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贴桥墩台便于快速施工的路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30513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贴桥墩台便于快速施工的路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地基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紧贴桥墩台便于快速施工的路基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桥梁的支承结构为桥台与桥墩。桥台是桥梁两端桥头的支承结构,是道路与桥梁的连接点。桥墩一般多指多跨桥的中间支承结构,桥台和桥墩都是由台(墩)帽、台(墩)身和基台组成。桥墩除承受上部结构产生竖向力、水平力和弯矩外,还承受风力、及可能发生的地震作用。桥台设置在桥梁两端,除了支承桥跨结构外,它又是衔接两岸接线路堤的构筑物;既要能挡土护岸,又能承受台背填土及填土上车辆荷载所产生的附加土侧压力。因此,桥梁墩台不仅自身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而且对地基的承载能力、沉降量、地基与基础之间的摩阻力等也都提出一定的要求,避免在上述荷载作用下产生危害桥梁整体结构的水平、竖向位移和转角位移。
[0003]现有技术的桥梁墩台与路基结合处的结构如下:包括台帽、台身、混凝土承台,台身远离河道的一面与路基土体连接,路基土体上浇筑有混凝土路面,路面的顶面、桥台的台帽顶面和桥面三者基本平齐。
[0004]现有技术的桥梁墩台与路基结合处结构的施工方法如下:先在挖出供桥梁墩台容置的坑,然后意思浇筑桥墩台的承台、台身、台帽,接着将桥板的端部搁置在台身顶面,再将桥台和路基土体之间的土坑用土回填和压实,使得路基土体与桥墩台连接,最后在路基土体上浇筑混凝土路面。
[0005]现有桥梁墩台与路基结合的路基土体一般都采用石灰土,需要将石灰土分多次铺陈并反复碾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反复碾压对桥墩台影响较大,尤其是紧贴桥墩台的路段,容易造成桥梁墩台与路基产生高度差,从而影响施工质量,拖延施工进度。因此,一种能够快速施工且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损坏桥墩的桥梁墩台与路基结合结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紧贴桥墩台便于快速施工的路基结构,解决施工质量不稳定、施工进度被拖延等问题。为实现前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0007]—种紧贴桥墩台便于快速施工的路基结构,包括浇筑在承台上的台身本体,在所述台身本体和路基土体之间设置有与台身本体垂直的钢板粧,其中,所述路基土体包括路面结构层、水泥碎石层、水泥混凝土层。
[0008]本实用新型路基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水泥碎石层为多层复合结构,至少包括第一水泥碎石层和第二水泥碎石层。
[0009]本实用新型路基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路基土体的结构按序为路面结构层、第一水泥碎石层、第二水泥碎石层、水泥混凝土层。
[0010]本实用新型路基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路基土体与所述路面结构层之间还设置有土钉墙,所述土钉墙由土钉和用于固定土钉的钢筋网组成。
[0011]本实用新型路基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钢板粧至所述台身本体中轴线的距离^ 200cm。
[0012]本实用新型路基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水泥碎石层的碎石粒径在20±5cm范围内。
[0013]本实用新型路基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路面结构层包括面层、基层和垫层。
[0014]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钢板粧保护,通过结合与传统路基土体不同的结构层和材料,避免实际施工过程中反复碾压对桥墩台稳定性不利的影响,有利于快速、安全的路基土体进行施工。
[0015]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贴桥墩台便于快速施工的路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贴桥墩台便于快速施工的路基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紧贴桥墩台便于快速施工的路基结构的实施例,包括浇筑在承台2上的台身本体1,在台身本体I和路基土体4之间设置有与台身本体I垂直的钢板粧3,其中,路基土体4包括路面结构层41、水泥碎石层、水泥混凝土层44。采用钢板粧保护,通过结合与传统路基土体不够的结构层和材料,避免实际施工过程中反复碾压对桥墩台稳定性不利的影响,有利于快速、安全的路基土体进行施工。
[0020]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紧贴桥墩台便于快速施工的路基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同样包括浇筑在承台2上的台身本体1,在台身本体I和路基土体4之间设置有与台身本体I垂直的钢板粧3,其中,路基土体4包括路面结构层41、水泥碎石层、水泥混凝土层44。此外,路基土体4与路面结构层41之间还设置有土钉墙45,土钉墙45由土钉46和用于固定土钉46的钢筋网47组成。
[0021]基于上述两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具体地,水泥碎石层为多层复合结构,至少包括第一水泥碎石层42和第二水泥碎石层43。优选地,路基土体4的结构按序为路面结构层41、第一水泥碎石层42、第二水泥碎石层43、水泥混凝土层44,当然路基土体4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方式,例如也可以将路基土体4的结构按序设置为路面结构层41、两层第一水泥碎石层42、两层第二水泥碎石层43、水泥混凝土层44的六层结构体。其中,钢板粧3至台身本体I中轴线的距离多200cm,水泥碎石层的碎石粒径在20±5cm范围内。优选地,路面结构层41包括面层、基层和垫层。本实用新型钢板粧3是平行于台身本体I设置的,即在施工过程中,钢板粧3是垂直插入台身本体I承台2内,对钢板粧3位置的限制,保证钢板粧3垂直插入台身本体I或承台2过程中不破坏台身本体I或基台的整体结构。
[0022]本实用新型紧贴桥墩台便于快速施工的路基结构施工时,包括下述步骤:
[0023]SI,挖出供承台2浇筑的坑,在坑底浇筑承台2,再在承台2上浇筑台身本体I。
[0024]S2,从台身本体I上端向下开挖供钢板粧3垂直插入的孔,将钢板粧3置于台身本体I或/和承台2内,接着用土填充台身本体I与钢板粧3之间的坑使台身本体I与路基土体4合拢。在步骤S2中,优选地钢板粧3与台身本体I中轴线的距离多200cm。钢板粧3是垂直插入台身本体I承台2内,在开挖供钢板粧3垂直插入的孔的孔时,垂直向下的角度尽量不要发生偏差,以保证台身本体I或基台的结构的整体性。
[0025]S3,铺设路基土体4,首先在原地面掺灰碾压,接着铺设一层水泥混凝土层44,然后在水泥混凝土层44上铺设一层或多层水泥碎石层并反复碾压,最后铺上路面结构层41。该步骤S3中,铺设并碾压完水泥碎石层后,包括有施工土钉墙45的步骤,先铺设一层钢筋网47,预留搭接长度并在钢筋网47上喷射混凝土,接着打入土钉46。优选地,水泥碎石层的碎石粒径在20±5cm范围内,路面结构层41包括面层、基层和垫层。由于上述路基土体4铺设的结构层,在铺设时与传统路基铺设方法相比,碾压次数大为减少,并且将碎石粒径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水泥碎石层所含碎石能够迅速填实,同样减少施工过程的碾压次数。
[0026]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钢板粧保护,通过结合与传统路基土体不同的结构层和材料,避免实际施工过程中反复碾压对桥墩台稳定性不利的影响,有利于快速、安全的路基土体进行施工。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紧贴桥墩台便于快速施工的路基结构,包括浇筑在承台(2)上的台身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台身本体(I)和路基土体(4)之间设置有与台身本体(I)垂直的钢板粧(3),其中,所述路基土体(4)包括路面结构层(41)、水泥碎石层、水泥混凝土层(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贴桥墩台便于快速施工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碎石层为多层复合结构,至少包括第一水泥碎石层(42)和第二水泥碎石层(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紧贴桥墩台便于快速施工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土体(4)的结构按序为路面结构层(41)、第一水泥碎石层(42)、第二水泥碎石层(43)、水泥混凝土层(4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贴桥墩台便于快速施工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土体(4)与所述路面结构层(41)之间还设置有土钉墙(45),所述土钉墙(45)由土钉(46)和用于固定土钉(46)的钢筋网(47)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贴桥墩台便于快速施工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粧(3)至所述台身本体(I)中轴线的距离多200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贴桥墩台便于快速施工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碎石层的碎石粒径在20 ± 5cm范围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贴桥墩台便于快速施工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结构层(41)包括面层、基层和垫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紧贴桥墩台便于快速施工的路基结构,包括浇筑在承台上的台身本体,在所述台身本体和路基土体之间设置有与台身本体垂直的钢板桩,其中,所述路基土体包括路面结构层、水泥碎石层、水泥混凝土层。本实用新型采用钢板桩保护,通过结合与传统路基土体不同的结构层和材料,避免实际施工过程中反复碾压对桥墩台稳定性不利的影响,有利于快速、安全的路基土体进行施工。
【IPC分类】E01C3/00, E01C3/04
【公开号】CN204940031
【申请号】CN201520655630
【发明人】陈娟, 韩甦, 周德胜, 江越
【申请人】苏州同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