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片拆卸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1556阅读:20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器片拆卸工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能管道维修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散热器片拆卸工具。



背景技术:

冬季在给居民供热用户维修、更换散热器,拆卸散热器片过程中经常遇到拆卸困难的状况,导致过程拖延了很长时间,导致维修效率低的现象。因为缺乏专用的工具,维修人员一般都只用简易的工具来操作,一般是用公称内经DN20mm的镀锌管(俗称6分管),将其一端用手捶砸扁,使其最大宽度与散热器片连接对丝的最大内径宽度近似,靠砸出的这一端插入散热器片内部的连接对丝的内腔,在管钳的作用下旋转镀锌管,来拆卸散热器片连接对丝。这种临时可以作为临时工具来使用,但是镀锌管的材质较软,在用于拆卸旧的散热器片过程中非常困难,因为旧散热器片的对丝和散热器连接部位长期在循环水的环境中容易产生锈蚀,在拆卸过程中由于受力很大,镀锌管很容易产生变形,一旦镀锌管在管钳的旋转作用下,变形部位无法卡住对丝内腔的最小内径部位,镀锌管的伸入对丝的部分会瞬间滑脱转变角度,此时给对丝内部局部造成重击,会导致对丝出现破裂现象,给维修工作带来新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散热器片拆卸工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散热器片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片拆卸工具包括拆卸头和连杆,所述拆卸头由一切削后的圆柱体构成,圆柱体的切削方式是在圆柱体两边的圆弧表面上对称刨切,切削后形成的两个刨切面平行于圆柱体的轴线,所述连杆与圆柱体的底面连接,连杆的轴线与圆柱体的轴线重合。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拆卸头使用牌号为T7A、T10A或T11A的碳素工具钢制作,所述拆卸头的长度为30~50mm,拆卸头上圆弧面的直径为24~34mm,拆卸头上两个刨切面之间的距离为15~25mm。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拆卸头使用牌号为T7A、T10A或T11A的碳素工具钢制作,所述拆卸头的长度为50mm,拆卸头上圆弧面的直径为31,拆卸头上两个刨切面之间的距离为20mm。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的尾部设置有短管,所述短管的轴线垂直于连杆的轴线。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短管有两个,交叉焊接与两岸尾部,两个所述短管之间的夹角为90°。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连杆上设置有色环,所述色环使用红色油漆喷涂在连杆上,所述色环的宽度为5mm,自拆卸头中心向连杆尾部每隔60mm设置有一个色环。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可靠,能够在多种操作环境下使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提高了拆装暖气片的效率,大大减轻了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圆形内腔对丝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扁腔对丝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拆卸圆形内腔对丝操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拆卸扁腔对丝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一种散热器片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片拆卸工具包括拆卸头1和连杆2,所述拆卸头1由一切削后的圆柱体构成,圆柱体的切削方式是在圆柱体两边的圆弧表面上对称刨切,切削后形成的两个刨切面平行于圆柱体的轴线,所述连杆2与圆柱体的底面连接,连杆2的轴线与圆柱体的轴线重合。通常情况下暖气施工中,经常将两端是外螺纹的接头叫对丝,暖气片对丝的形状有两种,一种是圆形内腔对丝4(如图1),在圆形内腔对丝4的内壁上设置有两个沿分布的凸扣41,凸扣41用于卡合拆装工具用于拧动对丝以实现安装或拆卸;另一种是扁腔对丝5(如图2),扁腔对丝5的外周是圆形,但是其内腔并非圆形,在扁腔对丝5的内腔中有两个平行对称的平面,这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其内腔中圆弧面的直径,这样的设置也是为了形成卡合部位,利于拆装。为了防止头部变形,出现滑脱的问题,我们在拆卸头1上使用在实心圆柱体上加工出切削平面的方案,这样的形状能够使拆卸头1 能够顺利的插入对丝的内腔中,同时拆卸头1上没有明显的棱角,在拧动时拆卸头1与凸扣 41或者对丝内壁之间接触的面积大,拆卸头1不会轻易发生变形,出现滑脱的可能性小,可靠程度高。

所述拆卸头1使用牌号为T7A、T10A或T11A的碳素工具钢制作,所述拆卸头1的长度为 30~50mm,拆卸头1上圆弧面的直径为24~34mm,拆卸头1上两个刨切面之间的距离为15~25mm。因对丝生产厂家不同,对丝的壁厚,内部的直径也不同,在实际操作中,拆卸头1的尺寸应根据对丝的尺寸制作,其圆弧面的直径应略小于对丝内腔直径,刨切面之间的距离应小于圆形内腔对丝4凸扣41之间的距离或扁腔对丝5内腔中平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拆卸头1使用牌号为T7A、T10A或T11A的碳素工具钢制作,所述拆卸头1的长度为 50mm,拆卸头1上圆弧面的直径为31,拆卸头1上两个刨切面之间的距离为20mm。常见的对丝一般外径为40mm,内径为32mm,31mm的圆柱能够顺利插进对丝内腔,同时还能够保证拧动时有足够的力矩和足够的接触面,50mm的长度大于一般对丝的长度尺寸,能够轻易的对准需要拧动的对丝位置,操作更加方便。

所述连杆2的尾部设置有短管3,所述短管3的轴线垂直于连杆2的轴线。为避免长期使用管钳拧动连杆2造成连杆2尾部损坏,在连杆2的尾部焊接垂直的短管3,能够直接使用管棒直接插入短管3内拧动对丝,保证工具使用寿命,同时管钳拧动操作繁琐,使用管棒直接插入短管3内拧动操作简单,且适宜在狭小的空间内操作。

所述短管3有两个,交叉焊接与两岸尾部,两个所述短管3之间的夹角为90°。交叉设置的短管3能够方便在任意角度插入管棒拧动对丝,方便实际使用。

在连杆2上设置有色环21,所述色环21使用红色油漆喷涂在连杆2上,所述色环21的宽度为5mm,自拆卸头1中心向连杆2尾部每隔60mm设置有一个色环21。为使得在拆卸中间部位的散热器片时方便精准的投对对丝,在连杆2上做上用红色油漆喷涂圆环做标记,通常散热器片的宽度为60mm,每隔60mm的位置做一个色环21标记,能够帮助快速判断拆卸头1 的位置,方便拆装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