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电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9722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电锤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的电锤。



背景技术:

电锤是一种普及度较高的电动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等领域。目前,采用市售的电锤进行钻孔等作业时,粉尘总是会四处飞扬,不仅给环境造成了污染,又影响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了解决该问题,操作人员通常需要佩戴防护罩以避免与粉尘长时间接触。若是在内部作业,后期打扫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在不影响作业的同时能够有效防止粉尘乱飞的改进的电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电锤,包括电锤本体,电锤本体内设有电机,电锤本体的头部设有夹套,夹套的中央设有钻头,钻头通过传动组件与电机连接,夹套的侧面设有定位座,定位座上设有吸尘组件,吸尘组件的底部设有接头I,电锤本体的尾部设有后置手柄,后置手柄的上部设有控制开关,位于后置手柄与夹套之间的电锤本体上设有前置手柄,前置手柄的底部设有减震套I,前置手柄的上部设有收集箱,收集箱的底部支承于减震套I上,收集箱的一侧通过定位柱与前置手柄可拆卸固定,收集箱的内顶部设有风扇,风扇的下方设有过滤器,过滤器固定在收集箱的内壁上,收集箱的另一侧设有接头II,接头II通过输送管与接头I连接。

所述吸尘组件包括喇叭状的吸尘罩,吸尘罩通过螺纹与定位座活动连接,接头I固定在吸尘罩的底部,吸尘罩的内壁上从内至外依次设有吸环I、吸环II和吸环III。

所述吸环III与吸环II之间的间距大于吸环II与吸环I之间的间距。

所述收集箱与减震套I之间设有缓冲垫。

位于所述控制开关下方的后置手柄上设有减震套II。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电锤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吸尘组件与收集箱的配合实现作业过程中粉尘的收集,减少粉尘对操作人员健康的威胁;同时收集箱安装在前置手柄上,减震套I能对其进行有效减震,吸尘组件与定位座之间螺纹连接,只需将定位座固定在夹套的适当位置即可,无需另外更换夹套,极大地提高了作业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锤本体,2、夹套,3、定位座,4、吸尘罩,41、接头I,5、吸环I,51、吸环II,52、吸环III,6、钻头,7、输送管,8、收集箱,81、接头II,9、减震套I,91、减震套II,10、缓冲垫,11、前置手柄,12、电机,13、后置手柄,14、控制开关,15、定位柱,16、过滤器,17、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改进的电锤,包括电锤本体1,电锤本体1内设有电机12,电锤本体1的头部设有夹套2,夹套2的中央设有钻头6,钻头6通过传动组件与电机12连接,夹套2的侧面设有定位座3,定位座3上设有吸尘组件,吸尘组件的底部设有接头I41,电锤本体1的尾部设有后置手柄13,后置手柄13的上部设有控制开关14,位于后置手柄13与夹套2之间的电锤本体1上设有前置手柄11,前置手柄11的底部设有减震套I9,前置手柄11的上部设有收集箱8,收集箱8的底部支承于减震套I9上,收集箱8的一侧通过定位柱15与前置手柄11可拆卸固定,收集箱8的内顶部设有风扇17,风扇17的下方设有过滤器16,过滤器16固定在收集箱8的内壁上,收集箱8的另一侧设有接头II81,接头II81通过输送管7与接头I41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吸尘组件包括喇叭状的吸尘罩4,吸尘罩4通过螺纹与定位座3活动连接,接头I41固定在吸尘罩4的底部,吸尘罩4的内壁上从内至外依次设有吸环I5、吸环II51和吸环III52,吸环III52与吸环II51之间的间距大于吸环II51与吸环I5之间的间距。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经三个吸环吸收后在收集箱8内进行收集,达到一定量后手动倒掉,收集箱8与减震套I9之间设有缓冲垫10,通过缓冲垫10以及减震套I9将风扇17以及电锤本体1产生的震动充分减弱,同时,位于控制开关14下方的后置手柄13上设有减震套II91,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较佳的减震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