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篮后锚固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2561发布日期:2021-10-27 18:51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挂篮后锚固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挂篮后锚固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挂篮后支点顶部设压梁,压梁两端通过拉杆与箱梁锚固。在压梁下方正对有箱梁竖向预应力筋的情况下,可直接利用预应力筋向上延伸穿过压梁作为拉杆;在不能利用箱梁竖向预应力筋的情况,通常是在箱梁混凝土施工时设置正对压梁两端的后锚预留孔,预留孔贯穿箱梁顶板和底板,通过拉杆穿过压梁和后锚预留孔将挂篮锚固。
3.箱梁内一般设计有较多预应力管道,在实际施工时,经常遇到箱梁内正对压梁的位置设有预应力管道的情况,无法为后锚预留孔,由于梁体侧翼为斜面,固定后锚杆时,在紧固力的作用下会使后锚杆固定部弯折,给挂篮锚固造成困难及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挂篮后锚固连接装置,以解决后锚杆在梁体下方紧固时易弯折变形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挂篮后锚固连接装置,应用于梁体顶板底面倒角处和锚杆的底部固定装置之间,包括穿设在锚杆上的上支撑块和下支撑块;
6.上支撑块包括上座板,上座板的顶面用于与梁体顶板底面倒角处紧密贴合,上座板的底面设置有上耳板,上耳板的底部设置有容纳槽;
7.下支撑块包括下耳板,下耳板的顶部具有凸起部,凸起部用于置于容纳槽内,下耳板底部设置有下座板;
8.下座板的底面用于与锚杆的底部固定装置紧密贴合;其中,下支撑块用于在受到底部固定装置的紧固力后相对于上支撑块转动,以使上座板和梁体底面紧密贴合、以及下座板和底部固定装置紧密贴合。
9.进一步地,上座板为板状结构,其设有第一通孔,供锚杆穿过;上耳板为板状结构,容纳槽为圆弧槽口。
10.进一步地,下耳板为板状结构,凸起部为圆弧凸起;圆弧凸起与圆弧槽口咬合。
11.进一步地,下座板为板状结构,其设有第二通孔,供锚杆穿过。
12.进一步地,所述上耳板的数量为两个,且间隔、相对设置。
13.进一步地,所述下耳板的数量为两个,且间隔、相对设置。
14.进一步地,所述上耳板的两个侧面上、所述容纳槽边缘部均设置有护板。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安装及拆除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在梁体侧翼为斜面时,上支撑块与下支撑块通过带圆弧的槽口与凸起的圆弧咬合,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后锚杆时,在紧固力的作用下会使后锚杆固定部弯折变形的问题,给挂篮锚固造成困难及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挂篮后锚固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挂篮后锚固连接装置下支撑块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挂篮后锚固连接装置下支撑块俯视图。
19.其中:1.上座板;2.上耳板;3.下耳板;4.下座板;5.锚垫板;6.螺母;7.锚杆;8.梁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挂篮后锚固连接装置,如图1所示,应用于梁体8顶板底面倒角处和锚杆7的底部固定装置之间,包括穿设在锚杆7上的上支撑块和下支撑块。
22.上支撑块包括上座板1,为板状结构,其设有第一通孔,供锚杆7穿过;上座板1的顶面用于与梁体8的底面紧密贴合,上座板1的底面设置有上耳板2,上耳板2为板状结构,容纳槽为圆弧槽口。上耳板2的底部设置有容纳槽。
23.下支撑块包括下耳板3,下耳板3的顶部具有凸起部,凸起部用于置于容纳槽内,下耳板3,为板状结构,凸起部为圆弧凸起;圆弧凸起与圆弧槽口咬合。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后锚杆时,在紧固力的作用下会使后锚杆固定部弯折变形的问题,下耳板3底部设置有下座板4。
24.如图2、图3所示,下座板4为板状结构,其设有第二通孔,供锚杆7穿过;下座板4的底面用于与锚杆7的底部固定装置紧密贴合;其中,下支撑块用于在受到底部固定装置的紧固力后相对于上支撑块转动,以使上座板1和梁体8底面紧密贴合、以及下座板4和底部固定装置紧密贴合。固定装置由锚垫板5和螺母 6构成,锚垫板5为板状结构,螺母6上的内螺纹跟锚杆7上的螺纹相配合,当螺母6拧紧时,锚垫板5位于螺母6的上方,锚垫板5与下座板4紧密贴合。
25.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安装及拆除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工作效率高。在梁体侧翼为斜面时,上支撑块与下支撑块通过带圆弧的槽口与凸起的圆弧咬合,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后锚杆时,在紧固力的作用下会使后锚杆固定部弯折变形,给挂篮锚固造成困难及安全隐患。
26.在本实施例中,上耳板2的数量为两个,且间隔、相对设置;下耳板3的数量为两个,且间隔、相对设置,耳板2固定在上座板1上,构成上支撑块,耳板3固定在下座板4上构成下支撑块,上支撑块与下支撑块通过带圆弧的槽口与凸起的圆弧咬合,上耳板2的两个侧面上、容纳槽边缘部均设置有护板,方便拆卸,更有利于施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挂篮后锚固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梁体(8)顶板底面倒角处和锚杆(7)的底部固定装置之间,包括穿设在所述锚杆(7)上的上支撑块和下支撑块;所述上支撑块包括上座板(1),所述上座板(1)的顶面用于与梁体(8)的顶板底面倒角处紧密贴合,所述上座板(1)的底面设置有上耳板(2),所述上耳板(2)的底部设置有容纳槽;所述下支撑块包括下耳板(3),所述下耳板(3)的顶部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用于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下耳板(3)底部设置有下座板(4);所述下座板(4)的底面用于与锚杆(7)的底部固定装置紧密贴合;其中,所述下支撑块用于在受到所述底部固定装置的紧固力后相对于所述上支撑块转动,以使所述上座板(1)和梁体(8)底面紧密贴合、以及下座板(4)和所述底部固定装置紧密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篮后锚固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板(1)为板状结构,其设有第一通孔,供锚杆(7)穿过;所述上耳板(2)为板状结构,所述容纳槽为圆弧槽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挂篮后锚固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耳板(3)为板状结构,所述凸起部为圆弧凸起;所述圆弧凸起与所述圆弧槽口咬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挂篮后锚固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板(4)为板状结构,其设有第二通孔,供锚杆(7)穿过。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挂篮后锚固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耳板(2)的数量为两个,且间隔、相对设置。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挂篮后锚固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耳板(3)的数量为两个,且间隔、相对设置。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挂篮后锚固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耳板(2)的两个侧面上、所述容纳槽边缘部均设置有护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挂篮后锚固连接装置,应用于梁体顶板底面倒角处和锚杆的底部固定装置之间,包括穿设在锚杆上的上支撑块和下支撑块;上支撑块包括上座板,上座板的顶面用于与梁体的底面紧密贴合,上座板的底面设置有上耳板,上耳板的底部设置有容纳槽;下支撑块包括下耳板,下耳板的顶部具有凸起部,其中,下支撑块用于在受到底部固定装置的紧固力后相对于上支撑块转动,以使上座板和梁体底面紧密贴合、以及下座板和底部固定装置紧密贴合;在梁体侧翼为斜面时,上支撑块与下支撑块通过带圆弧的槽口与凸起的圆弧咬合,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后锚杆时,在紧固力的作用下会使后锚杆固定部弯折变形的问题,给挂篮锚固造成困难及安全隐患。难及安全隐患。难及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王珏 朱秀玲 王书涛 刘利军 杨贵佳 邓华 王亚楠 郑楠 孙超群 丁杰 霍志刚 王长柱 田全全 李德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09
技术公布日:2021/10/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