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核浮动珠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1115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双核浮动珠锁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核浮动珠锁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锁芯不能防技术开启,起不到防盗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很多开锁用电动枪,一般锁芯几秒开启,甚至很多通过公安部B级认证的锁芯也是极易被开启,锁芯是决定防盗锁防盗性能的最主要部分,为此人们不断地改进锁芯结构来尽量降低被盗贼利用技术性开启或破坏性开启的机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双核浮动珠锁芯,它具有设计合理、运行稳定、防盗性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双核浮动珠锁芯,它包括锁壳、锁芯、弹珠组件、浮动珠、浮动珠卡圈、反推力弹子、反推力弹簧和滚动销;所述的锁芯包括内锁芯和外锁芯;所述的外锁芯上设置有弹珠组件;所述的内锁芯上设置有长形凹槽;所述的长形凹槽上侧壁设有一排与钥匙孔相通的,且用来放置下外弹子、下内弹子的下外弹子孔,其中部下侧壁设有反推力弹子孔;所述的内锁芯上内设有上、下浮动珠及上、下浮动珠卡圈;所述的上、下浮动珠卡圈一端分别固定在下外弹子孔、反推力弹子孔外侧,另一端卡住上、下浮动珠;所述的反推力弹子孔内依次设有上下移动的反推力弹子、反推力弹簧和滚动销。

进一步的,于所述的下内弹子一端为锥型的弹子。

进一步的,所述的浮动珠为上下移动的浮动珠。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珠组件上依次设有封口珠、压力弹簧、组合平珠套、组合平珠弹簧和组合平珠芯。

本实用新型操作时,将钥匙插入锁芯时,由锁芯头部传递扭力,从而带动锁芯内反推力弹簧将反推力弹子推向浮动珠、浮动珠在向前推动顶住下内弹子,达到开启锁芯。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它具有设计合理、运行稳定、防盗性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内锁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浮动珠组合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锁壳;2-1-外锁芯;2-2-内锁芯;3-封口珠;4-压力弹簧;5-组合平珠弹簧;6-组合平珠芯;7-组合平珠套;8-下外弹子;9-下内弹子;10-浮动珠;11-反推力弹簧;12-滚动销;13-反推力弹子;14-浮动珠卡圈;15-下外弹子孔;16-反推力弹子孔;17-钥匙;18-长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双核浮动珠锁芯,它包括锁壳1、锁芯、弹珠组件、浮动珠10、浮动珠卡圈14、反推力弹子13、反推力弹簧11和滚动销12;所述的锁芯包括内锁芯2-2和外锁芯2-1;所述的外锁芯2-1上设置有弹珠组件;如图3所示,所述的内锁芯2-2上设置有长形凹槽18;所述的长形凹槽18上侧壁设有一排与钥匙孔相通的,且用来放置下外弹子8、下内弹子9的下外弹子孔15,其中部下侧壁设有反推力弹子孔16;如图1所示,所述的内锁芯上2-2内设有上、下浮动珠10及上、下浮动珠卡圈14;所述的上、下浮动珠卡圈14一端分别固定在下外弹子孔15、反推力弹子孔16外侧,另一端卡住上、下浮动珠;所述的反推力弹子孔16内依次设有上下移动的反推力弹子13、反推力弹簧11和滚动销12。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内弹子一端为锥型的弹子。

进一步的,所述的浮动珠10为上下移动的浮动珠。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珠组件上依次设有封口珠3、压力弹簧4、组合平珠套7、组合平珠弹簧5和组合平珠芯6。

本具体实施工作原理:当插入钥匙时,由锁芯头部传递扭力,从而带动锁芯内反推力弹簧将反推力弹子推向浮动珠、浮动珠在向前推动顶住下内弹子,达到开启锁芯;当拔钥匙时,钥匙的牙花会推动长形凹槽侧壁上弹子移动,使得弹子弹簧均向下移动,浮动珠顺着长形凹槽方向移动,互相错位遮挡,实现上锁。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