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双向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010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薄型双向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包括工作部及手柄,其中工作部包括主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中间齿轮轴、中间齿轮、棘爪元件和换向开关。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中间齿轮轴均套设在主轴上。中间齿轮轴外固设有握持装置,当握住握持装置,转动手柄带动主动齿轮转动时,主动齿轮通过中间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反向旋转。工作部厚度小于等于30mm,适用于在狭窄空间中工作,实现了两种工作模式并可在两种工作模式间稳定方便地转换。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时,使用者输入的输入力矩为交替的顺时针方向力矩或逆时针方向力矩,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的输出端的输出力矩择一地为顺时针方向力矩和逆时针方向力矩。
【专利说明】薄型双向棘轮扳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薄型双向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0002]一般螺丝批、力矩扳手之类手动工具的使用中,手在转动方向上的运动有一定的限度,不会是沿着一个方向持续进行的。这类工具中,手柄的转动轴与主轴同轴,使用时一般是这样的:首先,用手朝着某个希望的方向转动手柄(例如拧紧或松开一个螺钉),然后,将手反向旋转,使该工具重新定位以便进入下一循环。在上述循环的第二部分,手的反向旋转可以是放开手柄后再重新握住,也可以是在工具中配有棘齿面机构等单向装置,使手柄反转时主轴不动,还可以是将该工具与螺钉脱离后再插入。但无论如何,手的反向旋转都不会带来紧固件的有效运动,因此成为被浪费的动作。
[0003]美国专利US5931062公开了一种机械转换器,使得不论手柄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主轴都朝向一个方向转动,从而大大提高了手的运动效率,节约了操作时间。然而,该实用新型的转换装置只能使主轴朝着一个方向转动,这并不适应主轴在两个方向上转动的需要,例如,作为力矩扳手应用时需要拧紧或松开紧固件,而安装该实用新型的转换装置的力矩扳手无论是按对常规扳手的拧紧紧固件的操作还是松开紧固件的操作得到的结果都是拧紧紧固件(或者松开紧固件)。如果期望在安装该实用新型的转换装置的力矩扳手能够实现拧紧紧固件以及松开紧固件的操作,可以考虑的解决方式只能是在该力矩扳手的主轴的两端(即工作部的两端)皆设置输出端,其中一端用于拧紧紧固件的操作,另一端用于松开紧固件的操作。而这样的设计是累赘的,使用时由于需要注意选择适合要求的输出端,也极不方便。
[0004] 申请人:在中国专利申请(CN201320028403.8)中公开了一种双向棘轮扳手,包括换向开关,解决了方便地切换主轴转动方向这一问题。然而扳手拧紧紧固件需要一定的扭矩,因此,为了提供足够的扭矩,该双向棘轮扳手的尺寸需要较厚的部件以达到所需的强度。这就使得这种双向棘轮扳手在使用时需要在主轴轴向上需要较大的空间以握住握持装置。因此这种双向棘轮扳手无法在主轴轴向上空间较小的狭窄空间中得到应用,例如一些狭缝或机械部件的间隙等。
[0005]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方便在狭窄空间中使用的薄型双向棘轮板手。


【发明内容】

[0006]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实现在狭窄空间中使用及稳定切换主轴转动方向。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包括工作部以及手柄,所述工作部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用于输出扭矩且其轴线垂直于所述手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中间齿轮轴以及中间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中间齿轮轴均套设在所述主轴之上,所述中间齿轮轴的轴线与所述主轴的轴线垂直,所述中间齿轮安装在所述中间齿轮轴上,并配合在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之间传动,其中所述手柄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所述中间齿轮轴外固设有一握持装置,当握持住所述握持装置,转动所述手柄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时,所述主动齿轮通过所述中间齿轮带动所述从动齿轮反向旋转;与主动齿轮一起转动的第一棘齿面,以及与从动齿轮一起转动的第二棘齿面;可带动所述主轴转动的第一棘爪元件和第二棘爪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棘爪元件具有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棘齿面配合的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其中所述第一棘爪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棘齿面发生打滑,在第二方向上则与所述第一棘齿面接合传动,所述第二棘爪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棘齿面接合传动,在第二方向上则与所述第一棘齿面发生打滑;所述第二棘爪元件具有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棘齿面配合的第三棘爪和第四棘爪,其中所述第三棘爪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棘齿面打滑,在第二方向上则与所述第一棘齿面接合传动,所述第四棘爪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棘齿面接合传动,在第二方向上则与所述第一棘齿面打滑;换向开关,所述换向开关可将所述第一棘爪元件和所述第二棘爪元件设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棘爪和所述第三棘爪同时分别与所述第一棘齿面和第二棘齿面配合;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棘爪和所述第四棘爪同时分别与所述第一棘齿面和第二棘齿面配合;所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所述工作部的厚度小于等于30mm。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棘爪元件和/或第二棘爪元件采用高强度材料,优选地,采用的材料为注射粉末冶金。
[000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棘爪元件的厚度小于等于6.5mm,另一棘爪元件的厚度小于等于该棘爪元件的厚度,与棘爪元件接合传动的棘齿面的厚度与棘爪元件的厚度相同,中间齿轮轴的厚度小于等于8_,中间齿轮的模数小于等于I ;优选地,第一棘爪元件的厚度为5_,第二棘爪元件的厚度小于第一棘爪元件的厚度,中间齿轮轴的厚度为6_,中间齿轮的模数为0.6,工作部的厚度为25mm。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手柄具有环状头部,第一棘齿面设置在环状头部的内圈上。[0011 ]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棘齿面设置在主动齿轮的内圈上。
[00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棘齿面设置在从动齿轮的内圈上。
[00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握持装置为握持环。
[00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棘爪元件和/或第二棘爪元件为扇形。
[001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棘爪元件和第二棘爪元件安装在副轴之上,副轴的轴线与主轴平行且不与主轴重合,副轴与主轴相联,可带动主轴转动。
[001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副轴穿设在主轴之中。
[001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换向开关内设置有弹簧,换向开关包括中心柱、第一球头柱塞和第二球头柱塞,中心柱穿置于主轴内,第一球头柱塞和第二球头柱塞依次固定在中心柱上,第一球头柱塞和第二球头柱塞分别与第一棘爪元件和第二棘爪元件配合。
[001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球头柱塞和第二球头柱塞内设置有弹簧。
[0019]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在达到所需输出扭矩的基础上减薄了工作部中各部件的厚度(即沿主轴100延伸的长度),因此也极大的减小了工作部整体的厚度,即在狭窄空间中也便于使用,并满足拧紧紧固件所需的扭矩,实现了两种工作模式并可在两种工作模式间稳定方便地转换。
[0020]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的主视图。
[0022]图2是图1所示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的工作部的截面图。
[0023]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内的传动装置。
[0024]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内的换向装置。
[0025]图5显示了安装了第一棘爪元件和第二棘爪元件的主轴。
[0026]图6是图5中的第一棘爪元件的正视图。
[0027]图7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时,第一棘爪元件与第一棘齿面之间的配合。
[0028]图8显示了用于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的工作模式的转钮。
[0029]图9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内的限位装置。
[0030]图10是图9所示的限位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包括手柄20和工作部10,手柄20纵向延伸并通过其环状的头部21 (参见图3)套接在工作部10之上。工作部10内部设有主轴100、外部设有握持环102。主轴100的一端为延伸至工作部10和手柄20的头部21之外的输出端101。输出端101可以通过安装不同的套筒以配置成适用于操作外角螺丝等各种紧固件的构形。
[0032]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包括传动装置和与其联接的换向装置,来自手柄20的输入力矩通过传动装置被传送到工作部10的主轴100,并通过换向装置选择性地使输出端101输出的输出力矩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例如,工作部10的输入力矩为顺时针方向力矩或逆时针方向力矩,输出端101输出的输出力矩为顺时针方向力矩;或者,工作部10的输入力矩为顺时针方向力矩或逆时针方向力矩,输出端101输出的输出力矩为逆时针方向力矩。
[0033]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的传动装置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棘齿面311、主动齿轮312、第二棘齿面321、从动齿轮322、中间齿轮轴330、中间齿轮331及332。其中,第一棘齿面311和主动齿轮312相连且同轴,本实施例中,第一棘齿面311固设于手柄20的环状的头部21的内圈,主动齿轮312固定连接于手柄20的头部21,这样当手柄20转动时,其头部21会带动主动齿轮312同时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棘齿面311也可设置在主动齿轮312的内圈;第二棘齿面321设置在从动齿轮322的内圈。第一棘齿面311和第二棘齿面321的齿面与主轴100的外周面相对;主动齿轮312和从动齿轮322是面齿轮,主动齿轮312和从动齿轮322的齿面彼此相对。第一棘齿面311、第二棘齿面321、主动齿轮312和从动齿轮322皆同轴且其中心轴线与主轴100的中心轴线重合。
[0034]中间齿轮轴330与握持环102固定相连,中间齿轮331、332安装在中间齿轮轴330上,中间齿轮轴330与主轴100垂直。中间齿轮331、332配合在主动齿轮312和从动齿轮322之间,它们的齿分别与主动齿轮312和从动齿轮322的齿面上的齿接合传动,当握持环102固定,亦即中间齿轮轴330固定不动时,主动齿轮312转动时会通过中间齿轮331、332带动从动齿轮322与其反向旋转。本实施例中,中间齿轮331、332皆为锥齿轮。
[0035]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的换向装置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由中心柱220、第一球头柱塞221、第二球头柱塞222和弹簧224构成的换向开关以及第一棘爪元件211和第二棘爪元件212。其中,中心柱220安装于主轴100内,弹簧224套设在中心轴上,位于中心柱220的第一端部2201与主轴100之间,第一球头柱塞221和第二球头柱塞222依次固定在中心柱220上,第一球头柱塞221和第二球头柱塞222的球头部分的活动方向与主轴110垂直,优选地,在第一球头柱塞221和第二球头柱塞222内配合有弹簧等弹性元件。第一棘爪元件211和第二棘爪元件212通过副轴210安装在主轴100上,如图5所示,副轴210平行于主轴100但其中心轴线不重合于主轴100的中心轴线,第一棘爪元件211和第二棘爪元件212可以绕副轴210转动。
[0036]第一棘爪元件211和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结构相似,皆包括第一扇形棘爪、第二扇形棘爪和两者之间的扇形中间部分。以第一棘爪元件211为例,图6显示了第一棘爪元件211的顶视图(即沿主轴100向输出端101的方向),从图6中可以看出,第一棘爪元件211包括第一扇形棘爪2111、第二扇形棘爪2112和两者之间的扇形中间部分2110。第一扇形棘爪2111的扇形齿面、扇形中间部分2110的扇形面和第二扇形棘爪2112的扇形齿面构成了第一棘爪兀件211的第一表面。第一棘爪兀件211还具有第二表面,这是一个异形面,在本实施例中,其包括一个凹部2113,凹部2113具有第一侧壁2114和第二侧壁2115。第一侦_ 2114和第二侧壁2115皆主轴100的方向延伸。第一棘爪元件211中具有与副轴210配合的过孔2101,副轴210穿过过孔2101将第一棘爪元件211安装在主轴100上(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过孔2101设置在第一棘爪元件211的扇形中间部分2110,较佳地,设置在第一棘爪元件211的重心处。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结构与第一棘爪元件211相似,在此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其厚度(即沿主轴100延伸的长度)小于第一棘爪元件211的厚度,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厚度也可与第一棘爪元件211的厚度相等,或者大于第一棘爪元件211的厚度。
[0037]第一棘爪兀件211和第二棘爪兀件212的第一表面分别与第一棘齿面311和第二棘齿面321的齿面相对,具体地,第一棘爪元件211的扇形棘爪(包括第一扇形棘爪2111和第二扇形棘爪2112)的齿与第一棘齿面311的齿相对,第二棘爪元件212的扇形棘爪(包括第一扇形棘爪和第二扇形棘爪)的齿与第二棘齿面321的齿相对。第一棘爪元件211和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二表面分别与中心柱220的表面相对,具体地,第一棘爪元件211的第二表面与第一球头柱塞221的球头部分相对,第二棘爪兀件212的第二表面和第二球头柱塞222的球头部分相对。通过旋转中心柱220,可以使第一球头柱塞221的球头部分接触第一棘爪元件211的凹部2113的第一侧壁2114,同时使第二球头柱塞222的球头部分接触第二棘爪元件212的凹部的第一侧壁,此时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或者,使第一球头柱塞221的球头部分接触第一棘爪元件211的凹部2113的第二侧壁2115,同时使第二球头柱塞222的球头部分接触第二棘爪元件212的凹部的第二侧壁,此时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处于第二种工作模式。
[0038]当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时,如图7所示,第一棘爪元件211的第一扇形棘爪2111的齿与第一棘齿面311的齿接触,同样,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一扇形棘爪的齿与第二棘齿面321的齿接触。当手柄20的头部21带动第一棘齿面311转动,当在第一扇形棘爪2111处的第一棘齿面311的齿的运动方向为从第一扇形部分2111指向第二扇形部分2112时,即如图7所示的第一棘齿面311顺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一球头柱塞221的球头部分接触的是第一棘爪元件211的凹部2113的第一侧壁2114,第一棘齿面311能带动第一棘爪元件211随其一起转动,即第一扇形棘爪2111的齿与第一棘齿面311的齿接合传动,第一棘爪元件211的转动通过副轴210传递至主轴100,从而带动主轴100转动;而当在第一扇形棘爪2111处的第一棘齿面311的齿的运动方向为从第二扇形部分2112指向第一扇形部分2111时,即如图7所示的第一棘齿面311逆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一球头柱塞221的球工作部分接触第一棘爪元件211的凹部2113的第一侧壁2114,第一棘齿面311不能带动第一棘爪元件211随其一起转动,即第一扇形棘爪2111的齿与第一棘齿面311的齿不接合传动。
[0039]同时,当在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一扇形棘爪处的第二棘齿面321的齿的运动方向为从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一扇形部分指向第二扇形部分时,即第二棘齿面321顺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二球头柱塞222的球工作部分接触的是第二棘爪元件212的凹部的第一侧壁,第二棘齿面321能带动第二棘爪元件212随其一起转动,即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一扇形棘爪的齿与第二棘齿面321的齿接合传动,第二棘爪元件212的转动通过副轴210传递至主轴100,从而带动主轴100转动;而当在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一扇形棘爪处的第二棘齿面321的齿的运动方向为从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二扇形部分指向第一扇形部分时,即第二棘齿面321逆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二球头柱塞222的球工作部分接触第二棘爪元件212的凹部的第一侧壁,第二棘齿面321不能带动第二棘爪元件212随其一起转动,即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一扇形棘爪的齿与第二棘齿面321的齿不接合传动。。
[0040]由于前述的中间齿轮331、332和主动齿轮312和从动齿轮322的传动,当握持环102固定不动时,第二棘齿面321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棘齿面311相反。由此可知,在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当自工作部10的输入力矩为顺时针力矩,其使第一棘齿面311顺时针转动,第二棘齿面321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一棘爪元件211与第一棘齿面311联接,第二棘爪元件212与第二棘齿面321不联接,由此,第一棘爪元件211使主轴100顺时针转动,输出力矩为顺时针力矩;当自工作部10的输入力矩为逆时针力矩,其使第一棘齿面311逆时针转动,第二棘齿面321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一棘爪元件211与第一棘齿面311不联接,第二棘爪元件212与第二棘齿面321联接,由此,第二棘爪元件212使主轴100顺时针转动,输出力矩为顺时针力矩。
[0041]当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处于第二种工作模式时,第一棘爪元件211的第二扇形棘爪2112的齿与第一棘齿面311的齿接触,同样,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二扇形棘爪的齿与第二棘齿面321的齿接触。当来自工作部10的输入力矩使第一棘齿面311转动,当在第二扇形棘爪2112处的第一棘齿面311的齿的运动方向为从第一扇形部分2111指向第二扇形部分2112时,即第一棘齿面311顺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一球头柱塞221的球头部分接触第一棘爪元件211的凹部2113的第二侧壁2115,第一棘齿面311不能带动第一棘爪元件211随其一起转动,即第二扇形棘爪2112的齿与第一棘齿面311的齿不接合传动;而当在第二扇形棘爪2112处的第一棘齿面311的齿的运动方向为从第二扇形部分2112指向第一扇形部分2111时,即第一棘齿面311逆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一球头柱塞221的球头部分接触的是第一棘爪元件211的凹部2113的第二侧壁2115,第一棘齿面311能带动第一棘爪元件211随其一起转动,即第二扇形棘爪2112的齿与第一棘齿面311的齿接合传动,第二棘爪元件212的转动通过副轴210传递至主轴100,从而带动主轴100转动。
[0042]同时,当在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二扇形棘爪处的第二棘齿面321的齿的运动方向为从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一扇形部分指向第二扇形部分时,即第二棘齿面321顺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二球头柱塞222的球头部分接触第二棘爪元件212的凹部的第二侧壁,第二棘齿面321不能带动第二棘爪元件212随其一起转动,即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二扇形棘爪的齿与第二棘齿面321的齿不接合传动;而当在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二扇形棘爪处的第二棘齿面321的齿的运动方向为从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二扇形部分指向第一扇形部分时,即第二棘齿面321逆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二球头柱塞222的球工作部分接触的是第二棘爪元件212的凹部的第二侧壁,第二棘齿面321能带动第二棘爪元件212随其一起转动,即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二扇形棘爪的齿与第二棘齿面321的齿接合传动,第二棘爪元件212的转动通过副轴210传递至主轴100,从而带动主轴100转动。
[0043]由于前述的中间齿轮331、332和主动齿轮312和从动齿轮322的传动,当握持环102固定不动时,第二棘齿面321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棘齿面311相反。由此可知,在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处于第二种工作模式,当自工作部10的输入力矩为顺时针力矩,其使第一棘齿面311顺时针转动,第二棘齿面321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一棘爪元件211与第一棘齿面311不联接,第二棘爪元件212与第二棘齿面321联接,由此,第二棘爪元件212使主轴100逆时针转动,输出力矩为逆时针力矩;当自工作部10的输入力矩为逆时针力矩,其使第一棘齿面311逆时针转动,第二棘齿面321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一棘爪元件211与第一棘齿面311联接,第二棘爪元件212与第二棘齿面321不联接,由此,第一棘爪元件211使主轴100逆时针转动,输出力矩为逆时针力矩。
[0044]如前所述地,通过旋转中心柱220,可以使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第一种工作模式和第二种工作模式之间切换、选择。为了使用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中心柱220的第一端部设置了转钮223,通过使中心柱220的两个耳部(如图8中的耳部2201)嵌入转钮223实现中心柱220与转钮223之间的配合。这样,通过转动转钮223,可以使中心柱220旋转。本实施例中的转钮223上设置有两条凸出于转钮223的表面的脊部,如脊部2231,使用时可以通过对包括脊部2231的两条脊部施加旋转力矩以转动转钮223。
[0045]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还包括限位装置,其使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保持在选定的工作模式直到使用者切换到其他的工作模式。如图9和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限位装置包括一个套设在中心柱220上的弹簧224、一个设置在输出端101和中心柱220的第二端部之间的弹珠400,以及在中心柱220的第二端部的弹珠400配合的槽,具体地为第一槽410和第二槽420。第一槽410和第二槽420彼此平行延伸且两者之间由光滑的脊隔开,脊的方向与中心柱轴向方向有一倾角。
[0046]弹簧224使中心柱220与主轴100保持一个从中心柱220的第二端部2202朝向第一端部2201的力,此时弹珠400位于第一槽410或第二槽420靠近第二端部2202 —侧。当转动转钮223时,弹簧224被压缩,弹珠400位于第一槽410或第二槽420靠近第一端部2201 —侧,此时弹珠400可以从第一槽410进入第二槽420或从第二槽420进入第一槽410,并在力的作用下使弹珠400复位至第一槽410和第二槽420靠近第二端部2202 —侧。
[0047]当弹珠400在第一槽410内时,第一球头柱塞221和第二球头柱塞222的球工作部分保持其与第一棘爪元件211和第二棘爪元件212的凹部的第一侧壁的接触,即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被保持在第一种工作模式;当弹珠400在第二槽420内时,第一球头柱塞221和第二球头柱塞222的球工作部分保持其与第一棘爪元件211和第二棘爪元件212的凹部的第二侧壁的接触,即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被保持在第二种工作模式。当转动转钮223,使中心柱220旋转,并使弹珠400从第一槽410进入第二槽420时,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从第一种工作模式进入第二种工作模式;当转动转钮223,使中心柱220旋转,并使弹珠400从第二槽420进入第一槽410时,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从第二种工作模式进入第一种工作模式。
[0048]本实施例中,中间齿轮轴330与握持环102固定连接,中间齿轮轴330相对于握持环102固定,由此当工作部20相对于握持环102转动时,中间齿轮331、332使从动齿轮322的转动方向与主动齿轮312的转动方向相反。在使用中,为了使中间齿轮331、332工作,以保证第二棘齿面321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棘齿面311相反,使用者可以通过握持握持环102的方式使中间齿轮轴330定位,从而中间齿轮331、332在主动齿轮312的带动下发生旋转,进而带动从动齿轮322旋转,从而使第二棘齿面321与第一棘齿面311反向地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定位中间齿轮轴330,而使中间齿轮331、332工作。
[0049]另外,如前所述地,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的输出端101可以通过安装不同的套筒以配置成适用于操作外角螺丝等各种紧固件的构形,此时,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的限位装置中的弹珠400还可以用于对安装于输出端101的各个套筒进行卡位。
[005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棘爪元件211采用高强度材料(如注射粉末冶金或45号钢等),其材料的强度相比一般使用的粉末冶金材料强度提高了 30% -40%。第一棘爪元件211的厚度(即沿主轴100延伸的长度)小于等于6.5mm,与第一棘爪元件211接合传动的第一棘齿面311的厚度与第一棘爪元件211的厚度相同。第二棘爪元件212的厚度小于等于第一棘爪元件211的厚度,同时,中间齿轮轴的前端面3301与后端面3302间的厚度小于等于8_,中间齿轮的模数小于等于I。主动齿轮312和从动齿轮322上的齿与中间齿轮的齿接合传动。因此,工作部10的厚度(即沿主轴100延伸方向上握持环的前表面103与主轴100的后表面104间的距离)小于等于30mm。
[0051]本实施例在达到所需输出扭矩的基础上减薄了工作部中各部件的厚度(即沿主轴100延伸的长度),因此也极大的减小了工作部整体的厚度,即在狭窄空间中也便于使用,并满足拧紧紧固件所需的扭矩。
[0052]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棘爪元件211采用注射粉末冶金,第一棘爪元件211的厚度为5_,第二棘爪元件212的厚度小于第一棘爪元件211的厚度,中间齿轮轴厚度为6_,中间齿轮的模数为0.6。主动齿轮312和从动齿轮322上的齿与中间齿轮的齿接合传动。工作部10的厚度为25mm。
[0053]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不采用高强度材料,而是通过在第一棘爪元件和第二棘爪元件相对主轴对称的位置设置第三和第四棘爪元件,使得在减薄棘爪元件的厚度时可以提供足够的扭矩,从而达到减薄扳手厚度的目的。
[0054]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包括工作部以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用于输出扭矩且其轴线垂直于所述手柄; 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中间齿轮轴以及中间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中间齿轮轴均套设在所述主轴之上,所述中间齿轮轴的轴线与所述主轴的轴线垂直,所述中间齿轮安装在所述中间齿轮轴上,并配合在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之间传动,其中 所述手柄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所述中间齿轮轴外固设有一握持装置,当握持住所述握持装置,转动所述手柄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时,所述主动齿轮通过所述中间齿轮带动所述从动齿轮反向旋转; 与主动齿轮一起转动的第一棘齿面,以及与从动齿轮一起转动的第二棘齿面; 可带动所述主轴转动的第一棘爪元件和第二棘爪元件;其中 所述第一棘爪元件具有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棘齿面配合的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其中所述第一棘爪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棘齿面发生打滑,在第二方向上则与所述第一棘齿面接合传动,所述第二棘爪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棘齿面接合传动,在第二方向上则与所述第一棘齿面发生打滑; 所述第二棘爪元件具有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棘齿面配合的第三棘爪和第四棘爪,其中所述第三棘爪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棘齿面打滑,在第二方向上则与所述第一棘齿面接合传动,所述第四棘爪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棘齿面接合传动,在第二方向上则与所述第一棘齿面打滑; 换向开关,所述换向开关可将所述第一棘爪元件和所述第二棘爪元件设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棘爪和所述第三棘爪同时分别与所述第一棘齿面和第二棘齿面配合;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棘爪和所述第四棘爪同时分别与所述第一棘齿面和第二棘齿面配合; 所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 所述工作部的厚度小于等于30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其中,所述第一棘爪元件的厚度小于等于6.5_,所述第二棘爪元件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棘爪元件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其中,所述第二棘爪元件的厚度小于等于6.5_,所述第一棘爪元件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棘爪元件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其中,所述中间齿轮轴的厚度小于8mm,所述中间齿轮的模数小于等于I。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其中,所述第一棘爪元件的材料为注射粉末冶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其中,所述第一棘爪元件的厚度为5_,所述第二棘爪元件的厚度小于第一棘爪元件的厚度,所述中间齿轮轴的厚度为6_,所述中间齿轮的模数为0.6,所述工作部的厚度为25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其中,所述第一棘爪元件和第二棘爪元件安装在副轴之上,所述副轴的轴线与所述主轴平行且不与所述主轴重合,所述副轴与所述主轴相联,可带动所述主轴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其中,所述副轴穿设在所述主轴之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其中,所述换向开关包括中心柱、弹簧、第一球头柱塞和第二球头柱塞,所述中心柱穿置于所述主轴内,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中心柱上,所述第一球头柱塞和所述第二球头柱塞依次固定在所述中心柱上,所述第一球头柱塞和所述第二球头柱塞分别与所述第一棘爪元件和第二棘爪元件配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型双向棘轮扳手,其中,所述第一球头柱塞和所述第二球头柱塞内设置有弹簧。
【文档编号】B25B13/46GK204076103SQ201420329026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9日
【发明者】王暋 申请人: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