑而设置和设计尺寸。为了该目的,空隙11a例如大约相应于传统的凹槽几何结构,从而角形导向板的突出部8a在装配的状态下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处于空隙11a中。

根据一种特别的实施方式,肩件11具有下侧11b(参照图2),该下侧靠置在地基3的空隙3a的底部上。从下侧11b出发,沿横向方向看,侧壁11c梯形地延伸、也就是说倾斜地向上延伸。这些侧壁与空隙3a的相应的壁处于面状接触,由此在空隙3a与肩件11之间实现形状配合。在此,如此选择形状配合、尤其是在下侧11b与外部侧壁11c之间的角度,使得稍微向下倾斜的横向力f(参照图1)被可靠地导出到地基3中,而在此没有使锚固脱开的倾向。横向力f和外部侧壁11c优选形成在45°至90°范围内的、特别优选基本上90°或接近90°的角度。

由此,肩件11作用为轨道固定系统的模块化扩展件,该模块化扩展件允许,使传统结构类型和性质的保持单元6也在这里所示出的高度平衡的情况下得到使用。尤其,通过螺纹紧固件和膨胀管不需要另外的固定器件。对于每个轨道2,两个保持单元6是足够的,所述保持单元的固定元件9同时夹紧和固定有关的张紧夹7、角形导向板8和肩件11。可能的构件公差和制造公差、尤其是在地基3中的构件公差和制造公差能够容易被补偿,并且在夹紧的过程期间基本上被自动地平衡。

在这里所阐述的轨道固定系统特别适合用于装配在由混凝土构造的固定路基上,其中,膨胀管10被埋入在混凝土中并且能够随时在安装之后在不拆卸轨道垫板1的情况下从该轨道垫板中向上旋出和更换。所有部件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更换。要指出的是,轨道固定系统也能够在没有间隔板5和/或中间板4的情况下应用于传统的铁路轨枕。

如果能应用的话,所有在实施例中描绘的单个的特征能够相互组合和/或交换,而不离开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标记列表

1轨道垫板

1a轨道保持区段

1b轨道张紧夹

1c轨道张紧弓

2轨道

2'轨道区段

3地基

3a空隙

4中间板

5间隔板

6保持单元

7张紧夹

8角形导向板

8a突出部

8b贯通开口

9固定元件

10膨胀管

11肩件

11a空隙

11b下侧

11c侧壁

f横向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