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6391发布日期:2021-01-05 17:5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行道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的优化设计。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公路和城市道路的里程越来越多,而目前我国的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基本上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有很多优点,如表面平整无接缝、振动小行车舒适、施工期短可及时开放交通等等,但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高温季节和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常会产生车辙的损坏现象,一旦车辙形成,在车辆的反复碾压下,车辙越来越明显,达到一定深度辙槽就会积水,影响车辆的安全平稳行车,极易导致交通事故,也影响路容。要改善这种状况,可以从优化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方面考虑,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和刚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车行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为达到此目的提出一种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在公路或城市道路车行道的沥青混凝土结构层内设置凸起带孔的钢板,钢板凸起的形状可设成弧形、折线型、槽型,钢板两端底面置于沥青混凝土结构层底面,钢板顶面置于沥青混凝土结构层中间上下位置,保证钢板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这样既便于施工,又处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温度较高的位置,还能让钢板完全包裹于沥青混凝土结构层内,加强钢板的稳定性和抗剪能力。凸起带孔钢板的长度根据车辆运输条件和预制模具长度确定分段长度,条件允许可尽量长些;凸起带孔钢板的宽度对于单向行驶的车行道为两倍轮迹带宽度,在两条轮迹带上各设置一条凸起带孔的钢板,由单向行驶时一个车道内的轮迹横向分布频率曲线可知,双轮组每条轮带取两倍轮迹带宽度的轮迹横向分布频率达到90%左右,基本覆盖了车轮的作用点范围,当然为保险起见或者特殊路段,也可将钢板的宽度设置为整个单车道宽度;对于混合行驶双车道,由混合行驶双车道的轮迹横向分布频率曲线可知,车辆集中在双车道的中央,频率曲线呈抛物线型,可采用车道全覆盖,钢板的宽度可设置为整个双车道宽度;凸起带孔钢板的厚度根据公路等级、城市道路类型或车流量的大小确定,高等级公路、主干道或车流量大可厚些,低等级公路、次干道或车流量小就可薄些;为了让钢板和沥青混凝土融合在一起,在钢板上设很多孔洞,孔洞可并列布置也可梅花形布置,孔洞的直径和净距都约大于沥青混凝土裹附沥青后集料的最大粒径,这样钢筋网的底面、顶面、侧面都紧粘着沥青混凝土,凸起中空也充填着沥青混凝土,形成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层,钢板大大增加了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从而达到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行道车辙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建立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层,能有效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减少反复维修的次数,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无需改变沥青混凝土路面各结构层厚度、材料组成及配合比设计,仅需在沥青混凝土结构层中增设凸起带孔的钢板。

3)本实用新型无需改变或增加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仅需在摊铺沥青混凝土结构层之前在每个车道的两条轮迹带或整个车道放置预制的凸起带孔钢板即可。

4)本实用新型的凸起带孔钢板可工厂化预制,不会影响施工工期。

5)本实用新型根据车辆的轮迹横向分布规律,若仅在两倍轮迹带范围内布置凸起带孔钢板,则可节约成本。

6)本实用新型能使车辆安全平稳行车,能使路面保持平整而不影响市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层的平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层的整车道布置平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弧形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层的横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线型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层的横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槽型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层的横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弧形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层整车道布置的横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槽型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层整车道布置的横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层弧形钢板的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层折线型钢板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层槽型钢板的侧视图。

图中:1.车行道2.凸起带孔钢板21.钢板22.孔洞3.沥青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8、图9、图10所示,在工厂预制凸起带孔钢板2,凸起带孔钢板2凸起的形状可设成弧形、折线型、槽型,凸起带孔钢板2的长度根据车辆运输条件和预制模具长度确定分段长度,如可做成5米、10米等长度;如果是单向行驶,凸起带孔钢板2的宽度为两倍轮迹带宽度,一条轮迹带宽度一般为50cm,则凸起带孔钢板2的宽度可采用1米,如果要全覆盖或保险起见,凸起带孔钢板2的宽度也可做成整个单车道宽度,如3.5米或3.75米,如果是混合行驶的双车道,凸起带孔钢板2的宽度可做成整个双车道宽度,如7.0米或7.5米;凸起带孔钢板2的高度为钢板顶面距沥青混凝土结构层顶面2~7cm,钢板两端底面放置在沥青混凝土层底面,如钢板设置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中,层厚8cm,设钢板顶面距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顶面3cm,则凸起带孔钢板2的高度为5cm,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弧形和折线型钢板这个高度是指钢板中间的最高点高度,由中间往两侧逐渐减小,对于槽型钢板则为一水平高度;凸起带孔钢板2的厚度根据公路等级、城市道路分类或车流量的大小确定,高等级公路、主干道或车流量大可厚些,可采用1~2cm的钢板,低等级公路、次干道或车流量小就可薄些,可采用0.5~1cm的钢板;在凸起带孔钢板2上还需设很多孔洞22,孔洞22可并列布置也可梅花形布置,孔洞22的直径和相邻孔洞22的净距都要大于沥青混凝土3裹附沥青后集料的最大粒径,如ac-16,最大粒径19mm,孔洞22的直径和相邻孔洞22的净距可取20~25mm,ac-20,最大粒径26.5mm,孔洞22的直径和相邻孔洞22的净距可取28~33mm。

实施例1:凸起带孔钢板2的钢板预制成弧形,在车行道1的两条轮迹带上各布置一条凸起带孔钢板2,形成弧形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层,如图1、如图3所示。

实施例2:凸起带孔钢板2的钢板预制成折线型,在车行道1的两条轮迹带上各布置一条凸起带孔钢板2,形成折线型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层,如图1、如图4所示。

实施例3:凸起带孔钢板2的钢板预制成槽型,在车行道1的两条轮迹带上各布置一条凸起带孔钢板2,形成槽型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层,如图1、如图5所示。

实施例4:凸起带孔钢板2的钢板预制成弧形,在车行道1的整个宽度内布置一块凸起带孔钢板2,车行道1可为单车道或双车道,形成弧形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层,如图2、如图6所示。

实施例5:凸起带孔钢板2的钢板预制成槽形,在车行道1的整个宽度内布置一块凸起带孔钢板2,车行道1可为单车道或双车道,形成槽型钢板-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层,如图2、如图7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示的结构层、结构层厚度仅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员了解和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如面层采用sma材料、钢板采用其他形状等等,若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改变,而仅进行沥青路面材料类型、构件形状或位置及结构层厚度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效益及目的下,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