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摩托车的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375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用于摩托车的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摩托车的锁。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摩托车的锁大多数为U形锁或者链条锁,其锁头部分具有较好的质量,不容易被打开,但是U形环和链条部分却很容易被剪断,因此采用该锁的摩托车很容易被盗窃。再者,盗窃者能够以汽车直接将摩托车运走,不需要进行现场开锁盗窃。

因此,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摩托车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摩托车的锁,包括:

底板和顶板,所述顶板具有用于容纳摩托车前轮的豁口;

设置于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的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第一竖直板及第二竖直板,所述第一竖直板和第二竖直板之相互间隔地位于所述豁口的两侧,所述间隔基本等于摩托车前轮的宽度,所述第一竖直板上具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竖直板上具有第二缺口;

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缺口中的第一锁紧块,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缺口中的第二锁紧块;

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锁紧块和所述第二锁紧块同步地相向或者反向运动的驱动装置;

所述锁具有锁紧状态和空闲状态:

当所述锁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一锁紧块和所述第二锁紧块的至少一部分处于所述间隔中;

当所述锁处于空闲状态时,所述第一锁紧块和所述第二锁紧块均未处于所述间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竖直板和所述第二竖直板的用于和 所述摩托车的车轮接触的一端上均开设有和摩托车前轮的轮轴形状匹配的弧形豁口,以利于摩托车车轮的轴能够和第一竖直板、第二竖直板贴合的更为紧密,盗窃者难以通过轮轴和第一竖直板、第二竖直板之间的缝隙破坏该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锁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的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第三竖直板及第四竖直板;所述第三竖直板和所述第一竖直板间隔设置且位于远离所述第二竖直板的一侧;所述第四竖直板和所述第二竖直板间隔设置且位于远离所述第一竖直板的一侧;所述第三竖直板和所述第四竖直板之间的距离基本等于摩托车前叉的宽度。第三竖直板及第四竖直板不仅能够保护摩托车的前叉,其形成的封闭空间能够防止第一竖直板和第二竖直板裸露在外,盗窃者难以从外部破坏该锁的核心部件。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锁还包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竖直板的第一水平板,所述第一水平板位于所述第一缺口的上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竖直板的第二水平板,所述第二水平板位于所述第一缺口的下部;所述第一水平板和所述第二水平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缺口的高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竖直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竖直板的第三水平板,所述第一水平板位于所述第二缺口的上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竖直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竖直板的第四水平板,所述第四水平板位于所述第二缺口的下部;所述第三水平板和所述第四水平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缺口的高度。

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三水平板、第四水平板为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的移动提供了导向,而且还加强了整个锁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竖直板,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四竖直板上的能够旋转的丝杠;用于驱动所述丝杠旋转的电机;所述第一锁紧块具有和所述丝杠匹配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锁紧块具有和所述丝杠匹配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的螺纹方向相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相对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竖直板或所述第二竖直板的前端内侧面上设置有指纹识别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根据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的识别信号控制所述第一锁紧块和所述第二锁紧块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用于摩托车的锁,包括:

底板和顶板,所述顶板具有用于容纳摩托车前轮的豁口;

设置于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的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第一竖直板及第二竖 直板,所述第一竖直板和第二竖直板之相互间隔地位于所述豁口的两侧,所述间隔基本等于摩托车前轮的宽度,所述第一竖直板上具有第一孔,所述第二竖直板上具有第二孔;

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孔中的第一销,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孔中的第二销;

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销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销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锁具有锁紧状态和空闲状态:

当所述锁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一销和所述第二销的至少一部分处于所述间隔内;

当所述锁处于空闲状态时,所述第一销和所述第二销均未处于所述间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竖直板和所述第二竖直板的用于和所述摩托车的车轮接触的一端上均开设有和摩托车前轮的轮轴形状匹配的弧形豁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用于摩托车的锁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的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第三竖直板及第四竖直板;

所述第三竖直板和所述第一竖直板间隔设置且位于远离所述第二竖直板的一侧;

所述第四竖直板和所述第二竖直板间隔设置且位于远离所述第一竖直板的一侧;所述第三竖直板和所述第四竖直板之间的距离基本等于摩托车前叉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摩托车的锁的底板能够固定于地面上,然后依靠第一竖直板、第二竖直板将摩托车前轮定位,再通过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的同步运动,使其进入到摩托车前轮的轮毂或辐条之中,以实现对前轮的锁紧。该锁的各个板通常采用钢板,其完全不同于现有的U形锁或者链条锁,盗窃者无法将其连同摩托车整体搬动,而只能够采用破坏的方式(氧气切割)进行开锁,那么必然会更容易引起安保人员的注意,因此该锁能够起到很好的防偷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用于摩托车的锁处于闲置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用于摩托车的锁处于锁紧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固定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第一竖直板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固定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第三竖直板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内部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提供的用于摩托车的锁处于闲置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提供的用于摩托车的锁处于锁紧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固定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第一竖直板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用于摩托车的锁处于闲置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用于摩托车的锁处于锁紧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固定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第一竖直板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内部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内部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摩托车的锁包括底板1和顶板2,顶板2具有用于容纳摩托车前轮的豁口21。第一竖直板3的两端分别和底板1和顶板2连接,第二竖直板4的两端分别和底板1和顶板2连接。第一竖直板3和第二竖直板4相互间隔地位于豁口21的两侧。第一竖直板3和第二竖直板4之间的距离基本等于摩托车前轮的宽度。第一竖直板3和第二竖直板4用于和摩托车的车轮接触的一端(前端)上均开设有和摩托车车轮的轮轴形状匹配的弧形豁口32、42,以用于为车轮提供安置空间。第一竖直板3上具有第一缺口31。第二竖直板4上具有第二缺口41。第一缺口31和第二缺口41相对地设置。

第三竖直板5的两端分别和底板1和顶板2连接,第四竖直板6的两端分别和底板1和顶板2连接。第三竖直板5和第一竖直板3间隔设置且位于远离第二竖直板4的一侧。第四竖直板6和所述第二竖直板4间隔设置且位于远离第一竖直板3的一侧。第三竖直板5和第四竖直板6之间的距离基本等于摩托车前叉的宽度。

第一锁紧块7活动地设置于第一缺口31中。第二锁紧块8活动地设置于第二缺口41中。第一锁紧块7和第二锁紧块8在驱动装置9的驱动下同步地相向或者反向运动。即该摩托车锁具有锁紧状态和空闲状态,当该锁处于锁紧状态时,第一锁紧块7和第二锁紧块8的至少一部分处于第一竖直板3和第二竖直板4之间的间隔内。 当该锁处于空闲状态时,第一锁紧块7和第二锁紧块8均未处于第一竖直板3和第二竖直板4之间的间隔内。

驱动装置9包括丝杠91、电机92、第一连接臂93和第二连接臂94。丝杠91一端设置于第三竖直板5上,另一端设置于第四竖直板6上,且丝杠91能够旋转。电机92和丝杠91相关联,用于控制丝杠91旋转。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电机92具有多个安装位置,如图5所示的设置于丝杠91的中部能够有效的避免丝杠91在旋转时抖动。第一连接臂93和第二连接臂94的一端均套设在丝杠91上,另一端分别和第一锁紧块7以及第二锁紧块8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臂93和第二连接臂94套设在丝杠91上的一端具有相反的螺纹孔,以使得丝杠91旋转时第一连接臂93和第二连接臂94能够带动第一锁紧块7和第二锁紧块8相向地或者反向地运动,进而完成锁紧和松弛。

第一竖直板3或第二竖直板4的前端内侧面上设置有指纹识别装置10。驱动装置9能够根据指纹识别装置10的识别信号控制第一锁紧块7和第二锁紧块8相向地或者反向地运动。

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将摩托车的前轮对准顶板2的豁口21将摩托车推入第一竖直板3或第二竖直板4之间,摩托车前轮的轮轴进入弧形豁口32、42。第三竖直板5和第四竖直板6则从外侧固定住摩托车的前叉。使用者通过指纹识别装置10录入指纹,电机92带动丝杠91旋转,第一锁紧块7和第二锁紧块8相向地运动至第一竖直板3或第二竖直板4的间隔内。此时,第一锁紧块7和第二锁紧块8实际上已经位于摩托车前轮的轮毂中,进而将摩托车锁紧固定住。解锁时,使用者再次录入指纹,第一锁紧块7和第二锁紧块8反向地运动至第一缺口31和第二缺口41中,以使得摩托车的车轮能够由第一竖直板3和第二竖直板4之间脱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摩托车的锁的底板1、顶板2、第一竖直板3、第二竖直板4、第三竖直板5和第四竖直板6均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因此其整体重量很大,能够有效的防止盗窃者将该锁和摩托车一起盗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竖直板5和第四竖直板6是非必要的,即使缺少第三竖直板5和第四竖直板6也不影响该锁的锁紧功能,技术人员仅仅需要为丝杠91寻找另外的安装位置即可。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三竖直板5和第四竖直板6是为了给摩托车的前轮进入提供导向装置(将摩托车前轮的前叉定位),并且将第一竖直板3和第二竖直板4保护在其内部。因此,盗窃者很难直接破坏位于该锁中部的第一锁紧块7、第二锁紧块8以及驱动装置9。

其次,第一缺口31和第二缺口41相对地设置仅仅是为了使得该锁的结构对称, 加工制造时更为简单,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第一缺口31和第二缺口41不对称设置也是可行的。

再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将第一锁紧块7和第二锁紧块8设计为异形结构,以方便在第一锁紧块7和第二锁紧块8上开设螺纹孔,使得二者能够直接的套设在丝杠91上,进而省略第一连接臂93和第二连接臂94。

最后,本实施例中采用指纹识别装置10来控制电机92的运转,进而控制该锁的锁紧和松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红外线遥控装置来实现控制。具体而言,可以将指纹识别装置10更换为红外线信号接收装置,使用者则随身携带红外线遥控装置。

实施例2

参照图6~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摩托车的锁和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和第四水平板14。

第一水平板11的一端连接第一竖直板3,另一端连接第三竖直板5且位于第一缺口31的上部。第二水平板12的一端连接第一竖直板3,另一端连接第三竖直板5且位于第一缺口31的下部。第一水平板11和第二水平板12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缺口31的高度。第三水平板13的一端连接第二竖直板4,另一端连接第四竖直板6且位于第二缺口41的上部。第四水平板14的一端连接第二竖直板4,另一端连接第四竖直板6且位于第二缺口41的下部。第三水平板13和第四水平板14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缺口41的高度。因此,第一水平板11和第二水平板12实际上是为了给能够运动的第一锁紧块7提供导向。第三水平板13和第四水平板14实际上是为了给能够运动的第二锁紧块8提供导向。

实施例3

参照图9~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摩托车的锁和实施例1和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竖直板3上设置有第一孔31’,第二竖直板4上设置有第二孔41’。

第一销7’活动地设置于第一孔31’中。第二销8’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孔41’中。第一销7’和第二销8’在驱动装置9的驱动下同步地相向或者反向运动。即该摩托车锁具有锁紧状态和空闲状态,当该锁处于锁紧状态时,第一销7’和第二销8’的至少一部分处于第一竖直板3和第二竖直板4之间的间隔内。当该锁处于空闲状态时,第一销7’和第二销8’均未处于第一竖直板3和第二竖直板4之间的间隔内。

实施例4

参照图13所示,本实施提供的用于摩托车的锁和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丝杠91’和丝杠91”以及电机92’和电机92”。电机92’设置在第三竖直板5的内壁上,其输出轴和丝杠91’相关联以用于驱动丝杠91’转动。丝杠91’的端部设置第一销7’。电机92”设置在第四竖直板6上,其输出轴和丝杠91”相关联以用于驱动丝杠91”转动。丝杠91”的端部设置第二销8’。电机92’和电机92”同步转动以控制第一销7’和第二销8’的运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的。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