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68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使螺丝批头(driver bit)、套筒批头(socket bit)等的输出轴旋转的旋转驱动轴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内置有具备旋转驱动轴的驱动马达的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从该旋转驱动轴承受旋转驱动力而使螺丝批头、套筒批头等的输出轴旋转。另一方面,这种电动工具一般构成为呈手枪状,以便能够单手握特而进行作业。即,公知这种电动工具如下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电动工具那样,具备电动工具主体,在该电动工具主体内置有具备旋转驱动轴的驱动马达;以及把柄部,该把柄部配置成相对于上述电动工具主体沿交叉方向延伸。根据以这种方式构成的电动工具,在使用时能够以与握持手枪的枪柄的方式同样的方式把持把柄部,能够对输出轴的旋转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电动工具中,设置有用于对驱动马达的旋转驱动进行操作的驱动开关。假想以像握持手枪的枪柄那样握持该把柄部的情况而将该驱动开关相对于电动工具主体定位设置,以便能够利用握持把柄部的手进行操作。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55563然而,作为上述的电动工具的驱动开关的操作方法,最近,并不满足于如上所述的像握持手枪的枪柄那样进行操作的操作方法,根据个人的嗜好、现场状况,存在多样化的倾向。即,近年来,电动工具的把柄部的握持方法多样化,伴随与此驱动开关的操作方法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因此,在仅假想像握持手枪的枪柄那样握持把柄部的情况而配设驱动开关的情况下,对于这样多样化的驱动开关的操作方法来说,成为难以操作的电动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这种情形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在于,在具备使螺丝批头、套筒批头等的输出轴旋转的旋转驱动轴的电动工具中,即便是在以各种各样的握持方式握持把柄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开关的操作,提高作为电动工具的便利性。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动工具采用如下的方法。S卩,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具备使螺丝批头、套筒批头等的输出轴旋转的旋转驱动轴,上述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上述电动工具具备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具备上述旋转驱动轴;驱动开关,该驱动开关具备转动扳机,该转动扳机以沿与上述旋转驱动轴相同方向延伸的轴作为旋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对上述驱动马达的旋转驱动的截止状态和接通状态进行切换;以及壳体,该壳体内置有包括上述驱动马达、上述驱动开关在内的各种构成部件,且形成有开口部,能够通过该开口部从外部对上述转动扳机进行操作,上述转动扳机具备连结用柱部,该连结用柱部从上述壳体的上述开口部突出至外部;以及操作部,该操作部配设成与上述连结用柱部的突出至外部的部位连接、且存在于位于上述壳体的外周面外侧的位置,从而能够由操作者的操作手指进行转动操作,上述壳体的上述开口部的大小设定成遍及上述连结用柱部至少能够在上述驱动开关作为开关功能而工作的转动范围进行移动的范围的大小,上述操作部形成为,具有操作者的操作手指能够以面接触状态进行操作的露出面积,上述操作部的大小设定成当上述操作部存在于上述驱动开关作为开关功能而工作的转动范围的转动端部位置的情况下,上述操作部越过形成于上述壳体的上述开口部的转动方向的一端而覆盖上述壳体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大小。根据该第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由于转动扳机具备从开口部露出至外部的操作部,且操作部形成为具有操作者的操作手指能够以面接触状态进行操作的露出面积,因此,当操作者对转动扳机进行转动操作时,能够通过使操作手指与操作部面接触而进行转动操作。由此,当进行转动操作时能够遍及广阔的范围设定操作手指的配置位置。并且,根据第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即便是在转动扳机存在于转动范围的转动端部位置的情况下,操作部也越过形成于壳体的开口部的转动方向的一端而覆盖壳体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即便是在转动扳机存在于转动范围的转动端部位置的情况下,操作者当触碰操作部时也能够在超过转动扳机的转动范围的位置触碰操作部。这样,根据该第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即便是在操作者以各种各样的握持方式握持把柄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开关的操作,作为电动工具的便利性提高。另外,作为由操作手指面接触的操作部,能够选择适当的面形状,包括平面形状、曲面形状、加工面形状等适当的面形状。第二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中,上述操作部遍及上述壳体的上述外周面的周方向整周形成。根据该第二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由于操作部遍及壳体的外周面的周方向整周形成,因此能够从整周的任意方向使操作手指以面接触状态与操作部接触。由此,即便是在操作者以各种各样的握持方式握持把柄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开关的操作,作为电动工具的便利性提高。第三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或者第二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中,对上述操作部赋予有当操作手指以面接触状态与上述操作部接触的情况下以防止上述操作手指相对于上述操作部滑动的方式发挥功能的防滑功能。另外,作为发挥该操作部的“防滑功能”的结构,在相对于操作部呈面接触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举出该操作部由发挥“防滑功能”的例如呈适当的凹凸形状的形状形成,或者是该操作部由发挥“防滑功能”的例如摩擦力高的树脂材料形成。根据该第三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由于对操作部赋予有当操作手指以面接触状态与操作部接触的情况下以防止操作手指相对于操作部滑动的方式发挥功能的防滑功能,因此,能够使由操作者进行的转动扳机的转动操作更加可靠。由此,即便是少许的面接触状态,也能够可靠地对转动扳机进行转动操作,作为电动工具的便利性提高。根据第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当操作者进行转动操作时,操作手指能够遍及超过转动扳机的转动范围的更广的范围触碰操作部,即便是在操作者以各种各样的握持方式握持把柄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开关的操作,作为电动工具的便利性提闻。根据第二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能够从整周的任意方向使操作手指以面接触状态与操作部接触,即便是在操作者以各种各样的握持方式握持把柄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开关的操作,作为电动工具的便利性提高。根据第三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能够使由操作者进行的转动扳机的转动操作更加可靠,即便是少许的面接触状态,也能够可靠地对转动扳机进行转动操作,作为电动工具的便利性提闻。

图1是示出从侧面观察成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的情况下的外观的侧视外观图。图2是示出从上面观察图1的电动工具的情况下的外观的俯视外观图。图3是示出图1的电动工具的局部内部构造的侧视局部剖视图。图4是示出图1的电动工具的局部内部构造的俯视局部剖视图。图5是利用沿着图3的V-V线从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示出图1的电动工具的内部构造的内部构造剖视图。图6是示出从侧面观察成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的情况下的外观的侧视外观图。图7是利用沿着图6的VI1-VII线从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示出图6的电动工具的内部构造的内部构造剖视图。图8是在图7所示的内部构造中进行正向旋转驱动操作的情况下的电动工具的内部构造剂视图。图9是在图7所示的内部构造中进行反向旋转驱动操作的情况下的电动工具的内部构造剂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的最佳方式之一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从侧面观察电动工具10的情况下的外观的侧视外观图。图2是示出从上面观察电动工具10的情况下的外观的俯视外观图。图3是以电动工具10的侧视状态示出局部内部构造的侧视局部剖视图。图4是以电动工具10的俯视状态示出局部内部构造的俯视局部剖视图。图5是利用沿着图3的V-V线从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示出电动工具10的内部构造的内部构造剖视图。该电动工具10使以能够更换的方式安装的螺丝批头、套筒批头等的输出轴100(图示假想线)旋转。另外,这种输出轴100利用设置于电动工具10的前端的卡紧装置37安装于电动工具10。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电动工具10之外的构成电动工具10的各种构成部件,将靠近输出轴100所安装的部位的一侧规定为前端侧而进行说明,将作为该前端侧的相反侧的、远离输出轴100所安装的部位的一侧规定为基端侧而进行说明。特别地,在构成电动工具10的电动工具主体20中,标号20a表示电动工具主体20的前端,标号20b表示电动工具主体20的基端。如图3以及图4所示,电动工具10大致具备电动工具主体20,在该电动工具主体20内置有使输出轴100旋转的驱动马达30 (具备旋转驱动轴33)等各种构成部件;以及把柄部50,在使用该电动工具10之际,操作者把持该把柄部50。上述电动工具主体20和把柄部50构成为相互枢轴连结。因此,后面即将说明,上述电动工具主体20和把柄部50构成为能够以该枢轴连结的部位作为轴支点而相对于长度方向相对弯折。由此,该电动工具10的设定形态能够在如下形态之间变化手枪形状态的设定形态(图1所示的标号Pl的设定形态),在该设定形态中,电动工具主体20和把柄部50以相互沿交叉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以及直线形状态的设定形态(图1所示的标号P2的设定形态),在该设定形态中,电动工具主体20和把柄部50以相互沿排成一列的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另外,在该电动工具10中,一般地,在使用之际以手枪形状态的设定形态使用,在收纳之际以直线形状态的设定形态收纳。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图示的电动工具10全都示出手枪形状态的设定形态。首先,对把柄部50进行说明。把柄部50是当使用电动工具10之际由操作者手握把持的部分,如上所述,该把柄部50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电动工具主体20从直线形状态的设定形态变化成手枪形状态的设定形态。如图3所示,把柄部50大致具备把柄壳体51 ;电池件52 ;以及电连接装置53。把柄壳体51由基端50b侧(图3所示的下端侧)开口的中空构造形成,以便能够内置后面即将说明的电池件52和电连接装置53。如图2以及图3所示,该把柄壳体51通过组合以中空半剖构造形成的两个把柄壳体片51a、51b而形成。该基端50b侧的开口的中空部为形成为供电池件52安装的电池件收纳部51c。并且,把柄壳体51的前端50a侧的中空部位形成为收纳电连接装置53的连接装置收纳部51d。电池件52具备电池组52a,该电池组52a插入于电池件收纳部51c内;以及封堵盖部52b,该封堵盖部52b支承上述电池组52a并封堵电池件收纳部51c的开口。上述电池组52a和封堵盖部52b形成为相互一体化。因此,当将电池组52a收纳于电池件收纳部51c内时,与此同时,封堵盖部52b封堵电池件收纳部51c的开口,且电池件52被装配于电池件收纳部51c。电连接装置53是为了将来自装配于电池件收纳部51c的电池件52的电力供给至电动工具主体20(特别是驱动马达30)而夹装在它们之间的装置。该电连接装置53被收纳于与该电池件收纳部51c邻接的连接装置收纳部51d。然而,作为把柄壳体51的外部形状,形成为横截面视图呈大致椭圆形状,以使得操作者容易用手握持。对于该把柄壳体51的前端50a侧(图3所示的上端侧),虽然并未图示详细情况,但设置有对固定配设于电动工具主体20的支承轴25进行支承的轴承构造。借助该轴承构造,把柄部50的前端50a侧与固定配设于电动工具主体20的支承轴25枢轴连结而能够转动,能够相对于电动工具主体20以从直线形状态的设定形态朝手枪形状态的设定形态变化的方式转动。 该把柄部50的外部形状形成为,握持手存在于旋转驱动轴33所延伸的直线上,以便当操作者手握该把柄部50而进行作业之际,输出轴100被高效地抵靠于作业部位。另外,旋转驱动轴33配设成在输出轴100的旋转轴线的同轴上延伸,这将在后面说明。具体而言,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形成为手枪形状态的设定形态的情况下,在把柄部50的把柄壳体51的前端50a侧(图3所示的上端侧)中的、位于旋转驱动轴33所延伸的轴线上的电动工具主体20的邻接部分,形成有朝输出轴100呈凹状的凹状部54。该凹状部54是假想在操作者把持把柄部50的情况下操作者的拇指根部和食指根部之间的部分嵌入该凹状部54的情况而形成的。因此,当将拇指根部与食指根部之间的部分嵌入该凹状部54而朝输出轴100所存在的方向施加力时,相对于输出轴100能够以不会抖动的方式施加握持手的抵靠力。另外,如图3所示,固定配设于电动工具主体20的支承轴25与把柄部50的凹状部54 —并配置在旋转驱动轴33所延伸的轴线上,使得易于将来自把柄部50的握持手的力转换成朝输出轴100所存在的方向抵靠的力。这样,电动工具10能够相对于输出轴100高效地施加抵靠力,作业性优异。并且,在该把柄部50设置有用于与后面即将说明的电动工具主体20的连结部24 (鼓出部24a)嵌合的构造(凹部59),以使得把柄部50稳定地形成手枪形状态的设定形态。其次,对电动工具主体20进行说明。电动工具主体20大致具备形成为中空长筒状的壳体21和装配在该壳体21内的各种构成部件。壳体21通过组合以中空半剖构造形成的两个壳体片21a、21b而形成。并且,作为装配于该壳体21内的各种构成部件,包括驱动马达30、旋转驱动机构35、驱动开关40。具体而言,在壳体21的大致中间部装配有驱动马达30,在该驱动马达30的前端侧范围装配有旋转驱动机构35,在该驱动马达30的基端侧范围装配有驱动开关40。如图1以及图2所示,壳体21形成为构成电动工具主体20中的驱动开关40所被配设的部位之外的电动工具主体20的外装。具体而言,在壳体21中的从前端20a侧到大致中间部20c为止的范围形成为壳体21存在于电动工具主体20的最外周,使得该壳体21形成电动工具主体20的外装。与此相对,壳体21中的靠驱动开关40所被配设的基端20b侧的范围形成为,驱动开关40自身存在于最外周。即,后面即将说明的驱动开关40的转动扳机44配设成,存在于比壳体21靠外周侧的位置。因此,该驱动开关40所被配设的部位的壳体21形成为,以从自前端20a侧到大致中间部20c为止而形成外装的壳体21朝内侧凹入一级的方式设置有阶梯差形状(图3所示的标号26)。这样,壳体21中的驱动开关40所被配设的基端20b侧的范围的壳体21的外周直径形成为,设定成相比自前端20a侧直到中间部位为止的范围的壳体21的外周直径而收缩的外周直径。由此,后面即将说明的转动扳机44的操作部47具有覆盖驱动开关40所被配设的基端20b侧的壳体21的外周面21c的大小。另外,在壳体21中的、相比驱动开关40所被配设的基端侧的范围更靠基端侧的最基端20b设置有连结部24,该连结部24用于将上述的把柄部5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枢轴连结于电动工具主体20。在该连结部24固定配设有沿与把柄部50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支承轴25。并且,在该连结部24设置有相对于该把柄部50 (凹部59)的嵌合构造(鼓出部24a),以使得把柄部50稳定地成为手枪形状态的设定形态。并且,图1的标号29是简要地示出相对于转动扳机44的操作而输出轴100的正反旋转的方向的标记。并且,如图5所示,驱动开关40所被配设的基端20b侧的范围的壳体21在左右180度对称位置形成有开口形状。具体而言,在基端20b侧的范围的壳体21的左右两侧方设置有相互以呈大致矩形的形状切口而成的左开口部22以及右开口部23。上述左开口部22以及右开口部23双方均是为了能够从外部对后面即将说明的驱动开关40的转动扳机44进行操作而设置于壳体21的。作为上述左开口部22以及右开口部23的大小形成为,遍及后面即将说明的转动扳机44的连结用柱部45(45a、45b)至少能够可靠地移动的范围的大小。即,作为上述左开口部22以及右开口部23的大小,形成为如下的大小即便转动扳机44转动至转动范围的任意转动端部位置,左开口部22以及右开口部23也不妨碍转动扳机44的连结用柱部45 (45a、45b)的移动。此处,所谓不妨碍转动扳机44的连结用柱部45 (45a、45b)的移动,意味着能够确保驱动开关40的作为开关功能而工作的转动范围不受妨碍,具体而言,意味着能够随着转动扳机44的转动而使连结用柱部45(45a、45b)可靠地移动。因此,作为左开口部22以及右开口部23的具体的大小形成为,考虑游隙量,设定成遍及比根据驱动开关40作为开关功能而工作的转动扳机44的转动范围而移动的连结用柱部45 (45a、45b)的移动范围(相当于后面即将说明的设置于开关主体41的转动孔42、43的范围)稍大的范围的大小。另外,转动扳机44的转动范围的转动端部位置相当于连结用柱部45 (45a、45b)相对于转动孔42、43的转动方向内端42a、42b、43a、43b成为抵接状态的位置。驱动马达30具备产生旋转驱动力的驱动马达主体31 ;以及由该驱动马达主体31所产生的旋转驱动力驱动旋转的旋转驱动轴33。驱动马达主体31是适当的电动马达。旋转驱动轴33沿着壳体21的长筒中心轴线设置于驱动马达主体31,该旋转驱动轴33以传递旋转驱动力的方式连结于后面即将说明的旋转驱动机构35,以使上述的输出轴100旋转。因此,旋转驱动轴33沿朝向电动工具主体20前端侧的方向从驱动马达主体31突出。虽然并未图示旋转驱动机构35的详细情况,但旋转驱动机构35具备使旋转驱动轴33的旋转驱动减速的减速机构;以及通过旋转驱动轴33的旋转驱动对输出轴100赋予旋转冲击效果的冲击产生机构。另外,在该旋转驱动机构35的前端侧设置有对输出轴100进行紧固的卡紧装置37,以便安装上述的输出轴100。这样,旋转驱动机构35从旋转驱动轴33承受旋转驱动,且能够在对利用卡紧装置37安装的输出轴100赋予旋转冲击效果的同时使输出轴100旋转。驱动开关40是对上述的驱动马达30的旋转驱动状态进行切换的部件。驱动开关40具备对驱动马达30的旋转驱动状态进行切换的开关主体41 ;以及对该开关主体41进行输入操作的转动扳机44。另外,在该驱动开关40的基端侧设置有供来自上述的电连接装置53的导线连接的元件壳体49。该元件壳体49具备对上述驱动马达30的旋转进行控制的FET (field-effect 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对该FET进行保护的二极管等,且与开关主体41电连接。开关主体41与驱动马达30电连接,根据转动扳机44的输入操作而经由电连接装置53以及元件壳体49从电池件52对驱动马达30供给电力。转动扳机44配设于上述开关主体41的外周部位,且设置成能够以沿与上述的旋转驱动轴33相同方向延伸的轴作为旋转轴在由开关主体41支承的状态下转动。该转动扳机44根据相对于上述开关主体41的相对转动位置而利用由开关主体41支承的连结用柱部45(45a、45b)对开关主体41进行操作输入。因此,如图3所示,在开关主体41设置有供连结用柱部45(45a、45b)从开关主体41的内部突出至转动径向外侧的转动孔42、43。该转动孔42、43由沿转动扳机44的转动方向延伸的长孔形成。该长孔的延伸范围与转动扳机44转动而利用连结用柱部45(45a、45b)对开关主体41适当地进行操作输入、且驱动开关40作为开关功能而工作的转动范围一致。另外,该操作输入包括相对于开关主体41,使驱动马达30成为截止状态的操作输入、使驱动马达30成为接通状态的操作输入、使驱动马达30的旋转驱动速度加快或减慢的操作输入等。因此,该转动孔42、43的转动方向内端42a、42b、43a、43b相当于驱动开关40作为开关功能而工作的转动范围的转动端部位置。即,当转动扳机44存在于驱动开关40作为开关功能而工作的转动范围的转动端部位置的情况下,构成该转动扳机44的一部分的连结用柱部45 (45a、45b)处于与转动孔42、43的转动方向内端42a、42b、43a、43b抵接的抵接状态。其次,对上述的转动扳机44进行更详细的说明。转动扳机44大致具备为了对开关主体41进行输入操作而连接于开关主体41的连结用柱部45(45a、45b);以及由操作者的操作手指转动操作的操作部47。连结用柱部45(45a、45b)是转动扳机44中的以上述方式与开关主体41连结的部分,且从开关主体41的内部穿过转动孔42、43突出至转动径向外侧。如上所述,该连结用柱部45(45a、45b)具有如下功能从开关主体41对转动扳机44自身进行支承的功能;以及根据相对于开关主体41的转动扳机44的相对转动位置而对开关主体41进行操作输入的功能。因此,如上所述,连结用柱部45(45a、45b)设置成能够根据转动扳机44的转动而在转动孔42、43内移动。此处设定连结用柱部45(45a、45b)存在于转动孔42、43内的中间位置的情况下的转动扳机44位于切断朝向驱动马达30的电力供给的停止基准位置。即,当使转动扳机44从停止基准位置朝右方旋转的情况下,图3所示的连结用柱部45a朝图示上方移动(相反侧的图中无法看到的连结用柱部45b朝图示下方移动)而对开关主体41进行操作输入。这样,开关主体41对驱动马达30进行正向旋转驱动的控制。与此相对,当使转动扳机44从停止基准位置朝左方旋转的情况下,图3所示的连结用柱部45a朝图示下方移动(相反侧的图中无法看到的连结用柱部45b朝图示上方移动)而对开关主体41进行操作输入,这样,开关主体41对驱动马达30进行反向旋转驱动的控制。另外,以随着转动扳机44从停止基准位置离开而使驱动马达30的旋转速度增加的方式进行控制。然而,连结用柱部45(45a、45b)的内侧端45c、45c如上所述连接于开关主体41,但如图4以及图5所示,连结用柱部45a、45b的外侧端45d、45d从设置于壳体21的左开口部22以及右开口部23突出至外部,且连接于下面说明的操作部47。操作部47形成为与连结用柱部45a、45b的包括外侧端45d、45d在内的从左开口部22以及右开口部23突出至外部的部位连接、且露出至外部,以便能够由操作者的操作手指进行转动操作。操作部47配设成,该操作部47存在于相比壳体21的外周靠外侧的位置,且操作部47形成为具有操作者的操作手指能够以面接触状态操作的露出面积。具体而言,操作部47以覆盖驱动开关40所被配设的部位的壳体21的整周的方式形成为遍及亮体21的外周面21c的周方向整周覆盖壳体21的环状。操作部47由遍及整周而露出至外部的周面状曲面形成。该操作部47配设于电动工具主体20中的、能够由握持上述的把柄部50的握持手操作的位置。此处,在该操作部47的外周面47a形成为具有至少握持手的操作手指的指头肚能够面接触的程度的宽度。并且,该操作部47的外周面47a形成为具有随着从基端侧趋向前端侧而外径以平滑地扩径的方式倾斜的形状。并且,如图1以及图2所示,对操作部47赋予有当操作手指以面接触状态与操作部47接触的情况下以防止操作手指相对于操作部47的滑动的方式发挥功能的防滑功能。具体而言,操作部47由防止与该操作部47接触的操作手指的滑动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作为该合成树脂材料,例如是一般广泛使用的把持性高的橡胶树脂。并且,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该操作部47的外周面47a的表面形成有多个细小凹部47b。该细小凹部47b是为了提高当操作手指以面接触状态与操作部47接触的情况下防止操作手指的滑动的功能而设置的。并且,如图4所示,在操作部47的内周面47c的基端侧设置有朝内侧突出而与内置的开关主体41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内肋47d。该内肋47d当操作部47转动时与装配于壳体21内部的开关主体41的外周面滑动接触、以对操作部47的转动进行引导的方式发挥功能。这样,操作部47能够相对于壳体21平滑且稳定地转动。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10,能够起到如下的作用效果。即,根据该电动工具10,由于转动扳机44具备从左开口部22以及右开口部23露出至外部的操作部47,且操作部47形成为具有操作者的操作手指能够以面接触状态进行操作的外部露出面积,因此,操作者在对转动扳机44进行转动操作时能够通过利用操作手指与操作部47的外周面47a面接触而进行转动操作。由此,能够遍及较广的范围设定转动操作时的操作手指的配置位置。此处,根据该电动工具10,即便是在转动扳机44存在于转动范围的转动端部位置、例如连结用柱部45 (45a、45b)存在于相对于转动孔42、43的转动方向内端42a、43a(42b,43b)处于抵接状态的位置的情况下,由于操作部47遍及壳体21的外周面的周方向整周形成,因此能够从整周的任意方向使操作手指以面接触状态与操作部47接触。由此,即便是在转动扳机44存在于转动范围的转动端部位置的情况下,操作者在触碰操作部47时也能够在超出转动扳机44的转动范围的位置触碰操作部47。这样,根据该电动工具10,即便是在操作者以各种各样的握持方式握持把柄部50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开关40的操作,作为电动工具10的便利性提高。并且,根据该电动工具10,由于对操作部47赋予有当操作手指以面接触状态与操作部47接触的情况下以防止操作手指相对于操作部47的滑动的方式发挥功能的防滑功能,因此,能够使由操作者进行的对转动扳机44的转动操作更加可靠。由此,即便是在稍稍的面接触状态下,也能够可靠地对转动扳机44进行转动操作,作为电动工具10的便利性提闻。[第二实施方式]其次,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IOA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从侧面观察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IOA的情况下的外观的侧视外观图。图7是利用沿着图6的VI1-VII线从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示出图6的电动工具10的内部构造的内部构造剖视图。图8是在图7所示的内部构造中进行正向旋转的驱动操作的情况下的电动工具IOA的内部构造剖视图。图9是在图7所示的内部构造中进行反向旋转的驱动操作的情况下的电动工具IOA的内部构造剖视图。另外,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10A,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10相比较,在壳体61(电动工具主体60)的结构、驱动开关80的结构、进而还设置有手动紧固锁止机构90的各点不同。因此,对于以下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10A,重点对壳体61 (电动工具主体60)的结构、驱动开关80的结构、手动紧固锁止机构90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10以相同方式构成的部位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并且,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10同样,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电动工具10之外的构成电动工具IOA的各种构成部件,将靠近输出轴100所安装的部位的一侧规定为前端侧而进行说明,将作为该前端侧的相反侧的、远离输出轴100所安装的部位的一侧规定为基端侧而进行说明。特别地,在构成电动工具IOA的电动工具主体60中,标号60a表示电动工具主体60的前端,标号60b表示电动工具主体60的基端。首先,对壳体61 (电动工具主体6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电动工具IOA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10同样,大致具备形成为中空长筒状的壳体61 ;以及装配于该壳体61内的各种构成部件。如图7所示,壳体61通过组合由中空半剖构造形成的两个壳体片61a、61b而形成。壳体61形成为,从电动工具主体60的前端60a直到电动工具主体60的基端60b为止,形成电动工具主体60的外装。具体而言形成为除了驱动开关80所被配设的基端60b侧的范围的壳体61的一部分之外,壳体61存在于电动工具主体60的最外周。另外,后面即将说明的驱动开关80的转动扳机84配设成存在于比壳体61靠外周侧的位置。如图7所示,驱动开关80所被配设的基端60b侧的范围的壳体61在左右180度对称位置形成有开口形状。具体而言,在基端60b侧的范围的壳体61的左右两侧方设置有相互以呈大致矩形的形状切口而成的左开口部62以及右开口部63。上述左开口部62以及右开口部63双方均是为了能够从外部对后面即将说明的驱动开关80的转动扳机84进行操作而设置于壳体61的。作为上述左开口部62以及右开口部63的大小形成为,遍及后面即将叙述的转动扳机84的连结用柱部85(85a、85b)至少能够可靠地移动的范围的大小。即,作为上述左开口部62以及右开口部63的大小,形成为如下的大小即便转动扳机84转动至转动范围的任意转动端部位置,左开口部62以及右开口部63也不妨碍转动扳机84的连结用柱部85 (85a、85b)的移动。此处,所谓不妨碍转动扳机84的连结用柱部85 (85a、85b)的移动,意味着能够确保驱动开关80的作为开关功能而工作的转动范围不受妨碍,具体而言,意味着能够随着转动扳机84的转动而使连结用柱部85(85a、85b)可靠地移动。因此,作为左开口部62以及右开口部63的具体的大小形成为,考虑游隙量,设定成遍及比根据驱动开关80作为开关功能而工作的转动扳机84的转动范围而移动的连结用柱部85 (85a、85b)的移动范围(由开关壳体81内所具备的开关机构设定)稍大的范围的大小。另外,转动扳机84的转动范围的转动端部位置并未详细图示,但由开关主体81内所具备的开关机构设定。另外,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IOA的转动扳机84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10的转动扳机44的结构不同。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10中设置的转动孔42、43,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IOA中并未设置。驱动开关80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开关40同样是对驱动马达30的旋转驱动状态进行切换的部件。驱动开关80具备对驱动马达30的旋转驱动状态进行切换的开关主体81 ;以及对该开关主体81进行输入操作的转动扳机84。开关主体81与驱动马达30电连接,根据转动扳机84的输入操作而经由电连接装置53以及元件壳体49从电池件52对驱动马达30供给电力。如图7所示,转动扳机84配设于上述开关主体81的外周部位,且设置成能够以沿与上述的旋转驱动轴33相同方向延伸的轴作为旋转轴在由开关主体81支承的状态下转动。该转动扳机84根据相对于上述开关主体81的相对转动位置而利用未图示的转动位置输入轴对开关主体81进行操作输入。另外,该操作输入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10同样能够在驱动开关80作为开关功能而工作的转动范围内进行。其次,对上述的转动扳机84进行更详细的说明。转动扳机84大致以将环状基 部84a、连结用柱部85 (85a、85b)以及操作部87、88一体化的状态构成,上述环状基部84a具备对开关主体81进行输入操作的转动位置输入轴(未图示),上述连结用柱部85 (85a、85b)从上述环状基部84a朝转动径向外侧突出,上述操作部87、88与上述连结用柱部85(85a、85b)连接、且由操作者的操作手指进行转动操作。环状基部84a如上所述具备对开关主体81进行输入操作的转动位置输入轴,并且具有对转动扳机84的转动进行引导的功能。连结用柱部85(85a、85b)的内侧部分85c、85c连接于环状基部84a,外侧部分85d、85d从设置于壳体61的左开口部62以及右开口部63突出至外部。该连结用柱部85(85a、85b)形成为沿着电动工具主体60的长度方向延伸。该连结用柱部85(85a、85b)的外侧部分85d、85d连接于操作部87、88。操作部87、88形成为与连结用柱部85a、85b的包括外侧部分85d在内的从左开口部62以及右开口部63突出至外部的部位连接、且露出至外部,以便能够由操作者的操作手指进行转动操作。操作部87、88配设成存在于相比壳体61的外周靠外侧的位置,且形成为具有操作者的操作手指能够以面接触状态进行操作的露出面积。具体而言,操作部87、88配设在电动工具主体60中的、能够由握持上述的把柄部50的握持手进行操作的位置。操作部87、88形成为外周面87a、88a朝内侧凹陷的大致板状。并且,该操作部87、88的宽度中的沿转动方向延伸的宽度形成为具有相比连结用柱部85的沿转动方向延伸的宽度扩大的宽度。操作部87、88的外周面87a、88a由朝转动径向内侧凹陷的凹曲面形状形成。换言之,外周面87a、88a中的转动方向的边缘87b、88b形成为相比中央部位朝外侧伸出。因此,当将操作手指搭在操作部87、88而使操作部87、88沿转动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操作手指易于搭在操作部87、88上。此处,如图8以及图9所示,该操作部87、88形成为当对该操作部87、88进行转动操作而使得转动扳机84存在于由开关主体81内所具备的开关机构设定的转动范围的转动端部位置的情况下,操作部87、88越过左开口部62以及右开口部63的转动方向的一端62a、63a(62b、63b)而覆盖壳体61的外周面61c的一部分。S卩,当使转动扳机84从停止基准位置朝右旋转的情况下,图8所示的连结用柱部85a朝图示上方移动(相反侧的连结用柱部85b朝图示下方移动)而对开关主体81进行操作输入。这样,开关主体81对驱动马达30进行正向旋转驱动的控制。与此相对,当使转动扳机84从停止基准位置朝左旋转的情况下,图9所示的连结用柱部85a朝图示下方移动(相反侧的连结用柱部85b朝图示上方移动)而对开关主体81进行操作输入,这样,开关主体81对驱动马达30进行反向旋转驱动的控制。此处,图8以及图9所示的转动扳机84双方均位于由开关主体81内所具备的开关机构设定的转动范围的转动端部位置。因此,当转动扳机84位于朝右旋转的转动端部位置的情况下,操作部87、88越过左开口部62以及右开口部63的转动方向的一端62a、63a而覆盖壳体61的外周面61c的一部分。与此相对,当转动扳机84位于朝左旋转的转动端部位置的情况下,操作部87、88越过左开口部62以及右开口部63的转动方向的一端62b、63b而覆盖壳体61的外周面61c的一部分。并且,对操作部87、88赋予有当操作手指以面接触状态与该操作部87、88的外周面87a、88a接触的情况下以防止操作手指相对于操作部87、88的滑动的方式发挥功能的防滑功能。具体而言,如图所示,在该操作部87、88的外周面87a、88a形成有多个沿与转动扳机84的转动操作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凹槽87c、88c。该凹槽87c、88c是为了提高在操作手指以面接触状态与操作部87、88接触的情况下防止操作手指发生滑动的功能而设置的。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10A,能够起到如下的作用效果。[0091 ] 即,根据该电动工具10A,由于转动扳机84具备从左开口部62以及右开口部63露出至外部的操作部87、88,且操作部87、88形成为具有操作者的操作手指能够以面接触状态进行操作的外部露出面积,因此,当操作者对转动扳机84进行转动操作时,能够通过使操作手指与操作部87、88的外周面87a、88a面接触而进行转动操作。由此,能够遍及广阔的范围设定进行转动操作时的操作手指的配置位置。此处,根据该电动工具10A,当转动扳机84存在于转动范围的转动端部位置的情况下,如图8以及图9所示,操作部87、88越过形成于壳体61的左开口部62以及右开口部63的转动方向的一端62a、63a(62b、63b)而覆盖壳体61的外周面61c的一部分。由此,当操作者进行转动操作时,操作手指能够遍及超过转动扳机84的转动范围的更广的范围与操作部87、88接触。这样,根据该电动工具10A,即便是在操作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握持把柄部50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开关80的操作,作为电动工具IOA的便利性提闻。并且,根据该电动工具10A,由于在操作部87、88的外周面87a、88a形成有多个沿与转动扳机84的转动操作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凹槽87c、88c,因此,当使操作手指以面接触状态与操作部87、88接触而使操作部87、88朝转动操作方向转动的情况下,操作手指的指头肚部分易于搭在该凹槽87c、88c上,能够提高防止操作手指的滑动的功能。由此,能够可靠地对转动扳机44进行转动操作,作为电动工具10的便利性提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动工具中,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即,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10、10A的操作部47、87、88的形状形成为环状或大致板状。然而,作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操作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例子,例如也可以是将环状局部切口或者将大致板状扩大后的形状,能够选择适当的形状或大小。并且,作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操作部的数量,也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例子,例如也可以存在三个、四个或者是局部连接而成的操作部,能够选择适当的数量。但是,此时,亮体的开口部需要选择适当的数量而使之与所设置的操作部对应。标号说明10、10A :电动工具;20、60 :电动工具主体;20a、60a :电动工具主体的前端;20b、60b :电动工具主体的基端;21c :电动工具主体的大致中间部;21、61 :亮体;21a、21b、61a、61b :壳体片;21c、61c :壳体的外周面;22、62 :左开口部;23、63 :右开口部;24 :连结部;24a:鼓出部;25 :支承轴;26 :阶梯差;29 :操作方向标记;30 :驱动马达;31 :驱动马达主体;33 :旋转驱动轴;35 :旋转驱动机构;37 :卡紧装置;40、80 :驱动开关;41、81 :开关主体;42、43 :转动孔;42a、42b、43a、43b :转动方向内端;44、84 :转动扳机;45 (45a、45b)、85(85a、85b):连结用柱部;45c :转动扳机的内侧端;45d :转动扳机的外侧端;47、87、88 操作部;47a、87a、88a :操作部的外周面;47b :凹部;47c :操作部的内周面;47d :内肋;49 元件壳体;50 :把柄部;50a :把柄部的前端;50b :把柄部的基端;51 :把柄壳体;51a、51b 把柄壳体片;51c :电池件收纳部;51d :连接装置收纳部;52 :电池件;52a :电池组;52b :封堵盖部;53 :电连接装置;54 :凹状部;59 :凹部;62a、62b :左开口部的一端;63a、63b :右开口部的一端;84a :环状基部;85c :转动扳机的内侧部分;85d :转动扳机的外侧部分;87b、88b :外周面中的转动方向的边缘;87c、88c :凹槽;90 :手动紧固用锁止机构;100 :输出轴;Pl :手枪形状态的设定形态;P2 :直线形状态的设定形态。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具备使螺丝批头、套筒批头的输出轴旋转的旋转驱动轴, 所述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工具具备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具备所述旋转驱动轴;驱动开关,该驱动开关具备转动扳机,该转动扳机以沿与所述旋转驱动轴相同方向延伸的轴作为旋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对所述驱动马达的旋转驱动的截止状态和接通状态进行切换;以及壳体,该壳体内置有包括所述驱动马达、所述驱动开关在内的各种构成部件,且形成有开口部,能够通过该开口部从外部对所述转动扳机进行操作, 所述转动扳机具备连结用柱部,该连结用柱部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突出至外部;以及操作部,该操作部配设成与所述连结用柱部的突出至外部的部位连接、且存在于位于所述壳体的外周面外侧的位置,从而能够由操作者的操作手指进行转动操作, 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的大小设定成遍及所述连结用柱部至少能够在所述驱动开关作为开关功能而工作的转动范围进行移动的范围的大小, 所述操作部形成为,具有操作者的操作手指能够以面接触状态进行操作的露出面积,所述操作部的大小设定成当所述操作部存在于所述驱动开关作为开关功能而工作的转动范围的转动端部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操作部越过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的转动方向的一端而覆盖所述壳体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遍及所述壳体的所述外周面的周方向整周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操作部赋予有当操作手指以面接触状态与所述操作部接触的情况下以防止所述操作手指相对于所述操作部滑动的方式发挥功能的防滑功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电动工具。转动扳机(44)具备从左开口部以及右开口部露出至外部的操作部(47)。该操作部(47)形成为具有操作者的操作手指能够以面接触状态进行操作的外部露出面积。此处,即便在转动扳机(44)的连结用柱部(45a)存在于呈与转动孔(42)的转动方向内端(42a)抵接的抵接状态的位置的情况下,操作部(47)也遍及壳体(21)的外周面的周方向整周形成。由此,能够从壳体(21)的整周的任意方向使操作手指以面接触状态与操作部(47)接触而对转动扳机(44)进行操作。因此,即便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握持把柄部(50)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开关(40)的操作,能够提高作为电动工具的便利性。
文档编号B25F5/00GK202862165SQ20109000127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7日
发明者长坂英纪, 友永聪, 锦见淳一, 吉崎达哉 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