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T型盖梁与主梁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34547发布日期:2021-05-04 11:2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T型盖梁与主梁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倒t型盖梁与主梁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市政桥梁大规模修建。由于一些市政桥梁对桥梁净空要求较高,普通的盖梁+主梁的结构形式又很难满足要求,因此,倒t型盖梁+主梁的结构形式营运而生。倒t型盖梁+主梁的形式可以有效降低桥梁净空,但是也带来了主梁墩顶位置伸缩缝缝隙大,连续桥面施工困难,桥面平顺性差等问题。

相关技术中,采用传统的沥青混凝土桥面连续结构,由于材料性能不足,往往存在极易破损,行车舒适性差等问题。而采用钢制伸缩缝结构作为桥面过渡,往往存在防水性差,杂物易堵塞,造价比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倒t型盖梁与主梁的连接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钢制伸缩缝结构作为桥面过渡,存在防水性差、杂物易堵塞、造价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倒t型盖梁与主梁的连接结构,该倒t型盖梁与主梁之间形成有浇筑空间;该连接结构包括:

铺装层,其用于铺设于所述主梁上;

抗拉层,其用于填充于所述浇筑空间内,且所述抗拉层的顶端与所述铺装层连接;

过渡层,其用于填充于所述浇筑空间内,所述过渡层的顶端与所述抗拉层的底端连接,底端用于压持于所述倒t型盖梁上;且所述过渡层上开设有缝隙,所述缝隙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过渡层的顶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缝隙的底端与顶端之间的距离l1小于所述过渡层的厚度l2。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缝隙的底端与顶端之间的距离l1等于所述过渡层的厚度l2。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缝隙内填充有防水材料。

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浇筑空间呈凸字型时,所述浇筑空间包括上下布置且连通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抗拉层填充与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过渡层填充于所述第二空间内。

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浇筑空间呈矩形时,所述抗拉层与所述过渡层上下堆叠且相连。

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结构还包括钢筋组件,所述钢筋组件包括:

第一钢筋网,其沿纵桥向埋设于所述抗拉层内;

两个第二钢筋网,两个所述第二钢筋网沿纵桥向分设于所述缝隙的两端,且所述第二钢筋网的一端用于埋设于所述主梁内,另一端朝所述缝隙延伸;

连接钢筋,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筋网和所述第二钢筋网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拉层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制作而成。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层采用普通混凝土制作而成。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层的底端通过隔板压持于所述倒t型盖梁上。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当车辆荷载直接作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结构时,由于过渡层填充于抗拉层与倒t型盖梁之间,可有效将荷载传递至倒t型盖梁。当车辆荷载作用于主梁时,导致倒t型盖梁两侧的两个主梁受拉产生向下的偏转时,抗拉层用于提供主梁的抗拉性能,防止主梁开裂拉坏;过渡层与主梁连成整体,在主梁产生向下的偏转时,过渡层沿缝隙张开,不影响主梁的偏转,降低了主梁变形对桥面连续结构的影响。而且在过渡层上开设缝隙,预先将应力集中至缝隙处,在主梁受拉偏转过程中,会最先损坏过渡层,而过渡层的损坏对主梁的结构没有影响,因此过渡层起到保护主梁的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倒t型盖梁与主梁的连接结构,由于当车辆荷载直接作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结构时,过渡层填充于抗拉层与倒t型盖梁之间,可有效将荷载传递至倒t型盖梁。当车辆荷载作用于主梁时,导致倒t型盖梁两侧的两个主梁受拉产生向下的偏转时,抗拉层用于提供主梁的抗拉性能,防止主梁开裂拉坏;过渡层与主梁连成整体,因此,在主梁产生向下的偏转时,过渡层沿缝隙张开,不影响主梁的偏转,降低了主梁变形对桥面连续结构的影响。而且在过渡层上开设缝隙,预先将应力集中至缝隙处,在主梁受拉偏转过程中,会最先损坏过渡层,而过渡层的损坏对主梁的结构没有影响,因此过渡层起到保护主梁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倒t型盖梁和主梁所形成的浇筑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倒t型盖梁与主梁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浇筑空间为凸字型);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倒t型盖梁与主梁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浇筑空间为矩形);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倒t型盖梁;2、主梁;3、浇筑空间;30、第一空间;31、第二空间;4、铺装层;5、抗拉层;6、过渡层;7、缝隙;8、钢筋组件;80、第一钢筋网;81、第二钢筋网;82、连接钢筋;9、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倒t型盖梁与主梁的连接结构,该倒t型盖梁1与主梁2之间形成有浇筑空间3;该连接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铺装层4、抗拉层5和抗拉层5,铺装层4用于铺设于主梁2上;抗拉层5用于填充于浇筑空间3内,且抗拉层5的顶端与铺装层4连接;过渡层6用于填充于浇筑空间3内,过渡层6的顶端与抗拉层5的底端连接,底端用于压持于倒t型盖梁1上;且过渡层6上开设有缝隙7,缝隙7的一端延伸至过渡层6的顶端。

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结构中铺装层4为沥青防水层,当车辆荷载直接作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结构时,由于过渡层6填充于抗拉层5与倒t型盖梁1之间,可有效将荷载传递至倒t型盖梁1。当车辆荷载作用于主梁2时,导致倒t型盖梁1两侧的两个主梁2受拉产生向下的偏转时,抗拉层5用于提供主梁2的抗拉性能,防止主梁2开裂拉坏;过渡层6与主梁2连成整体,在主梁2产生向下的偏转时,过渡层6沿缝隙7张开,不影响主梁2的偏转,降低了主梁2变形对桥面连续结构的影响。而且在过渡层6上开设缝隙7,预先将应力集中至缝隙7处,在主梁2受拉偏转过程中,会最先损坏过渡层6,而过渡层6的损坏对主梁2的结构没有影响,因此过渡层6起到保护主梁2的作用。

可选的,缝隙7的底端与顶端之间的距离l1小于过渡层6的厚度l2。

缝隙7沿横桥向贯穿过渡层6,在成型过渡层6时,就在过渡层6上预制了缝隙7。本申请实施例中,缝隙7未将过渡层6分成两半,在主梁2受拉过程中,缝隙7还有生长的趋势,即使最终过渡层6断裂也不影响主梁2的结构。其中,缝隙7宽8-10mm,深度为10-15cm。

可选的,缝隙7的底端与顶端之间的距离l1等于过渡层6的厚度l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直接通过缝隙7将过渡层6分隔成两半,这种情况下,若主梁2受拉产生朝上的偏转,那么贯穿整个过渡层6的缝隙7对主梁的偏转没有影响。

优选的,缝隙7内填充有防水材料。

缝隙7内填充有高粘高弹沥青材料,用于防水,且不影响过渡层6从缝隙7处张开。

参见图2所示,当浇筑空间3呈凸字型时,浇筑空间3包括上下布置且连通的第一空间30和第二空间31;抗拉层5填充与第一空间30内,过渡层6填充于第二空间31内。

此种情况下,过渡层6也起到调平的作用。

参见图3所示,当浇筑空间3呈矩形时,抗拉层5与过渡层6上下堆叠且相连。

抗拉层5的厚度为50~150mm,抗拉层5过厚影响主梁2在受拉时产生的偏转,抗拉层5过薄影响抗拉性能。

参见图2和图4所示,该连接结构还包括钢筋组件8,钢筋组件8包括第一钢筋网80、两个第二钢筋网81和连接钢筋82,第一钢筋网80沿纵桥向埋设于抗拉层5内;两个第二钢筋网81沿纵桥向分设于缝隙7的两端,且第二钢筋网81的一端用于埋设于主梁2内,另一端朝缝隙7延伸;连接钢筋8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钢筋网80和第二钢筋网81连接。

第一钢筋网80增强抗拉层5的强度,连接钢筋82呈“[”形,两端分别与第一钢筋网80和第二钢筋网81连接。两个第二钢筋网81在缝隙7处隔开,不影响过渡层6在缝隙7处的张开。

可选的,抗拉层5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制作而成。

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抗压性能不小于100mpa,抗拉强度不低于20mpa,超高性能混凝土掺有钢纤维,具有免蒸养特性。超高性能混凝土层的厚度为50~150mm;同时超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层采用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掺有钢纤维,能有效的减少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性裂缝,保证桥面的平顺。

可选的,过渡层6采用普通混凝土制作而成。

普通混凝土的型号为c40或c50。由于过渡层6对抗拉性能要求小,选用普通混凝土最节省施工成本。

可选的,过渡层6的底端通过隔板9压持于倒t型盖梁1上。

过渡层6与倒t型盖梁1并未连接成整体,在主梁2受拉过程中,过渡层6从缝隙7处张开对倒t型盖梁1的结构没有影响。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