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速路高架桥汇水区网络式收水系统施工方法_2

文档序号:8314404阅读:来源:国知局
下的子步骤进行:
1)收水渠包括沿道路宽度方向设置的横向收水渠2和沿道路长度方向设置的纵向收水渠3 ;在预定的横向收水渠2及纵向收水渠3的位置开挖沟槽,安装基础钢筋、模板、框篦合体式收水篦4的预埋件,浇筑收水渠的首层混凝土 ;如果道路或桥梁上具有中隔墙5,则收水渠贯通该中隔墙5;
2)各收水渠(包括横向收水渠2及纵向收水渠3)的坡度均大于1.0%,且纵向、横向收水渠3、2相互贯通,加大排水能力;
3)在横向收水渠2和纵向收水渠3的中部预装框篦合体式收水篦4,在横向收水渠2和纵向收水渠3的两端部安装可开启式收水篦6,固定、调平合体式收水篦4和可开启式收水篦6 ;
4)浇筑收水渠的第二层混凝土;
第四步:养护新浇混凝土,横向收水渠2的下游连通纵向收水渠3,纵向收水渠3的下游直接和市政的排水干管连接,图3所示为纵向收水渠3与接入市政排水干管的检查井7相连接,加快排水的速度。
[0029]所述第三步中的第I子步骤中:在横向收水渠2和纵向收水渠3的外侧增设透水孔8,透水孔8向外伸入道路结构层14,且其外端部设有反滤包11 ;反滤包设置于道路结构层内。透水孔8向内与横向收水渠2或纵向收水渠3相连通。透水孔8的设置,能够通过道路结构层14吸收横向收水渠2和纵向收水渠3外侧的道路或桥梁结构沥青面层渗漏入道路结构层中的水。
[0030]所述第三步的第I和第4子步骤中,收水渠主体处浇筑的混凝土 13的标号和对应的城市高架主体结构所采用的混凝土的标号相同,且不小于C40。即:当对应的城市高架主体结构所采用的混凝土的标号低于C40时,第三步的第I和第4子步骤中,浇筑的混凝土的标号为C40 ;除此之外,浇筑的混凝土的标号和对应的城市高架主体结构所采用的混凝土的标号相同。收水篦处的固定混凝土应采用钢纤维混凝土 9,达到防裂的目的。
[0031]所述第三步中的第3子步骤中,收水渠的收水篦采用框篦合体式收水篦4(该收水篦的特点是收水篦的框、篦子是合体式的),从而解决以往出现的收水篦无法在道路中间设置、框篦分离引起的安全质量事故、噪音等问题。
[0032]所述第三步中的第3小步骤中,在横向收水渠2和纵向收水渠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开启式收水篦6 ;每道收水渠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可开启式收水篦6 (即可开启的活动式篦子),设置位置应位于非行车带内,避免因车辆荷载频繁出现损坏;按照重交通荷载进行选用具有相应承载力的收水篦。
[0033]所述第四步中,下游接入点为城市的主干管,收水系统的下游管道直径大于收水渠的过水断面。
[0034]横向或纵向收水渠及其收水篦等附件共同组成横向或纵向收水系统。横向收水系统和纵向收水系统组成网络式收水系统,其汇水区横断面上以及同两侧的纵向收水系统是整个贯通的。
[0035]所述第一步中,结合汇水区处复杂的水流方向,通过设置纵向、横向组合收水渠,使道路横坡排水主要依靠纵向收水系统,道路纵坡排水主要依靠横向收水系统,当汇水量短时间内增速较快时,贯穿道路横断面的横向收水系统能够截流排水,从而减少桥梁最低处积水时间和积水量。
[0036]图1中,标号12所示为路床顶。
[0037]施工注意事项:
第一步中:如图3所示,设计、施工前,应充分调查汇水区的地面坡度、流水方向、汇水面积等相关技术参数,以便确定纵、横向收水系统的截面积、数量、位置。
[0038]第三步中:如图1所示,当收水渠位于道路结构中时,按照常规工艺进行开挖施工;如图2所示,当收水系统位于桥梁结构中时,由桥梁主体设计单位进行结构断面设计;收水系统的坡度不低于1%。
[0039]第三步第I子步骤中:首层混凝土浇筑时图2中的标号10所示为钢筋,该处钢筋应一次成型,并在浇筑首层混凝土时安装到位;当收水渠两侧路面下可能有渗水时,在收水渠外侧设置图1所示的反滤包11和透水孔8,将水引入收水渠中排走,高度不宜低于收水渠过水截面高度的1/5,直径不小于3cm。
[0040]浇筑的基础混凝土采用C40以上的普通混凝土或防水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为图1中的钢纤维混凝土 9和现浇混凝土的分界线处;混凝土面应平整,防止积水。
[0041]收水篦(包括可开启式收水篦6和合体式收水篦4)两侧的钢筋,在首层混凝土浇筑时将图2中标号10所示钢筋提前预埋,同时预埋选用的整体式收水篦形式的预埋件;整体式收水篦应具备如下特点:1.承载力应满足道路的承载力要求;2.框、篦为合体不可开启式的;3.收水篦之间的连接采用图5中所示的销轴连接。
[0042]第三步第3条中:固定收水篦时,同时和两侧的路面进行顺接、整平;收水渠的两侧应各安装至少一联单篦式的可开启式收水篦6,如图4 一图7所示,并作为收水渠清淤时使用;开启式收水篦的安装错开车辆轮迹线处。可开启式收水篦6的位置如图3中的各处标号6所示。
[0043]第四步中:收水渠的下游如果需穿越挡土墙等结构物时,应在穿越结构物处设置套管,防止结构物沉降影响管道质量,如图3所示。套管为常规技术,图未示。
[004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城市快速路高架桥汇水区网络式收水系统施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施工: 第一步:根据各个匝道面积和坡率计算最大汇水量,确定整体式收水系统的工艺形式和数量; 第二步:测量放线,选取横向及纵向收水渠的位置; 第三步:在周边道路或桥梁施工完成后,施工纵向、横向整体式收水系统,本步骤按照如下的子步骤进行: 1)收水渠包括沿道路宽度方向设置的横向收水渠和沿道路长度方向设置的纵向收水渠;在预定的横向收水渠及纵向收水渠的位置开挖沟槽,安装基础钢筋、模板、框篦合体式收水篦的预埋件,浇筑收水渠的首层混凝土;如果道路或桥梁上具有中隔墙,则收水渠贯通该中隔墙; 2)收水渠的坡度大于1.0%,且纵向、横向收水渠相互贯通,加大排水能力; 3)在横向收水渠和纵向收水渠的中部预装框篦合体式收水篦,在横向收水渠和纵向收水渠的两端部安装可开启式收水篦,固定、调平合体式收水篦和可开启式收水篦; 4)浇筑收水渠的第二层混凝土; 第四步:养护新浇混凝土,横向收水渠的下游连通纵向收水渠,纵向收水渠的下游直接和市政的排水干管连接,加快排水的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快速路高架桥汇水区网络式收水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步中的第I子步骤中:在横向收水渠和纵向收水渠的外侧增设透水孔,以吸收横向收水渠和纵向收水渠外侧的道路或桥梁结构沥青面层渗漏的水;透水孔外端部设有反滤包,反滤包设置于道路结构层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快速路高架桥汇水区网络式收水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的第I和第4子步骤中,收水渠主体处浇筑的混凝土的标号和对应的城市高架主体结构所采用的混凝土的标号相同,且不小于C40,收水篦处的固定混凝土应采用钢纤维混凝土,达到防裂的目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快速路高架桥汇水区网络式收水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步中的第3小步骤中,在横向收水渠和纵向收水渠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开启式收水篦;每道收水渠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可开启式收水篦,设置位置应位于非行车带内,避免因车辆荷载频繁出现损坏;按照重交通荷载进行选用具有相应承载力的收水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快速路高架桥汇水区网络式收水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下游接入点为城市的主干管,收水系统的下游管道直径大于收水渠的过水断面。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快速路高架桥汇水区网络式收水系统施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根据各个匝道面积和坡率计算最大汇水量,确定整体式收水系统的工艺形式和数量;第二:选取横向及纵向收水渠的位置;第三:在周边道路或桥梁施工完成后,施工纵向、横向整体式收水系统。第四步:养护新浇混凝土,连通横向收水渠和纵向收水渠、纵向收水渠和市政排水干管,加快排水的速度。本发明解决了汇水区无法流入纵向收水沟和通过匝道引流的积水、单一收水系统无法满足收水功能的情况,避免了两侧道路、收水篦损坏等情况。解决了道路或桥梁基层渗漏后残余水的问题,可有效收集桥面汇聚区的雨水。能有效延长维护周期、降本减噪、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IPC分类】E01D19-08, E01D21-00
【公开号】CN104631312
【申请号】CN201510010806
【发明人】王明远, 吴纪东, 多化勇, 贺书伟, 张双梅, 陈波, 光军伟, 马军, 杨杰, 蔡卫东, 杨成海
【申请人】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月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