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7727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棘轮扳手,尤指头部可伸入狭小空间的凹陷环境内工作的弯折角度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请参阅美国专利号第7,093,520 号「Gear wrench allowing easy forceapplication」专利案,其是一种棘齿扳手(gear wrench),棘齿扳手的一端形成一个头部(head),头部内形成一个收纳空间(receiving compartment)用来容纳一个可转动的棘齿环(gear ring),棘齿扳手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尾部(tail),而一个颈部(neck)倾斜的延伸于头部及尾部之间,且颈部与头部之间还保留有一个凹陷空间(indent)及一个孔穴 (aperture)供安装一个方向切换开关(directionswitch)。由于方向切换开关是安装在颈部与头部之间所另外开设的孔穴中,而且方向切换开关与颈部之间还保留有一个凹陷空间可以供使用者的手指伸入,故能够让使用者的手经由颈部与头部之间的凹陷空间来拨动方向切换开关,达到切换棘齿环转动方向的功能。在使用的场合中,经过倾斜颈部设计的棘齿扳手可以伸入某些凹陷环境内直接对工作物进行螺紧或螺松的工作。但是,棘齿扳手能够伸入凹陷环境而进行扳转作业的前提必须是,头部的径向最大距离必须小于凹陷环境的空间。如果凹陷环境的障碍物过多,导致凹陷环境的空间过小, 使棘齿扳手的头部无法伸入时,则造成无法施工的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就是,利用一个外接的延伸接杆或是外接的延伸套筒,延长棘齿扳手的工作深度,让延伸接杆或是延伸套筒得以衔接在凹陷环境内的工作物上,达成能够进行施工作业的效果。如此的作业方式仍造成了施工过程上的不便利,因为外接延长工具多了一道选择的手续,例如必须针对工作物的尺寸而选择合适尺寸的延长工具。而且,额外携带延长工具也会造成重量的增加,或是导致零散工具过多而不易于整理或分辨的缺失。因此,整体上来看,经过倾斜颈部设计的棘齿扳手的工作环境仍然有限,存在有无法使头部伸入狭小空间的凹陷环境内进行施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使其头部能够伸入狭小空间的凹陷环境内进行施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本体,其包括有一个头部、一个连接于该头部一面的连接段与一个设于该连接段相反于该头部一端的柄身,该本体的头部具有一个旋转轴线,该头部包括有一个远离工作物的第一面与一个靠近工作物的第二面,该头部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形成有一个圆弧状外表面,所述的外表面在一侧设有一个径向朝外延伸的延伸段,该头部开设有一个沿着旋转轴线延伸且贯穿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的圆形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凹设有一个朝向该延伸段延伸的第二容置空间,该连接段的一端形成有一个纵向连接部,该纵向连接部一体连接于该头部的第一面,该连接段相反于该纵向连接部的一端一体连接于该柄身的一端;一个驱动件,该驱动件可转动的设于该本体头部的第一容置空间,且该驱动件能够以该旋转轴线为轴心相对于该头部转动;一个棘动装置,其设于该本体的第二容置空间内,且该棘动装置能够与该驱动件产生选择性的啮合关系;一个换向开关,枢设于该驱动件且能够控制位于该第二容置空间内的棘动装置, 且控制该棘动装置与该驱动件之间的啮合关系,该换向开关包括有一个裸露在该本体头部第一面之外的拨动环,该换向开关的拨动环对应于该本体头部的外表面,故使用者能够由该本体头部的外表面拨动该换向开关的拨动环,如此可有效的减少该头部的径向距离,达到缩小该本体头部的效果。其中该换向开关与该本体连接段的纵向连接部之间还设有一个定位装置,该换向开关的拨动环对应于该本体纵向连接部的位置则形成有数个定位部,该定位装置能够定位于该换向开关的拨动环的定位部,使该换向开关保持在所需的位置,由于该定位装置设于该本体的纵向连接部,而且该纵向连接部连接于该本体头部的第一面,故该本体头部的延伸段可以做的很短,因此可有效的减少该头部的径向距离,达到缩小该本体头部的效果。其中该纵向连接部开设有一个沿着该旋转轴线半径方向延伸的容置槽,该定位装置设于该本体纵向连接部的容置槽内,且该定位装置包括有一个设于该容置槽内的弹性体与一个设于该弹性体与该换向开关之间的定位件,该定位件凭借该弹性体的顶推而能够选择性的定位于该换向开关的定位部。其中该驱动件的一端形成一个轴部,该换向开关包括有一个轴孔,该换向开关的轴孔套设于该驱动件的轴部,且该换向开关与该驱动件之间能够产生相对的枢转关系,由于该换向开关的轴孔套设于该驱动件的轴部,故可有效的减少该本体头部所占用的径向空间,达到缩小该本体头部的效果。其中该轴部突出于该本体头部第一面,且该轴部环设有一圈卡槽,该换向开关的轴孔内环设有一圈卡槽,该换向开关的卡槽凭借一个扣件而扣设于该驱动件的卡槽处, 使该换向开关不会脱离该驱动件而且还能够产生相对的枢转关系,该驱动件形成一个阶梯部,该阶梯部能够挡止于该本体头部的第二面。其中该驱动件于两端之间环设有一圈齿部,该驱动件的齿部容置于该本体的第一容置空间内,该棘动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棘齿块、一个第二棘齿块与一个弹性件,该弹性件设于该第一棘齿块与该第二棘齿块之间,使该第一棘齿块与该第二棘齿块分别抵靠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两侧,该第一棘齿块朝向第一容置空间的一面设有一个齿部,该第一棘齿块的齿部能够凭借该弹性件的顶推而啮合于该驱动件的齿部,该第二棘齿块朝向第一容置空间的一面设有一个齿部,该第二棘齿块的齿部能够凭借该弹性件的顶推而啮合于该驱动件的齿部,该第一棘齿块形成有一个推移面,该第二棘齿块形成有一个推移面,该换向开关包括有伸入该第二容置空间的第一推移部及第二推移部,该第一推移部能够选择性推动该棘动装置的第一棘齿块的推移面,使该第一棘齿块与该驱动件分离,该第二推移部能够选择性推动该棘动装置的第二棘齿块的推移面,使该第二棘齿块与该驱动件分离。其中该第一推移部与该第二推移部之间还形成有一个弧形缺口,当该棘动装置的第一棘齿块与第二棘齿块同时位于该换向开关的弧形缺口内时,该第一棘齿块与该第二棘齿块都啮合于该驱动件,使该驱动件无法相对于该本体头部转动。其中驱动件的轴部直径小于第一容置空间的孔径,换向开关的第一推移部与第二推移部直接经由第一容置空间伸入第二容置空间,以控制棘动装置与驱动件之间的啮合关系。其中该头部设有一个贯穿第一面且连通该第二容置空间的控制槽,该换向开关的第一推移部及第二推移部经由该本体的控制槽伸入该第二容置空间内,以控制棘动装置与驱动件之间的啮合关系,该控制槽连通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且该控制槽的轴线与该旋转轴线共线,该控制槽环设于第一容置空间与该头部第一面之间而呈阶级状,该换向开关呈中空环状,该第一推移部与该第二推移部呈弧形片状而能够于环状的控制槽内弧线移动。其中该驱动件的一端形成有一个突出于该本体头部第二面的驱动部,该驱动部设为多边形孔形态而能够用以带动工作物转动,且该驱动部的外轮廓呈锥状。其中该驱动件的一端形成有一个突出于该本体头部第二面的驱动部,该驱动部设为方头形态而能够用以带动工作物转动。其中该头部的第一面至第二面沿着该旋转轴线的方向形成有一个厚度,该纵向连接部沿着平行于该旋转轴线的方向形成有一个高度,该纵向连接部的高度小于该头部的厚度,该驱动件的轴部突出于该本体头部第一面,在沿着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该轴部突出于该本体头部第一面的距离不大于该本体纵向连接部的高度,且该换向开关的拨动环裸露在该本体头部第一面之外的距离不大于该本体纵向连接部的高度。其中该柄身具有一个远离于工作物的上端面与一个靠近工作物的下端面,该柄身下端面至该头部第二面的距离大于该头部厚度的一半,而且该柄身的上端面至该头部第一面的距离介于该纵向连接部的高度与该头部的厚度之间。其中该柄身具有一个远离于工作物的上端面与一个靠近工作物的下端面,该柄身下端面至该头部第二面的距离大于该头部厚度加上该纵向连接部高度的距离,该连接段相反于该纵向连接部的一端形成一个弯曲部,该连接段的弯曲部一体连接于该柄身的一端,该连接段从纵向连接部至该弯曲部之间形成厚度渐缩且大体上形成七十五度倾斜夹角的形态。其中该头部的外表面与该旋转轴线之间具有一个第一半径,该头部的延伸段与该旋转轴线之间具有一个第二半径,所述的第一半径小于第二半径,且该纵向连接部朝向该头部旋转轴线的方向形成一个弧状的内凹面,该纵向连接部的内凹面具有一个第三半径,该第三半径等于第一半径,该头部的圆弧状外表面具有至少一百八十度的角度。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I.本发明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由于换向开关枢设于驱动件且能够控制位于第二容置空间内的棘动装置,使棘动装置能够与驱动件产生选择性的啮合关系,且换向开关包括有一个裸露在本体头部第一面之外的拨动环,让换向开关的拨动环对应于本体头部的
7外表面,故使用者能够由本体头部的外表面拨动换向开关的拨动环,如此可有效的减少头部的径向距离,达到缩小本体头部的效果。2.本发明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驱动件的一端形成一个轴部,换向开关包括有一个轴孔,换向开关的轴孔套设于驱动件的轴部,使换向开关与驱动件之间能够产生相对的枢转关系,由于换向开关的轴孔套设于驱动件的轴部,故可有效的减少本体头部所占用的径向空间,达到缩小本体头部的效果。3.本发明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因换向开关与本体连接段的纵向连接部之间还设有一个定位装置,换向开关的拨动环对应于本体纵向连接部的位置则形成有数个定位部,定位装置能够定位于换向开关的拨动环的定位部,使换向开关保持在所需的位置,由于定位装置设于本体的纵向连接部,而且纵向连接部连接于本体头部的第一面,故本体头部的延伸段可以做的很短,因此可有效的减少头部的径向距离,达到缩小本体头部的效果。由于本体连接段的纵向连接部紧邻在换向开关的定位部,故可有效的减少头部的径向距离, 达到缩小本体头部的效果。4.本发明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头部的外表面与旋转轴线之间具有一个第一半径,头部的延伸段与旋转轴线之间具有一个第二半径,所述的第一半径小于第二半径,连接段的纵向连接部一体连接于头部的延伸段相反于第二面的一面,且纵向连接部朝向头部旋转轴线的方向形成一个弧状的内凹面,纵向连接部的内凹面具有一个第三半径,第三半径等于第一半径。当换向开关相对于头部枢转时,拨动环仍保持在头部外表面的第一半径范围内,使换向开关不超出第一半径,因此,本体的连接段可以做的更加靠近旋转轴线,不会被换向开关干涉,有效的减少头部的径向距离,确实达到缩小本体头部的效果。


图I是本发明棘轮扳手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发明棘轮扳手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发明棘轮扳手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棘轮扳手沿图3中的4-4线所取的剖面图;图5是本发明棘轮扳手沿图3中的5-5线所取的剖面图;图6是本发明棘轮扳手沿图3中的6-6线所取的剖面图;图7是本发明棘轮扳手拨动换向开关时的状态图,表示使用者由本体头部的外表面拨动换向开关的拨动环;图8是本发明棘轮扳手拨动换向开关后的状态图,表示定位装置定位于换向开关的定位部;图9是本发明棘轮扳手拨动换向开关后的状态图,表示换向开关的第二推移部推动棘动装置的第二棘齿块;图10是本发明棘轮扳手拨动换向开关后的状态图,表示棘动装置的第二棘齿块与驱动件分离;图11是本发明棘轮扳手的使用状态图,表示棘轮扳手能够伸入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扳转作业;图12是本发明棘轮扳手的使用状态图,表示无需另外衔接一个延伸杆或套筒的情况下,驱动部能够针对被锁固在沉头孔内的工作物进行扳转作业图13是本发明棘轮扳手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14是本发明棘轮扳手第三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15是本发明棘轮扳手第四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16是本发明棘轮扳手第五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17是本发明棘轮扳手第五个实施例的纵剖面图;图18是本发明棘轮扳手第六个实施例的纵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棘轮板手;20_本体;21_头部;211_第一面;212_第二面; 213-外表面;214-延伸段;215-第一容置空间;216_第二容置空间;217_控制槽;22_连接段;221-纵向连接部;222-内凹面;223_容置槽;224_弯曲部;23_柄身;231_上端面 232-下端面;24_第二驱动端;25_握把;30_驱动件;31_齿部;32_驱动部;33_阶梯部 34-轴部;341-卡槽;35-扣件-AO-棘动装置;41_第一棘齿块;411_齿部;412~推移面 42-第二棘齿块;421_齿部;422_推移面;43_弹性件;50_换向开关;51_轴孔;511_卡槽 52-拨动环;53_第一推移部;54_第二推移部;55_缺口 ;56_定位部;60_定位装置;61_弹性体;62_定位件;X1-旋转轴线;T-厚度;Η-高度;R1-第一半径;R2-第二半径;R3_第二半径。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I与图2,为本发明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的第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棘轮扳手10包括有一个本体20、一个驱动件30、一个棘动装置40与一个换向开关50 ;其中请同时配合参照图3与图4,本体20包括有一个头部21、一个连接于头部21 —面的连接段22与一个设于连接段22相反于头部21 —端的柄身23。本体20的头部21具有一个旋转轴线XI,当使用者操作本体20时,能够使柄身23 以头部21的旋转轴线Xl为旋转中心转动。头部21包括有一个远离工作物的第一面211 与一个靠近工作物的第二面212。所述的第一面211与第二面212彼此平行且沿着旋转轴线Xl间隔分离,头部21的第一面211至第二面212沿着旋转轴线Xl的方向形成有一个厚度T。头部21在第一面211与第二面212之间形成有一个圆弧状外表面213,所述的外表面213在一侧设有一个径向朝外延伸的延伸段214,延伸段214也保持在头部21的第一面211与第二面212之间。头部21的外表面213与旋转轴线Xl之间具有一个第一半径 Rl,头部21的延伸段214与旋转轴线Xl之间具有一个第二半径R2,所述的第一半径Rl小于第二半径R2。而且头部21的圆弧状外表面213具有至少一百八十度的角度。头部21开设有一个沿着旋转轴线Xl延伸且贯穿第一面211与第二面212的圆形第一容置空间215,第一容置空间215内凹设有一个朝向延伸段214延伸的第二容置空间 216,第二容置空间216呈半月形状且第二容置空间216的轴线与旋转轴线Xl平行。头部21设有一个贯穿第一面211且连通第二容置空间216的弧形控制槽217。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槽217同时还连通于第一容置空间215,且控制槽217的轴线与旋转轴线 Xl共线,使控制槽217环设于第一容置空间215与头部21第一面211之间而呈阶级状。连接段22的一端形成有一个纵向连接部221,纵向连接部221 —体连接于头部21的第一面211,使头部21仍能够保有短小的体积,不占空间。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段22的纵向连接部221 —体连接于头部21的延伸段214相反于第二面212的一面,如此,头部21的第二半径R2可以有效的减少,达到缩小本体20头部21的效果。纵向连接部221沿着平行于旋转轴线Xl的方向形成有一个高度H,纵向连接部 221的高度H小于头部21的厚度T。纵向连接部221朝向头部21旋转轴线Xl的方向形成一个弧状的内凹面222,纵向连接部221的内凹面222开设有一个沿着旋转轴线Xl半径方向延伸的容置槽223。纵向连接部221的内凹面222具有一个第三半径R3,如图5,内凹面222的第三半径R3等于头部 21外表面213的第一半径R1,如此,头部21的第二半径R2可以有效的减少,达到缩小本体 20头部21的效果。连接段22相反于纵向连接部221的一端形成一个弯曲部224,连接段22的弯曲部224 —体连接于柄身23的一端。连接段22从纵向连接部221至弯曲部224之间形成厚度渐缩且大体上形成七十五度倾斜夹角的形态,如此,连接段22与头部21之间大体上形成七十五度的倾斜夹角。柄身23具有一个远离于工作物的上端面231与一个靠近工作物的下端面232,在沿着平行于旋转轴线Xl的方向上,柄身23下端面232至头部21第二面212的距离大于头部21厚度T加上纵向连接部221高度H的距离。如此使得使用者握持柄身23时,能够让短小的头部21更加的伸入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施工。驱动件30可转动的设于本体20头部21的第一容置空间215,且驱动件30能够以旋转轴线Xl为轴心相对于头部21转动。驱动件30于两端之间环设有一圈齿部31,驱动件 30的齿部31容置于本体20的第一容置空间215内。驱动件30的一端形成有一个驱动部32,驱动部32能够用以带动工作物转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部32突出于本体20头部21第二面212,驱动部32设为多边形孔形态,且驱动部32的外轮廓呈锥状。驱动件30的驱动部32与齿部31之间形成一个阶梯部33,阶梯部33能够挡止于本体20头部21的第二面212。驱动件30相反于驱动部32的一端形成一个轴部34,所述的轴部34突出于本体 20头部21的第一面211,在沿着平行于旋转轴线Xl的方向上,驱动件30的轴部34突出于本体20头部21第一面211的距离不大于本体20纵向连接部221的高度H。轴部34环设有一圈卡槽341。棘动装置40设于本体20的第二容置空间216内,且棘动装置40能够与驱动件30 产生选择性的啮合关系。棘动装置40包括一个第一棘齿块41、一个第二棘齿块42与一个弹性件43,弹性件43设于第一棘齿块41与第二棘齿块42之间,使第一棘齿块41与第二棘齿块42分别抵靠于第二容置空间216的两侧。第一棘齿块41朝向第一容置空间215的一面设有一个齿部411,第一棘齿块41的齿部411能够凭借弹性件43的顶推而啮合于驱动件30的齿部31。第一棘齿块41对应于控制槽217的位置形成有一个推移面412。第二棘齿块42朝向第一容置空间215的一面设有一个齿部421,第二棘齿块42的齿部421能够凭借弹性件43的顶推而啮合于驱动件30的齿部31。第二棘齿块42对应于控制槽217的位置形成有一个推移面422。换向开关50枢设于驱动件30且能够控制位于第二容置空间216内的棘动装置 40,且控制棘动装置40与驱动件30之间的啮合关系。换向开关50呈中空环状,且换向开关50包括有一个轴孔51,换向开关50的轴孔 51套设于驱动件30的轴部34,使换向开关50与驱动件30之间能够产生相对的枢转关系。 由于换向开关50的轴孔51套设于驱动件30的轴部34,故可有效的减少本体20头部21所占用的径向空间,达到缩小本体20头部21的效果。换向开关50的轴孔51内环设有一圈卡槽511,如图5所示,换向开关50的卡槽 511凭借一个扣件35而扣设于驱动件30的卡槽341处,使换向开关50不会脱离驱动件30 而且还能够产生相对的枢转关系。换向开关50包括有一个裸露在本体20头部21第一面211之外的拨动环52,且换向开关50的拨动环52外周围对应于本体20头部21的外表面213,故使用者能够由本体20头部21的外表面213拨动换向开关50的拨动环52。本实施例中,换向开关50的拨动环52直径大于第一容置空间215的孔径,而且换向开关50的拨动环52的半径小于本体 20头部21外表面213的第一半径Rl。如此,换向开关50相对于头部21枢转时,拨动环52 仍保持在头部21外表面213的第一半径Rl范围内,使换向开关50不超出第一半径R1,因此,本体20的连接段22可以做的更加靠近旋转轴线XI,不会被换向开关50干涉,有效的减少头部21的径向距离,确实达到缩小本体20头部21的效果。在沿着平行于旋转轴线Xl的方向上,换向开关50的拨动环52裸露在本体20头部21第一面211之外的距离不大于本体20纵向连接部221的高度H,进一步,换向开关50 的拨动环52裸露在本体20头部21第一面211之外的距离等于驱动件30的轴部34突出于本体20头部21第一面211的距离。使得换向开关50的拨动环52顶面与驱动件30的轴部34顶面形成平面状,让驱动件30的轴部34顶面能够裸露在外,便于使用者工作。换向开关50包括有一个第一推移部53及一个第二推移部54,第一推移部53及第二推移部54伸入第二容置空间216内,且能够控制位于第二容置空间216内的棘动装置 40,如图6。第一推移部53能够选择性推动棘动装置40的第一棘齿块41的推移面412,使第一棘齿块41与驱动件30分离。第二推移部54能够选择性推动棘动装置40的第二棘齿块42的推移面422,使第二棘齿块42与驱动件30分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移部53与第二推移部54系经由控制槽217伸入第二容置空间216内,且第一推移部53与第二推移部54呈弧形片状而能够于环状的控制槽217内弧线移动。呈弧形片状的第一推移部53的厚度大于第一棘齿块41的齿部411齿高,如此, 当第一推移部53将第一棘齿块41从驱动件30隔开时,第一棘齿块41即与驱动件30失去啮合关系,而第一棘齿块41仍是经由弹性件43的顶推而令第一棘齿块41的推移面412抵靠在第一推移部53与第二容置空间216的壁面上,让第一棘齿块41与第二棘齿块42仍保有良好的且稳定的掣动效果。同理,呈弧形片状的第二推移部54也为相同的原理,故于此不再赘述。第一推移部53与第二推移部54之间还形成有一个弧形缺口 55,当棘动装置40的第一棘齿块41与第二棘齿块42同时位于换向开关50的弧形缺口 55内时,第一棘齿块41 与第二棘齿块42都啮合于驱动件30,使驱动件30无法相对于本体20头部21转动。此时扳动本体20的柄身23即可使驱动件30的驱动部32同步转动。套设于驱动件30的换向开关50与本体20连接段22的纵向连接部221之间还设有一个定位装置60,换向开关50的拨动环52对应于本体20纵向连接部221的位置则形成有数个定位部56,定位装置60能够定位于换向开关50的拨动环52的定位部56,使换向开关50保持在所需的位置。由于本体20连接段22的纵向连接部221紧邻在换向开关50的定位部56,故可有效的减少头部21的径向距离,达到缩小本体20头部21的效果。由于定位装置60设于本体20的纵向连接部221,而且纵向连接部221连接于本体 20头部21的第一面211,故本体20头部21的延伸段214可以做的很短。延伸段214的径向延伸距离只要考虑到能够让连接段22靠近驱动件30即可,因此可有效的减少头部21的径向距离,达到缩小本体20头部21的效果。定位装置60设于本体20纵向连接部221的容置槽223内,且定位装置60包括有一个设于容置槽223内的弹性体61与一个设于弹性体61与换向开关50之间的定位件62, 定位件62凭借弹性体61的顶推而能够选择性的定位于换向开关50的定位部56。于本实施例中,定位件62设为钢珠形态。参照图7与图8,由于换向开关50的拨动环52外周围对应于本体20头部21的外表面213,故使用者能够由本体20头部21的外表面213拨动换向开关50的拨动环52,用以进行切换驱动件30与头部21之间的枢转关系。而且,换向开关50的拨动环52的半径小于本体20头部21外表面213的第一半径R1,如图4。所以,换向开关50相对于头部21枢转时,拨动环52仍保持在头部21外表面213的第一半径Rl范围内,使换向开关50不超出第一半径R1,因此,本体20的连接段 22可以做的更加靠近旋转轴线XI,不会被换向开关50干涉,有效的减少头部21的径向距离,确实达到缩小本体20头部21的效果。当换向开关50转动之后,定位装置60能够定位于换向开关50的拨动环52的定位部56,使换向开关50保持在所需的位置。由于定位装置60设于本体20的纵向连接部 221,而且纵向连接部221连接于本体20头部21的第一面211,故本体20头部21的延伸段 214可以做的很短。延伸段214的径向延伸距离只要考虑到能够让连接段22靠近驱动件 30即可,由于本体20连接段22的纵向连接部221紧邻在换向开关50的定位部56,故可有效的减少头部21的径向距离,达到缩小本体20头部21的效果。参照图9与图10,当换向开关50定位之后,换向开关50的第二推移部54能够推动棘动装置40的第二棘齿块42的推移面422,使第二棘齿块42与驱动件30分离。呈弧形片状的第二推移部54的厚度大于第一棘齿块42的齿部421齿高,如此,当第二推移部54 将第二棘齿块42从驱动件30隔开时,第二棘齿块42即与驱动件30失去啮合关系。此时, 第二棘齿块42仍是经由弹性件43的顶推而令第二棘齿块42的推移面422抵靠在第二推移部54与第二容置空间216的壁面上,让第一棘齿块41与第二棘齿块42仍保有良好的且稳定的掣动效果。此时,如图10所示的驱动件30将能够相对于头部21顺时针转动。参照图11,由于本发明的棘轮扳手10的头部21的径向距离相当短,比起传统的棘轮扳手,本发明的棘轮扳手10能够伸入更多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扳转作业,大幅降低被障碍物阻挡而无法施工的情况发生。参照图12,本发明的棘轮扳手10的驱动部32突出于本体20头部21第二面212,且驱动部32设为多边形孔形态,驱动部32的外轮廓呈锥状,这样的设计特别能够针对被锁固在沉头孔内的工作物进行扳转作业,而且在无需另外衔接一个延伸杆或套筒的情况下, 即能够轻易的完成工作,使用上更加方便。参照图13,为本发明棘轮扳手10的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体20的柄身23两端都设有不同弯折方向的倾斜连接段22与头部21,且于两个头部21内分别设有不同尺寸的驱动件30,使棘轮扳手10得以应用于不同大小尺寸的工作物。参照图14,为本发明棘轮扳手10的第三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大致上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体20的柄身23相反于连接段22的一端设有一个开口形态的第二驱动端24。如此能够增加本发明棘轮扳手10的使用范围。参照图15,为本发明棘轮扳手10的第四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大致上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体20的柄身23相反于连接段22的一端设有一个握把25。除此之外,于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0的驱动部32设为方头形态。如此能够增加本发明棘轮扳手10 的使用范围。参照图16与图17,为本发明棘轮扳手10的第五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大致上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驱动件30的轴部34直径小于第一容置空间215的孔径,使换向开关50的第一推移部53与第二推移部54直接经由第一容置空间215伸入第二容置空间216,达到控制棘动装置40与驱动件30之间的啮合关系,而且能够更进一步的缩小头部 21的径向距离,达到缩小本体20头部21的效果。参照图18,为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大体上与前述第五个实施例相同, 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本体20包括有一个头部21、一个连接于头部21 —面的连接段22 与一个设于连接段22相反于头部21 —端的柄身23。连接段22的一端形成有一个纵向连接部221,纵向连接部221 —体连接于头部21 的第一面211,使头部21仍能够保有短小的体积,不占空间。于本实施例中,连接段22的纵向连接部221 —体连接于头部21的延伸段214相反于第二面212的一面。纵向连接部221沿着平行于旋转轴线Xl的方向形成有一个高度H,纵向连接部 221的高度H小于头部21的厚度T。纵向连接部221朝向头部21旋转轴线Xl的方向形成一个弧状的内凹面222,纵向连接部221的内凹面222开设有一个沿着旋转轴线Xl半径方向延伸的容置槽223。纵向连接部221的内凹面222具有一个第三半径R3,如图4及图5,内凹面222的第三半径R3等于头部21外表面213的第一半径Rl。连接段22相反于纵向连接部221的一端系径向的一体连接于柄身23的一端。柄身23具有一个远离于工作物的上端面231与一个靠近工作物的下端面232,在沿着平行于旋转轴线Xl的方向上,柄身23下端面232至头部21第二面212的距离大于头部21厚度T 的一半,而且柄身23的上端面231至头部21第一面211的距离介于纵向连接部221的高度H与头部21的厚度T之间。如此使得使用者握持柄身23时,能够让短小的头部21更加的伸入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施工,而且还能够同时达到让头部21径向距离缩短的优点。更佳者,柄身23的上端面231至头部21第一面211的距离等于本体20纵向连接部221的高度 H0在沿着平行于旋转轴线Xl的方向上,换向开关50的拨动环52裸露在本体20头部21第一面211之外的距离等于本体20纵向连接部221的高度H,而且柄身23的上端面 231至头部21第一面211的距离等于本体20纵向连接部221的高度H。进一步,换向开关 50的拨动环52裸露在本体20头部21第一面211之外的距离等于驱动件30的轴部34突出于本体20头部21第一面211的距离。使得换向开关50的拨动环52顶面与驱动件30 的轴部34顶面形成平面状,让驱动件30的轴部34顶面能够裸露在外,便于使用者工作。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 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本体,其包括有一个头部、一个连接于该头部一面的连接段与一个设于该连接段相反于该头部一端的柄身,该本体的头部具有一个旋转轴线,该头部包括有一个远离工作物的第一面与一个靠近工作物的第二面,该头部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形成有一个圆弧状外表面,所述的外表面在一侧设有一个径向朝外延伸的延伸段,该头部开设有一个沿着旋转轴线延伸且贯穿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的圆形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凹设有一个朝向该延伸段延伸的第二容置空间,该连接段的一端形成有一个纵向连接部,该纵向连接部一体连接于该头部的第一面,该连接段相反于该纵向连接部的一端一体连接于该柄身的一端;一个驱动件,该驱动件可转动的设于该本体头部的第一容置空间,且该驱动件能够以该旋转轴线为轴心相对于该头部转动;一个棘动装置,其设于该本体的第二容置空间内,且该棘动装置能够与该驱动件产生选择性的啮合关系;一个换向开关,枢设于该驱动件且能够控制位于该第二容置空间内的棘动装置,且控制该棘动装置与该驱动件之间的啮合关系,该换向开关包括有一个裸露在该本体头部第一面之外的拨动环,该换向开关的拨动环对应于该本体头部的外表面,故使用者能够由该本体头部的外表面拨动该换向开关的拨动环,如此可有效的减少该头部的径向距离,达到缩小该本体头部的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换向开关与该本体连接段的纵向连接部之间还设有一个定位装置,该换向开关的拨动环对应于该本体纵向连接部的位置则形成有数个定位部,该定位装置能够定位于该换向开关的拨动环的定位部, 使该换向开关保持在所需的位置,由于该定位装置设于该本体的纵向连接部,而且该纵向连接部连接于该本体头部的第一面,故该本体头部的延伸段可以做的很短,因此可有效的减少该头部的径向距离,达到缩小该本体头部的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纵向连接部开设有一个沿着该旋转轴线半径方向延伸的容置槽,该定位装置设于该本体纵向连接部的容置槽内,且该定位装置包括有一个设于该容置槽内的弹性体与一个设于该弹性体与该换向开关之间的定位件,该定位件凭借该弹性体的顶推而能够选择性的定位于该换向开关的定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的一端形成一个轴部,该换向开关包括有一个轴孔,该换向开关的轴孔套设于该驱动件的轴部,且该换向开关与该驱动件之间能够产生相对的枢转关系,由于该换向开关的轴孔套设于该驱动件的轴部,故可有效的减少该本体头部所占用的径向空间,达到缩小该本体头部的效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轴部突出于该本体头部第一面,且该轴部环设有一圈卡槽,该换向开关的轴孔内环设有一圈卡槽,该换向开关的卡槽凭借一个扣件而扣设于该驱动件的卡槽处,使该换向开关不会脱离该驱动件而且还能够产生相对的枢转关系,该驱动件形成一个阶梯部,该阶梯部能够挡止于该本体头部的第二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于两端之间环设有一圈齿部,该驱动件的齿部容置于该本体的第一容置空间内,该棘动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棘齿块、一个第二棘齿块与一个弹性件,该弹性件设于该第一棘齿块与该第二棘齿块之间,使该第一棘齿块与该第二棘齿块分别抵靠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两侧,该第一棘齿块朝向第一容置空间的一面设有一个齿部,该第一棘齿块的齿部能够凭借该弹性件的顶推而哨合于该驱动件的齿部,该第二棘齿块朝向第一容置空间的一面设有一个齿部,该第二棘齿块的齿部能够凭借该弹性件的顶推而啮合于该驱动件的齿部,该第一棘齿块形成有一个推移面,该第二棘齿块形成有一个推移面,该换向开关包括有伸入该第二容置空间的第一推移部及第二推移部,该第一推移部能够选择性推动该棘动装置的第一棘齿块的推移面, 使该第一棘齿块与该驱动件分离,该第二推移部能够选择性推动该棘动装置的第二棘齿块的推移面,使该第二棘齿块与该驱动件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推移部与该第二推移部之间还形成有一个弧形缺口,当该棘动装置的第一棘齿块与第二棘齿块同时位于该换向开关的弧形缺口内时,该第一棘齿块与该第二棘齿块都啮合于该驱动件,使该驱动件无法相对于该本体头部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驱动件的轴部直径小于第一容置空间的孔径,换向开关的第一推移部与第二推移部直接经由第一容置空间伸入第二容置空间,以控制棘动装置与驱动件之间的啮合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头部设有一个贯穿第一面且连通该第二容置空间的控制槽,该换向开关的第一推移部及第二推移部经由该本体的控制槽伸入该第二容置空间内,以控制棘动装置与驱动件之间的啮合关系,该控制槽连通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且该控制槽的轴线与该旋转轴线共线,该控制槽环设于第一容置空间与该头部第一面之间而呈阶级状,该换向开关呈中空环状,该第一推移部与该第二推移部呈弧形片状而能够于环状的控制槽内弧线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的一端形成有一个突出于该本体头部第二面的驱动部,该驱动部设为多边形孔形态而能够用以带动工作物转动,且该驱动部的外轮廓呈锥状。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的一端形成有一个突出于该本体头部第二面的驱动部,该驱动部设为方头形态而能够用以带动工作物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头部的第一面至第二面沿着该旋转轴线的方向形成有一个厚度,该纵向连接部沿着平行于该旋转轴线的方向形成有一个高度,该纵向连接部的高度小于该头部的厚度,该驱动件的轴部突出于该本体头部第一面,在沿着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该轴部突出于该本体头部第一面的距离不大于该本体纵向连接部的高度,且该换向开关的拨动环裸露在该本体头部第一面之外的距离不大于该本体纵向连接部的高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柄身具有一个远离于工作物的上端面与一个靠近工作物的下端面,该柄身下端面至该头部第二面的距离大于该头部厚度的一半,而且该柄身的上端面至该头部第一面的距离介于该纵向连接部的高度与该头部的厚度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柄身具有一个远离于工作物的上端面与一个靠近工作物的下端面,该柄身下端面至该头部第二面的距离大于该头部厚度加上该纵向连接部高度的距离,该连接段相反于该纵向连接部的一端形成一个弯曲部,该连接段的弯曲部一体连接于该柄身的一端,该连接段从纵向连接部至该弯曲部之间形成厚度渐缩且大体上形成七十五度倾斜夹角的形态。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头部的外表面与该旋转轴线之间具有一个第一半径,该头部的延伸段与该旋转轴线之间具有一个第二半径, 所述的第一半径小于第二半径,且该纵向连接部朝向该头部旋转轴线的方向形成一个弧状的内凹面,该纵向连接部的内凹面具有一个第三半径,该第三半径等于第一半径,该头部的圆弧状外表面具有至少一百八十度的角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可缩小头部的棘轮扳手,其包括有一个本体,本体包括一个头部、一个连接于头部一面的连接段与一个设于连接段相反于头部一端的柄身,连接段的一端形成有一个连接于头部第一面的纵向连接部;一个可转动的设于本体头部的驱动件;一个能够与驱动件产生选择性的啮合关系的棘动装置;一个枢设于驱动件且能够控制棘动装置的换向开关,换向开关的拨动环系裸露在本体头部第一面的外且对应于本体头部的外表面,故使用者能够由本体头部的外表面拨动换向开关的拨动环,如此可有效的减少头部的径向距离,达到缩小本体头部的效果。
文档编号B25B23/00GK102601754SQ20111002259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0日
发明者胡厚飞 申请人:胡厚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