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子联动防盗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9902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弹子联动防盗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锁具领域,尤其是涉及弹子联动防盗锁。



背景技术:

传统的弹子锁主要由锁壳、可旋转的锁芯、以及若干排弹子组成。以最为常见的采用圆柱形弹子的防盗锁为例,插入正确的钥匙后每排的弹子都处在正确位置,即下弹子恰好处于锁芯、上弹子恰好处于锁壳,使得锁壳可以转动从而开锁;拔出钥匙或插入错误的钥匙则弹子会处于锁壳与锁芯之间使得锁芯不能转动。传统的弹子锁的缺点是可以借助工具给锁芯施加扭力使弹子承受适当的横切力,利用力感试拨,逐个将上弹子和下弹子分离到锁壳和锁芯的孔中,从而实现技术开启。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防止技术开启的弹子联动防盗锁。

本申请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弹子联动防盗锁,包括锁壳10,所述锁壳10上设有容置腔11,所述容置腔11内设有锁定圆柱12,所述锁定圆柱12上设有若干个主弹子通孔13,所述容置腔11内设有锁芯20,所述锁芯20上设有用于套设在所述锁定圆柱12上的安装圆柱孔23,且所述锁芯20能绕所述锁定圆柱12在所述容置腔11内转动,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侧壁上设有能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对应连通的第一弹子孔24和第二弹子孔25,且当所述第一弹子孔24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的一端对应连通时,所述第二弹子孔25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的另一端对应连通,所述锁芯20上设有第一钥匙插槽21和第二钥匙插槽22,所述第一弹子孔24与所述第一钥匙插槽21相通,所述第二弹子孔25与所述第二钥匙插槽22相通,所述第一弹子孔24和主弹子通孔13之内设有第一弹子组,所述第二弹子孔25和主弹子通孔13之内设有第二弹子组,所述第一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一弹子31和第三弹子33,且在锁定时所述第三弹子33的一端插设入所述第一弹子孔24内,在解锁时所述第一弹子31与所述第三弹子33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芯20与所述锁定圆柱12的交界面处;所述第二弹子32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二弹子32和第四弹子34,且在锁定时所述第四弹子34的一端插设入所述第二弹子孔25内,在解锁时所述第二弹子32与所述第四弹子34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芯20与所述锁定圆柱12的交界面处;所述主弹子通孔13内于所述第三弹子33和第四弹子34之间设有用于顶压所述第三弹子33和第四弹子34的弹性联动件5。

进一步的,所述锁芯20呈圆柱形,所述安装圆柱孔23设于所述锁芯20的中部,所述容置腔11形状与所述锁芯20相对应,所述锁定圆柱12设于所述容置腔11内与所述安装圆柱孔23对应的中部处。

进一步的,所述主弹子通孔13沿所述锁定圆柱12的径向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弹子孔24和第二弹子孔25于所述安装圆柱孔23上相对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主弹子通孔13沿所述锁定圆柱12的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所述第一弹子孔24和第二弹子孔25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位置相对应于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侧面上沿所述锁芯20的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子31、第二弹子32、第三弹子33和第四弹子34的两端均呈弧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联动件5为顶压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

1、防盗锁上设有两组弹子组,只有当同时解锁两组弹子组才能完全把锁打开,增加锁具的防盗性能。

2、相应弹子组之间设有能使之相互联动的顶压弹簧,即使一弹子组被技术开启后,当再对另一相应的弹子组进行技术开启时会因为顶压弹簧的作用使已被技术开启的弹子组恢复至锁定状态,结构简单且能增加锁具的防盗性能。

3、弹子组之间的弹子采用弧形端头,便于防盗锁正确开启时锁芯与锁壳的相对转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弹子联动防盗锁的主视图;

图2是弹子联动防盗锁的示意图;

图3是弹子联动防盗锁的爆炸分解图;

图4是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弹子联动防盗锁插入钥匙后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的弹子联动防盗锁,包括锁壳10,所述锁壳10上设有容置腔11,所述容置腔11内设有锁定圆柱12,所述锁定圆柱12设于所述容置腔11内的中部处,所述锁定圆柱12上设有若干个主弹子通孔13,所述主弹子通孔13沿所述锁定圆柱12的径向方向贯通且所述主弹子通孔13沿所述锁定圆柱12的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所述容置腔11内设有锁芯20,所述锁芯20呈圆柱形,且所述锁芯20的形状与所述容置腔11的形状相对应,所述锁芯20上设有用于套设在所述锁定圆柱12上的安装圆柱孔23,所述安装圆柱孔23设于所述锁芯20的中部,且所述锁芯20能绕所述锁定圆柱12在所述容置腔11内转动,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侧壁上设有能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对应连通的第一弹子孔24和第二弹子孔25,所述第一弹子孔24和第二弹子孔25于所述安装圆柱孔23上相对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弹子孔24和第二弹子孔25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位置相对应于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侧面上沿所述锁芯20的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当所述第一弹子孔24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的一端对应连通时,所述第二弹子孔25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的另一端对应连通,所述锁芯20上设有第一钥匙插槽21和第二钥匙插槽22,所述第一弹子孔24与所述第一钥匙插槽21相通,所述第二弹子孔25与所述第二钥匙插槽22相通,所述第一弹子孔24和主弹子通孔13之内设有第一弹子组,所述第二弹子孔25和主弹子通孔13之内设有第二弹子组,所述第一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一弹子31和第三弹子33,且在锁定时所述第三弹子33的一端插设入所述第一弹子孔24内,在解锁时所述第一弹子31与所述第三弹子33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芯20与所述锁定圆柱12的交界面处;所述第二弹子32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二弹子32和第四弹子34,且在锁定时所述第四弹子34的一端插设入所述第二弹子孔25内,在解锁时所述第二弹子32与所述第四弹子34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芯20与所述锁定圆柱12的交界面处;所述主弹子通孔13内于所述第三弹子33和第四弹子34之间设有用于顶压所述第三弹子33和第四弹子34的弹性联动件5,优选的,所述弹性联动件5为顶压弹簧。防盗锁上设有两组弹子组,只有当同时解锁两组弹子组才能完全把锁打开,增加锁具的防盗性能,且相应弹子组之间设有能使之相互联动的顶压弹簧,即使一弹子组被技术开启后,当再对另一相应的弹子组进行技术开启时会因为顶压弹簧的作用使已被技术开启的弹子组恢复至锁定状态,结构简单且能增加锁具的防盗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子31、第二弹子32、第三弹子33和第四弹子34的两端均呈弧形状。弹子组之间的弹子采用弧形端头,便于防盗锁正确开启时锁芯与锁壳的相对转动。

如图4和图5所示,弹子联动防盗锁设有与锁芯相匹配的钥匙4,所述钥匙4上设有与第一钥匙插槽21相匹配的第一插条41以及与第二钥匙插槽22相匹配的第二插条42,当钥匙4上的第一插条41插入至第一钥匙插槽21时,第一插条41上的第一齿牙43顶压相对应的第一弹子31,使第一弹子31与第三弹子33的抵靠面移动至所述锁定圆柱11与锁芯2的交界面处;当钥匙4上的第二插条42插入至第二钥匙插槽22时,第二插条42上的第二齿牙44顶压相对应的第二弹子32和第四弹子34,使第二弹子32与第四弹子34的抵靠面移动至所述锁定圆柱11与锁芯2的交界面处以及使第二弹子32与第四弹子34的抵靠面移动至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与所述锁壳1的交界面处。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施例上的第一弹子组和第二弹子组通过弹性联动件相互弹性联动,当在对弹子联动防盗锁进行非法技术开启时,如通过非法技术移动第一弹子使第一弹子和第三弹子的抵靠面移动至锁定圆柱与锁芯的交界面处,即将第一弹子和第三弹子分离到锁壳和锁芯的孔中以解锁第一弹子组,当再对第二弹子组进行技术开启时,由于第一弹子组和第二弹子组之间通过弹性联动件相互弹性联动,在对第二弹子组进行技术开启的过程中弹性联动件会弹性顶压第一弹子组使第一弹子组恢复至锁定状态,增加了非法技术开启防盗锁的难度,提高了弹子联动防盗锁的防盗性能。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申请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申请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