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羊角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4002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羊角锤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羊角锤。



背景技术:

羊角锤是人们日常进行夯实操作的常用工具,现有的羊角锤一般由羊角锤头和木制手柄组成,结构功能单一。而在实际使用中,羊角锤往往需要和其他工具配合使用,特别是工地作业,总要用到很多种不同的工具,不仅繁琐而且携带也不方便。此外,与羊角锤配合的钉子等零配件体积小、易丢失,随身携带也容易造成误伤,十分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羊角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羊角锤,其特征在于:包括锤头和锤柄;所述锤柄由上部和下部组成,所述上部与锤头固定连接,上部中设有空槽,空槽开口处安装有槽盖;所述下部为具有空腔的中空结构,下部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滑槽,空腔中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大小形状与空腔横截面相适配,活动板底面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末端设有接头,活动板的侧面固定有拨块,拨块部分位于滑槽中,活动板和下部底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下部底面设有通孔;拨块在滑槽中向下滑动,带动活动板在空腔中向下移动,活动板挤压弹簧,使连接杆穿过通孔,并通过锁定结构对拨块进行固定。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连接柱、挡柱和挡杆,所述连接柱和挡柱分别固定在滑槽两侧,所述挡杆与连接柱铰接,挡杆围绕连接柱旋转时,挡柱在挡杆的行进方向上进行阻挡,使得挡杆横置在滑槽上。

还包括与所述接头相适配的螺刀头。

所述锤柄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长度刻度线。

所述上部表面安装有照明灯。

所述下部底面涂覆有荧光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集多功能于一体,不仅可作为普通羊角锤使用,还设有其他工具的通用接头,并且兼具照明、测量、收纳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锁定结构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锁定结构第二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锤头1、锤柄2、上部21、下部22、空槽3、槽盖31、滑槽4、活动板5、拨块6、连接杆7、接头71、弹簧8、通孔9、锁定结构10、连接柱11、挡柱12、挡杆13、螺刀头14、长度刻度线15、照明灯16、荧光层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多功能羊角锤包括锤头1和锤柄2,锤柄2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长度刻度线15,能够在工作时对长度进行粗略的估测。锤柄2又分为上部21和下部22,上部21与锤头1固定连接,以实现普通的羊角锤功能,为了增加分量,上部21可制作成实心结构,上部21中挖设有空槽3,空槽3开口处安装有可开启和关闭的槽盖31,空槽3中可存储诸如钉子等琐碎的零配件。上部21表面还安装有照明灯16,这样在使用锤头1进行作业时,能够实现清晰照明以防止误伤。

下部22可与上部21一体化形成,但是不同的是,下部22整个呈中空结构,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可设计成长方体或圆柱体等规则的形状。下部22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滑槽4,滑槽4与空腔相通,空腔中设有活动板5,活动板5大小形状与空腔的横截面相适配,使得活动板5能顺畅地在空腔中沿着下部22内壁滑动。活动板5底面固定有连接杆7,连接杆7的末端设有接头71,该接头71可设计为通用接头,能够跟多种工具配件如螺刀头14等相配合,而具体的配合方式可选用螺纹连接或者插接等。活动板5的侧面固定有拨块6,拨块6部分位于滑槽4中,一端与活动板5连接,一端从滑槽4中凸出,便于拨动操作。活动板5和下部22底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8,下部22底面设有通孔9,通孔9的位置与连接杆7相对,并且通孔9的大小能够允许连接杆7穿过。下部22底面还涂覆有荧光层17,在夜间能够发光,起到一定的照明作用。图1所示的第一工作状态时,只需要使用锤头1进行作业,活动板5在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上部21的底面,连接杆7收纳在下部22空腔中;在图2所示的第二工作状态时,拨动拨块6,拨块6沿着滑槽4向下滑动,带动活动板5在空腔中向下滑动,活动板5挤压弹簧8,连接杆7穿过通孔9,并通过锁定结构10进行固定。

锁定结构10的具体细节参照图3-4,锁定结构10包括连接柱11、挡柱12和挡杆13,连接柱11和挡柱12的形状均可采用相同的圆柱形,分别固定在滑槽4的两侧,但是连接柱11和挡柱12的高度并不一致,更具体地来说,挡柱12的高度近似地等于连接柱11的高度加上挡杆13与挡柱12相接触部分的宽度。挡杆13与连接柱11铰接,可设为矩形,能够围绕连接柱11旋转,连接柱11和挡柱12之间的距离小于挡杆13的长度,挡杆13与挡柱12相接触的部位可设有缺口,缺口形状与挡柱12相适配。如图3所示的第一工作状态时,拨块6位于滑槽4顶部,挡杆13与挡柱12不接触;如图4所示的第二工作状态时,拨块6位于滑槽4中部,挡柱12在挡杆13的旋转方向上进行阻挡,挡杆13抵靠在挡柱12的下端,横置在滑槽4上,而弹簧8由于弹力作用,对拨块6施加向上的推力,横置的挡杆13阻挡了拨块6的向上运动,使得拨块6在推力作用下扣压在挡杆13下,实现了拨块6位置的固定。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如果只需要锤头1进行作业,则放下挡杆13,活动板5在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上部21的底面,连接杆7收纳在下部22的空腔中,诸如螺刀头14等零件收纳在空槽3中,光线不足时,还可打开照明灯16进行照明;如果需要使用接头71进行作业,则将拨块6拨至滑槽4底端附近,至少使得拨块6不会影响挡杆13的旋转通过,拨块6带动活动板5向下运动,对弹簧8进行挤压,旋转挡杆13使其抵靠在挡柱12底部,放开拨块6,拨块6在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沿滑槽4向上滑动,最终扣压在挡杆13下方,此时,连接杆7的接头71穿过通孔9,能够与螺刀头14等配件相配合进行工作。结束工作后,只需拆下螺刀头14等零件,朝下拨动拨块6,放下挡杆13,然后松开拨块6使其在弹簧8弹力作用下顺利滑至滑槽顶端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上下”等方向均为相对位置,并非绝对位置。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