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压旋转式拖把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9733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压旋转式拖把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压旋转式拖把杆。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压旋转式拖把杆一般包括相互套接的内杆和外杆,内杆和外杆内设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一根螺纹杆、以及与螺纹杆配合的转动块等机构,在使用时,下压外杆,通过驱动机构的作用可带动内杆转动;上拉外杆时,驱动机构不对内杆产生作用。现有的这种手压旋转式拖把杆还存在的缺点在于:在下压外杆时,所遇阻力较大,因此下压外杆时较为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手压旋转式拖把杆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压更省力的手压旋转式拖把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压旋转式拖把杆,包括相互套接的内杆和外杆,所述的内杆内固定有内壁具有螺纹的螺纹管,所述的外杆及螺纹管内穿设有一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下部固设有一驱动头,所述的驱动头上设有与所述螺纹管的螺纹适配的驱动凸块,所述的驱动凸块嵌入所述螺纹管的螺纹内;

所述驱动杆与所述的外杆之间还设有对驱动杆进行单向传动的单向传动机构,当所述的外杆下压时所述的单向传动机构阻止所述的驱动杆旋转,当所述的外杆上拉时所述的单向传动机构使所述的驱动杆可旋转。

进一步,所述的单向传动机构为:所述外杆的上端设有上棘齿块,所述上棘齿块的下端设有上棘齿;所述驱动杆的上端设有下棘齿块,所述下棘齿块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的上棘齿适配的下棘齿。

进一步,所述外杆的上端设有上塞座,所述的上棘齿块设于所述的上塞座中,所述驱动杆的上端伸入所述的上塞座中,所述的下棘齿块亦位于所述的上塞座内。

进一步,所述内杆的上端设有下塞座,所述驱动杆的下部穿过所述的下塞座。

进一步,所述的下塞座塞入所述的螺纹管内从而形成阻挡驱动杆拔出的阻挡部。

进一步,所述驱动头上方的驱动杆上设有下缓冲件,该下缓冲件亦位于所述的螺纹管内。

进一步,所述的驱动杆上还设有上缓冲件,所述的上缓冲件位于所述的外杆内。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下压外杆,单向传动机构阻止驱动杆旋转,驱动杆直线下行从而驱动头亦下行,驱动头下行过程中使螺纹管转动,也即带动内杆转动。当所述的外杆上拉时单向传动机构使驱动杆可旋转,从而在驱动头上行的过程中驱动头沿着螺纹管的螺纹作旋转运动,此时驱动头不带动内杆转动,即外杆上拉时内杆静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螺纹管与驱动头配合的方式达到下压外杆时驱动内杆转动的目的,这种配合方式使得外杆在下压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更小,因此下压外杆时候更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图3、图4,1.一种手压旋转式拖把杆,包括相互套接的内杆1和外杆2,所述的内杆1内固定有内壁具有螺纹的螺纹管3,所述的外杆2及螺纹管3内穿设有一驱动杆4,所述驱动杆4的下部固设有一驱动头5,所述的驱动头5上设有与所述螺纹管3的螺纹适配的驱动凸块6,所述的驱动凸块6嵌入所述螺纹管3的螺纹内;

所述驱动杆4与所述的外杆2之间还设有对驱动杆4进行单向传动的单向传动机构,当所述的外杆2下压时所述的单向传动机构阻止所述的驱动杆4旋转,当所述的外杆2上拉时所述的单向传动机构使所述的驱动杆4可旋转。

在使用时,下压外杆2,单向传动机构阻止驱动杆4旋转,驱动杆4直线下行从而驱动头5亦下行,驱动头5下行过程中使螺纹管3转动,也即带动内杆1转动。当所述的外杆2上拉时单向传动机构使驱动杆4可旋转,从而在驱动头5上行的过程中驱动头沿着螺纹管3的螺纹作旋转运动,此时驱动头5不带动内杆1转动,即外杆2上拉时内杆1静止。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单向传动机构为:所述外杆2的上端设有上棘齿块7,所述上棘齿块7的下端设有上棘齿8;所述驱动杆4的上端设有下棘齿块9,所述下棘齿块9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的上棘齿8适配的下棘齿10。下压外杆2,则上棘齿块下行从而上棘齿8与下棘齿10啮合,从而驱动杆4不可转动。外杆2上拉,则上棘齿8与下棘齿10脱离,驱动杆4可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杆2的上端设有上塞座11,所述的上棘齿块7设于所述的上塞座11中,所述驱动杆4的上端伸入所述的上塞座11中,所述的下棘齿块9亦位于所述的上塞座11内。所述的驱动杆4上还设有上缓冲件12,所述的上缓冲件12位于所述的外杆2内;所述内杆1的上端设有下塞座13,所述驱动杆4的下部穿过所述的下塞座13,所述的下塞座13塞入所述的螺纹管3内从而形成阻挡驱动杆4拔出的阻挡部,所述驱动头5上方的驱动杆4上设有下缓冲件14,该下缓冲件14亦位于所述的螺纹管3内。当外杆2向上拉时,其拉到最高点时下缓冲件14与下塞座13相顶、上缓冲件12与上塞座11相顶,可起到缓冲作用,又可防止驱动杆4被拔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