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臂组装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4383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扭臂组装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扭臂组装装置,包括:用于组装的工作台(1),两组分别用于限位扭力杆(2)的两端的支撑压紧组件(3),所述支撑压紧组件(3)固定在工作台(1)上,所述支撑压紧组件(3)上设有定位孔(3.1),所述两组支撑压紧组件(3)的两个定位孔(3.1)的中心线在同一条轴线上;两个扭臂(4),安装在扭力杆(2)两端,且外于支撑压紧组件(3)的外侧;所述扭臂(4)上设有用于安装拉杆的拉杆孔(4.1);与拉杆孔(4.1)配合的定位销件(5),所述定位销件(5)穿过所述拉杆孔(4.1)并与定位孔(3.1)同轴安装。该装置能在组装扭臂与扭力杆时较好地保证两端扭臂上的拉杆孔的同轴度。
【专利说明】扭臂组装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侧滚系统,具体涉及抗侧滚系统中用于组装扭臂和扭力杆的扭臂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抗侧滚系统是地铁、城轨、轻轨等车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抗侧滚系统通过增加车辆侧滚刚度,减小柔性系数与侧滚角,从而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其中,抗侧滚系统中的两端扭臂上设有用于安装拉杆的拉杆孔,所述拉杆与车体连接。为了保证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平衡以保证安全性,在组装扭臂与扭力杆时,还需要保证两侧扭臂的拉杆孔在同一轴线上,以保证安装后的拉杆的同轴度。但采用现有装置很难保证在组装扭臂与扭力杆时两端扭臂上的小孔的同轴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扭臂组装装置,该装置能在组装扭臂与扭力杆时较好地保证两端扭臂上的拉杆孔的同轴度。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扭臂组装装置,包括:
[0005]用于组装的工作台,
[0006]两组分别用于限位扭力杆的两端的支撑压紧组件,所述支撑压紧组件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支撑压紧组件上设有定位孔,所述两组支撑压紧组件的两个定位孔的中心线在同一条轴线上;
[0007]两个扭臂,安装在扭力杆两端,且外于支撑压紧组件的外侧;所述扭臂上设有用于安装拉杆的拉杆孔;
[0008]与拉杆孔配合的定位销件,所述定位销件穿过所述拉杆孔并与定位孔同轴安装。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扭臂组装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压紧组件对扭力杆进行限位。而且两个支撑压紧组件的两个定位孔同轴,通过与定位孔连接的定位销件来保证与定位销件连接的拉杆孔的同轴度。使得在组装扭臂与扭力杆时,能较好地保证两扭臂上的拉杆孔的同轴度。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支撑压紧组件包括:支撑座,所述定位孔位于支撑座上;v型垫块,设在支撑座上端的缺口上;压紧块,下端中部设有与V型垫块配合对扭力杆进行压紧的槽口,所述压紧块与支撑座连接。通过压紧块和V型垫块对扭力杆进行压紧限位。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所述压紧块外侧还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有对扭力杆进行定位的U型槽,所述定位块与支撑座连接。所述定位块对扭力杆进一步限位。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扭力杆的一端端头上连接有用于限制扭力杆横向移动的定位板组件,所述定位板组件位于一端扭臂的外侧。所述定位板组件与扭力杆的端头固定,使扭力杆不能发生横向移动或窜动。[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优选,所述定位板组件包括限制扭力杆的横向移动的限位块和用于支撑所述限位块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工作台连接。通过限位块与扭力杆一端的端头连接来限制扭力杆的横向移动,通过支撑架与工作台连接来限制限位块不能发生横向移动或产生横向位移。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定位销件与包括拉杆孔连接处设有横截面为四方形的锥面。四方形的锥面与拉杆孔的接触面积较小,能保证拉杆孔与定位孔的同轴度,从而间接保证两个拉杆孔的同轴度。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定位孔朝向定位销件的一侧孔口上设有对定位销件进行限位的铜套。通过铜套来保证定位销件与定位孔的同轴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扭臂组装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0017]图2所示是图1中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所示是图2的左视图。
[0019]图4所示是图1中的定位销件的示意图。
[0020]图中所示:1、工作台,2、扭力杆,3、支撑压紧组件,3.1、定位孔,3.2、V型垫块,
3.3、压紧块,3.4、槽口,3.5、定位块,3.6、支撑座,4、扭臂,4.1、拉杆孔,5、定位销件,5.1、锥面,6、定位板组件,6.1、限位块,6.2、支撑架,7、铜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扭臂组装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扭臂组装装置包括:
[0023]用于组装的工作台1,工作台I采用数控中心整体加工而成,保证其平面度;
[0024]两组分别用于限位扭力杆2的两端的支撑压紧组件3,所述支撑压紧组件3固定在工作台I上,所述支撑压紧组件3上设有定位孔3.1,所述两组支撑压紧组件3的两个定位孔3.1的中心线在同一条轴线上;将支撑压紧组件3固定焊接在工作台I上后,再通过数控中心加工错所述定位孔3.1,保证两个定位孔3.1的同轴度;
[0025]两个扭臂4,安装在扭力杆2两端,且外于支撑压紧组件3的外侧;所述扭臂4上设有用于安装拉杆的拉杆孔4.1 ;所述扭臂4在加热后套接在扭力杆2上,冷却至室温后,扭臂4与扭力杆2为过盈配合;
[0026]与拉杆孔4.1配合的定位销件5,所述定位销件5穿过所述拉杆孔4.1并与定位孔
3.1同轴安装。
[0027]如图2和图3所示为支撑压紧组件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支撑压紧组件3包括:
[0028]支撑座3.6,所述定位孔3.1位于支撑座3.6上;
[0029]V型垫块3.2,设在支撑座3.6上端的缺口上;
[0030]压紧块3.3,下端中部设有与V型垫块3.2配合对扭力杆2进行压紧的槽口 3.4,所述压紧块3.3与支撑座3.6连接。
[0031 ] 所述压紧块3.3外侧还设有定位块3.5,所述定位块3.5设有对扭力杆2进行定位的U型槽,所述定位块3.5与支撑座3.6连接。
[0032]如图1所示,所述扭力杆2的右端端头上连接有用于限制扭力杆2横向移动的定位板组件6,所述定位板组件6位于右端扭臂4的外侧,即图1中右端扭臂4的右侧。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扭力杆2的左端端头或扭力杆2的两端端头设置定位板组件6,这两种情况下需要考虑定位板组件6对装配的影响。
[0033]所述定位板组件6包括限制扭力杆2的横向移动的限位块6.1和用于支撑所述限位块6.1的支撑架6.2,所述支撑架6.2与工作台I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6.1与扭力杆2的端头平面接触后,扭力杆2不能沿轴向窜动。而且限位块6.1对扭力杆2两端有一定的拉力作用,防止扭力杆2弯曲变形。
[0034]如图4所示,所述定位销件5与包括拉杆孔4.1连接处设有横截面为四方形的锥面 5.1。
[0035]所述定位孔3.1朝向定位销件5的一侧孔口上设有对定位销件5进行限位的铜套
7。所述铜套7用于固定定位销件5,铜套7可更换。
[0036]虽然已经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或替换。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上的冲突,各实施例中的特征均可相互结合起来,所形成的组合式特征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
1.一种扭臂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组装的工作台(1), 两组分别用于限位扭力杆(2)的两端的支撑压紧组件(3),所述支撑压紧组件(3)固定在工作台(I)上,所述支撑压紧组件(3)上设有定位孔(3.1),所述两组支撑压紧组件(3)的两个定位孔(3.1)的中心线在同一条轴线上; 两个扭臂(4),安装在扭力杆(2)的两端,且外于支撑压紧组件(3)的外侧;所述扭臂(4)上设有用于安装拉杆的拉杆孔(4.1); 与拉杆孔(4.1)配合的定位销件(5),所述定位销件(5)穿过所述拉杆孔(4.1)并与定位孔(3.1)同轴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臂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压紧组件(3)包括: 支撑座(3.6),所述定位孔(3.1)位于支撑座(3.6)上; V型垫块(3.2),设在支撑座(3.6)上端的缺口上; 压紧块(3.3),下端中部设有与V型垫块(3.2)配合对扭力杆(2)进行压紧的槽口(3.4),所述压紧块(3.3)与支撑座(3.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臂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块(3.3)外侧还设有定位块(3.5),所述定位块(3.5)设有对扭力杆(2)进行定位的U型槽,所述定位块(3.5)与支撑座(3.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臂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杆(2)的一端端头上连接有用于限制扭力杆(2)横向移动的定位板组件(6),所述定位板组件(6)位于一端扭臂(4)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臂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组件(6)包括限制扭力杆⑵的横向移动的限位块(6.1)和用于支撑所述限位块(6.1)的支撑架(6.2),所述支撑架(6.2)与工作台(I)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臂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件(5)与包括拉杆孔(4.1)连接处设有横截面为四方形的锥面(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臂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3.1)朝向定位销件(5)的一侧孔口上设有对定位销件(5)进行限位的铜套(7)。
【文档编号】B25B11/02GK203418471SQ201320425235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7日
【发明者】姜宇飞, 刘佼龙, 杨冠男 申请人:株洲九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