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快速切丝的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779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快速切丝的生产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的设备辅助装置,具体是一种节能快速切丝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如今的生产设备越来越趋向智能简单化,这样才能满足当前人们对生活的需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切丝机的品牌各式各样,外观也各式各样,但是市场上的某些切丝机制造材料差导致设备使用年限短,且在切丝的过程中存在安全卫生问题,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因噪音大而不能很好的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且外观设计也缺乏时尚和美观,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生不安全情况,增加了使用者的使用安全的风险,给人们的日常需求带来不便,故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升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快速切丝的生产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快速切丝的生产设备,包括挡板、连接杆、凸板和机体;所述机体的安装有连接夹;所述连接夹的中心处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中心处设置有滑孔;所述滑孔的中心处安装有固定柱;所述挡板的下方固定有侧挡板;所述侧挡板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侧挡板分布在挡板的下端,且侧挡板的中心处安装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左侧设置有分杆;所述分杆的下方安装有出料口;所述侧挡板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凸板;所述凸板的上表壁安装有螺钉,且凸板的通过连接杆与转轴相连接;所述转轴的中心处设置有套圈;所述机体的左侧表壁上设置有电箱;所述电箱的左侧安装有电箱门;所述电箱门的外表壁固定有手柄;所述电箱的内部安装有电线;所述电线的另一端连接有三脚插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体的下方安装有锁止轮,所述锁止轮共设置四个,且四个锁止轮均匀的分布在机体的下表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挡板的中心处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上表面设置有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板的输出端和转轴的输入端均与电箱的输出端进行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送带的中心处安装有传送带轴,所述传送带轴共设置两个,且两个传送带轴分布在传送带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将简单的外观设计和智能电器进行结合,该设备的下方设置有止锁轮,可以随便的将设备进行移动还可以对其进行止锁固定,同时该设备采用先进的镀层技术,使得设备使用年限更长,且安全无毒,同时在设备上方设置的进料口,进料量大且可拆卸,避免在使用损坏后带来的维修费的问题,同时还设备造型美观,外观大方,实用性较强,符合当今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节能快速切丝的生产设备的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节能快速切丝的生产设备的侧挡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节能快速切丝的生产设备的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夹,2-挡板,3-侧挡板,4-传送带,5-分杆,6-出料口,7-连动杆,8-套圈,9-转轴,10-止锁轮,11-固定柱,12-进料口,13-滑孔,14-固定套,15-凸板,16-螺钉,17-电箱,18-电箱门,19-手柄,20-三脚插头,21-电线,22-机体,23-转杆,24-刀口,25-传送带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节能快速切丝的生产设备,包括挡板2、连接杆7、凸板15和机体22;所述机体22上安装有连接夹1;所述连接夹1的中心处安装有挡板2;所述挡板2的中心处设置有滑孔13,所述滑孔13的中心处安装有固定柱11;所述挡板2的下方固定有侧挡板3;所述侧挡板3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侧挡板3分布在挡板2的下端,且侧挡板3的中心处安装有传送带4;所述传送带4的中心处安装有传送带轴25;所述传送带轴25共设置两个,且两个传送带轴25分布在传送带4的两侧;所述侧挡板3的中心处安装有转杆23;所述转杆23的上表面设置有刀口24;所述传送带4的左侧设置有分杆5;所述分杆5的下方安装有出料口6;所述侧挡板3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凸板15;所述凸板15的上表壁安装有螺钉16,且凸板15的通过连接杆7与转轴9相连接;所述凸板15的输出端和转轴9的输入端均与电箱17的输出端进行电性连接;所述转轴9的中心处设置有套圈8;所述机体22的左侧表壁上设置有电箱17;所述电箱17的左侧安装有电箱门18;所述电箱门18的外表壁固定有手柄19;所述电箱17的内部安装有电线21;所述电线21的另一端连接有三脚插头20;所述机体22的下方安装有锁止轮10;所述锁止轮10共设置四个,且四个锁止轮10均匀的分布在机体22的下表壁;所述机体22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口12。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