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282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扳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扳动工具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手工具,尤指一种扳动工具。人类自有文明以来,手工具就占有一席之地,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要求也从“能用就好”的老旧思维,变得相当细腻和讲究,唯有不断进步或创新的构想,产生新的形态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并有效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考验下生存。
参照附件一,为美国专利第5582083号专利案,该习知专利案包括有一开口扳手10和一可拆卸的把手80。该开口扳手10的一端有一上颚12和一下颚14,该上颚12和下颚14是一腹部16而连结。开口扳手10的另端有一方孔40,该方孔40内的每一侧壁44、46、48、50皆设有一凹穴66。该凹穴66可供把手80的方头120的钢珠卡固,使开孔扳手10不致分离于把手80。然而当把手80结合于开口扳手10的方孔40内时,因方孔40为矩形的设计,所以把手80与开口扳手10的结合仅可产生四个位置的变化。重要的是,其二相邻操作位置的夹角为90度,使得开口扳手10的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并不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操作,因为把手80可能会被障碍所挡止,而无法结合于开口扳手10的方孔40。如此,严重的影响到开口扳手10的操作性能。
参照附件二,为美国专利第4774862号专利案,该习知专利案包括有一开口扳手50和一可拆却的把手124。该开口扳手50有一弓形的颚52,开口扳手50的另端有一由双重矩形构成的孔64。然而当把手124结合于开口扳手50的孔64内时,因孔64是由二矩形重叠而成,所以把手124与开口扳手50的结合可产生八个位置的变化。参照

图1,其二相邻操作位置的夹角为45度,虽然较优于上述前案的90度,但开口扳手50的使用仍然受到许多的限制。参照图2,该习知的开口扳手50并不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操作,因为把手124可能会被障碍所挡止,而无法结合于开口扳手50的孔64。重要的是,该孔64的侧壁并未设有供钢珠容置的凹穴,请继续参照图1,当把手124的方头126设置于开口扳手50的孔64内时,方头126的钢珠128是位于孔64的其一端角内。很明显的,该方头126与孔64间并未获得纵向的卡固定位,故开口扳手50极易分离于把手124,造成操作使用上的困扰,并不可靠,且严重的影响到开口扳手50的操作性能。
因此,本发明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即是习知开口扳手与把手的结合仅可产生八个位置的变化,其二相邻操作位置的最小夹角为45度,把手可能会被障碍所挡止,并不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操作。且习知开口扳手与把手间的结合,并未获得纵向的卡固定位,开口扳手极易分离于把手,并不可靠。本发明想排除或至少减轻先前技术所遭遇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扳动工具,便于在狭小空间内操作,相对的提高了扳动工具的操作性能,且使扳动工具可稳固的结合于接杆,相当安全可靠。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扳动工具,其包括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扳动工具的第一端处设有一驱动部,该扳动工具的第二端处纵向设有一供接杆的方头插置的结合孔,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孔具有十二个端角。
所述的扳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孔是由三个正方形重叠设置而形成有十二个外端角及十二个内端角。
所述的扳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二相邻外端角间的夹角为30度。
所述的扳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每一内端角的处皆设有一供该方头内的钢珠卡入的凹陷。
所述的扳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设有二颚,该二颚间设有一供螺件容置的开口。
所述的扳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是呈梅花开口型或呈梅花型。
所述的扳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可设有一方头。
所述的扳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可设有一可换向的棘轮头。
所述的扳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方头与该外端角间的接触面积大于螺件与驱动部间的接触面积。
本发明的扳动工具的结合孔是由三个正方形重叠设置而形成有十二个外端角,接杆可与扳动工具产生十二个位置的变化,二相邻操作位置间的夹角为30度。故于狭小空间内操作时,接杆可轻易的闪避过障碍进行操作,相对的提高了扳动工具的操作性能。且当接杆的方头插置于扳动工具的结合孔内时,方头的钢珠是卡入内端角的凹陷内,提供了方头与结合孔间纵向的卡固定位,使扳动工具可稳固的结合于接杆,相当可靠。
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明。图1为习知开口扳手结合于把手的示意图,表示二相邻操作位置的夹角为45度。
图2为习知开口扳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表示把手被障碍所挡止,而无法结合于开口扳手的孔。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图,表示二外端角间的夹角为30度。
图5为本发明图6为本发明扳动工具结合于接杆的示意图,表示二相邻操作位置的夹角为30度。
图7为本发明扳动工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表示把手可闪避过障碍而进行操作。
图8为本发明的部份剖视图,表示方头的钢珠卡入内端角的凹陷内。
图9A为本发明的俯视图,表示结合孔内设有十六个外端角,且外端角与方头的接触面积小于螺件与驱动部的接触面积。
图9B为本发明的俯视图,表示结合孔内设有十二个外端角,且外端角与方头的接触面积大于螺件与驱动部的接触面积。
图10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件一为美国专利第5582083号专利案。
附件二为美国专利第4774862号专利案。有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参照图3及图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扳动工具10包括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扳动工具10的第一端适处设有一驱动部11,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驱动部11设有二颚12,该二颚12间形成有一可供螺件容置的开口13。该扳动工具10的第二端适处纵向设有一结合孔14,该结合孔14是由三个正方形重叠设置而形成有十二个外端角141及十二个内端角142。其二相邻外端角141间的夹角为30度,且于每一内端角142的适处皆设有一凹陷143。
参照图5,显示扳动工具10的结合孔14可供接杆20的方头21插置,该方头21可与接杆20产生相对的枢摆。
参照图6,由于扳动工具10的结合孔14是由三个正方形重叠设置而形成有十二个外端角141,且二相邻外端角141间的夹角为30度。接杆20的方头21可任意的插置于结合孔14内相对应的四个外端角141内,使扳动工具10可与接杆20产生十二个位置的变化。重要的是,其二相邻操作位置间的夹角为30度,使得扳动工具10与接杆20间可作小角度的变化,而更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操作。
参照图7,当使用者于狭小的空间(如汽车的引擎室)内扳转螺件30时,常会受到许多障碍31所阻挡。由于本发明的扳动工具10与接杆20间可作小角度的变化,故接杆20可轻易的闪避过障碍31。如此,接杆20可于狭小的空间内连动扳动工具10以扳转螺件30,并可克服角度上的障碍,相对的提高了扳动工具10的操作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当接杆20的方头21插置于扳动工具10的结合孔14内时,扳动工具10可稳固的结合于接杆20。参照图8,方头21的钢珠22是卡入内端角142的凹陷143内,提供了方头21与结合孔14间纵向的卡固定位,使扳动工具10可稳固的结合于接杆20。且当扳动工具10与接杆20结合于不同的操作位置时,方头21的钢珠22可卡入其一内端角142的凹陷143内。
参照图9A,显示结合孔14’内设有十六个外端角141’,方头21是插置于结合孔14’内相对应的四个外端角141’内,该方头21与该些外端角141’的接触面积为L1×8=8L1,该螺件30与驱动部11的接触面积同样为Ln×2=2Ln。因为外端角141’数量的增加,造成外端角141’壁面的缩短,故8L1<2Ln,方头21可能会破坏结合孔14’的外端角141’,使扳转接杆20的力量无法有效的传至螺件30。且方头21的钢珠22是位于结合孔14’的其一外端角141’内,结合孔14’与方头21间并未获得纵向的卡固定位,扳动工具10而极易分离于接杆20。
参照图9B,显示方头21是插置于结合孔14内相对应的四个外端角141内,该方头21与该些外端角141的接触面积为L2×8=8L2,该螺件30与驱动部11的接触面积为Ln×2=2Ln,且因8L2>2Ln,故方头21是不会破坏结合孔14的外端角141,使扳转接杆20的力量可有效的传至螺伴30。因此,于结合孔内设置十二个外端角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型态。
图10显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扳动工具。第二个实施例和第一个实施例相同,除了扳动工具10第一端驱动部11a型态上的变化,该驱动部11a是形成为梅花开口型。
图11显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板动工具。第三个实施例和第一个实施例相同,除了扳动工具10第一端驱动部11b型态上的变化,该驱动部11b是形成为梅花型。
图12显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扳动工具。第四个实施例和第一个实施例相同,除了扳动工具10第一端驱动郁11c型态上的变化,该驱动部11c的适处设有一方头12c。
参照图13,显示扳动工具10第一端的方头12c是结合有一套筒40,扳动工具10第二端的结合孔14结合有一接杆20。如此,该扳动工具10第一端的驱动部11c可结合于不同的驱动工具,并可克服角度上的障碍。
图14显示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扳动工具。第五个实施例和第一个实施例相同,除了扳动工具10第一端驱动部11d型态上的变化,该驱动部11d的适处设有一可换向的棘轮头12d。
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发明的扳动工具,其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习知开口扳手与把手的结合仅可产生最多八个位置的变化,其二相邻操作位置的最小夹角为45度,把手可能会被障碍所挡止,并不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操作。且习知开口扳手与把手间的结合,并未获得纵向的卡固定位,开口扳手极易分离于把手,并不可靠。若将结合孔设有十六个外端角,该方头与该些外端角的接触面积小于螺件与驱动部的接触面积,该方头可能会破坏结合孔的外端角,使扳转接杆的力量无法有效的传至螺件。
本发明扳动工具的结合孔是由三个正方形重叠设置而形成有十二个外端角,接杆的方头可任意的插置于结合孔内相对应的四个外端角内,使扳动工具可与接杆产生十二个位置的变化,二相邻操作位置间的夹角为30度。故于狭小空间内操作时,接杆可轻易的闪避过障碍进行操作,相对的提高了扳动工具的操作性能。
(2)本发明的扳动工具,当接杆的方头插置于扳动工具的结合孔内时,扳动工具可稳固的结合于接杆。因为方头的钢珠是卡入内端角的凹陷内,提供了方头与结合孔间纵向的卡固定位,使扳动工具可稳固的结合于接杆,相当可靠。
权利要求
1.一种扳动工具,其包括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扳动工具的第一端处设有一驱动部,该扳动工具的第二端处纵向设有一供接杆的方头插置的结合孔,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孔具有十二个端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孔是由三个正方形重叠设置而形成有十二个外端角及十二个内端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二相邻外端角间的夹角为30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每一内端角的处皆设有一供该方头内的钢珠卡入的凹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设有二颚,该二颚间设有一供螺件容置的开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是呈梅花开口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是呈梅花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设有一方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设有一可换向的棘轮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方头与该外端角间的接触面积大于螺件与驱动部间的接触面积。
全文摘要
一种扳动工具,其包括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扳动工具的第一端处设有一驱动部,该扳动工具的第二端处纵向设有一供接杆的方头插置的结合孔,该结合孔具有十二个外端角及十二个内端角。本发明的扳动工具,便于在狭小空间内操作,相对的提高了扳动工具的操作性能,且使扳动工具可稳固的结合于接杆,相当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B25B13/08GK1517180SQ0310155
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15日
发明者胡厚飞 申请人:胡厚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