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及窗用撑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5637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窗户及窗用撑挡。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窗的结构也多种多样,为了满足用户的通风需求,窗的侧边一般设置撑挡,用于支撑或拉住处于打开状态的窗扇,以保持窗的通风状态,实现室内外空气的流通。

然而,传统的撑挡仅能使窗扇开启固定角度,用户无法根据室内的具体环境及自身对通风量的需求对窗户的开启角度进行调节,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开启角度能够调节的窗户及窗用撑挡。

一种窗用撑挡,包括:

第一支撑件,为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内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开设有与所述滑槽相连通的限位口,所述限位口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口沿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第二支撑件,为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开设有容纳槽;

弹性件,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内;及

限位件,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弹性件、所述限位件容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支撑件能够带动所述弹性件及所述限位件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弹性件弹性作用于所述限位件,以使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口相卡合,所述限位件依次与多个所述限位口相卡合,以改变所述第二支撑件伸出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主体及锁定部,所述锁定部设于所述主体的一端,并位于所述主体上靠近所述限位口的一侧,所述弹性件弹性作用于所述主体的背离所述锁定部的一侧,使所述主体相对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旋转,以带动所述锁定部卡位于所述限位口内,所述主体上远离所述锁定部的一端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部包括第一限位侧面及与所述第一限位侧面相对的第二限位侧面,当所述锁定部卡位于所述限位口内后,所述第一限位侧面及所述第二限位侧面分别与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且所述第一限位面及所述第二限位面能够分别与所述限位口的两相对内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远离所述锁定部的侧壁包括第一抵持侧面、第二抵持侧面及过渡侧面,所述过渡侧面连接所述第一抵持侧面及所述第二抵持侧面,以使所述容纳槽的远离所述锁定部的侧壁呈台阶状,当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限位口相卡合时,所述主体上远离所述锁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抵持侧面抵接,按压所述锁定部,使所述锁定部脱离所述限位口时,所述主体上远离所述锁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抵持侧面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包括固定部及弹性抵持部,所述弹性抵持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且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存在夹角,所述固定部安装于所述容纳槽的远离所述限位口的侧壁上,所述弹性抵持部的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限位件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开设有与所述滑槽相连通的滑道,所述滑道沿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延伸呈条状,所述限位件上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设于所述滑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部分容置于所述滑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固定块及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三支撑件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伸出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转动连接。

一种窗户,包括上述的窗用撑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窗框及窗扇,所述窗框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窗扇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或者,所述窗框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窗扇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

上述窗用撑挡中,通过在第一支撑件上开设多个限位口,从而在第二支撑件沿滑槽滑动的过程中带动限位块与不同的限位口相卡合,以使第二支撑件伸出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改变,从而实现窗扇与窗框之间开启角度的调节,以满足室内用户对通风量的不同需求。同时,上述窗用撑挡可以实现窗扇小角度的开启需求,从而在起到微通风效果的同时有效保证室内儿童的安全。

另外,当锁定部与限位口相卡合时,锁定部上的第一限位侧面及第二限位面能够分别与限位口的两相对内壁抵接,从而将第二支撑件沿滑槽的滑动进行双向锁定,以避免正、负压的作用将窗扇关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窗用撑挡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窗用撑挡中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被锁定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及

图3为图1中所示窗用撑挡中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被解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窗用撑挡100包括第一支撑件110、第二支撑件120、弹性件130及限位件140。其中,第一支撑件110及第二支撑件120均为长条状结构。第一支撑件110内开设有滑槽(未示出),以使第一支撑件110呈中空结构。第二支撑件120能够容置于滑槽内,且沿滑槽滑动,以伸出或收缩进第一支撑件110。第二支撑件120伸入第二支撑件120的一端上开设有容纳槽121,弹性件130及限位件140能够容置于容纳槽121内,在滑槽的内壁的协同作用下,第二支撑件120带动弹性件130及限位件140在滑槽内相对第一支撑件110滑动。

第一支撑件110上还开设有多个限位口112,多个限位口112分别与滑槽相连通,且多个限位口112沿滑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弹性件130能够弹性作用于限位件140,以使限位件140与滑槽的内壁抵接,当限位件140与限位口112正对时,在弹性件130的弹性作用下,限位件140与限位口112相卡合,以将第一支撑件110与第二支撑件120相对固定。限位件140与不同的限位口112相卡合,可以使得第二支撑件120伸出第一支撑件110的长度改变。

结合图1及图2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120呈板状结构。容纳槽121呈矩形,并沿朝向限位口112的一侧延伸,且贯穿第二支撑件120。容纳槽121具有第一侧壁122、与所述第一侧壁122相对的第二侧壁123、连接第一侧壁122及第二侧壁123的第三侧壁124。其中,第三侧壁124朝向限位口112。

第三侧壁124上设有止位凸块125,止位凸块125与第一侧壁122之间存在间隔。弹性件130包括固定部131及弹性抵持部132。固定部131卡位于止位凸块125与第一侧壁122之间,以安装于第三侧壁124上。弹性抵持部132与固定部131靠近止位凸块125的一端连接,且弹性抵持部132沿靠近第一侧壁122的方向延伸,且与固定部131之间存在夹角。弹性抵持部132上远离固定部131的一端与限位件140抵接,以弹性作用于限位件140。

另外,弹性抵持部132远离固定部131的一端向背离限位件140的一侧弯折呈平滑的曲面。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40包括主体141及锁定部142。锁定部142设于主体141的靠近第一侧壁122的一端,并位于主体141上靠近限位口112的一侧,弹性件130弹性作用于主体141的背离锁定部142的一侧。当第二支撑件120带动弹性件130及限位件140沿滑槽滑动,且锁定部142与限位口112相对时,在弹性件130的弹性作用下,主体141相对滑槽的延伸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从而使得锁定部142卡位于限位口112内,同时,主体141上远离锁定部142的一端与容纳槽121的第二侧壁123相抵接。

具体的,锁定部142包括第一限位侧面142a及与第一限位侧面142a相对的第二限位侧面142b。当锁定部142卡位于限位口112内后,第一限位侧面142a及第二限位侧面142b分别与滑槽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且第一限位侧面142a及第二限位侧面142b能够分别与限位口112的两相对内壁抵接,从而实现第二支撑件120沿滑槽的双向锁定。

一并参阅图1至图3所示,容纳槽121的远离锁定部142的侧壁,即第二侧壁123包括第一抵持侧面123a、第二抵持侧面123b及过渡侧面123c,过渡侧面123c连接第一抵持侧面123a及第二抵持侧面123b,以使第二侧壁123呈台阶状。当锁定部142与限位口112相卡合时,主体141上远离锁定部142的一端与第二抵持侧面123b抵接,此时第一支撑件110与第二支撑件120之间被锁定。当按压锁定部142,使锁定部142脱离限位口112时,主体141上远离锁定部142的一端沿过渡侧边滑动,以与第一抵持侧面123a抵接,此时第一支撑件110与第二支撑件120之间被解锁。

具体的,第一支撑件110上开设有与滑槽相连通的滑道113,滑道113沿滑槽的延伸方向延伸呈条状。主体141上设有连接柱150,连接柱150穿设于滑道113,从而在第二支撑件120沿滑槽滑动时,连接柱150能够沿滑道113滑动,从而对限位件140起到导向作用。同时,在沿与滑槽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连接柱150也能够对限位件140进行限位,使得限位件140仅能相对滑槽的延伸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保证限位件140与限位口112的稳定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窗用撑挡100还包括第三支撑件160。第三支撑件160部分容置于滑槽内,且与第一支撑件110固定连接,即可将滑槽的一端进行封闭,从而防止第二支撑件120从滑槽的另一端伸出第一支撑件110。

另外,窗用撑挡100还包括第一固定块170及第二固定块180。第一固定块170及第二固定块180均为弓形固定块。第一固定块170与第三支撑件160上远离第一支撑件110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固定块180与第二支撑件120上伸出第一支撑件110的一端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窗户(未示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窗户包括窗框、窗扇及上述的窗用撑挡100。其中,窗框与第一支撑件110连接,窗扇与第二支撑件120连接。

具体的,第一固定块170固定安装于窗框上,窗框通过第一固定块170及第三支撑件160与第一支撑件110连接。第二固定块180固定安装于窗扇上,窗扇通过第二固定块180与第二支撑件120连接。

当需要打开窗扇通风透气时,仅需要推动窗扇,并带动第二支撑件120沿滑槽运动,当锁定部142与限位口112相对时,在弹性件130的弹性作用下,锁定部142卡位于限位口112内,此时,第一支撑件110与第二支撑件120相对固定,窗扇相对窗框保持在固定的开启角度。

当需要调整窗扇的开启角度大小时,需要按压锁定部142,使得锁定部142脱离限位口112,即可继续推动窗扇运动,使第二支撑件120沿滑槽继续运动,直至锁定部142与合适的开启角度所对应的限位口112相卡合。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窗框与第二支撑件120连接,而将窗扇与第一支撑件110连接。

上述窗用撑挡100中,通过在第一支撑件110上开设多个限位口112,从而在第二支撑件120沿滑槽滑动的过程中带动限位块与不同的限位口112相卡合,以使第二支撑件120伸出第一支撑件110的长度改变,从而实现窗扇与窗框之间开启角度的调节,以满足室内用户对通风量的不同需求。同时,上述窗用撑挡100可以实现窗扇小角度的开启需求,从而在起到微通风效果的同时有效保证室内儿童的安全。

另外,当锁定部142与限位口112相卡合时,锁定部142上的第一限位侧面142a及第二限位侧面142b能够分别与限位口112的两相对内壁抵接,从而将第二支撑件120沿滑槽的滑动进行双向锁定,以避免正、负压的作用将窗扇关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