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棘轮扳手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221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棘轮扳手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棘轮扳手,尤指一种棘轮扳手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美国专利第6,044,731号,该惯用技术中,扳手于柄部所设置的容置槽呈完全透空状,将大幅降低扳手所能承受的扭力值。由于其容置槽呈透空状,故需再设置一调整座,该调整座需大面积的延伸至扳手的柄部以便将容置槽封闭,且该调整座需于底缘设置一限位沟,以便连动掣制环作动,由于该掣制环插置于制动块内,故当该制动块于退位空转时,该调整座会受掣制环的连动而同步跳动,产品设计上显有瑕庛失当。而该调整座与扳手头部间的结合需藉一C形扣来卡固,该掣制环与C形扣皆仅具有单一的功能,不但增加了构件设置的数量,更相对提高了生产的成本及装配的时间。
且该制动块与容置槽间无任何定位结构,需藉设置于扳手头部的圆柱与掣制环的W型卡槽的配合,方才使制动块具有回复定位的功能。然此该设计若使用于头部空间较小的8mm扳手时,其狭小的头部空间相对使得供圆柱设置的穿孔的钻设更加困难,而该穿孔的钻设势必削薄了头部的壁厚,亦即降低了扳手头部的结构强度,且因该穿孔的钻设若有偏移即会严重的影响到制动块在容置槽内的滑移及定位,故该穿孔在钻设时,需达到较高的加工精度,否则,使产品的不良率提高,增加了生产成本上的支出。此掣制环4与圆柱14间的配合定位并无法提供制动块直接有效的明确定位,结构设计上相当的复杂而不可靠,此一高故障率的产品,实不具有产业上的利用性。
请参阅美国专利第6,220,123号,其制动块上所设置的阶梯的棘齿在加工上相当不易,将大幅提高产品的不良率,此一设计大幅地牺牲了制动块与棘齿轮间棘齿的啮合面积,相对大幅的降低了扳手所能承受的扭力值。且其调整座的棘齿啮合于制动块的棘齿,而可连动制动块于容置槽内换向,然而,调整座与扳手间任何卡固定位关,操作无法得到明确的换向定位。且因该制动块的棘齿啮合于棘齿轮的棘齿,故当该制动块于退位空转时,该调整座会受制动块的连动而同步跳动,结构设计上亦具有极大的缺陷。
且因该制动块的棘齿啮合于调整座的棘齿,该制动块的棘齿啮合于棘齿轮的棘齿,故当扳转调整座连动制动块于容置槽内换向时,该制动块会连动棘齿轮同步转动,故需将扳手离开于待转件,方可进行换向。而该棘轮环与调整座由扳手头部的两侧向内套置,且棘轮环与调整座间仅靠单一的C形扣作为卡固限位,卡固能力相当薄弱,在承受大扭力的扳转状态下,该棘轮环与调整座因而极易爆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转盘设置于扳手本体的容置空间内,该转盘的上端凸露于外而可供操作扳转,该转盘的下端可直接连动棘齿块于容置槽内左右滑移,且该转盘受卡扣的卡固而具有明确的定位,且该转盘下端的穿槽较大于棘齿块顶面的突起,故该穿槽内尚有足够的空间供棘齿块于退位跳动利用,而不会连动转盘同步位移,亦无需于扳手本体的腹部开设任何孔洞,而可得一具有完整面缘的扳手,其结构相当简易而稳固,具有极佳的可靠度。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包括有一扳手本体,该扳手本体的头部内设有一容置空间,该扳手本体的喉部处设有一容置槽;一棘齿轮,该棘齿轮的侧表面周缘处环设有数个棘齿,该棘齿轮得以可转动的方式置入结合于扳手本体的容置空间内;一棘齿块,该棘齿块的一端设有数个棘齿,该棘齿可与棘齿轮的棘齿相互啮合,该棘齿块可置入于扳手本体的容置槽内,该棘齿块可与容置槽为相对滑移关系;一转盘,该转盘具有上端及下端,该转盘设置于扳手本体的容置空间,具有凸露于容置空间外而可供扳转操作的上端,其下端可直接连动棘齿块于容置槽内滑移;一顶掣装置,该顶掣装置设置于容置槽内,而可弹性顶推棘齿块不具棘齿的一端,棘齿块可定位于容置槽内。
所述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中该转盘的下端与棘齿块间具有使棘齿块退位跳动时不会连动转盘的一间隙。
所述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中可将一卡扣设置于扳手本体与转盘间,该卡扣背部的内缘可定位于转盘。
所述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中可将一卡扣设置于扳手本体与转盘间,该卡扣背部的外缘卡掣限位于容置槽的两端,该卡扣背部的内缘可定位于转盘。
所述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中可将一卡扣设置于扳手本体与转盘间,该卡扣的背部略为内缩,而使该卡扣形成非全圆状,该卡扣背部的外缘设有至少一限位块,该限位块设置于扳手本体的限位孔内,该卡扣的背部与扳手本体间具有一间隙,该卡扣背部的内缘可定位于转盘。
所述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中该容置空间的一端设有一向外扩张的阶梯,该阶梯的侧壁面环设有一凹槽,该容置空间的另端则设有一向内延伸的凸缘。
所述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中该容置槽的底壁设有一穿孔,该容置槽的顶面相切于阶梯而呈部份镂空状,且该容置槽的顶面连通于凹槽。
所述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中该棘齿块一侧顶面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凹陷,而使中间部位形成一突起。
所述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中该转盘的中央设有一内孔,该转盘的侧周缘环设有一凹槽,该转盘的下端凹设有一穿槽,且于凹槽相对于穿槽的两侧设有两较为凹陷的定位卡缘。
所述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中该卡扣背部外缘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设有一突起,该卡扣背部内缘的中央向内延伸设有一卡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是1.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转盘设置于扳手本体的容置空间内,该转盘的上端凸露于外而可供操作扳转,该转盘的下端可直接连动棘齿块于容置槽内左右滑移,且该转盘受卡扣的卡固而具有明确的定位。
2.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转盘设置于扳手本体的容置空间内,且扳手本体内的容置槽为封闭状,不必套置任何孔盖,故无需于扳手本体的腹部开设任何孔洞,而可得一具有完整面缘的扳手,且其结构相当简易而稳固,具有极佳的可靠度。
3.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由于转盘下端的穿槽较大于棘齿块顶面的突起,故该穿槽内尚有足够的空间供棘齿块于退位跳动利用,而不会连动转盘同步位移,故当棘齿块于退位跳动时,该转盘仍受卡扣的定位,而不会与扳手本体产生相对位移。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扳手本体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盘的立体仰视图;图5为图1的5-5剖视图;图6为图5的6-6剖视图,表示转盘左侧的定位卡缘受卡扣背部内缘的卡块卡固而定位;图7为图5的7-7剖视图,表示棘齿块的突起位于转盘下端穿槽内的较右侧;图8为扳手空转的示意图,表示棘齿块于退位跳动时,不会连动转盘与扳手本体产生相对位移;图9为图6的沿续,表示转盘左侧的定位卡缘离开于卡扣背部内缘的卡块;
图10为图7的沿续,表示转盘穿槽的右侧壁推抵棘齿块的突起于容置槽内滑移;图11为图9的沿续,表示转盘右侧的定位卡缘受卡扣背部内缘的卡块卡固而定位;图12为图10的沿续,表示棘齿块的突起位于转盘下端穿槽内的较右侧;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扳手本体的剖视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剖视图;图16为图15的16-16剖视图,表示转盘左侧的定位卡缘受卡扣背部内缘的卡块卡固而定位;图17为图16的沿续,表示转盘左侧的定位卡缘离开于卡扣背部内缘的卡块;图18为图17的沿续,表示转盘右侧的定位卡缘受卡扣背部内缘的卡块卡固而定位;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扳手本体的剖视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侧剖视图;图22为图21的22-22剖视图,表示转盘左侧的定位卡缘受卡扣背部内缘的卡块卡固而定位;图23为图22的沿续,表示转盘左侧的定位卡缘离开于卡扣背部内缘的卡块;图24为图23的沿续,表示转盘右侧的定位卡缘受卡扣背部内缘的卡块卡固而定位;图2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侧剖视图;图27为图26的27-27剖视图,表示转盘左侧的定位卡缘受卡扣背部内缘的卡块卡固而定位;图28为图27的沿续,表示转盘左侧的定位卡缘离开于卡扣背部内缘的卡块;图29为图28的沿续,表示转盘右侧的定位卡缘受卡扣背部内缘的卡块卡固而定位;图30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应用于棘轮套筒扳手。
附图中的参照标号说明10、扳手本体11、头部12、柄部13、容置空间131、凸缘 14、阶梯141、凹槽15、容置槽 151、穿孔152、阶梯 153、限位孔 154、限位孔20、棘齿轮 21、制动槽 22、棘齿23、卡部24、卡部30、棘齿块31、棘齿32、卡缘33、抵顶面34、突起35、突起40、转盘41、内孔42、扳动部 43、凹槽431、定位卡缘 432、定位卡缘 44、穿槽50、卡扣51、突缘52、卡块53、限位块 54、限位块 60、顶掣装置61、弹性体 62、钢珠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5,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中,其构件包括有一扳手本体10,该扳手本体10的一端为头部11,另端则为柄部12,请同时参阅图3所示,该扳手本体10的头部11设有具有一圆柱中空状的容置空间13,该容置空间13的一端设有一向外扩张的阶梯14,该阶梯14的侧壁面环设有一凹槽141,该容置空间13的另端则设有一向内延伸的凸缘131。该扳手本体10的喉部处设有一半月形的容置槽15,该容置槽15连通于容置空间11,该容置槽15的底壁设有一穿孔151,该容置槽15的顶面相切于阶梯14而呈部份镂空状,且该容置槽15的顶面设有一连通于凹槽141的阶梯152。
一棘齿轮20,该棘齿轮20的中央部位设有一制动槽21,该棘齿轮20的侧表面周缘处凸设有数个棘齿22,该棘齿轮2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内缩且不具棘齿22的卡部23、24,且该卡部23的纵长较长于卡部24,该棘齿轮20恰可置入于扳手本体10的容置空间11内,该棘齿轮20的卡部24受到扳手本体10凸缘131的挡止顶制而不会向下脱落。
一棘齿块30,该棘齿块30的一端设有数个棘齿31,该棘齿31可与棘齿轮20的棘齿22相互啮合,该棘齿块30的另端设有两相切而概呈V型的卡缘32,且于棘齿块3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抵顶面33,该棘齿块30远离卡缘32的一侧的顶面两端分别设有一凹陷,而使中间部位形成一突起34,该棘齿块30设置于扳手本体10的容置槽15内。
一转盘40,请同时参阅图4所示,该转盘40具有上端及下端,该转盘40的中央设有一内孔41,该转盘40的上端向外延伸设有较凸出的扳动部42,该转盘40的侧周缘环设有一凹槽43,该转盘40的下端凹设有一穿槽44,且于凹槽43相对于穿槽44的两侧设有两较为凹陷的定位卡缘431、432,该转盘40设置于扳手本体10的容置空间13内,而其内孔41套置于棘齿块20的卡部23,该转盘40的下端抵靠于扳手本体10的阶梯14,而使棘齿块30顶面的突起34可卡合于转盘40下端的穿槽44内,且该转盘40顶面的扳动部42凸露于外,且可与扳手本体10产生相对的转动关系。
一卡扣50,该卡扣50概呈C形,该卡扣50背部外缘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设有一突缘51,该卡扣50的背部略为内缩,而使该卡扣50形成非全圆状,该卡扣50背部内缘的中央向内延伸设有一卡块52,该卡扣50弹性设置于转盘40的凹槽43及扳手本体10的凹槽141,使该转盘40不会脱出。请同时参阅图6所示,且该卡扣50背部外缘的两突缘51分别卡掣定位于容置槽15顶面的阶梯152的两端,俾使卡扣50不会与扳手本体10产生相对的转动关系,且该卡扣50背部内缘的卡块52可选择性的卡合于转盘40的任一定位卡缘431、432内,而具有定位转盘40的功能。
一顶掣装置60,该顶掣装置60由一弹性体61及一钢珠62构成,该顶掣装置60容置于扳手本体10的穿孔151内,且顶掣装置60的钢珠62受弹性体61的顶推而顶掣于棘齿块30的卡缘32上,使该棘齿块30受转盘40下端的直接连动而于容置槽15内滑移换向时,具有定位的功能。
请参阅图6所示,由于卡扣50藉其背部外缘的两突缘51卡掣定位于容置槽15阶梯152的两端,而定位于扳手本体10内,故当使用逆时扳转转盘40上端的扳动部42时,该卡扣50背部内缘的卡块52会卡合于转盘40的定位卡缘431内,而可使转盘40获得一明确的定位。请参阅图7所示,由于该棘齿块30顶面的突起34卡合于转盘40下端的穿槽44内,故该棘齿块30受转盘40下端的直接连动而位于容置槽15的较右侧,该棘齿块30右侧的抵顶面33抵靠于容置槽15的右侧壁面。
请参阅图8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扳手于退位空转时棘齿块30的动作示意图,当棘齿轮20反向空转时会连动棘齿块30退位跳动,该棘齿块30的退位跳动,因受顶掣装置60顶推于棘齿块30的卡缘32上,故不会越过扳手本体10的中心线,且顶掣装置60会顶推棘齿块30使其回复至初始的状态,由于该转盘40下端的穿槽44较大于棘齿块30顶面的突起34,且该突起34位于转盘40穿槽44的较右端,故该穿槽44内尚有足够的空间供棘齿块30于退位跳动利用,而不会连动转盘40同步位移,故当棘齿块30于退位跳动时,该转盘40仍受卡扣50的定位,而不会与扳手本体10产生相对位移。
请参阅图9所示,当使用欲换向扳动时,可顺时扳转转盘40上端的扳动部42,使转盘40的定位卡缘431脱离于卡扣50卡块52的卡固,而使卡扣50的卡块52抵靠于两定位卡缘431、432间的壁面上,故该卡扣50的背部会于容置槽15的阶梯152内弹性退位。请同时参阅图10所示,此时,该转盘40下端穿槽42的右侧壁会抵靠于棘齿块30突起34的右侧,而可直接连动棘齿块30于容置槽15内滑移。
请同时参阅图11、12所示,当该卡扣50背部内缘的卡块52卡合于转盘40的定位卡缘432内时,该棘齿块30会受转盘40下端的直接连动而越过扳手本体10的中心线,该顶掣装置60的钢珠62顶推于棘齿块30另端的卡缘32上,使棘齿块30左侧的抵顶面33顶掣于容置槽15的左侧壁面,且该棘齿块30突起34位于转盘40下端穿槽44的较左端,故该穿槽44内尚有足够的空间供棘齿块30于退位跳动利用,故当棘齿块30于退位跳动时,该转盘40仍受卡扣50的定位,而不会与扳手本体10产生相对位移。
请参阅图1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而此实施例在许多方向均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类似,故相同的构件采用与先前相同的组件符号。本实施例乃是将扳手本体10与卡扣50间的卡固结构作一变化,其主要改变的处在于将容置槽15顶面的阶梯152取消,请同时参阅图14所示,而将容置槽15的顶面提高设置,使容置槽15的顶面可连通于凹槽141,且将棘齿块30中间部位的突起35与顶面间具有一阶梯,该突起35同样可容置于转盘40下端的穿槽44。请参阅图15、16所示,该卡扣50背部外缘的两突缘51分别卡掣定位于容置槽15顶面的两端,而将卡扣50定位于扳手本体10内时,当该卡扣50背部内缘的卡块52卡合于转盘40的定位卡缘431内,该转盘40可获得一明确的定位,且该转盘40下端可直接连动棘齿块30滑移至容置槽15的较右侧。
请参阅图17所示,当使转盘40的定位卡缘431脱离于卡扣50卡块52的卡固,而使卡扣50的卡块52抵靠于两定位卡缘431、432间的壁面上,该卡扣50的背部会于容置槽15的顶面弹性退位。
请参阅图18所示,当该卡扣50背部内缘的卡块52卡合于转盘40的定位卡缘432内时,该转盘40可获得一明确的定位,且该转盘40下端可直接连动棘齿块30滑移至容置槽15的较左侧,本第二具体实施例所达成的功效完全同于上述实施例。
请参阅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而此实施例在许多方向均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类似,故相同的构件采用与先前相同的组件符号。本实施例乃是将扳手本体10与卡扣50间的卡固结构作一变化,其主要改变的处在于将容置槽15顶面的阶梯152取消,请同时参阅图20、21所示,而于容置槽15顶面的中央设置一限位孔153,该限位孔153穿透于柄部12且连通于凹槽141,并将卡扣50背部外缘的两突缘51取消,而于卡扣50背部的中央设置一限位块53,该限位块53设置于限位孔153内,使卡扣50不会与扳手本体10产生相对的转动关系,该卡扣50的背部与凹槽141间及限位块53与限位孔153间皆具有一间隙,该间隙可供卡扣50弹性退位之用。
请参阅图22所示,当该卡扣50背部内缘的卡块52卡合于转盘40的定位卡缘431内,该转盘40可获得一明确的定位,且该转盘40下端可直接连动棘齿块30滑移至容置槽15的较右侧。
请参阅图23所示,当使转盘40的定位卡缘431脱离于卡扣50卡块52的卡固,而使卡扣50的卡块52抵靠于两定位卡缘431、432间的壁面上,该卡扣50可利用其背部与凹槽141间的间隙及限位块53与限位孔153间的间隙,作为弹性退位之用。
请参阅图24所示,当该卡扣50背部内缘的卡块52卡合于转盘40的定位卡缘432内时,该转盘40可获得一明确的定位,且该转盘40下端可直接连动棘齿块30滑移至容置槽15的较左侧,本第三具体实施例所达成的功效完全同于上述实施例。
请参阅图25、2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而此实施例在许多方向均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类似,故相同的构件采用与先前相同的组件符号。本实施例乃是将扳手本体10与卡扣50间的卡固结构作一变化,其主要改变的处在于将容置槽15顶面的阶梯152取消,而于容置槽15顶面的两端分别设置一限位孔154,该限位孔154贯穿于扳手本体10的喉部,该限位孔154连通于凹槽141,并将卡扣50背部外缘的两突缘51改设为两限位块54,该两限位块54分别设置于两限位孔154内,使卡扣50不会与扳手本体10产生相对的转动关系,该卡扣50的背部与凹槽141间皆具有一间隙,该间隙可供卡扣50弹性退位之用。
请参阅图27所示,当该卡扣50背部内缘的卡块52卡合于转盘40的定位卡缘431内,该转盘40可获得一明确的定位,且该转盘40下端可直接连动棘齿块30滑移至容置槽15的较右侧。
请参阅图28所示,当使转盘40的定位卡缘431脱离于卡扣50卡块52的卡固,而使卡扣50的卡块52抵靠于两定位卡缘431、432间的壁面上,该卡扣50可利用其背部与凹槽141间的间隙,作为弹性退位之用。
请参阅图29所示,当该卡扣50背部内缘的卡块52卡合于转盘40的定位卡缘432内时,该转盘40可获得一明确的定位,且该转盘40下端可直接连动棘齿块30滑移至容置槽15的较左侧,本第四具体实施例所达成的功效完全同于上述实施例。
请参阅图3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本第五实施例将上述应用于棘轮梅花扳手的结构套用于棘轮套筒扳手,其所达成的功效完全同于上述实施例。经由本实用新型的教示,熟习此项技术可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套用于多种不同型态的扳手,然此可轻易思及的简易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扳手本体,该扳手本体的头部内设有一容置空间,该扳手本体的喉部处设有一容置槽;一棘齿轮,该棘齿轮的侧表面周缘处环设有数个棘齿,该棘齿轮得以可转动的方式置入结合于扳手本体的容置空间内;一棘齿块,该棘齿块的一端设有数个棘齿,该棘齿可与棘齿轮的棘齿相互啮合,该棘齿块可置入于扳手本体的容置槽内,该棘齿块可与容置槽为相对滑移关系;一转盘,该转盘具有上端及下端,该转盘设置于扳手本体的容置空间,具有凸露于容置空间外而可供扳转操作的上端,其下端可直接连动棘齿块于容置槽内滑移;一顶掣装置,该顶掣装置设置于容置槽内,而可弹性顶推棘齿块不具棘齿的一端,棘齿块可定位于容置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盘的下端与棘齿块间具有使棘齿块退位跳动时不会连动转盘的一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可将一卡扣设置于扳手本体与转盘间,该卡扣背部的内缘可定位于转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可将一卡扣设置于扳手本体与转盘间,该卡扣背部的外缘卡掣限位于容置槽的两端,该卡扣背部的内缘可定位于转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可将一卡扣设置于扳手本体与转盘间,该卡扣的背部略为内缩,而使该卡扣形成非全圆状,该卡扣背部的外缘设有至少一限位块,该限位块设置于扳手本体的限位孔内,该卡扣的背部与扳手本体间具有一间隙,该卡扣背部的内缘可定位于转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容置空间的一端设有一向外扩张的阶梯,该阶梯的侧壁面环设有一凹槽,该容置空间的另端则设有一向内延伸的凸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容置槽的底壁设有一穿孔,该容置槽的顶面相切于阶梯而呈部份镂空状,且该容置槽的顶面连通于凹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棘齿块一侧顶面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凹陷,而使中间部位形成一突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盘的中央设有一内孔,该转盘的侧周缘环设有一凹槽,该转盘的下端凹设有一穿槽,且于凹槽相对于穿槽的两侧设有两较为凹陷的定位卡缘。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卡扣背部外缘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设有一突起,该卡扣背部内缘的中央向内延伸设有一卡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棘轮扳手改进结构,其转盘设置于扳手本体的容置空间内,该转盘的上端凸露于外而可供操作扳转,该转盘的下端可直接连动棘齿块于容置槽内左右滑移,且该转盘受卡扣的卡固而具有明确的定位,且该转盘下端的穿槽较大于棘齿块顶面的突起,故该穿槽内尚有足够的空间供棘齿块于退位跳动利用,而不会连动转盘同步位移,亦无需于扳手本体的腹部开设任何孔洞,而可得一具有完整面缘的扳手,其结构相当简易而稳固,具有极佳的可靠度。
文档编号B25B13/46GK2547462SQ02235208
公开日2003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16日
发明者胡厚飞 申请人:胡厚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